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在家和國旗合影
用電腦打開一張國旗的圖片,然後把頭放到電腦前面,再用手機自拍一下即可。下面介紹具體操作方法:
1、打開電腦,打開網路,搜索中國國旗,根據喜好選擇一張國旗圖片。
⑵ 有沒有類似這種圖片風格的中/國國旗最好是能拿來當手機屏幕的
⑶ 怎樣把照片加上紅旗圖案
以微信v7.0.17為例,可參考以下步驟給微信頭像加小紅旗:
工具:蘋果8P,ios系統,微信APP。
1、登陸微信,在主頁面」發現「中點擊「小程序」。
⑷ 國產一哥紅旗H5,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豪華氣場
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日漸成為人們的必需品,汽車製造商更是發力十足,回望過去十年,無數不錯的車各領風騷。在競爭如此的激烈的大環境下,如何找到自身的優勢,准確地地位是一個汽車品牌成功的基礎。而紅旗H5的定位就很明確,年輕,科技,豪華是它的必備屬性。 在國產轎車裡面,它絕對是顏值的擔當,它的外觀設計在國產范疇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它有自己的設計語言,比如飛瀑式的進氣格柵,頗有幾分老大哥L5的味道。標配的LED大燈組,儀式感也非常不錯,日行燈和尾燈都很有辨識度,在遠距離的時候就能一眼看出這是紅旗車型。 它的空間夠大,在B級車型裡面,能夠做到將近五米的車長和將近二點九米的軸距,實屬難得,尺寸的大小決 定了它的空間大小,H5的空間可謂是非常寬敞,在裡面翹個二郎腿也很輕松,無論是坐車還是駕駛都是一種享受。大屏的中控屏,看起來充滿著科技感,就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用大屏手機一樣,大的屏幕看起來就是更有感覺。整個車輛的用的材料也是非常的給力,走進車內,你會發現,大面積的皮革和實木裝飾,讓人一看就會有一種非常上檔次的感覺。H5的配置也非常的豐富,像360全景,主動剎車,並線輔助,自適應巡航等等,可謂是一應俱全,科技感滿滿。
將近五米的車身長度,讓人看上去就有著豪華車該有的氣場
前臉設計大氣磅礴,類似於寶馬天使眼的設計,搭配大尺寸的進氣格柵,很大氣
整車的設計可以用無死角來形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非常的耐看
H5採用的是1.8T的發動機,搭配6at的變速箱,起步很輕盈,動力很強勁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H5非常的運動,有些轎跑的感覺
飛瀑式的鍍鉻進氣格柵,搭配倒梯形的大嘴,氣場非常的強大
隱藏在進氣格柵里的前置攝像頭,為我們前行指引著方向
LED的大燈組合,有些類似於飽滿的開眼角設計,天使眼的既視感,非常的犀利
霧燈採用的是三顆獨立的燈泡說匯聚成的光源,別有一番特色
可開啟的全景天窗,坐在車內,就能欣賞外面漂亮的風景
隨處可見的實木裝飾,讓車輛的檔次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位於車門上的車窗按鈕,操作很靈敏,也非常的方便
鋼琴烤漆的觸控面板,有著不錯的科技感,但是也容易留下指紋,還有就是很容易沾灰塵
後排的三個座椅配備有三個獨立的靠枕,給予車身每一位乘客無微不至的照顧
10英寸的懸浮中控大屏,功能很強大,顯示效果也很不錯
寬大柔軟的座椅,寬裕的空間,讓出行成為了一種享受
作為豪華轎車,音響系統怎麼能落後,11個bose音響組成的音響系統,讓我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音樂帶來的享受
⑸ 微信頭像上加 國旗怎麼弄
想把頭像加了一個國旗,這是怎麼弄的呢?下面給你介紹下方法。
方法:製作頭像
1首先,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搜索】選項。
2在搜索界面進行搜索,然後點擊打開。
3進入後,回復【紅旗】,然後打開生成的鏈接。
4進入後,點擊【微信頭像紅旗】,如圖所示。
5接著,會生成紅旗的頭像,點擊【保存圖片】。
6然後,根據要求,長按保存圖片。
7點擊【保存到手機】選項,即可完成頭像製作。
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打開手機微信,點擊下方的「發現」。
注意事項:
1、在使用頭像小助手工具時,應該上傳正方形的頭像文件,如果文件過大或者過小,都有可能會造成生成的頭像不美觀,影響效果;
2、在生成國旗頭像時,可以利用手機自帶的修圖軟體,對圖片進行適當的修改,修改完成後再導入到小程序中進行生成。
⑹ 求一張五星紅旗的手機壁紙---------!
給你做了三張,都是640 * 960的,單擊放大,只做了三張
⑺ 求這張中國國旗卡通軍裝兔子的電腦壁紙,不要其他的。以及出處 動漫小白兔軍裝照,背景五星紅旗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圖片收好,暫時只有手機的壁紙。
⑻ 中國的國旗長什麼樣
中國國旗史
國旗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與西方列強密切接觸是在19世紀晚清代時期,因發現在外交場合無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中國歷史上,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一共使用過三種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外,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局勢動亂,一些割據或傀儡政權,也稱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設有各自的「國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規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國國旗史
中國國旗歷史
國旗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與西方列強密切接觸是在19世紀晚清代時期,因發現在外交場合無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中國歷史上,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一共使用過三種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外,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局勢動亂,一些割據或傀儡政權,也稱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設有各自的「國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規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晚清時期的國旗
黃龍旗作為中國正式確立的第一面國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現的。
三角黃龍旗(1862年-1890年)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庄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後,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後選定,1862年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當時的黃龍旗是三角形的,直至1881年(光緒七年)9月,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由於三角形的旗與西方各國軍艦上的國旗皆不相同,為和國際接
黃龍旗(1890年-1912年)
軌,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師軍旗的質地、章色,並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型。旗為羽紗質地,正黃色,用羽紗鑲嵌青色五爪飛龍,龍頭向上,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1丈5尺6寸,寬1丈6寸5分;二號橫長1丈3尺9寸,寬9尺5寸;三號橫長1丈1尺5寸,寬7尺6寸;四號橫長9尺6寸,寬6尺三寸。軍旗提督用五色長方旗,諸將用三色長方旗,上角飾以錨形。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與確定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
黃色及龍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徵,以黃龍旗做為國旗有「朕即國家」的意思。而據五行學說,認為中央屬土,黃色。以黃色代表中國。
黃龍旗在1912年1月10日,清朝政府被推翻後由五色旗取代。 而在1917年7月1日,發生「張勛復辟」事件。張勛、康有為等迎清朝末帝愛新覺羅·溥儀出御太和殿,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張勛受命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黃龍旗又在北京城出現。此次復辟僅歷時十二天即告結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率軍入京,張勛遁入荷蘭使館,愛新覺羅·溥儀再次退位。黃龍旗又被廢除。
中華民國時期的國旗
五色旗(1912-1928)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雖倡導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但五色旗原為清朝海軍一二品的官旗,革命黨革命時期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當時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認同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被定為海軍旗。
1912年1月10日,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作為國旗,含「五族共和」之義。同時通過的還有十八星旗為陸軍旗。1913年(民國二年),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除了上述三種使用上較普遍的旗幟外,其他地區亦使用其他的旗幟。此時五色旗亦被用作海軍艦艏旗。
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另有一說五色旗是根據清朝的五色官旗改變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學說代表五方的顏色。
五色旗由於產生於革命時期,對當時民眾影響很大,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為這樣,它又被當時各軍閥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為籠絡人心的工具。
最後其中國國旗的地位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12月17日,國民黨北伐成功後,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取代。1935年後的各種政權不再採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權外)。
在民國政府廢除五色旗後,五色旗變成了抗日戰爭時期親日政府的代表旗幟,偽滿洲國「國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設計外,其他像「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前身)或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等政權都採用五色旗為基本元素。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29-1949)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底旗幟的左上角而來,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北伐征戰結束後頒行全國。《中華民國憲法》於第一章總綱第6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採用藍、白、紅三色。「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象徵自由,也代表民族主義。「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指示人們要有光明潔白、毫無污點的純正心地與思想;白色象徵平等,也代表民權主義。「紅地」象徵革命黨的熱血,指示人們要有犧牲奉獻、勇敢奮斗的精神;紅色象徵博愛,也代表民生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五星紅旗(1949至今)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其中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原「士、農、工、商」之所謂「四民」,但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備委員會)在北平正式成立,該會的籌備工作包括制定中國的新國旗,並指定由籌備會的第六小組負責。這個小組的成員有16人,他們是:馬敘倫、葉劍英、張瀾、郭沫若、陳嘉庚、馬寅初、蔡暢、李立三、張奚若、廖承志、田漢、鄭振鐸、歐陽予倩、翦伯贊、錢三強、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籌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小組,並向中國全國發出徵稿啟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征圖案3012幅。
後於9月開議時,審核通過的共有38幅,最後敲定8幅國旗樣式作為備選國旗。當時最受歡迎的是以紅底配上黃星,以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條而成。紅底與黃星為徵求新國旗設計稿的必備基本要素,黃星代表共產黨或中國人民。但部分人士認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二黃條代表黃河、長江,三黃條代表黃河、長江、珠江。但張治中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分割紅地,如同國家被分裂,應另選作品。接下來選中了五星紅旗。
由上海人曾聯松所設計的五星紅旗,原本的構想主要是表現出中國四個主要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但由於五顆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隱含階級地位之分,於是改為環繞大星的設計,並在大星中加入了錘子與鐮刀的標志。
後來將錘子與鐮刀刪除,因為一來認為五星紅旗中大可不必出現鐮刀、斧頭,一顆大星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來這樣與蘇聯國旗太相似;三來考慮既已用四顆小星表示工、農、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與農民的象徵物,似乎又變得不平等了。國旗就此定案。
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標志著五星紅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其他政權的旗幟
中華帝國旗幟
1915年12月,大總統袁世凱將中華民國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並於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皇帝,將民國五年(即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廢五色旗,改為中華帝國旗。但此舉遭到大部份中國人民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群起討伐,最後袁世凱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結束中華帝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旗幟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由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採取軍事圍剿的方式,不斷攻打中國共產黨的若干根據地。為抵禦國民政府的軍事打擊,以及加深其紅色革命之探索與實踐,中共遂仿效蘇聯的建國模式,以江西瑞金為首都,於1931年11月7日成立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蘇維埃性質的國家形式政權組織,後結束於1937年9月22日。
在國家運作期間,毛澤東、朱德等共63人被選舉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其中毛澤東被推舉為該委員會主席;隨後,臨時政府頒布了憲法,制定了國旗,發行了貨幣,而其實際控制區域常被稱為「中央蘇區」。此政權之實權不在其政府機構,而是先在中共上海中央局。上海局被國民政府破壞,上海組織領導向忠發等被捕後,實權轉移到蘇區的政治局常委集體,特別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央蘇區在國共內戰期間以中央執行委員會旗代國旗,後改以中共紅軍新軍旗作代國旗用。
偽滿洲國旗幟
1932年3月9日,在當時已被侵華日軍佔領的滿洲地區,日本軍部策劃的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年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首任國務總理。當時的旗幟參照了革命時期的五色旗,改變而成。
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正式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改任「皇帝」,年號為「康德」,仍然沿用原樣式的旗幟。
偽滿洲國國旗,由紅藍白黑黃組成。在旗面的左上方的四色條紋中,紅色代表大和族,藍色代表漢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鮮族。旗的底色黃色代表滿族,象徵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偽滿洲國。這種排列方式也表明了各民族的地位的不平等。實際上,滿洲國是日本操縱的傀儡政權,假借其名用來鞏固其對東北三省統治的工具。
而據1933年2月24日公布的偽滿洲國國務院布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政統御四方。
中華共和國旗幟
1933年11月20日,閩變爆發,在福州的「生產人民黨」及「第三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決議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推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蔣光鼐、蔡廷鍇、方振武、黃琪翔等十一人為政府委員,並宣布最高權力機構為農工商學兵代表大會。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成立,以李濟深為政府主席,陳友仁為外交部長,蔣光鼐為財政部長,李濟深兼軍事委員,任何公政為福建省長。改年號為「中華共和國」元年。更改國旗為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最後在南京國民政府壓境下瓦解,由成立至解散只有53天。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旗幟
1937年12月14日,侵華日軍中的華北方面軍所扶植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京成立,統轄平津和華北等地區。初期採用五色旗,後期將五色旗加上火把及字句。1940年汪精衛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便被解散,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旗幟
1938年3月28日,侵華日軍中的華中派遣軍所扶植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初期採用五色旗,後期再將五色旗加上火把及字句。後來於1940年3月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入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
偽蒙疆政權旗幟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於1939年9月合並「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三傀儡政權成立,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李守信、夏恭、於品卿為副主席,制定以下國旗,並用成吉思汗作為年號。1941年8月4日改名「蒙古自治邦」。
汪精衛偽政權旗幟
1940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軍扶持的汪精衛政權,初期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後於1943年2月3日(民國三十二年)將上方之三角黃旗廢除,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曾聯松設計。紅旗以五星為主題,這個圖案表現了革命人民大團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相關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1]
國旗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1、4顆紅星對齊,2、3顆紅星對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採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圖案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受黨的全面的領導。
國旗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設計的。
⑼ 中國國旗動態(飄動)圖片
(9)中國紅旗做手機屏幕圖片擴展閱讀:
曾聯松開始設計國旗圖案時,就確定了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的方案。靈感來自於他大學時讀過的斯諾寫的《西行漫記》,這本書又叫《紅星照耀中國》,書中有不少五星的配圖,特別是斯諾給毛澤東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毛澤東頭上戴的八角帽上,那顆五角星十分引人注目。
曾聯松的理解是五角星代表著光明,代表著真理,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的希望。
後來,他又讀了毛澤東剛剛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對毛澤東的建國思想,特別是對新中國四個階級的構成: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共同建國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最終啟發和敲定了他的設計理念。
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 下午3時,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
這時,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緩步向前,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那一刻,歡呼響徹整個廣場,喜悅彌漫整個天空。隨著毛澤東按下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旋律中高高升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⑽ 紅旗h52022款1.5t旗韻版中控屏有什麼用
摘要 2020款紅旗H5增加了適用於手機的無線充電功能。除了入門的旗悅版,其他版本均有配備,入門版的配置並不寒酸,電子手剎、自動駐車、自動啟停、大燈高度調節等便捷功能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