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猪的分布图
最常吃的七大部位
A:肩胛肉Shoulder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图片全解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最高,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最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B:前腿肉
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C:大里肌Pork Lion
位于猪只背脊中央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制作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D: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最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最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E:腹胁肉(五花肉)Pork Belly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最好。
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最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F:后腿肉Pork Ham
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臀部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臀肉:
属于后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制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蹄膀: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G:猪脚、猪蹄
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蹄筋:
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最好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佛跳墙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QQ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㈡ 猪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称
1、里脊肉,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
10、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
12、凤头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
13、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
14、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
15、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
18、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
(2)猪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猪体大,肌肉丰满结实。瘦肉型猪较地方猪种体高而长,全身结构紧凑,皮肤平滑无皱纹,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达,体型伸长,前躯较轻,后躯强大丰满,四肢较长,强健有力。颈、肩、胸发育宽广丰圆、躯干宽广呈圆型,背宽略呈拱形。
腹部下垂,胸腹下缘在一条平直线上。臀部发育特别好,长宽而平整,飞节以上整个后腿发育丰圆呈球形。由前躯至后躯,上望和侧望均表现出前小后大的楔形状。
㈢ 猪的栖息地在哪里
猪有家养猪,还有野猪,家养猪当然养猪人提供的猪圈或散养场所就是猪的栖息地,而野猪生活在森林或树林或草地里都是猪的栖息地吧。
㈣ 猪胰子在什么位置图片
胰脏是猪腹腔内的一个消化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横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其右端(胰头)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横着的,尾部靠着脾。
拓展资料:
猪胰子也叫猪胰脏、猪横利。猪胰子是猪的胰脏,扁平长条形,长约十二厘米左右,粉红色,上面挂些白油。猪胰脏与猪脾脏是两样东西,不要混淆了。扁平长条形,长约十二厘米左右,粉红色的应是猪脾脏。猪胰脏是不规则形态,类似脂肪,但颜色灰暗,用手捏上去有颗粒状硬块(胰岛)。
参考资料:网络.猪胰子
㈤ 里脊肉是在猪的哪个部位请附图。
里脊肉是猪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里脊肉通常分为大里脊和小里脊,大里脊就是大排骨相连的瘦肉,外侧有筋覆盖,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后就是里脊肉。小里脊是脊椎骨内侧一条肌肉,比较少,肉质较鲜嫩。
(5)猪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食用猪里脊肉的注意事项
1、处理里脊肉时,一定要先除去连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则不好切,口感也不好。
2、猪里脊肉质嫩无筋,都是瘦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丝、切丁,炸、馏、爆、炒都可。
3、猪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来又不塞牙;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4、猪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5、猪肉应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6. 市场问题猪肉多,需要在正规商家处购买。
㈥ 猪颈部和背脊部在猪的什么地方
1、猪头肉:里面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地老、胶质重。适宜凉拌、卤、腌、熏、酱腊等。^
2、凤头皮肉: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卤、蒸、烧和做汤,或回锅肉等。
3、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饺子馅,或红烧、粉蒸等。
4、前腿肉:这个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5、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比后蹄好。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
7、里脊皮肉:此处肉质嫩、肥瘦相连。适宜卤、凉拌、腌、酱腊或做回锅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等。
8、正宝肋:此处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适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9、五花肉:这个部位的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量适宜烧、蒸、咸烧白、红烧肉、东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适宜做烧、炖、炸酥肉等。
11、后腿肉:此处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卤、腌、做汤,或回锅肉等。
12、后肘(又称后蹄膀):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臀尖: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白肉)、卤、腌,做汤,或回锅肉。
15、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适宜作烧、卤、凉拌等。
㈦ 猪是住在哪里的动物
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野猪,一种是
家猪
。家猪是由人类训服的野猪,我国在
母系社会
就已经出现家猪了。家字宝盖头下面一个部分就是猪的意思。家猪自然是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一般都是生活在
猪圈
之中,当然有些人也把猪当宠物养,事实上猪是很爱干净的动物。野猪,一般出现在山地、丘陵、和森林等有乔木存在的地方。并且他们不是单独生活的动物,而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是具有
社会行为
的动物。
㈧ 猪里脊肉长在什么地方图
里脊肉(Tenderloin),是指猪、牛、羊等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
里脊肉通常分为大里脊和小里脊,大里脊就是大排骨相连的瘦肉,外侧有筋覆盖,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后就是里脊肉,适合炒菜用。小里脊是脊椎骨内侧一条肌肉,比较少,很嫩,适合做汤。
1、一般人都可食用。
2、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8)猪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1、处理里脊肉时,一定要先除去连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则不但不好切,吃起来口感也不佳。
2、质嫩无筋,都是瘦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丝、切丁,炸、馏、爆、炒都可。
3、猪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来又不塞牙;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4、 猪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5、 猪肉应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㈨ 猪的部位有那些
猪的部位有:
1、前腿部分 : 梅花肉、梅花排骨(排骨头)、夹心肉、夹心排骨、软骨(韧带骨)、颈椎肉(前脚,小腱子)、前腿大骨。
2、腹部部分 : 大里肌、两层肉、两层油、中油、小里肌(号称牛肉菲力)、三层肉(五花肉)、大排、小排、脊椎骨、龙骨、肝腱。
3、后腿部分 : 后腿肉(瘦肉)、大板肉、后脚、后腿骨、大骨、眼镜骨、大腱子、蹄膀、尾巴。
4、内脏部分 : 心,肺、腰子、肚,大肠(大肠头)、小肠、肝腱。
(9)猪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药用价值
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猪也能像狗一样担任警卫 工作。在美国有的农民用猪来保卫庄园的土地,还咬伤过误入庄园的陌生人。还有一位农民为了防止牛在池塘边饮水时被蛇咬伤,养了两头猪代替人看守池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猪有厚厚的脂肪,能中和蛇毒而防止蛇毒进入血管。
猪还有极其发达的嗅觉。在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地皮下,生长着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食用菌类植物——黑松露菌。当地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松露菌的有力助手。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 深的地底下的黑松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