① 魔鬼鱼的眼睛在哪里 魔鬼鱼的眼睛位置
1、魔鬼鱼的眼睛在头顶。
2、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
3、蝠鲼(Mobula),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𫚉。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体呈菱形,宽达6m余。体青褐色。口宽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尾细长如鞭,具尾刺。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② 关于魔鬼鱼
魔鬼鱼是不会飞的,它只能跃出水面。蝠鲼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鲼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由于它体态十分笨拙,落入水面的声音像开炮一样。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迷。
给你看几张图片吧。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3454.jpg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4139.jpg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4176.jpg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9667.jpg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4681.jpg
http://www.4uplay.com/user2/88/upload/200511163147.jpg
③ 这是什么蝠鲼圈住的那一只。
如图 , 牛鼻鲼 学名
鲼科 Myliobatidae 牛鼻鲼属 Rhinoptera 软骨鱼类
下图为 大西洋牛鼻鲼 Rhinoptera bonasus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红海及地中海东部(经由苏伊士运河)到非洲南部,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至台湾,南至澳洲。肉可食用,但具腥味,非重要的食用鱼;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种;皮肤与肉被干制或用来生产皮革做成钱包与袋子;亦被使用于中药药材。
④ 魔鬼鱼长什么样子
魔鬼鱼样子如图:
蝠鲼(Mobula),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𫚉。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体呈菱形,宽达6m余。体青褐色。口宽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
尾细长如鞭,具尾刺。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常见的如日本蝠鲼(Mobula japonica)、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
魔鬼鱼栖息环境:
蝠鲼主要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从离海岸较近的表水层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蝠鲼
⑤ 魔鬼鱼的眼睛在哪里
魔鬼鱼的眼睛在头顶。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
生活习性
蝠鲼利用特有的大鳍,像展开翅膀般慢慢振动,并在海面下悠闲地游水,(有时觉得看它“飞”是一种享受)有时会跳出海面,有时也会在空中翻筋斗,煞是好看。蝠鲼科的动物体长可达8米,重达3吨,是下孔总目中最大者。
身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蝠鲼科的动物虽然都是大家伙,但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在英语中,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
有的时候蝠鲼用它的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
⑥ 求魔鬼鱼图片
英国摄影师沃伦-巴维斯托克用了9天时间,在马尔代夫海底拍摄壮观的魔鬼鱼(又名:蝠鲼)集体觅食景象。照片中,身躯庞大的蝠鲼好似巨大的蝙蝠一样在水中游动,它们聚集在一起,享用浮游生物。
⑦ 魔鬼鱼是什么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
体青褐色。扣款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尾细长如鞭,具尾刺。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7)魔鬼住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习性:
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比如这些蝠鲼。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⑧ 什么是魔鬼鱼
“魔鬼鱼”是蝠鲼类,可以是蝠鲼科(Mobulidae)。
生物分类: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亚门
鱼纲
软骨鱼亚纲 Chondrichthyes
(次亚纲:板鳃类)Elasmobranchii
鲼目
鲼亚目
蝠鲼科
蝠鲼科(Mobulidae)是鳐目中最大的种类,体长可达8米,重达3吨,身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在英语中,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目前只发现有三种。
蝠鲼科有3属约10种,中国有2属4种。体庞大,体盘宽,可达6米,体重3000克。体盘菱形,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前部分化为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具一小型背鳍,尾刺或有或无;口宽大,前位或下位;牙细而多,近铺石状排列;上、下颌具牙带,或上颌无牙;鼻孔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较小,三角形,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卵胎生。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
蝠鲼属约6~7种。中国现有3种:
日本蝠鲼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无刺蝠鲼见于南海 (无刺蝠鲼(Mobula diabolus))。
前口蝠鲼属只前口蝠鲼1种:
前口蝠鲼:中国沿岸各海皆有分布,显示季节洄游现象。
角蝠鲼属产于加勒比海。
蝠鲼行动敏捷,以翼状胸鳍自由翱翔水中,平时栖息底层但常上升停近表层,张口吞食,并运用头鳍转动纳食入口。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母体子宫壁上具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0.41米,仔鱼体盘宽1.13米;幼体体盘宽1.44米。肌力大,连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蝠鲼在南海整年可见到,每年6~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9月去黄海。10~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返。肉可食、肝可制油,内脏和骨骼可制鱼粉。
图片:
http://www.cpus.gov.cn/zlg/tuke/8/images/t286-10.jpg
http://www.cpus.gov.cn/zlg/tuke/8/images/t286-7.jpg
http://www.cpus.gov.cn/zlg/tuke/8/images/t286-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