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红船背景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新媒体运营动态图片 2024-05-07 02:00:34
关于搞笑图片 2024-05-07 01:52:40

红船背景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8-11 12:27:56

㈠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写作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写作特色具体如下:

1、《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手法是记录式写作,这本书是埃德加·斯诺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事实的真相,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

3、故事情节十分的突出,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

4、大量的战地报道,在战争的背景中产生,采访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提供最新的战争概况。

5、《红星照耀中国》体现了作者的家庭出身、教育层次、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造就的独特文风。

(1)红船背景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㈡ 红色精神手抄报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了毛主席的《长征》,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2、“长征是宣言书,和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7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3、四渡赤水称得上战争史上的妙笔,巧渡金沙谱写出军事家智慧的旋律。在一望无际的高寒荒原,藏族同胞送来青稞、牦牛和棉衣,在腹背受敌的紧急关头,大凉山深处走来彝族兄弟。有人拽着马尾才爬过雪山,有人拄着枪托才撑出草地。多少年之后,枪林弹雨编成了不朽的故事,漫道雄关流传为永恒的记忆。

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5、“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㈢ 红船的由来和来历是什么

红船的由来和来历: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2005年6月,总书记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船精神的意义:

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给我们的现实启示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时期不断前行的一个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所以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精神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是我们共产党道德的感召力。

㈣ 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请谈谈你的理解

1、内涵:“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红船精神的实质是:坚守理想,不忘初心。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新时代发扬“红船精神”,依然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我们要牢记宗旨、不忘初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4)红船背景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十九大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南湖红船,重申“红船精神”,更是彰显出“小小红船,伟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最终走向国家执政。

而“红船精神”的提出,使党的精神思想史与发展奋斗史更加系统完整。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㈤ 南湖的红船指哪一件历史大事

南湖红船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国家5A级景区。在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树立董必武诗碑,亭额“访踪亭”三字由杨尚昆题写。

中文名称
南湖红船
景点级别
AAAAA级
所属国家
中国
门票价格
60元
地理位置
浙江嘉兴南湖
更多
94%的人还看了
南湖红船图片
南湖红船后面的小船
南湖红船精神
建党南湖红船图片
基本概况
简介
南湖红船南湖红船南湖红船5张
南湖红船
南湖历来是江南着名的游览胜地,以前湖中多画舫、精舫、唱曲船、丝网船、网船、挡板船、赤壁(膊)船、小洋船、公渡船数种,以供载游客游湖。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1]

这条“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1]

一大会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

㈥ 红船精神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因为在嘉兴的游船诞生了党,党是社会主义,红色是代表色,故游船即获雅号——红船,红船所体现的革命先辈精神即红船精神。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一个法租界的侦探闯进会场,环视一周后说“我找错了地方”,便匆匆退出。

代表们迅速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了会场,结果扑了空。)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红船背景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精神内涵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开辟新路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在中国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但不管是农民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以此为起点,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㈦ 朱一龙肖战推荐《红船》,这部影视作品你知道讲的是什么吗

《红船》是由宋业明执导,王仁君、奚望、王志飞、董勇、杨立新、丁柳元主演的重大革命剧。 本剧出品公司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地点包括了北京、广州、湖南、南湖等多个省市。集数36集。

作为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的大型文学作品,《红船》是对这一精神深情而有力的阐释。全景式描绘了1919年到1928年这10年春秋的中国革命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和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

黄亚洲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描写了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写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和革命洪流中的思索与进取、沉浮与抉择,重点描写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㈧ 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这会议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会议议程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

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

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

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

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纲领还包含属于党章性质的一些条文:

关于党员条件,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入党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新党员入党后为候补党员,接受党组织的考察,考察期满经党员讨论和党组织批准,才能转为正式党员等。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代表产生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到达上海,提议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李达所主持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作为发起团队展开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且向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2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各地加上日本小组,共有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了12名代表出席大会: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

日本留学生代表:周佛海;另外陈独秀又指派代表包惠僧带去了他的信件,其中包括四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另外,南京和徐州两地也分别派出代表郭青杰(或说刘真如)和陈亚峰抵沪出席一大。

但南京代表因受无政府主义影响,不愿受纪律约束,中途退席,并“挽陈返徐”。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兼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会议。

这13名代表的身份都是记者、学生或教师,他们代表全国50余名党员,但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都没有参加会议。陈独秀当时正在广州担任南方政府广东省教育厅长。同时,陈独秀考虑到陈公博刚刚结婚,让他顺便到上海游玩。

对于李大钊未参加会议,中国史学界有三种主要说法,一是,忙于北京大学的校务,二是,筹备、出席少年中国学会年会,三是,领导北平八大高校的索薪斗争运动。李大钊于6月3日率代表到新华门总统府请愿时,头部受伤,入院治疗。

有作者认为是北京小组成员没有预见到一大的历史意义,故未通知李大钊。

即刘仁静在多年后回忆所说称:由于对一大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般习惯于在组织活动中不惊动李大钊,因而没有选举他。北京小组选举时,张国焘成为第一个被推选的代表。邓中夏、罗章龙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当选代表。最终刘仁静成为北京小组第二个代表。

当时在法国的旅欧共产主义小组由于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也没有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但学界仍将之与七个共产主义小组一同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另一方面,由于郭青杰和陈亚峰的退出,南京、徐州小组未被归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亦不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党员统计范围之内。

会址现况

现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47号,新天地附近。会议结束后,至中共政权在1949年占领上海时,因城市变迁,已无法确定详细地址。

1950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人员确认一大会地。最终,通过周佛海妻子杨淑慧辨识,确定兴业路76号为一大会址。

1952年9月,会址复修,成立纪念馆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原住于该址对面的蒋涵箴先生文章回忆,

1952年之前,该址并不是石库门的中式洋房,中共一大只是在临街某店铺的二楼的一个房间召开。

1952年将所有店铺迁走,改建为石库门的中式洋房,才有了兴业路76号的一大会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