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保護電腦機箱的氣泡膜圖片
擴展閱讀
龍珠黑悟空高清圖片 2025-05-26 06:28:20
大熊貓愛吃食物圖片卡通 2025-05-26 06:27:36
逆水寒男人物圖片 2025-05-26 06:18:33

保護電腦機箱的氣泡膜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26 01:20:20

Ⅰ 郵寄電腦屏幕用被子包裹行嗎原包裝丟了顯示器怎麼郵寄

『壹』 23.8英寸顯示器和這種(圖片)台式機要多大(寸)的行李箱才能裝的下要帶到大學的

就描述,顯示器建議用被子包下就好。主機的話標准機箱+顯示器 28寸的行李箱就能夠放下。小機箱的話,24寸就能放下
不懂繼續問,滿意請採納。

『貳』 快遞電腦怎麼包裝

問題一:我想郵寄電腦,怎麼包裝才不會損傷電腦呢?我用EMS 我有過幾次這種易碎怕擠壓的東西。按我的經驗:1、把電腦先用塑料包裝密封好,防止進水或受潮,還要用交代纏的緊一點,防止顯示器和鍵盤部分會松動而相互撞擊。2、用那種全是泡泡的包裝紙在電腦外面再包一層。3、最外面再用棉花或舊報紙厚厚的報上,用膠帶纏好。
當然,我說的是你沒有電腦原來的包裝盒的情況下,要是有的話,就只做第一步就行了,然後放進電腦的泡沫+紙盒的包裝。
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二:我賣了個筆記本電腦,怎麼包裝用什麼快遞 屏幕和鍵盤間用泡泡紙,外面用泡泡紙包幾層,再拿紙盒固定棗悶。
用SF快遞、再保價

問題三:我想郵寄一個筆記本電腦 應該怎麼包裝 裝幾層硬的紙皮箱。肯定是選快遞公司,不過要選聯邦快遞這些,有些無良的快遞經常把快遞搞的物是人非

問題四:電腦怎樣打包裝寄快遞 台式還是筆記本?一般都有包裝的吧買的時候,如果掉了快遞公司也有專門的包裝的…

問題五:快遞筆記本,怎麼包裝好一點 個人經驗
先問快遞員要個防水袋裝起來
防止運輸途中運輸車輛密封不嚴進水或其他液體包裹破損
然後裝入冊游紙箱,沒有合適的可以用大點的修改一下
去蓋樓的地方看看有做外牆保溫工程的或泡沫板廠買點5公分厚的泡沫板周身用膠帶纏繞
也可以去干鮮果超市買兩個裝水果的泡沫箱
這個比較薄,割開用雙層

問題六:筆記本電腦快遞包裝 快凳姿彎遞電腦要自己包裝嗎 筆記本電腦快遞包裝 肯定是需要自己包裝的::
因為快遞單位只是負責快遞 運、派送,不承擔物件的包裝,並且快遞單位沒有收取包裝的費用。也不能准備復雜的外包裝盒、箱等。
但快遞單位會免費提供快遞袋、蛇皮袋、封閉的膠條的。
快件的包裝都是由自已包裝好,再進行投遞的。

問題七:電腦鍵盤怎麼包裝快遞運輸最安全 郵寄電腦鍵盤需要把鍵盤用泡沫板墊主,然後再用紙板箱裝上,固定。然後密封箱體。電腦鍵盤不易跌撞,所以要包裝扎實一些為妥。

問題八:快遞筆記本電腦怎麼包裝最好 最好有白色泡沫,有點棉,有個硬盒,外面再綁條帶子

問題九:快遞發電腦沒有原包裝怎麼發? 不用的,只要用泡沫(反正是減震用的,你也可以在郵局買包裹箱)四周包裹,再用你好點盒子裝起來,封好郵寄就可以了,不過要寫好清單

『叄』 搬家電腦怎麼打包

搬家電腦怎麼打包

搬家電腦怎麼打包,電腦作為一種現代辦公產品,也有不少人會在家裡添置電腦,如果要搬家的話,電腦是屬於易碎品,那麼搬家電腦怎麼打包才是最為安全呢?本文內容來教大家搬家電腦怎麼打包。

搬家電腦怎麼打包

一、台式電腦搬家注意事項

1、搬家前

台式電腦需要組裝,所以相較於其他種類的電腦,它的零件更多,搬家時也更麻煩一些。

①將重要的資料備份:電腦是我們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裡面也一定存儲了對大家來說非常重要的資料,所以搬家之前將存儲的資料做備份,可以拷貝到U盤里,也可以上傳雲網盤。

②將所有的線拆下來打包:一般台式電腦都有5根線:連接顯示屏和主機、顯示屏電源線、主機電源線、滑鼠與主機連接線、鍵盤與主機連接線,剩下的線就是網線、音像與電腦的連接線以及耳機與電腦的兩根連接線。將這些線全部拆下,單獨用一個打包袋打包(包括滑鼠和鍵盤)。注意每一根線單獨纏繞固定,方便搬家之後安裝。

③顯示屏打包注意保護屏幕:顯示屏顧名思義就是電腦屏幕,先用棉白紙包裹一層,目的是防止屏幕刮花,接下來再用纏繞膜固定。然後就是防震的措施,屏幕採用的是特殊玻璃,經不起強烈的碰撞,所以要用氣泡膜包裹兩層,再用膠帶固定,膠帶比較牢靠,之後再放進紙箱,注意在紙箱上標注易碎品標識。

④主機打包注意防壓:主機的角色相當於人的大腦,存儲文件和操控電腦運作,所以更需要小心保護,打包的步驟和顯示屏一樣,側重防震減壓。

2、搬家時

①輕拿輕放:10年前我們去機房上計算機課都是需要穿鞋套的,今天使用計算機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因為其內部零件比較多且具不耐摔的屬性,搬家時需要輕拿輕放,否則會影響使用壽命。

②不要置於重物之下:在搬家的過程中,要將其放置在其他不易變形物品的上方,並用繩索固定住,防止滑落。不要置於重物之下,以免損壞內部零件。

3、搬家後

安裝檢查:搬完家之後,電腦先組裝起來,看看有沒有卡頓、死機、黑屏的情況,如果出現問題及時維修。

聯網:現在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離不開網路,搬家之後及時安裝網線通網,讓電腦運作起來,不要影響自己的生活。

二、筆記本電腦搬家注意事項

隨身攜帶:買筆記本電腦的時候一般都會送電腦包,所以搬家時建議筆記本電腦隨身攜帶,需要注意不要電腦不要被碰撞。如果搬家時人員比較多且亂,建議搬家後將電腦放在相對隱秘的地方。

三、平板電腦搬家注意事項

放進行李箱隨身攜帶:平板電腦的特點是小、不佔地方、脆弱,搬家的時候可以隨衣物放進行李箱。主要注意的是,行李箱不要裝書和其他尖銳的物品,平板放在衣物中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搬家前怎麼打包

一、打包前的准備工作

其實,搬家是件需要精心盤算的事件,千萬不要行動派式地說搬就搬,不然,後續的手忙腳亂和摸不到頭緒會讓你叫苦不迭。

購買足夠的打包用品搬家首先要准備的就是打包用品,比如紙箱或者行李袋(最好根據計劃選擇大小不一的'尺寸)、包裝紙(報紙也行)、剪刀、封箱帶、標記貼、記號筆等等。這些打包材料一般在某寶或者某東上就可以買的到,有超多不同的尺寸可以選擇。如果想要更專業一點的話,一般搬家公司也提供打包材料,量大也是可以提前送貨上門的,而且可以多退少補。

制定搬家的計劃,時間日期等建議從搬家前半個月開始就制定計劃,做到自己心中有數,計劃中最好包含所有你能想到的問題。如如果沒有地方住的話是提前訂好酒店還是去親戚朋友家暫住幾天,是准備自己搬還是請搬家公司,如果請搬家公司的話哪天合適(這個要認真考慮哦,要結合天氣、是否可以請假、是不是搬家吉日等等因素),還有從哪個房間開始打包,有哪些物品需要重點保護等等。

把後需要恢復原狀的物品拍照,可能是不太懂電器的人群比較需要,比如電視機電腦等,可以提前拍好背面,到了新家就可以參照照片把這些電器重新裝回去,會節約很多時間的。

二、開始打包啦

准備工作都完成了,就開始繁瑣的搬前步驟——打包工作!打包時一定要記得遵循「不常用—常用—搬家前最後可能還需要」的原則進行,切記所有的紙箱都要用記號筆或者標記貼做好標記。如果有可能,把家裡不同成員的物品分開打包標記。打包後的箱子最好用封箱帶封成「井」字型,這樣比較牢固,箱子不會輕易散落。

1、清理庫存,把沒有用過的物品清理掉

針對打折時沖動買下的一次沒有用過的只在家裡占空間的東西,可以提前送人或者扔掉,有人說過:「超過兩年沒有穿過的衣服,哪怕捨不得,也要送人或者丟掉,再以後,你根本就不會碰它。」這類東西,相信每人家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要捨不得,不然有可能搬到新家,你還是選擇把它扔掉。

2、從廚房開始清理

廚房一般有很多雜物,一定要提前把刀具等用紙盒包起來,或者裝到一個大小合適的箱子裡面,一定要做好標記哦。另外,廚房裡平時常用的百潔布,清潔劑等等預留出來,以後清潔有可能還會用到的。將易碎的瓶瓶罐罐等用報紙等包好放入紙箱內。陶瓷,玻璃的碗也要每一個之間墊上一層防震泡沫或者用紙包好。

3、一間一間地整理,一定要分類

貴重物品一定要裝進保險箱,沒有保險箱的話建議用小的包裹裝好隨身攜帶或者提前放到穩妥的地方保存好。很重的東西,比如書一定要用小箱子裝起來,不然很容易散落。浴室里已經打開的可以用保鮮膜裹起來,避免弄的處處都是。卧室的被子枕頭等等床上用品不妨多准備一些壓縮袋,放進壓縮袋裡面抽真空體積直接減小一半以上,又起到了防塵的效果,之後還可以拿來儲存換季的衣服等等。大件需要拆卸後再打包的傢具最好等到搬家師傅過來打包,他們比較專業。電器類,可以用毯子或者薄的被子包好再放進搬家的車裡面這個家裡如果實在沒有可以等到搬家人員來做,一般車上配的都有。

『肆』 原包裝丟了顯示器怎麼郵寄

可以找一層薄膜把顯示器表面保護起來,或者用氣泡膜覆蓋整個顯示器,可以的話把顯示器屏幕多裹一層。然後我們找一個相近的紙盒子,最好是扁扁的那種,而且要硬些,這樣更牢固。接著找一些泡沫,類似長條形,把顯示器的四周和四個角都包起來,然後用膠帶給封住。

這樣就類似原廠包裝的樣式了。最後裝箱,再放入一些報紙或者其他填充物,防止其他包裹擠壓到內部。這樣基本就可以搞定了。再貼一個易碎物品的標志。最後,找一個安全可靠的快遞公司進行寄送,千萬不要找那種便宜的,沒有知名度的快遞公司。

顯示器即電腦屏幕(Computer Screen / Display)。顯示器接收電腦的信號並形成圖像,作用方式如同電視接收機。有些電腦屏幕採用液晶顯示。電腦屏幕又稱視覺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液晶模塊

玻璃基板:裡面是液態晶體和網格狀的印刷電路。時序電路(timing control):用於產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轉所需的時序和電壓。燈管:產生白色光源。背光:把燈管產生的光反射到液晶屏上 。

2、控制板

控制板起信號轉換作用。把各種輸入格式的信號轉化成固定輸出格式的信號。例如對1024 x768的屏輸入信號可以是640×480、800×600、1024×768等,最終轉化成輸出格式1024×768 。

3、逆變器

產生高壓,用於點亮燈管。

Ⅱ 東芝電腦硬碟模式東芝電腦硬碟模式切換

東芝電腦硬碟模式
(東芝電腦硬碟模式切換)
一、NAS到底為我們解決了哪些工作生活場景中的痛點?NAS,全稱NetworkAttachedStorage,即網路附屬存儲,相信大家也經常在站內看到過它的身影。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那麼多的用戶都對它趨之若鶩,它到底解決了工作生活中的哪些痛點?
作為一名准資深的NAS愛好者,我玩過群暉、威聯通、華碩、鐵威馬、極空間、海康威視等多個廠商的產品,因為略懂一二,或許我的經歷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我舉幾個日常比較糟心的場景,看看你是否遇到過,如果遇到過,那你可能就真的需要一台NAS:
你是否困擾於家庭與工作單位的文件數據無法實時同步,需要常備移動存儲設備?
你是否需要編輯處理圖片視頻素材,卻因為素材管理不便,拷貝緩慢而工作效率不高?
你是否喜歡用電視機/投影儀播放本地片源,卻總少不了使用外置存儲往返拷貝?
你是否常常備份數據,整理手機相冊,卻只能在特定設備上欣賞而不便與他人共享?
你是否因為需要下載某個電影或者游戲,只能整晚的電腦開機,不僅耗電而且吵鬧?
在使用NAS之前,我平時都是隨身攜帶一個U盤或者移動固態硬碟,處理重要文件時都會隨時備份;其次,我在處理圖片視頻時,也需要倒騰大量的原始素材,不僅占據電腦空間,還管理不便。同時,在家用投影儀播放下載電影或者電視劇時,也需要用到外置硬碟從電腦上拷貝下來才行。
此外,我爸媽旅遊時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每次從相機導出之後,我就會放在他們房間的電腦上存儲,占據了存儲空間,只有難得他們想看的時候才會臨時調取;最後就是我進行評測電腦時,常常要在多個設備之間拷貝測試工具、游戲,效率低速度慢。以上這些都是我生活中遇到過實實在在的問題,但是我在給家裡換上群暉DS920+之後,這些過去比較糟心的體驗就有了巨大的改觀:
[b]「匯聚存儲」:家裡所有的文件、照片、音樂都存儲在NAS的特定文件夾里,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訪問,可以輕鬆通過大屏展示,也能夠以鏈接的方式共享。
「媒體播放」:電影、電視劇、動漫、游戲都通過NAS自帶的下載工具直接下載;客廳的電視、卧室的投影儀均可以通過SMB的協議訪問NAS本地資源,我和我爸在客廳看電影,我媽可以躺在床上用平板追劇。
「數據備份」:從家裡到辦公室所有的台式機、筆記本都使用SynologyDrive進行重要文件的實時數據同步,同時Mac電腦和Windows電腦還可以直接整機備份;手機、平板也通過Drive隨時增量備份照片視頻。
「素材整理」:拍攝的圖片視頻,SD卡通過轉換器插入NAS,就能自動備份到特定文件夾中,電腦通過網路驅動器直接訪問素材,進行後期處理,無需再藉助移動存儲。
「測評同步」:大容量的測評工具和游戲Demo,直接通過NAS拷貝到測試設備里,測試截圖也直接導入NAS,主設備直接調用,極大提升了測評效率。
所以,我的建議是【有需求+有條件的朋友都上NAS】,NAS能夠藉助網路實現細分場景的深化,它是家庭網路的中樞,將零散的數據需求匯聚在一起,讓你的工作娛樂流都會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改觀。如果你是SOHO用戶或者具有小型工作室、家庭影院等使用場景,相信NAS能夠成為你工作生活娛樂的重要助力乃至生產力工具。
一方面,個人及家庭的存儲需求不斷加強,不管是軟體、影片還是游戲,動輒GB甚至幾十GB,如果全部存儲在電腦當中,所佔空間巨大,獨立存儲既有利於管理和分享,也更加安全。另一方面是,NAS所具備多項人機交互功能,能夠極大改善你的日常使用體驗。
二、NAS硬碟到底肩負起了怎樣的職責?[/b]從前面的需求解讀來看,NAS的功能定位便是「家庭數據中樞」,365天×24小時的不間斷工作是每一個NAS的常態,因此NAS硬碟也承載了巨大的數據交換量。
但就我的觀察來看,很大一部分用戶其實只關注到了NAS的強弱,對於硬碟則比較隨意,可能是舊電腦淘汰下來的老硬碟,亦或是某東、某寶甚至某魚上面收的硬碟。硬碟容量,轉速、緩存都無關緊要,只要容量夠用,各種組合層出不窮,常見於黑群暉這一類的魔改NAS。
這種做法有好有壞,好處在於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極大地節省成本,但缺點可能就是由於硬碟規格不統一,導致存儲空間分散。同時礙於硬碟定位,並不適合NAS場景,可能影響數據安全。
硬碟有價,數據無價。既然選擇了NAS,還是搭配靠譜的硬碟,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購買建議】:
首先,在「硬碟種類」方面,NAS一般都是3.5吋硬碟倉位,可以兼容2.5吋乃至3.5吋的SSD、HDD,當然還有M.2硬碟位的可以插入PCIeSSD。3.5吋機械硬碟一般是萬金油,如果還有閑置盤位,可以考慮2.5吋SSD和M.2硬碟,前者可以高速存儲,後者則用於讀寫加速。
其次,在「硬碟容量」方面,我個人傾向於是硬碟配置與NAS五五開,不用一次性配齊。比如你買了一個3000元的4盤位NAS,配2個4TB或者1個8TB的就可以使用了,等以後再有預算再加兩塊,怎麼靈活怎麼來。
再次,在「硬碟性能」方面,7200轉/分鍾(rpm)是基本盤,從數據安全和性能綜合考慮,建議直接上穩定性更好的NAS專用硬碟。
最後,在「購買渠道」方面,硬碟買新不買舊,避免遇到礦盤,同時現在很多硬碟不支持個人送保修,切記去正規電商平台下單,售後更省心。
三、東芝N300硬碟是如何賦能群暉DS920+的?正因為,NAS的工作環境是365天×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傳統硬碟在長時間高強度運行後,可能會導致性能下降,壽命縮短。所以硬碟廠商也為滿足個人家庭、辦公室和中小型企業7×24小時不斷運行的場景推出了【NAS專用硬碟】。
NAS專用硬碟屬於細分產品,所以在用料上也更加扎實,同時會有一些專屬的軟硬體優化,在定價方面也會有著明顯的溢價。以我上手的4TB的東芝N300NAS硬碟為例,對比傳統的P300硬碟,它的轉速、緩存、可靠性數據都有著大幅提升,屬實是全方位的加強。
我整理了「東芝N300NAS硬碟參數」,可以看到N300系列涵蓋了4TB-16TB共7個容量版本(N系列均為雙碟片設計),10TB和14TB是兩個分水嶺,14TB及以上在緩存大小翻倍、溫度要求降低至0℃、MTTF提升至120小時,讀寫性能也有小幅提升。
除了更強的可靠性外,NAS硬碟相較於傳統硬碟的最大優勢可能就是在【防振動能力】方面。因為NAS里多個硬碟加上風扇,振動是很厲害的,如果嚴重的話就會影響硬碟的讀寫和壽命。所以這也是NAS使用普通硬碟時可能會遇到的通病。
所以,東芝N300全系列都搭載了「旋轉振動補償技術」,通過旋轉振動(RV)感測器,可以自動檢測和補償瞬態振動,從而在多盤位NAS設備機箱中提供一致的性能。此外,在10TB及以上版本還使用了「東芝穩定碟片技術(雙軸)」,通過兩端固定的電機軸有助於減少系統引起的振動,進一步提高扇區追蹤能力和讀寫性能。
此外東芝也在這塊N300NAS硬碟加入了獨家的硬碟技術,再加上高達120萬小時的高可靠性、180TB/年最大額定工作負載,外加3年有限質保,或許此時你就能明白NAS硬碟貴在哪裡了。
「東芝緩存技術」:板載緩存演算法和緩沖區管理優化讀取和寫入周期間的緩存分配,以提高實時驅動器性能;
「數據保護技術」:斜坡載入技術減少了對記錄磁頭和介質的磨損,提高驅動器的可靠性;
「錯誤恢電腦復控制技術」,通過最小化數據錯誤恢復時間,最大限度減少多RAID環境下的關鍵停機時間;
「高耐久性和耐熱性」:自動調整尋道速度以減少高溫運行期間的熱量積聚。
接下來,我們來實測一下東芝N300NAS硬碟。產品外包裝是比較扎實的,內包裝還有氣泡膜和防靜電膜兩層保護。包裝的右上角貼有防偽認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假貨問題。
開箱之後,你就能看到東芝N300硬碟的正面為泛著銀色光澤的金屬材質,中下方貼有產品信息的標簽,涵蓋了硬碟的序列號、轉速(7200rpm)、容量(4TB)等重要信息。
硬碟的背面則是一塊裸露的靛青色PCB版,末端是硬碟的數據和供電埠,所以這塊硬碟不僅適用於NAS,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塊台式機硬碟來使用,不過顯然是有些屈才了。
電腦
它最好的歸宿還是留給NAS,前面我們提到過NAS的硬碟倉位剛好是3.5吋的規格,可以完美的嵌入。目前許多NAS硬碟倉都加入了側面快拆的設計,群暉也不例外。
不過此類快拆設計,還是需要扣下硬碟倉左右側面的固定舌片,有時候可能會不慎遺失。所以現在新興品牌的NAS已經開始加入一體化的固定舌片設計了,算是一點小小的進步吧。
看完了外觀,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了。我測試了群暉DS920+,東芝N300硬碟都是一次性點亮。因為硬碟數量是兩塊容量一致的硬碟,所以共有5種主流「磁碟陣列」方案可供選擇:BASIC、JBOD、RAID0、RAID1、SHR。
「BASIC」:即每塊硬碟相互獨立使用,互不幹擾,總體容量為4TB+4TB,讀寫性能為硬碟默認性能。
電腦「JBOD」:就是把兩塊硬碟綁定成一個大硬碟,優點是支持不同容量的硬碟,硬碟速度由最慢的硬碟決定,缺點是安全性差,一個硬碟損壞就會丟失所有硬碟空間。
「RAID0」:兩塊硬碟組成一個邏輯盤,共享數據,容量翻倍至8TB,同時讀寫性能更強,缺點同樣是安全性差。
「RAID1」:一塊硬碟作為另一塊的鏡像備份盤,數據完全一致,容量為4TB,即使一塊硬碟損壞,另一塊硬碟也可以作為替補使用,安全性極高,但讀寫性能會比Basic慢。
「SHR」:群暉的SHR模式可以根據硬碟數量自動匹配模式,便於後續擴容。
我個人的建議是優先選擇NAS系統的特有模式,一般都會有特殊照顧。比如把兩塊東芝N300硬碟放進群暉DS920+後開啟SHR模式就會默認為RAID1,如果你後續再買了2塊N300,就可以藉助SHR可擴容的的屬性,自動拓展為RAID5。反之,如果你沒有選擇SHR模式,而是選擇的RAID0或者RAID1,那麼後續擴容時可能就需要格式化原有的兩塊硬碟,重新配置磁碟陣列。
我們來測試一下東芝N300的「讀寫性能表現」,因為硬碟自帶的讀寫性能標稱是232MB/s,所以拿千兆NAS顯然是測不出峰值性能的,所以我就用雙2.5Gbps埠的NASZ4S試了下。通過「iPerf3測試工具」實測NAS與電腦之間的單向傳輸帶寬達到了2.2Gbps。
接下來,我們進行大文件的實際讀寫測試,可以看到從「NAS→本地」的讀取峰值速率為250MB/s,46GB的文件僅需4分鍾就能拷貝完畢。
而從「本地→NAS」的峰值寫入速率則有276MB/s,這也是東芝N300NAS硬碟的能力上限了。
當然如果你想要榨乾NAS上下行所有帶寬,可以考慮將Z4S的雙2.5Gbps網路進行鏈路聚合,達到5Gbps的上下行總帶寬。此時同時進行雙向復制,可以看到「NAS?本地」的總帶寬達到了336.92MB/s,實際上接近3Gbps的帶寬性能了,估計這個也就是N300組RAID0的極限性能了。
由此可見,東芝N300這塊NAS專用硬碟的性能確實要比傳統機械硬碟(120-150MB/s)快上不少,而且通過RAID0等磁碟陣列方案還可以實現讀寫速率的進一步提升,用來搭配2.5Gbps乃至5Gbps網口的中高端NAS相當合適。
而且這塊硬碟的噪音控制非常出色,此前我用過的傳統機械硬碟運行起來就會咔咔咔咔,東芝N300滿載運行還沒有風扇響,除非耳朵貼在NAS上面才會感受得到,這也是源於專業NAS硬碟的抗振動技術加持。
所以,得益於東芝N300的強勁讀寫能力,群暉DS920+的諸多的場景優勢就發揮的更強。比如在同一區域網下時,Mac和Windows用戶能夠通過SMB協議直連群暉的共享文件夾,讓你在多個終端無縫讀寫。
在生產力場景,照片編輯、視頻處理工作時,可以將素材放在NAS里加以處理,無需擔心掉速卡頓。在影音娛樂方面,手機、平板、AppleTV搭配上Plex、Infuse等軟體的高並發觀影需求也可以得到滿足。
總體來說,東芝N300硬碟算是一塊比較扎實的NAS硬碟,盡管相比於P300這樣的傳統機械硬碟存在一定的溢價,但所帶來的讀寫性能和可靠性提升,足矣說明NAS專用硬碟確實不是智商稅。而且東芝N300的定價相較於其他幾家主流品牌的NAS專用硬碟更具性價比,還是很值得推薦的。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評測的研究生。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