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腦都有什麼配件
電腦包括機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網卡、音效卡、硬碟、光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等硬體設備。
各個部件的主要功能為:
1.主板:
主板也就是主機板,是計算機的核心設備,其他設備都要直接或間接插在或連接到主板上,主板是整個計算機內部結構的基礎。主板的速度和穩定性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的速度和穩定性。如下圖
ps://iknow-pic.cdn.bcebos.com/c83d70cf3bc79f3d0e716eb5b6a1cd11738b29a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其他設備如:列印機、數碼相機、掃描儀、智能手機、ipad等等都可以連接計算機主機
② 筆記本的A殼 B殼 C殼 D殼分別是什麼
筆記本電腦外殼分為A、B、C和D四大部件,筆記本A殼:顯示屏最上面的蓋子,大蓋子,為A殼,見圖1(a)所示。筆記本B殼:顯示屏裡面的邊框(看屏幕的時候,旁邊的邊),見圖1(b)所示。筆記本C殼:鍵盤旁邊的外殼,為C殼,手托位置, 見圖1(c)所示。筆記本D殼:機器最底部與桌面接觸的位置是D殼, 見圖1(d)所示。筆記本外殼是主板、處理器等功能運行部件的載體和保護殼,集成了工藝設計、材料、體積控制、重量控制、散熱控制、堅固安全性、環保性等一系列重要性。筆記本外殼材料有ABS工程塑料、鎂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合金、PC-GF(聚碳酸脂PC)等,其中,以PC+ABS和鋁鎂合金最常見,這兩者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筆記本外殼材料。本文介紹PC+ABS材質的筆記本C殼的模具設計。
平時用的筆記本C殼,是這樣設計的—注塑
圖1 筆記本電腦外殼分類
2.製品分析
筆記本C殼產品圖如圖1所示,塑件最大外形尺寸為276.50 mm X 228.30 mm X 9.30 mm,塑件平均膠位厚度1.50mm,按鍵區域的厚度1.20 mm,塑件質量78.5克,材料為PC+ABS,縮水率為0.37%.
塑件的外觀要求是不得存在各種注塑缺陷,塑件不得翹曲變形。PC+ABS融合了PC和ABS各自的優點,與PC相比,PC+ABS合金主要改善了熔融流動性、成型性、可電鍍性及外觀性。與ABS相比,則主要提高了耐熱性、抗沖性及薄壁製品的剛性。
PC+ABS在成型加工前必須進行乾燥,使材料含水量降至0.05%以下,最好在0.02%以下,以提高材料加工穩定性能和機械性能。在成型PC+ABS時使用模溫機來控制模具溫度,建議的模溫是50-80℃。較高的模具溫度,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流動、較高的熔接線強度、較小的產品內應力,但成型周期會延長。若模具溫度比建議的低,就會導致高內應力並損壞製件的最佳性能。就製件表面和循環周期而言,模具溫度為建議溫度范圍的中間值時,可望得到較好的結果。
塑件兩處需要設計滑塊抽芯,中間滑鼠觸摸屏部位窗口邊緣兩處扣位需要設計斜頂成型,見圖2.
平時用的筆記本C殼,是這樣設計的—注塑
圖2筆記本C殼產品圖
3.模具設計要點
3.1型腔數量
塑件尺寸較大,需要的注塑機噸位較大,因此只能設計1出1的型腔排位。模具設計圖見圖3,模胚為FCI4550A80B110C120.四邊配有零度邊鎖,以便精密定位。所選擇的注塑機為250噸注塑機,經核算,塑化能力和合模力符合要求。
3.2進澆方式設計
塑件尺寸較大,屬於扁平薄壁殼體。塑件的流長比較大。因此,確定澆口的位置和數量都比較關鍵。模具設計中選擇了8點進膠,見模具設計圖。其中鍵盤位置6點點澆口進膠,澆口參數見圖7。另外兩點為大水口搭接式進膠,見圖8。
3.3側向抽芯系統設計
2個滑塊尺寸較小,選擇斜導柱驅動的後模滑塊抽芯。兩處斜頂均為T槽滑動的斜頂。
3.4 鑲件設計
前後模仁尺寸較大,直接鑲入模板精框內的難度較大,因此前後模仁分別設計了擠緊塊,以基準角為基準,遠離基準角的兩個邊,模框加大1mm,壓入擠緊塊。後模仁小鑲件,有兩種鑲法,一種為掛台,一種為錐度,各有特點。小鑲件掛台設計有很多優點:一是少了模架和鑲件的鑽孔和攻絲加工;二是簡化模具組裝工作量;第三是能夠避免漏裝螺絲失誤發生的可能性。
掛台設計要點如下:
(1)鑲件的掛台應選在鑲件的長邊上,同時要避開曲線部位。
(2)必須保證掛台及所在部位可以磨削或者線切割加工。
(3)短的掛台要避開扁頂桿,以免干涉。
(4)總之,掛台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加工工藝,不可隨意設計。
(5)鑲件的底部有運水膠圈時,不要用掛台,應該用螺絲固定,防止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