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种静电现象。
(2)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种起电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1)让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三种起电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电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_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
1、思考与讨论: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过的关于静电的现象有哪些?请举例。根据初中的学习,怎样使物体带电?如何检验?
结论:
2、讨论与探究:以摩擦起电为例,探讨起电的本质。(静电现象的解释)
结论:
3、讨论与探究:摩擦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唯一方法吗?
1、课堂巩固:(1)学习与评价P2、1
(2)学习与评价P2、2
(3)(双选)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带绝缘柄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
(4)学习与评价P2、4
2、课后提升:(1)书本P5、1——3
(2)学习与评价P3、5——10
请完成思案
《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静电》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操作与尝试,使幼儿初步发现感知静电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能用较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与常规。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报纸、一个气球、一把尺子,许多的纸人与蛋壳娃娃。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操作尝试。
(1)“请幼儿想办法帮助老师把这张报纸贴到墙上。”引入课题——不用任何材料,将报纸贴到墙上。
(2)幼儿操作、尝试。发现幼儿将报纸贴到墙上,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请幼儿说出是如何操作的。使幼儿了解摩擦后产生静电,才使报纸贴到墙上的。
(3)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及发现。“小朋友是怎样让报纸贴到墙上的?”得出结论:“将报纸摩擦后,它带上了魔法就贴到墙上了。”
2、我和气球做游戏。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气球,请大家想办法使气球也带上魔法,让它贴到你的身上。”引导幼儿用刚学到的“摩擦”的方法,使气球贴到自己或同伴的脸上、身上、头发上……教师可鼓励幼儿说出是如何做到的,进一步感知摩擦产生静电的科学现象。
4、娃娃跳舞。
想办法使尺子也带上“魔法”,使桌子上的纸人飞起来,让“蛋壳娃娃”跟着尺子来跳舞。(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知道静电不仅能使物体贴到别的东西上,还可使这个物体吸起来别的东西。)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多让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
5、看谁吸得快。用尺子将纸人吸起放到小筐里。
活动延伸
幼儿带上尺子到户外面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尺子吸起来。
❷ 幼儿园大班触电了,怎么办的教案
一、故事情境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安安,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动画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
(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
(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观看关于安全用电的视频
四、课后小结
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
❸ 电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洛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1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电。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 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2
活动要求:
1、使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得粗浅知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用电设备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电源插座或插头在什么地方?
2、讨论:幼儿园班级里的插座为什么都要安装得这么高?(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很危险的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3、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手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里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内。
4、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和与纸、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
5、让幼儿说说在家中用电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散步时。可以带幼儿从远处观察高压电的标记,教育幼儿高压电很危险,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幼儿园大班用电安全教育教案,电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能量,但是电的'危险性也是很高的,我们一定要教导幼儿如何安全用电,不让它伤害到自己。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3
设计思路:
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其中雷电的安全事故现象也有发生。家居的危险用电事故也有发生,并且多是幼儿事故。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如何防雷电和在家时如何安全用电,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于是,特此设计了此活动。
安全知识,理性的东西比较强,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让幼儿自由地发挥,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引导,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之后,再让他们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再者,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更快、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2、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3、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一位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原来是黄可芳贪玩,用电烫斗烫衣服忘了关掉电源,把衣服烧焦了)。
2、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幼儿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幼儿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这说明,家长们在家都有教育幼儿如何安全用电。
2、幼儿对参与表演性质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幼儿在玩中学得更好、更快。这个活动环节如此吸引幼儿,应该让幼儿多玩几次游戏,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要安排插入这个游戏让孩子们玩。
3、幼儿的想象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电》4
活动设计:安全用电
活动要求:
1、使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得粗浅知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大班安全教育 教案《安全用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电源插座或插头在什么地方?
2、讨论:幼儿园班级里的插座为什么都要安装得这么高?(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很危险的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3、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手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里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内。
4、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和与纸、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
5、让幼儿说说在家中用电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散步时,可以带幼儿从远处观察高压电的标记,教育幼儿高压电很危险,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让小朋友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看见电线段落在路上,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❺ 大班科学电是怎么来的公开课教案
电能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3.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大概知道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它们的能量转化过程以及它们的优劣之处。
5.为学生学习“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打下基础、培养兴趣。 6.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环境保护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知道各种发电机的能量转化过程以及它们的优劣之处。 2.教学难点是各种发电机的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电池”部分的教学
❻ 家里的电是哪来的
我们需要在发电厂将电生产出来,其实严格的说并不是生产电能,而是将其他能源转换成电能。比如最常见的火力发电站,就是将煤等燃料燃烧后加热循环水,利用形成的水蒸气来推动发电机运转,从而产生了电能;水力发电厂是利用河流中水的落差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核能发电厂则是利用原子能来进行发电。总体来说发电厂就是利用各种机器与方法将大自然中各种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地方。
然后发出的电能需要经过升压变电站升高电压后接入输电网,所谓输电网就是输送电能的网络,由于电流经过输电网中的线路都会发热与产生损耗,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越大,到达输送终点的电能也就越少。为了降低输电过程中的损耗,目前我国采用的是超高压与特高压技术输电,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输送电能的损耗,而且还能实现远距离输电的目的,满足一些特殊地区用户的用电需求。由于输电电压很高,所以在城市里一般见不到输电线路的影子,它们一般座落在城市的郊外与人口稀少的区域,就像图片里一样,输电线路都架的非常高,而且一般采用分裂导线布置。
这样高的电压一般用户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所以当电能到达用电地区附近后还要进行降压处理,然后进入我们城市内的配电网。目前较大的城市内已经看不到配电网的线路,为了用电安全可靠,所有高压线路都采用电缆铺设埋藏在地下,少数农村与城市郊区仍可看到配电网的影子,就像下图中一样,线路架设高度明显比输电网要低很多,而且一般都采用单根导线。
配电网中的电压仍然很高,一般为10kV,一般的用户还是不能使用的,所以接下来电能还要经过配电变压器再次降压,才能输送到各家各户。至此电能从生产到输送再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基本结束,由于电能的特殊性,这个看似漫长的过程其实是同时完成的,也就是说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
❼ 电从哪来
电是一种粒子,电压起着推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作用,而只有导体里才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这也是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的原因.电子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能,电器就是使用这些能的机器了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通常人们认为,风力发电的功率完全由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决定,总想选购大一点的风力发电机,而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只是给电瓶充电,而由电瓶把电能贮存起来,人们最终使用电功率的大小与电瓶大小有更密切的关系。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决于风量的大小,而不仅是机头功率的大小。在内地,小的风力发电机会比大的更合适。因为它更容易被小风量带动而发电,持续不断的小风,会比一时狂风更能供给较大的能量。当无风时人们还可以正常使用风力带来的电能,也就是说一台200W风力发电机也可以通过大电瓶与逆变器的配合使用,获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出。
使用风力发电机,就是源源不断地把风能变成我们家庭使用的标准市电,其节约的程度是明显的,一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只需20元电瓶液的代价。而现在的风力发电机比几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进,以前只是在少数边远地区使用,风力发电机接一个15W的灯泡直接用电,一明一暗并会经常损坏灯泡。而现在由于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充电器、逆变器,风力发电成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代替正常的市电。山区可以借此系统做一个常年不花钱的路灯;高速公路可用它做夜晚的路标灯;山区的孩子可以在日光灯下晚自习;城市小高层楼顶也可用风力电机,这不但节约而且是真正绿色电源。家庭用风力发电机,不但可以防止停电,而且还能增加生活情趣。在旅游景区、边防、学校、部队乃至落后的山区,风力发电机正在成为人们的采购热点。无线电爱好者可用自己的技术在风力发电方面为山区人民服务,使人们看电视及照明用电与城市同步,也能使自己劳动致富。
http://www.syxinfl.com/风力发电机/图片/s150w.jpg
http://www.syxinfl.com/风力发电机/图片/s300w.jpg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eco-activities/wind-power-s.jpg
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电枢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靠换向器配合电刷的换向作用,使之从电刷端引出时变为直流电动势的原理。
电刷上不加直流电压,用原动机拖动电枢使之逆时针方向恒速转动,线圈两边就分别切割不同极性磁极下的磁力线,而在其中感应产生电动势,电动势方向按右手定则确定。这种电磁情况表示在图上。由于电枢连续地旋转,,因此,必须使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到线圈边ab和cd交替地切割N极和S极下的磁力线,虽然每个线圈边和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交变的.线圈内的感应电动势是一种交变电动势,而在电刷A,B端的电动势却为直流电动势(说得确切一些,是一种方向不变的脉振电动势)。因为,电枢在转动过程中,无论电枢转到什么位置,由于换向器配合电刷的换向作用,电刷A通过换向片所引出的电动势始终是切割N极磁力线的线圈边中的电动势,因此,电刷A始终有正极性。同样道理,电刷B始终有负极性,所以电刷端能引出方向不变的但大小变化的脉振电动势。如每极下的线圈数增多,可使脉振程度减小,就可获得直流电动势。这就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说明子直流发电机实质上是带有换向器的交流发电机。
从基本电磁情况来看,一台直流电机原则上既可工作为电动机运行,也可以作为发电机运行,只是约束的条件不同而已。在直流电机的两电刷端上,加上直流电压,将电能输入电枢,机械能从电机轴上输出,拖动生产机械,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而成为电动机,如用原动机拖动直流电机的电枢,而电刷上不加直流电压,则电刷端可以引出直流电动势作为直流电源,可输出电能,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而成为发电机。同一台电机,能作电动机或作发电机运行的这种原理.在电机理论中称为可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