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個小女孩是誰叫什麼名字
你好,
她是:娜奧美麗莎
一對可愛的美韓混血雙胞胎,分別是Naomi(中文:娜奧美,韓語:나오미)和Lisa(中文:麗莎,韓語:리사)
父親:美國人,母親:韓國人。
詳細資料請見:http://ke..com/view/3480455.htm
若有問題請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② 再累也要摟著孩子睡,媽媽和寶寶睡覺有哪些好處
曾有媽媽向我傾訴,說她的寶寶脾氣特別大,非要抱著才睡,一放到床上就哭鬧。每次都是要抱到孩子睡熟後才能把他放在床上。長期這樣下來,好不好呢?
首先呢,抱著寶寶睡覺,寶寶往往會睡得不深,醒後常常顯得無精打采,影響睡眠質量;如果寶寶獨自躺在舒適的床上睡覺,能扮含亂睡得更香甜。抱著寶寶睡覺,由於父母懷里的空間比較狹小,寶寶的身體得不到舒張,身體上四肢的活動要受到限制,不靈活、不自由,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寶寶獨自睡呢,不但上面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更有利於心肺、骨骼的發育和抵抗力的增強。還有,抱著睡覺也不利於寶寶吸進新鮮空氣,影響寶寶的新陳代謝;還不利於寶寶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③ 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毀掉手機,這幾個小方法可以試一下
手機,已經成了人類的一個器官。成年人就不用說了,連幾個月的的娃娃看到手機也眼睛發亮!中小學生帶著手機去上學的也大有人在。你知道一部手機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嗎?沉迷手機和電子產品的娃還有救嗎?對於已經進入讀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們,應該如何引導和約束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呢?今天這篇值得你收藏,現在行動還來得及!
如何讓孩子正確合理對待手機
家長應意識到:無論怎麼防,孩子對於電子科技產品的好奇心,是絕對不會減的!
即便我們在家裡禁止孩子接觸,孩子在學校、社會中也會早晚接觸到。
現在這個時代,手機、電腦作為生活的工具,跟剪刀、鉗子一樣,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將來也會更深刻地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把這么一個生活的工具當成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觸,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好事。
另外,我們採用「圍堵」的方式把孩子跟手機隔離開,只會激化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更濃厚,逮住機會就猛玩一通,更容易沉迷其中。那些嚴禁孩子玩手機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沒起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規定,讓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才是最好的辦法!
這是一位媽媽給孩子做的手機使用協議
(家長們可以參考制定)
孩子,現在你已經驕傲地成為一部智能手機的擁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個優秀的、有責任心的14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點
這是我的手機,我付錢買的。我現在把它借給你用了,我是不是很偉大?
第二點
手機密碼必須要讓我知道。
第三點
如果電話鈴聲響了,就一定要接聽,因為這是一部電話。接起電話要說「你好」,要有禮貌。永遠不要因為來電顯示是「媽媽」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遠不要這樣做。
第四點
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上9:00,准時把手機交給我或你爸。我們會把手機關機,到第二天早上7:30再開機。如果你不願意給某個朋友家的座機打電話,因為他的父母可能會先接起電話,那就不要打,也不要用手機給他發簡訊。要聽從自己的直覺,尊重別人的家人,就好像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那樣。
第五點
手機不能帶到學校。你要學會與那些你用簡訊聯系的人面對面地聊聊天,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技能。如遇到只上半天課、外出參觀以及有課外活動等情況,可另行考慮。
第六點
如果手機掉進廁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飛,你得承擔更換零件的費用或負責維修。你可以使用自己的壓歲錢。這樣的事難免發生,你應當做好准備。
第七點
不要利用這個高科技產品說謊、愚弄或者欺騙他人。不要在電話里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要做一個良友,或者乾脆遠離爭端。
第八點
遠離不良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索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可以找個人問問,最好是問我或者你爸。
第九點
在公共場合要把手機設成靜音,並收起來放好,尤其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者與另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你不是一個無禮的人,不要讓手機改變這一點。
第十點
不要發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體私密部位的圖片。不要笑。不要以為你很聰明,有一天也會被誘惑去做這樣的事。這有很大的風險,可能會毀掉你中學、大學乃至成年後的生活。這永遠是個壞主意。網路空間浩瀚無邊,其力量遠比你想像的強大,你很難讓任何諸如此類的大事不留痕跡,包括壞名聲。
第十一點
不要無休止地拍照和錄像,沒有必要把一切都記錄下來。要用心體驗生活,這些生活經歷將會在你的記憶中永存。
第十二點
有的時候可以不帶手機出門,並且決定這么做時要心無掛礙,不要覺得不安。手機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長出來的東西,要學會拋開手機生活。不要總是生怕自己錯過了什麼,要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第十三點
下載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與眾不同的音樂,不要像你的無數同齡人那樣,全都聽一模一樣的歌。你們這一代人有著史上無人能及的便利條件,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好好利用這個優勢,開闊你的眼界。
第十四點
不要總盯著手機,抬起頭來,留意你周圍發生的事情,看看窗外,聽聽鳥鳴,散散步,和陌生人說說話。保持一顆好奇之心,不要總用谷歌尋找答案。
第十五點
假設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團糟,那時我會收回你的手機。我們會坐下來談心,然後再從頭開始。你和我都在不斷學習。我是站在你這邊的「隊友」,讓我們共同面對。我希望你能同意這些條款。以上所列舉的大部分告誡,不僅僅適用於這部手機,也適用於你的生活。
<課長說>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拒絕手機,教會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也是教給他未來生活的一項技能,所以萌爸萌媽們,不要一味的禁止,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引導,手機會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④ 有一種愛叫遠離電子產品
現今社會上,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總是讓人措手不及。尤其是手機的更新,三年前新出的一款手機,到三年後卻讓人棄之敝屣。更新太過迅速,總是讓人眼花瞭亂。
有了一部手機人們交流變少了,人們要麼是刷朋友圈,要麼是看抖音。
也有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乾脆讓電視機和手機在他的生長歲月里擔當了陪伴的責任。常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根據現實生活事例所總結的幾點害處。
01 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離。
我鄰居家一對夫妻,生有小兒子已六歲雖然聰明伶俐,但卻又是個上房揭瓦攪得天翻地覆的搗亂小子。
周末,父母都想放鬆在家,想看看抖音,刷刷朋友圈,或者是安安靜靜睡一覺,但是家裡有個潑猴怎麼辦?沒關系!打開電視調出《光頭強》可以看一整天。要麼就讓孩子抱個手機玩游戲,看動畫片。那時孩子的奶奶還在我面前直誇耀自個孫子聰明,玩個手機玩得賊溜賊溜的,大人都有不知道的地方他都會弄。
有一晚上吃完飯後我帶著孩子們出門去散步,碰到了這孩子母親,閑聊中問起她的兒子為什麼沒有一同出來,這位年輕的母親嘆了口氣說,他抱著手機在玩,都不動,沒收手機好大的名堂。說完一臉很無柰。
自從痴迷上手機,孩子奶奶都很少在外人面前誇講孫子聰明了,而是一個勁指責:整天抱著個手機,眼睛都不知道休息下,連吃飯也要拿著手機看,氣得他爸給打過好幾頓了……。現在與孩子的關系鬧得很僵。
可是這應該怪孩子嗎?如果當初父母不是為了圖一時的清靜,一時的安適,把本需要父母關愛的孩子丟給一台電視或手機面前,而是多抽出時間來陪陪他,那麼孩子會迷上手機嗎?當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時,父母能夠伸出手來牽著孩子一起走出去來一次場親子活動,又怎麼會出現那種結果呢?而當孩子完全習慣享受星期天與電子產品接觸時,父母卻不同意了,可是這時孩子已深中電子產品之毒,又豈非是你能三言二語所能勸戒住的呢?
02 常玩手機讓孩子不願與別人接觸和交流。
女孩鑫鑫與我家雙胞胎一個多月,是個留守兒童,一歲多一直帶在奶奶身邊,是雙胞胎姑婆婆的孫女。偶爾她奶奶會帶孩子與我家雙胞胎來玩耍,但是每次一來都不熱衷與雙胞胎一起玩耍,而是要麼靜靜在一旁看著雙胞胎嬉鬧一團,要麼就向奶奶拿手機看抖音或看動畫片,似乎完全喪失了溶入到這種互動的氣氛中來。
小女孩奶奶還眉飛色舞談起自己孫女有多聰明,我家鑫鑫能夠用手機里計算器算出加減法,你家的會嗎?頗有炫耀之謙。我笑了笑說,我家孩子不會,不讓玩手機的。
一個年齡本來需要學習十以內加減的幼兒園孩子卻用手機來演算,最基礎的東西卻讓計算器來代替,等於認可孩子依賴計算器來算數。
孩子天天在家玩手機,漸漸的就不想和別人接觸和交流,也不願意和大人說話,這就是自閉症的現象了。
03 手機對孩子眼睛危害大。
男孩小達是雙胞胎的同學,因為玩手機玩游戲頻繁,倒致孩子眼睛習慣性眨,家裡人帶他去看了眼科用了一千多,吃的葯包括中葯有五六種,還有眼葯水,眼貼膜,有點好轉,卻在看了幾次手機又開始眨,現在帶去省城權威醫院去看,醫生叮囑不讓孩子玩手機。
孩子的眼睛還沒完全發育好,電子產品的藍屏對眼睛刺激性很大。也有孩子常盯著電腦手機,導致孩子有假性近視。
04 常玩手機讓孩子疏於溝通。
今年新年正月初一,孩爸的一些堂哥堂弟都回來在我家聚餐,來的孩子也有不少,也有幾個年紀相仿。我家雙胞胎見家裡來了這么多玩伴很興奮,總是想著去和對方玩耍,但是別的小朋友卻不很熱衷,從小至二歲大至十來歲的孩子無一不例外都是拿著爸爸或媽媽的手機看抖音,看動畫片,玩游戲,客廳里的電視機只是擺設。
大家根本不交流,十足學成了大人的世界,埋頭看手機,『文靜』得不像是幾歲孩子該有的樣子。
我家雙胞也曾對手機散發著濃郁的興趣,然我信奉言傳不如身教,總是在孩子面前做到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陪伴孩子。
在孩子做作業時,我會拿出一本書在旁安靜地看著,營造書香氣氛。在孩子玩耍時,我也總是抽時間陪他們一起玩,讓他們感受到親子游戲比毫無感情的手機更吸引人。
我總喜歡把孩子帶到自然界讓他們多去觀察自然界的鳥語花香以此來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孩子總是有那麼些好奇心,見媽媽對手機不感興趣,慢慢也淡了心思,現在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06 手機對人們身體的危害。
有次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好友發表了三個字『低頭族』,下面是一張大家聚餐的圖片,但是照片里的所有人無一人例外都是低著頭按著手機。
網路里顯示: 低頭族(英文名:Phubbing單詞由澳大利亞麥肯和Macquarie大辭典聯手精心杜撰而來,形容那些只顧低頭看手機而冷落面前的親友的「低頭族」),低頭族是指無論何時何地,都作「低頭看屏幕」狀,有的看手機,有的掏出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上網、玩游戲、看視頻,想通過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時間填滿。2015年2月19日,城市「低頭族」,成脊髓損傷高發群體。[1]2015年6月14日,由於女孩走路時玩手機太過專注,腿卡進下水道護欄里無法取出。
馬路上的行人,地鐵上的旅客,甚至有些開車的司機都出現邊開車邊看手機。看手機也是引發交通事故的一大隱患。
現在孩童只有對著冷冰冰的電子產品輸入真愛,時間久了,也受到影響,潛移默化也輸出冷冰冰的情感。
對父母的愛選擇忽略,或者冷淡回應。對父母為家辛勤付出,視而不見。對父母的健康,從不懂得噓寒問暖,只懂得理所當然接受父母給予的關懷。
家長們,從現在起,請你們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現在辛苦帶孩子就是為了以後的輕松,別等到一切脫離自己的掌控才知道後悔!
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可見手機對孩子人生的危害性具有毀滅性。
我想說的是:有一種愛叫做遠離電子產品!
⑤ 請問這個圖片是出自什麼動漫嗎
無頭騎士異聞錄》里的折原臨也
《無頭騎士異聞錄》(已動畫化)中的人物,曾經活躍在池袋(池袋(Ikebukuro)日本的一個城市,是繼新宿、
澀谷之後山手線沿線的具有代表性的東京又一著名商業區和交通樞紐站)的情報販子,但因池袋知
道他的人太多不方便於收集情報工作,加上平和島靜雄的百般干擾而離開池袋駐扎於新宿一帶。現
為塞爾提的「頭」的持有者。他深愛著除了不受自己掌控的靜雄以外所有人類。
漢字:折原 臨也
羅馬音:Orihara Izaya 平假名:おりはら いざや 數字代號:138 聲優:神谷浩史 年齡:小說第一卷時為23歲,現今24歲,自稱「永遠的21歲」 屬性:中二,扭曲,別扭,冷無缺(中學時期)
身份:情報販子(來歷身份不明,自稱妖怪鐮鼬) 家庭:爺爺為折原寅吉,奶奶為折原奈津,外公外婆過世,父(折原四郎)母(折原響子)在海 外工作,有一對15歲的雙胞胎妹妹(折原舞流與折原九琉璃) 聊天室中的網名:甘樂 (かんら)。第8卷有開始使用「庫洛姆」這個名字同時登陸,算是馬甲 詳細介紹—————————————————————————————————————— 黑發,身材纖細,長相帥氣又清秀,總給人「柔和友善"的第一印象,典型的中二病患者。性格腹黑,特徵是笑起來的時候會皺眉頭。隨身攜帶著一把小型的折疊刀,已知為美國品牌spyderco c66折刀,使刀的手法就像變魔術一樣,非常嫻熟。 自身是「DOLLARS」的一員,並且是少數知道首領身分的人。中途開始在現實到處拉人加入DOLLARS,並在暗地裡散播DOLLARS的網頁網址與密碼、推動其成長的也正是臨也。同時是自己的聊天室的管理者,登陸名為「甘樂」,有「入室者一覽」和「對話紀錄刪除」的許可權。小說中曾冒用過正臣的ID進入聊天室。有著十分優秀的頭腦。愛好是下棋和觀察人類。看起來總是在玩弄別人,是大部份陰謀的真正幕後黑手。雖然多數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深不可測的惡人,但有的時候也是一個十分可愛的傢伙,經常對他的受害者說些要殺了他們之類的話,但實際上根本不會做殺人這種事。他做的壞事一向不徹底,到了最後一步他就會放手,偶爾甚至會做些好事。有著不打女人的原則,但卻有著踩爛女孩子手機的惡趣味;喜歡蹦蹦跳跳地走路與踩在壯漢的背上跳躍;辦公的時候會像小孩子一樣興奮地轉椅子。新羅將他的這種狀況稱之為中二病晚期。總是給認識的人起當事人討厭的綽號,例如叫門田「小田田」,叫靜雄「小靜」之類的。有一整群的狂熱少女信徒,會聽從臨也的任何命令。會擺著三種不同類型的棋子(國際象棋、日本將棋和黑白棋)來下,看似操控全局的人。會俄語,能和賽門用俄語交談。 自己雖然是個人類,但卻總是說自己自己愛人類和對人類感興趣這樣的話。因為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不相信來世和靈魂,所以他渴望了解人類,容易對別人產生興趣,也同樣容易踐踏對方。父母很普通,只是對於名字有特殊的興趣。臨也的名字取自「以賽亞」,一般來說「臨也」這個名字並不會念成「IZAYA」——這是結合了聖經中的先知以賽亞和「面臨者」兩層意思而取的名宇。臨也的生活方式跟聖經的記述相去甚遠,但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反作用之下,讓他面臨各種狀況的態度和處理能力都比別人強上一倍。結果就因為這樣,而造就了他現在的生活方式。臨也把岸谷新羅當成最憧憬的存在,而新羅確實也對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新羅也成為是他唯一承認的「朋友(普通人理解的那種朋友)」,但兩人之間關系十分微妙,有點類似損友。在初中刺傷新羅的事件之前,臨也是個優等生。事實上刺傷新羅的不是臨也,而是奈倉,但是臨也卻讓新羅說是他做的,並承諾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讓奈倉後悔。這件事也是唯一一件對臨也人格有明確影響的事件。臨也和平和島靜雄則是犬猿之仲的宿敵,早在學生時代兩人就結下仇怨。被身為同類的黑沼青葉討厭,而臨也本人卻並不在意這件事情。與九十九屋真一在網路上有情報上的往來關系,但似乎不能查出九十九屋的身份。唯一能抓到臨也的是高中時的獅子崎學長。有兩個念國中的雙胞胎妹妹,現為高中生,名叫折原舞流和折原九琉璃,兩人對臨也態度十分惡劣,不過這也是受了臨也本人的影響。雖然表面上對妹妹們表現出無奈與不關心,實際上對她們很好,在受到她們挑釁的時候也會處處讓著她們,並在第九卷時讓賽爾提去解救危機中的九琉璃。對內心一直寂寞的臨也來說,妹妹是唯一的救贖,所以無論如何也不會以對付其他人的方式來對付妹妹。正是因為如此,臨也對於妹妹這種特殊的存在感到沒轍。關於臨也折原臨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雖然也不是什麼道德高尚的善人。他是幕後的推動力,卻又更像一個人性的旁觀者。以一個干壞事的人來說,他既沒有特別突出的暴力,也不是格外冷酷,更不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人。只不過,凡是平凡人類抱有的慾望他都一應具備,一些平凡人類會因一時沖動而觸犯的禁忌他也都犯了,如此而已。他並不是什麼超乎尋常的大壞蛋,只是很純粹地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十分貪婪罷了。只是隨著他的「興趣」越演越烈,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得到許多情報,最後才演變成靠出售這些情報給地下組織和警察,賺點蠅頭小利維生的人。原作里新羅對臨也有過評價,說他雖然比惡人更過分,卻不是完全的惡人,但是也毫無善人的碎片,是個「讓人想吐的人」。但這不是貶義。臨也沉溺於人類的一切,想要看到人類的全部,所以他會讓人把自己的本質吐出來,而無論吐出的是隱藏的怯懦、還是高尚的品格,他都一概愛著全人類。他也和平凡的人類一樣珍惜生命,認清自己的極限,力行明哲保身之道。大概是因為這種態度,才讓他能夠繼續像現在這樣在埋首於自己的興趣之餘,還不至於得罪地下世界的人而人間蒸發吧。小學時期的臨也當過來神的兒童會的副會長,在運動會上的表現也很突出,而且還經常憑著自由研究、詩歌和標語獲獎,同時在作文比賽中還寫過不少文章,是個標準的優等生。雖然他表面上待人親切,在女生之間也頗有人氣——但是他本人卻總是以保持一定距離的態度去接觸所有的學校生活。雖然並沒有被男女同學們討厭,但同時也說不上喜歡。到了午休時間,當其他學生們在教室里閑聊、或者在操場上興致勃勃地玩著踢球游戲的時候,臨也都必定會出現在圖書室,甚至給人一種他是主動想要孤立自己的印象。而臨也自身,也同樣滿足於這種跟周圍人保持一定距離的狀態。他有著被稱為優等生的自覺,但是,他決不會把周圍的人當傻瓜看,也不會用傲慢的態度對待別人。在他周圍的同學們,有時候心平氣和地談笑,有時候又大打出手,有時候會悄悄商量欺負人的事情,有時候成為被欺負的目標而痛哭流淚 ——對這些多種多樣的狀況進行觀察,就是他的興趣所在。作為曾經標準的優等生,優越感、孤獨感,可能很難說清究竟是自己孤立別人還是被孤立,觀察人類與人類的愛究竟是前因還是後果。不過看到新羅這個超越自己的存在時,雖然並不是從那時起才開始轉變,不過嫉妒、疑惑,確確實實的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學時期的他初次認識了新羅,並被邀請進入生物部,部長由新羅擔任,而副部長就是臨也。臨也後來曾經利用學校的棒球賽私設賭局害得奈倉輸錢賠光,心懷不滿的奈倉萌生殺意,想要拿刺刀威脅臨也——然而刺向臨也的刀卻被新羅擋下。為此事擔下責任的臨也發誓要讓奈倉為刺傷新羅一事後悔一輩子。這是書中唯一提到的一件對臨也的人格有明確影響的事件。在入高中第一天和靜雄互相看不順眼,便從入學開始就開始陷害靜雄,並產生了被稱為「血染白色情人節」的事件。因為與靜雄,門田,新羅曾一同就讀當時還被稱為來神學院的的高中,因此這四人也被稱為來神組。池袋的夜晚,圓月泛著幽藍的光像上帝注視人類的眼睛。他站在沒有燈光的屋頂,一半是光,一半是暗。這就是折原臨也,翩翩如風,踏在光與影的邊界。他強迫人們直面自我,發現內心潛在的力量——那個力量大得足以破壞你擁有的「日常」——所以你可以說他是天使,也可以說他是惡魔。
⑥ 以前你們學校的不良少女,現在都怎麼樣了
少年時代真是個讓人懷念的時代。
有以為永遠上不完的課,有偷偷傳來傳去的小紙條,有嫩得能掐出水的青蔥少女,馬尾一甩特別單純,當然也有下課後躲在廁所抽煙的不良少女。
那會兒我喜歡班上一個姑娘,穿著可以說是很土了,頭發也是那種很亂的自然卷,露出大額頭,毫無美感可言,但是她的五官很端正。直到現在我都能想起來,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長,粉粉的薄唇,一閉上眼睛就想讓人親上去。
她是那種典型的乖乖好學生,而我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抽煙,逃課,打架,是那種跟她永遠不會有什麼交際的不良少年。
我以為初中的時間就會這樣不緊不慢的過去,沒想到後來發生了一些變故。
她的父親意外去世了,她的母親帶著她改嫁到一個富商家裡??流言像雪片一樣,伴隨著她拉直的長發,越來越時尚的穿搭而傳得紛紛揚揚。
她變得更美了,如果說以前是羞澀的花苞,那麼現在已然開始盛放了。
發育得初具規模的身體嬌美而柔弱,酥胸挺拔,腰身纖細,小腿修長,在一件露臍裝和熱褲里完美的顯現出來。
那天,教室里依舊是吵吵鬧鬧的聲音,所有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時不時地往她身上靠攏――這身裝扮,對於當時保守閉塞的小鎮來說,真的太前衛了。
青春期這個節點,要跑偏太容易了。
她的改變當然不止這一點,之後她的心便再也沒有放在學習上,理所當然的混進了我們的圈子,變得很愛打扮,也學會了抽煙,甚至逃課跟我們去網吧打游戲。
她以坐火箭般的速度,從班上第五名跌到了第十六名,再跌到倒數第七名。班主任曾經也找她談過話,但是她總是痛改前非的模樣進去,再無所謂的模樣出來。
真正讓我覺得她徹底變了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逃課翻牆的時候被抓住了,班主任讓我們寫檢討並且要當眾念出來。
我們所有人上去都是語氣沉重,真誠懺悔的樣子。而她上去念的時候,竟然笑場了,還調皮的吐了下舌頭,彷彿還是以前上去念範文的時候。
我看見班主任的臉都黑了。
從那以後,班主任再也沒管過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她更加放任自流的跟我們瞎混,晚上跟幾個女生,偷偷從女生宿舍跑出來,在宿舍樓下面的花壇里跟我們瞎扯淡,然後沒多久就跟著一個男生溜走了。
沒錯,她談戀愛了。
說實話,她的眼光真的不咋地,那個男生長得又不帥,個子也不高,才一米七,只是有點小聰明,屬於那種不努力學習也能考班上前幾名的,不像我們這些躺在坑底的咸魚,天賦這個東西,真是羨慕不來的。
雖然她現在跟我們一起躺在了坑底,我們的距離更近了,但我並不想看到她變成咸魚。可是我沒有立場勸她,我跟她什麼關系都不是。
後來終於跟她有了點關系,沒想到卻是以這種尷尬的方式――我有天晚上說夢話,一直在叫她的名字,據宿舍里那群二百五說,語氣非常下流,我裝傻的笑了笑,只是夢到親了下她,沒有那麼不堪吧。
然後不知道哪個大嘴巴的傳出去了,而且傳得還挺離譜,我剛開始也不知道,直到她把我堵在教室門口,當眾甩了我一巴掌。
那一巴掌甩得尤其響亮,她生氣的時候眉頭皺成一團,水亮的眼睛裡憤怒又委屈,咬著牙罵我「無恥」。
我一臉懵逼,恰巧隔壁班的一個損友路過,對我笑得十分猥瑣:「勇士,聽說每天你晚上都要對著xxx的照片擼個十幾次??」
真流言猛於虎,我怎麼可能一晚上擼十幾次??不對,我根本沒有她的照片啊!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我平時總是一副二皮臉的樣子,但畢竟也才十四歲的年紀,自尊心強烈,沒有厚顏到當眾被羞辱還能坦然的地步,所以那之後我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期間她又換了幾個男朋友,在教室後面跟人家玩舌吻,驚呆了一群單純而稚嫩的吃瓜群眾。前面也說了,我們小鎮民風傳統,非常保守,那時候班裡談戀愛的都沒幾個,更何況這種光明正大親吻的行為了。
她就這樣驚世駭俗的活在我們的世界裡,絲毫不顧及別人的眼光,很多女生既不屑,又羨慕。
後來有段時間她突然沒來上課,班上開始有流言說她搶別人男朋友被打了,據說腦袋都打破了。所有人都一幅好奇八卦的心癢樣,並且默認了流言的真實性,在她重新來校時偷看她頭上是否有傷痕。
沒有。
真讓人失望,她依舊天不怕地不怕的囂張著,像一朵盛放的野薔薇。
初三下學期的時候,市裡的藝校過來招生,很多自覺中考無望的人都去了,我們圈子裡的幾乎走得差不多了,也包括她。
我沒有去,那段消沉的時間里為了逃避了別人的目光,我一心沉浸了在了學習裡面,事實證明咸魚努力一下是有可能翻身的,我從倒數爬到了班上前十,後來中考發揮超常,考上了縣里的第二中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
再次見到她的時候,我已經上高二了,在隔了學校三條街的洗發店裡,我去剪頭發,推開門看到她拿著手機,仰臉看著我。
她把頭發剪短了,化了妝,打扮成熟,也許是見過了更多的美女,她看起來沒有那麼亮眼了。我正在尷尬要不要退出去的時候,她卻很熟稔的跟我打招呼,領我進去。於是我像個提線木偶似的跟著她進去,她幫我洗了頭發,我木訥的感受著她指尖的溫度,心情復雜。
也簡單的聊了幾句,得知那個藝校根本不靠譜,還沒滿一年她就退學了,回到縣里,進了理發店做學徒。
那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我再去理發店的時候她已經不在了。
之後的消息都是從同學之間輾轉得到的,她十八歲時嫁了人,男人是做木材生意的,隔年生了一對雙胞胎。後來拋下男人跟兩個孩子一個人去了廣州,慢慢沒了音信。
如今翻開寫成故事來看,未免有些殘酷,外人只看得到她曾經光彩照人如明月,都盼著看她跌落凡塵淪為笑柄,卻忘記她失去至親時也才十三四歲,年幼的心靈要遭遇怎樣的磨礪,才能從青澀稚嫩,變成歷經紅塵。
只是,放任自我時走錯的路,最後也有可能變成泥沼困住自己,用茨威格的話來說,就是: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只希望,她現在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