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課前的准備
去聽課了,我們要做哪些准備呀?啊,不是說我帶著一個腦瓜子就去了啊,帶著一支筆一個本把它記錄下來就完事了,我們做哪些准備才能完成我們聽課的目的啊,能實現我們聽課的目的,因為我們聽課是有目的的,剛才前面已經說過了啊,我們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來才去聽課,那我們要做哪些准備才能完成,實現我們聽課的任務呢?
再一個准備呢是學識上的准備,那麼學術上的准備呢,就是要熟悉課程標准,充分的把握教材。我們要聽一節課,不管是語文數學英語,還是其他的音樂體育美術,那麼我要對這個學科的課程標准有所了解,要對我聽的這個內容有所了解,我們要聽坐井觀天,那你也要把這篇課文讀下來,最好能背下來,你才做到心中有數。要充分的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所以呢,我們在按照課程標准來進行學識准備的過程當中,我想老師們應該也做到5個清楚,剛才是5個確定在理論上的准備,在學術上的准備,我們要做到5個清楚。
一、清楚教學目的及教學任務。要求特別清楚這一節課上我要聽的這個內容,它的目的是什麼呀啊?教學目標任務是什麼呀?做到心中有數提前進行備課,提前要了解這個教材的內容,他這一課時的目的是什麼啊?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第2個清楚,清楚教學建議。既要了解課程標准當中對這個學段的教學建議,同時還要讀一讀,教參當中對這課時學習的教學建議,要有所了解。第三,要清楚規定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我們語文學科,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那你在聽這課之前,你要針對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它之前已經掌握了哪些和我們現在要學的是什麼之後還要從哪個角度進行語文這個素養的培養,你要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既要了解這種知識體系。數學也是這樣,我們在學習這個背的概念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加法的結構,那麼在學習乘法結構的時候,他之間是有聯系的。學習折線統計圖,之前學生已經有了5次的對於這個數據的了解,那麼學生在學折線統計圖的時候,可以跟那個條形統計圖建立聯系,這些都是它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們在聽課之前,在進行自己的學識的准備的時候,要了解教參,也要了解教材,還要了解課程標准,對這個年段這個學科的要求,它的知識在哪裡啊?前後有哪些關聯?是需要我們了解的。第四,清楚限定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就是在我們要學習要聽的這節課當中,它由一個字一個詞,一篇課文,它會有哪些的拓展,或者由一個詞會深入到哪些內容,這些我們也要有一些了解。第五,清楚教學的特點。那麼也就是說我這一課,我是以識字為主的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還是以閱讀為主的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這一課是閱讀教學還是習作教學?還是口語交際教學?等等。數學課上是新授知識課還是練習課?等等。那你要了解這次教學的特點,它定位是什麼?可以之前跟我們講課的老師有個溝通,有一些了解,如果呢到外省市去聽課,去看那個大賽的課,可能對這些內容不是很好了解,但是我們也能夠大概的了解到他講的是哪個年段的課,我們應該有一個了解,所以我們在聽課前的學識的准備的過程當中,首先我們要熟悉課程標准,我們要充分的把握教材,對教材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你在聽課的過程當中,你才能夠搞清楚這5個方面。因為你本身可能不教這個年級,你對這個年級的教學的重難點呀,目標任務啊,以及它的知識體系,可能就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了解,那怎麼辦?我們在聽課前要做一做功課,對這些內容要清楚。
再有呢,我們在學習准備上,還應該在掌握教材這個方面,做到三準一活,因為我們聽課對於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話你不能很准確的去評價一節課,聽完課以後你跟老師進行交流,你都無話可說,你沒有依據,你不敢張嘴說話。所以我們對教材理解應該做到三準一活。第一準叫認識准。認識什麼?認識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其實前面我們在講清楚的時候已經提到了,我們對這個知識體系,不管是一個單元還是整冊書還是這一課,你應該非常清晰,學生前面學了什麼,我們現在要學什麼,後邊他還可能要學什麼,這樣一個整個的知識體系,教材的編排是有體系的。比如說我們理解詞語,一二年級就是藉助生活實際,藉助上下文,藉助圖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那麼到了中年級,學生就會根據我們一二年級所學的這些方法繼續延伸,明確提出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是什麼方法?比方說查字典查詞典,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比如說,運用拆字法來解釋詞語等等,那麼你看,到了中年級就可以用多種方法了。那麼到了高年級,他不僅僅有了多種方法理解詞語,他必須會運用,你看這就是一個知識體系,從詞語理解的這個角度,它有一個知識體系。那麼你在聽課前你要對這樣的一個體系要有所了解。這是認識要准確。第2個準是把握准。啊,把什麼能夠進行把握准呢,就是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把握的很准確,因為你備課了,因為你做功課了,你知道這一課時這個教材的重點難點是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把握的很准確,第3個準的叫掌握准。掌握什麼呢?掌握課後訓練的目的要求是什麼?課後訓練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練習哪些形式,所以在我們進行教材解讀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哪個學科我覺得都應該做到這三準:認識准,把握准和掌握准。只有做到這樣三準,你才能對教材的內容有話語權,你才敢跟別人進行交流。您什麼都不知道,您說什麼呀?沒的可說,也說不準確。
一活是體現在靈活的看教師組織和選擇教法。有了明確的這個教學目標,也知道了教學的重難點,那麼教師在採用教學方式的時候,他用了哪些方法來突出教學重點來突破教學難點呢?那麼老師要靈活的去看一看我們做課的教師,他是用了哪些方法來體現這節課的重點的,所以我們在這個把握教材的時候,我們要做到這樣三準一活。認識准把握准,掌握准,靈活的看待教師的教法和組織的方式,這是我們在做這個學識准備當中應該做到的。
再有呢,我們還要學習和掌握有關的學科的教改信息。我們不僅僅要了解課標,要充分的把握教材,我們還要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科的教改信息,看看目前我們這個學習過程當中的一些方法應該是什麼,怎麼樣去較好的發展孩子的能力來體現核心素養,我們各個學科都要體現學科素養,都要體現文化自信,那麼這些思想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怎樣落實這些了解。所以在了解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把握好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它涌現出來的這些新的研究成果。那麼這些成果呢,它能體現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新的理論,那我們在了解這些前沿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聽課而用,那些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新的理論是不是在我們的教學當中也可以體現呢?也能夠幫助我更快的對我們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改革。不是我們新入職的教師一點兒經驗沒有,其實你們可以大膽的去嘗試這些新的做法,還可以有你自己的風格在裡面。所以我覺得就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可以去運用它。另外我們在學習准備上,還要學習教育理論。我們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一些相關的理論。但是真正走進我們的教學實踐,走進我們的課堂大學所學的這些知識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要和我們的實踐結合。其實現在的學習非常的便捷,各種的網站,比如說我們的教師研修網提供了各種的教學資源,我們就可以在這些網站當中,在專家的這些先進的理念當中學習我們的教學思想,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分析我們的一些教學現象,我們教學當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的教育理論,我們不僅要學習我們的課標,我們的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
第3個准備是心理准備,首先是態度上的准備,聽課要做到五心: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聽課的時候,我們是帶著真誠實意去聽人家的課的,我們不是故意給人家挑毛病的,我們要很真誠的向別人學習,我們要虛心的向別人學習,即使我工作幾年之後,有了一定的經驗,我也仍然要學習人家的長處。我們要專心的聽好每一節課,既來之則安之嘛。聽好教師的評價語,引導語,提問的語言,以及教師抓生成的這個做法。我們還要細心觀察到每一個小的細節。比如說老師拿卡片從左到右,能夠讓學生所有的學生看到,就這樣一個小的細節我也能關注到。這也體現了教師的一個理念,他是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的。當然還要有一顆攻心,客觀的去聽老師的這一節課,這是態度上的准備。第二是情緒上的准備,因為聽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他有時候比上課還要累。他要求聽課者不僅聽得進去,還要做好記錄,同時還要深入的思考進行評定,還要排除一切干擾,精神飽滿集中注意力地聽好課。所以說聽課甚至比上課還要艱苦,因為上課的時候你可以和學生互動交流,甚至還可以走一走,覺得還挺有意思的。而聽課的時候呢,往往一個姿勢甚至坐的那個凳子也未必舒服,還不能走動,同時還要做好記錄,還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所以聽課挺累的。有時候我們要連著聽4節課,聽完之後還要評課,還要一刻還要給出一些建議。就像我們之前的這個學習,連著一聽就是半天,還沒有桌子可以提供我們記錄使用。總之就是邊聽還要邊記錄,有的時候還要計出它的亮點,哪些地方做的好,還要提出問題,還要給出建議。如果你坐到那兒,哈欠連天的,對聽課老師來說會受到一些影響,所以我們聽課要做好情緒上的准備,不管自己多疲憊,多累,進入課堂我們就要精神飽滿集中注意力的聽好課。
第4個准備,聽課要領。一,全身心投入。前邊提到的,要精神飽滿,集中注意力的去聽,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二,掌握觀察要領。一節課成功與否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這是我們聽課要把握的要領。所以我們聽課時從單一關注老師的獎,到同時關注學生的學。我們不能只關注老師講什麼了,他是怎麼銜接的,他是怎麼引發學生注意的?同時還要觀察學生聽課時的表情,聽課時的狀態,他是怎麼回答老師問題的。要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所以有人把聽課又說成看客,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我們聽課聽什麼?又怎樣聽呢?一聽教師是怎麼講的,是不是重點突出,詳略是否得當。二聽教師講的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能否聽懂,教學語言如何。三聽教師啟發是否得當。有的老師提出的問題,導致了冷場,學生就僵在那兒了,教學難以向前推進,那麼我們就要看看他是否能夠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四聽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學生是怎麼進行小組合作是怎麼進行討論學習的,他們的回答效果怎麼樣?從哪個角度回答的?他是不是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班裡有多少學生能夠結合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回答?又有多少同學根本就做不到。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來聽的。五聽是否有創新的地方。一節課上老師的教學活動,是按部就班非常傳統,還是有傳統有創新?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六聽課後學生的反饋。下課之後我們要聽一聽學生的學習想法,聽一聽他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饋。這是我們在聽什麼,怎麼聽這方面所做的6項准備。關於看,我們又要看什麼?怎樣看?一看教師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親切自然。因為有的老師上課就是面無表情的,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會發現有的老師語言很平淡,總是在一個頻率上,說話沒有抑揚頓挫。對於這樣的老師,最起碼他不適合教語文,因為語文是一個充滿情感的科目,需要老師的情感來帶動孩子們的學習,他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情來感染學生?二看教師的板書是否合理。我們要看它的板書的設計是不是結合教學重點來進行的,板書的這種書寫是否規范,有沒有倒插筆的現象,有沒有寫錯字的現象?這個板書的安排結構是否合理,所以二看板書設計是否合理。三看教師運用教具是否熟練,看叫法的使用是否靈活多樣。教學當中,老師要用很多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式是否靈活多樣呢?有的老師關於讀詞,一直就是全班開火車讀,其實他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
聽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聽出水平,聽課者需要准確定位自己的聽課角色,就是角色定位。一是進入學生角色,聽課者首先有意識的轉變角色,收斂自己的優越心態,放下架子,充當小學生,規規矩矩認認真真的充當學生的角色,使自己處於學的情境中,要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角度,按學生水平去聽課,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的水平、認識能力,能否聽得懂,學的會了解老師,這樣講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二是要進入教者角色,聽課者要設身處地的思考,這節課自己來上該怎樣講,將講課者的教法與自己的構想進行比較,以此判斷出怎樣上課更符合教育規律。這樣可以避免兩種態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長處,不理解講課者的良苦用心,二是無原則的同情,理解看不到短處。第三,我們要進入指導者的角色。聽課者如果從指導者的角度來聽課,應該做到,一是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對課堂教學做出分析與判斷,二是對課堂教學細心觀察,敏銳的發現優點,以便評課時及時給予鼓勵,三是准確的發現講課者的不足,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形成改進和提高的建議。
你的身份不一樣,那你就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人這節課進行一個評判,我們在進行聽課的過程當中應該怎麼聽?利用什麼身份去聽,你是多重身份的,不是說今天這節課我就以學生的身份去聽第2節課,我就以教師的身份不是在聽一節課的過程當中,你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身份去理解去聽這節課,來評判這節課優點在哪,我可以進行學習吸收問題在哪,我在上課的時候也要加以注意改進,這是我們應該怎麼聽課。
⑵ 小學一年級需要准備什麼文具
剛好本人帶過一年級的孩子,在這里整理一下,一年級學生上學必備用品。
1.筆袋
選擇顏色樸素的筆袋,不要選那些花里胡哨圖案或者帶裝飾的,這些都容易導致孩子上課走神。外面圖案越簡單越好,但裡面的夾層卻是越多越好,這樣便於孩子分門別類放物品。最好有三個以上的夾層,長的鉛筆、直尺放一層;小的橡皮等放一層。再留一個夾層放小張通知或孩子得到的貼畫等獎勵。
2.鉛筆
還有鉛筆,一年級一般選2H的,寫出來比較淺。寫錯時不會一塗一個大黑疙瘩。可以給孩子買三角形的鉛筆,握起來方便,正好三個手指捏在三個面上,好定位,也不容易感到硌得慌。
3.轉筆刀
選購轉筆刀時,建議選這種帶調粗細功能的,可以選擇2檔,鉛筆頭不那麼尖,比較安全。而且後面幾檔還可以削彩鉛等。
4.橡皮
不要那種彩色造型橡皮,既干擾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還擦不幹凈;而且裡面增加的一些香味物質也可能會危害孩子健康。普通的繪圖橡皮就好。
5.直尺
塑料直尺,一邊是直的,一邊是波浪的。波浪的這邊用來畫重點。長度為20厘米,所以選筆袋時要保證能裝下這么長的尺子。
6.文件袋
4個以上,用來裝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作業、試卷,還有一個裝其他資料或大張的通知。最好是買不同顏色的,這樣孩子不用打開看,效率比較高。
7.書皮
書皮選擇粘貼那種,這樣書本不容易爛,不過書皮有些品種選擇班主任可能會讓家長統一選擇,所以可以等老師的建議。包括作業本也是這樣。
8.書包
拉桿書包輕便。但有的學校沒有供孩子放拉桿書包的地方,就只能用雙肩背的書包,所以這個也還是問問老師確定後再買。
9.美術用品
水彩筆、油畫棒、素描紙、沙畫、刮畫等,根據各校課程安排各不一樣。
10.水杯
這個是必備的。尤其剛上一年級時,朗讀比較多,孩子們都愛口渴,水一定不能少。水杯不要太小巧,盡管很多學校里都有水,但下課時孩子多,不一定論得到去打水,還是自己帶足了比較好。吸管的比較適合一年級孩子,不容易灑水。
11.餐具
有的學校午飯是盒飯式的,不需要帶餐具;有的需要帶湯碗;有的需要自帶全套餐具。帶餐具的專門准備個包來帶,方便、干凈也衛生。湯碗最好帶耳朵,好端。湯勺要長一些或者帶鉤,不會滑到碗里去。准備一塊小毛巾,墊在湯碗下,也可以吃完飯後用來擦桌子。
12.濕紙巾和干紙巾
用來上廁所擦汗、擦手、擦桌子等。
13.若干標簽紙
用來標記孩子的文具用品,最好每個都要寫上名字,因為一年級孩子東西會經常弄丟或者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