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各位電影達人:有沒有下面這張照片赫本的全身圖片想看看是什麼樣子的禮服……謝謝~
http://tieba..com/%B0%C2%F7%EC%C0%F6%BA%D5%B1%BE/tupian/item/906c0a7b8a946cd20bd187d8.html
http://tieba..com/%B0%C2%F7%EC%C0%F6%BA%D5%B1%BE/tupian/item/d64cc9eaa2fe28dfd439c952.html
http://tieba..com/%B0%C2%F7%EC%C0%F6%BA%D5%B1%BE/tupian/item/f4c80a55e92bf5c8b645ae5c.html
❷ 奧黛麗赫本最美的圖片,高清壁紙
等我強的英雄
❸ 奧黛麗赫本圖片,美么她是我的女神
也是我女神
像赫本這樣美得脫俗美得高貴美得純粹的太少了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憑借電影《龍鳳配》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❹ 有誰可以給我奧黛麗·赫本的個人資料最好是有圖片的!
奧黛麗·赫本生平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在雙親離婚後,她跟隨母親去了倫敦,進入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作為一名模特,她便顯得很優雅高貴,而且好像她已經找到了最適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擔任一個小角色。當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她最終決定去美國。
赫本在美國迅速顯示了她的實力,她先在百老匯出演了音樂劇《Gigi》,1953年在電影《羅馬假日》中扮演安妮公主。這部影片好評如潮,並讓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4年9月25日,和小她九歲的精神科醫生安德烈·杜提結婚。
繼1954年《龍鳳配》獲得奧斯卡培帶沒提名後,1959年的《修女傳》使她獲得了另一項奧斯卡提名。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使她到達了她電影生涯的頂峰,並且又贏得一次奧斯卡提名。
1964年,赫本亮麗的容貌和風度在1964年的《窈窕淑女》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1967年,《等到天黑》又為她贏得了一次奧斯卡提名。
1968年12月,和安德烈·杜提離婚,並打算引退,後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戀愛,對愛情心灰意冷。
1988至1993年,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幫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們。
1989年,主演最後一部影片《天長地久》。
1993年1月20日,病逝於瑞士。
http://www.sg.com.cn/glxw/wh/t20030118_20464.htm
懷念經典——懷念永遠的奧黛麗·赫本她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
看了她的眼睛才知道什麼叫做明眸,看了她的造型才知道什麼叫做時尚的經典,看了她才知道什麼叫做優雅。
她的照片至今依然作為歐米茄手錶的廣告,她的名字代表著一種流派至今仍然在時裝界廣為流傳。
她就是奧黛麗·赫本,永遠的經典。
奧黛麗·赫本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名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奧黛麗的父親約翰·維克特·赫本-魯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赫本六歲開始就讀位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1938年間),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1935年),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荷蘭也落入德國納粹的佔領區內,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竄改了母親的身分文件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妲·凡·辛配納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但,這名字從未合法正式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Arnhem後,奧黛麗患上了憂鬱症和營養不良,奧黛麗那瘦削的身材便來源於此。
戰後,赫本進入倫敦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學校學習芭蕾舞,並開始在一些音樂劇擔任角色。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發現了她,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擔任一個小角色。1950年,赫本拍攝了她的處女作-英國影片《天堂的笑聲》。1951年她又在電影《Young Wives' Tale》中為Eve Lester配音。當赫本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她最終決定去美國好萊塢發展。在美國,她先在百老匯出演了音樂劇《Gigi》。隨後在1953年由威廉·惠勒執導,並與好萊塢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中,赫本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功,許多報紙著文誇獎赫本,說「一個新的嘉寶出現了」。赫本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她還因在百老匯戲劇《翁丹》中的表演榮獲托尼獎。赫本的成功是因為她飾演的「安尼公主」那天真清純、善良典雅、賢良親切的小精靈形象以及她那古典美(俏皮活潑的短發,給人健康的感覺),不象當時風行的性行歷感金發女郎,她使世風轉為自然清新之美。
1954年9月25日, 赫本與演員梅爾在瑞士結婚。在50年代-60年代末,赫本的片約不斷,主演了多部電影,她高貴善良的形象深入民心。並4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她主演的喜劇片輕松幽默,她的銀幕形象美麗動人,深受觀眾喜愛。《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龍鳳配》等都是電影史上經久不衰的著名影片。1968年,赫本與第一任丈夫離異。1969年1月18日,赫本和著名心理學家安德烈·多蒂舉行了婚禮。婚後奧黛麗決心退出影壇。1976年,赫本復出,拍攝了《羅賓和瑪麗安》、《血統》、《鬨堂大笑》等影片,但赫本的復出並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均不成功,這使赫本決定從此息影。1980年冬赫本遇見了羅伯特·沃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影響了赫本原已經出現危機的婚姻。在赫本與安德烈·多蒂離婚後,兩人最後成為永久的人生伴侶。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中飾演天使一角。1988至1993年間,赫本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幫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們,親赴不少國家和地區,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88年度奧斯卡人道獎授予了她。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泰瑞落修女接獲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回復,禱告傳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洛桑(Tolochnaz)死於結腸癌。
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善良的「安尼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國郵政總署發行了她的的紀念郵票。去世11年後,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志《Vogue》2004年的時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數,榮登女性榜首。《Vogue》雜志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
http://www.nzforce.net/dispbbs.asp?BoardID=25&id=265 點擊還有圖片
懷念奧黛麗·赫本的N個理由
昨天在網上看到某名為評選20世紀最美麗女性的活動的報道。據說是眾多資深評委,從數千名如雲美女中挑了幾百位,又經過層層篩選,嚴格考察,最終大海淘沙,選出了頂級的前十位。第一位就是奧黛麗·赫本。
這個結果毫不誇張地說,應該是一種人類審美觀念集成所達到的共識。就算稍有了解赫本的人也好,世界五大洋七大洲,除去極端個別地區,沒有人會不承認她是一個美的化身。純粹,而又真誠。
那個評選活動的評委意見有這樣幾點,從外表來說,奧黛麗有著像水果般鮮嫩的肌膚,和一對動人明眸。她笑起來的時候非常甜美,就像天使一樣。而更為突出,也更重要的是,她有著獨具的高雅氣質,莊重,而又親切,高貴,而又謙遜,令人傾倒,無人能及。
我想奧黛麗的這些過人天質,每一個即使看過她一部影片的人也都瞭然於心。不論是哪個角色,都在觀眾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和不可超越的地位。而奧黛麗本人卻總是說:我只是偶然進到這個電影的世界裡來的。謙遜得如一片樹葉。
但奧黛麗的光芒根本未止於此。年初的時候看過一個紀錄片,是奧黛麗在八九十年代作為世界兒童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到各地工作考察的拍攝記錄。看著片中上了年紀的赫本發現她確實老了,皮膚依然白皙,但眼角眉梢已有了明顯的皺紋。她高挑,瘦削,腰板無論何時都挺得筆直。她有時帶著墨鏡,顯出沉穩的高貴。腦後總是盤著個簡單的發髻,穿著素雅的便服和平跟運動鞋,及其平易近人。
看著片子,我們都生出一種共覺。赫本老的只是年齡,改變的只是外貌,但那都毫無緊要。就像一塊瑞士名表,只是不再簇新,價值依然。赫本渾然天成的氣質就像一團柔和明麗的光,可以照亮溫暖每一個人,而且感染力生生不息。我們覺得她的美從未失去,反而更加光耀,是一種超越了肉體的動容,從她的骨子裡迸發出來,從薄薄的肩臂中擴展開來,從每一條細小的皺紋中盪漾開來。
作為兒童基金會的形象大使,赫本不斷地奔波於世界上最窮困,最貧瘠的地方。並且總是精神昂揚,笑容可掬,絲毫不露疲態。
赫本從不像一些女明星,端著架子扭捏作態,出份名義而起。片中的赫本,完全是自覺地作為一個稱職的大使在盡力做著應做的工作,負著應負的責任。她經常摘下墨鏡,露出只淡飾過的面容,一臉隨和,與工作人員一起進出,毫不屈尊降貴,在鏡頭前悠然自得。
記不大清楚赫本考察過的地方了,但非洲中部最貧瘠落後的地區和中南亞的偏遠山區是一定去過。赫本不怕吃苦,何時都挺著兩個筆直的肩膀,在運送的大堆救援物資麻袋上跳上跳下,一臉調皮。
她也從沒有對著邋遢骯臟的孩子們擺出沉重憂心的面孔,總是毫不遲疑的伸出雙手,俯下身,孩子們抬起頭,看見的是個平生見過的最親切的笑臉,一把最溫暖的火燭,一個最美麗的天使。
車隊行駛在平川大漠和荒山峻嶺間,旱季連天黃沙,雨季爛泥污樹,片中沒有記錄途徑的艱險,有的只是赫本在很少有外人到達的目的地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的溫馨動人。她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一起交談,在破爛的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心,告訴孩子們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愛的含義,幫助小女孩紮起一個與自己一樣的發髻,肯定並鼓勵她們對美的追求。
赫本到哪裡,就點燃哪裡,照亮哪裡。除了物資,還帶去無法計數的溫情與感動。很難想像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如何散發出那麼大的能量,彷彿一盞長明的燈,將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到成千上萬的心靈里去。
有一個片斷,是赫本和考察團一起離開柬埔寨的一個小小的村落。在一條窄窄的山邊小道上,全村的人們自發地為他們送行,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大人們眼裡含著淚水,孩子們臉上寫滿無限的依戀與不舍。不是假意猩猩的憐憫,不是廉價的同情,更不是戴著以人道主義的面具裝腔作勢。也許在他們看來,赫本就是一個真正的天使降臨,賦予他們力量,賦予他們自信與頑強,賦予孩子們奮發與希望。也許即使很多年過去,他們也仍然清楚地記得那天早上的景象,會把那條路指給人看:看,那就是當年赫本離開的地方。
於是赫本更加的美麗。那種美麗不是一種單純的美,無數明麗柔和的色彩紛至沓來,你動容其中,無法一一敘說。
作為電影明星的時候,奧黛麗就完全脫離了美於肉體的束縛。53年曾有一本雜志報道過赫本的三圍,卻立即遭到影迷的指責與不屑。作為一個美麗心靈的載體,赫本的肉體不可能不美,但這種美超越了人們的感官,直接投射到了精神意識上。可以說,赫本從一開始就遠遠凌駕於眾多搔首弄姿的魅惑侗體之上。
而作為形象大使,赫本更是超越了精神之美,而達到了靈魂之美。我們甘願用最動人的歌聲,最雋永的話語,最絢爛的圖畫,最唯美的詩篇去贊美它。歌頌它,感激它。
赫本在九十年代初患病的時候,仍然堅持出訪,也依然精神昂然,不露疲態。她在美國電台作報告演講,態度誠懇真摯,話語委婉鏗鏘,儼然一副戰地前沿女戰士的神情,面容果敢剛毅。
我不知道赫本去世時是怎樣的場景。但可以肯定,悼念的人群肯定像海潮一樣洶涌,而且是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遍布世界各地的人。他們哭泣,他們悲痛,因為他們知道,一個真正的天使已然離去。
至今,人們還看著赫本的經典影片,在那純美無邪的笑容里描畫記憶和憧憬。至今,奧黛麗的照片仍然掛在大街小巷,出現在廣告牌和海報上,人們來去經過,總要會心一笑。
所以,當今天20世紀的美女桂冠戴在奧黛麗·赫本的頭上時,我們只有嘆服。也只有她,才能真正無愧於這一殊榮。
她是真正的天使,來人世間傳播美,與愛。她飛過的時候,我們都仰首。聽見她翅膀的拍響,撲拉撲拉,彷彿來自天堂的聖音。
偉大的女性,偉大的靈魂。
至此,懷念奧黛麗·赫本的N個理由......
http://sora3333.blogchina.com/2224202.html
❺ 金牛座奧黛麗·赫本:遺落人間的天使
好萊塢這么多女明星,但只有她一直讓人念念不忘,是什麼一直讓這位明星,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常年占據人們心目中的,女神排行榜榜首。世人稱她為人間天使。
至今仍有很多人用她的照片當手機壁紙或頭像。她太過耀眼,以至於人們甚至忘記了,同時期與她同名的,另一位女神凱瑟琳赫本的存在。
我想,除了她的美貌與才華外。更加讓她光芒萬丈的,是她那顆大愛的心。
年輕的時候為愛而生,晚年的時候為了更大的愛,為慈善事業而奉獻出了全部精力。
我一直很好奇,像奧黛麗·赫本這樣一個遺落人間的天使,星盤配置到底是什麼樣的。
奧黛麗·赫本於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生。
太陽金牛,月亮雙魚,上升雙魚。
太陽在金牛,提起太陽金牛,就會想到三個字"吃,錢,美",這個星座由代表美麗的金星守護著,所以帥哥美女是不少的。而赫本的美貌自然是不必多說的。
月亮,上升在雙魚,靈氣逼人,這點也很容易從她的眼神里感受出來,如水般的眼睛。
年輕的時候眼裡如同有一汪清泉,靈動又明亮,年老的時候眼裡如同大海,深邃又有內涵。
而金星白羊,水星雙子,火星雙子,更是讓她擁有著靈動的思維,寬信愛情中擁有超強的行動力,善於表達,在高貴優雅的外表下藏著一份天真,孩子氣的內心。
太陽金牛和月升雙魚給了她絕世的容顏,而金星白羊則給了她天真活潑的氣質,這種星盤的組合,很好的中和了由上升雙魚帶來的過分柔美的氣質。
與同時期的瑪麗蓮夢露不同。你從來就不會覺得她性感,也不會覺得她過於柔美。高貴中帶著清純。
雖然她如此的高貴美麗,但你從來不會覺得她不真實,氣質里少了一份拘謹,多了一份自然。而這種自然,來自於金星白羊。眼神清澈跳躍如小鹿一般的姑娘。
上升雙魚和金星白羊,讓赫本擁有清純優雅氣質的同時,也給了她極高的藝術表演天賦睜巧輪與才華。她創意十足、反應靈敏、直覺敏銳,在藝術領域她能深情而充滿詩意的表現自我。
所以赫本不論是早悉信年跳芭蕾舞,或是後來成為一個演員,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因身高與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成為一個芭蕾舞者的夢想,後來偶然一個機會讓她,得以在電影里實現芭蕾舞者的夢想,從此走上了演員之路。
太陽金牛與木星金牛合相,她事業的轉機來源於,1953年當代表幸運的木星途經金牛座,太陽和木星同時落入了財帛宮,觸發了她命盤中的幸運因子。
那一年《羅馬假日》公開選女主角,她順利入選,隨後影片大火,不禁要感嘆,冥冥中自有天意。
當《羅馬假日》試鏡時,赫本美麗優雅的外表,鏡頭下天真活潑,而又充滿靈氣的表演,十分符合劇中安妮公主的人設,讓她一下就入選了女主。
這部影片也讓她收獲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等兩個頂級大獎的「最佳女主角」獎,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無法超越的經典。看了電影,你會覺得她就是公主本人。
除了她,無人能像她一樣把角色詮釋的如此完美。
此後,赫本接連出演了《龍鳳配》《蒂凡尼的早餐》、《謎中謎》、《偷龍轉鳳》、歌舞片《窈窕淑女》等多部經典影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等多個大獎。一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好萊塢明星。
太陽金牛與月亮上升雙魚,還讓她擁有了超高的審美,與時尚品味,他們有藝術天賦,愛美也懂得美感。
《龍鳳配》里的服裝均由赫本親自挑選,她非常了解自己適合什麼風格。
她喜歡給服裝加一些獨特的配飾,對時尚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十分喜愛各種帽子,尤其是寬檐帽,能很好的修飾她有點方的臉型,每每都搭出來驚艷的效果。
卓越的審美,完美的衣品,讓她從此與時尚劃上了等號。
《龍鳳配》之後,赫本愛上了紀梵希設計的服裝,更是與紀梵希成為了至交好友。
雖然無數明星名媛選擇紀梵希,但卻無人能像她一樣將紀梵希演繹的如此完美。與紀梵希四十多年的合作,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奧黛麗赫本風」。
多年來一直堅持選擇紀梵希設計的衣服,每一次的造型都會成為潮流風向標,也引得無數名媛貴婦跟隨她,而選擇了紀梵希。更是讓紀梵希成為當紅品牌。並持續在服裝界擁有超強的影響力。
創造了無數經典形象,《蒂凡尼早晨》里經典的小黑裙和赫本頭,更是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
奧黛麗·赫本出生於一個貴族後裔家庭,父親是銀行的總經理。母親是男爵夫人,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父親由於工作關系經常兩地在英國荷蘭兩地奔波,聚少離多與有納粹傾向的父親經常與母親發生沖突。
水星通常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童年生活,當水星與代表好運的木星對沖時,通常會讓一個人的童年生活有較多的波折。
在她六歲時,父親拋下家人離家出走。隨後戰爭爆發。食物匱乏,數年間,用鬱金香球莖充飢。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
太陽金牛的人特別渴望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而月亮與上升在雙魚的合相,會加強她身上雙魚座的特徵,雙魚座一旦落入代表感情的月亮時,會讓人特別容易沉溺在感情中。
而月亮雙魚則是充滿奉獻精神的妻子。她們全情投入,無私付出,和諧又富有同情心。縱觀赫本一生的感情狀態也不難看出這點。為愛而生,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包括如日中天的事業。
金星白羊,與火星雙子,則會給她提超強的行動力。勇於踏入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中,這些給她在後面的感情生活中,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赫本在進入好萊塢之前,為了跟一個叫吉米•漢森的人結婚,差點放棄了《羅馬假日》的試鏡機會,那是個英國貴族富二代,也是個花花公子,常年混跡在女演員圈中,但試鏡成功後,因為母親的強烈反對,訂婚取消了。
後來,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首映式上,經男主格利高里·派克介紹。認識了第一任丈夫,演員兼劇作家的梅爾·費勒,兩人一見鍾情,當時費勒已是離過三次婚的35歲的中年男子。
費勒具有中年男子特有的成熟魅力,和藝術才能,讓當時僅21歲的赫本為之傾倒,著迷。1954年與費勒結婚,不久後生下兒子西恩。
婚後赫本的事業一帆風順,大多數影片都獲得了藝術和商業上的雙重成功,而費勒的事業一直不溫不火,在二流作品中掙扎。事業的落差,社會的輿論,讓兩人出現隔閡,自視甚高的費勒不會滿意自己的處境。
而赫本雖然一直在盡力彌補這種裂痕,小心翼翼維護費勒的自尊,一有機會就會不惜一切去幫助他。但她如日中天的燦爛,掩蓋了費勒的才華,巨大的事業落差讓兩人分道揚鑣。於1968年離婚。
金星白羊,水星雙子,火星雙子,使得她在面對愛情時,擁有超強的行動力,勇於追求愛情。遇到喜歡的人,便會熱烈的付出行動,一股腦的扎進愛情裡面。
1969年1月18日,奧黛麗·赫本在與梅爾正式離婚僅2個月後,與第二任丈夫多蒂火速結婚。並生下一子。奧黛麗·赫本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安德烈·多蒂。
40歲赫本與30歲的年輕漂亮的心理醫生一見鍾情,愛情像火葯似地爆炸了,赫本不顧一切地投入到了這熾熱的愛情之中。吸取了第一段婚姻的教訓,赫本為了愛情和婚姻,放棄了如日中天的事業。
然而,多蒂卻是個花花公子。
婚後不久,多蒂時常與形形色色的情人一起,丑聞不斷。甚至在赫本的孕期出軌,赫本問多蒂時,多蒂豪不隱瞞的說,「我又不是天使,義大利丈夫從來就不以『忠誠』箸稱。」
赫本為了兒子和家庭,再次遷就了丈夫。婚姻走到第十個年頭時,多蒂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忍耐總有限度,赫本對婚姻徹底死心。
終於,奧黛麗決心與多蒂離婚,此時,她已經48歲。1982年,二人離婚。
1980年,在好友家中,赫本結識了羅伯特·沃特斯,當時的沃特斯沉浸在喪妻之痛中難以自拔,與婚姻失敗的赫本同病相憐。他們很快對彼此敞開心扉。
在與多蒂離婚後和羅伯特走到了一起。此後的十餘年兩人相濡以沫,雖未結婚,但赫本稱之為「靈魂伴侶」。成為她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她們一起從事慈善事業。
月亮上升雙魚,也讓她擁有了一顆充滿大愛,和慈悲的內心,一旦能在星盤中得到其它行星力量的支持,許多月亮雙魚人便會在很多領域表現出無限慈愛。而金星白羊與火星雙子給她提供了這種行動力。
晚年間一直從事慈善事業而樂此不疲。對兒童充滿著慈愛之心。
再沒什麼星座能像月雙魚他們一樣,對於人類的不幸和痛苦有如此深刻的同情。一旦有了方向的指引,他們就會對人類產生高度的服務熱情,單純而努力的工作著。
赫本逐漸淡出影壇後,仍然老驥伏櫪,為公益事業發著光和熱。1988年,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
不遺餘力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喚起社會對索馬里、蘇丹等落後國家兒童生存狀況的關注。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
赫本曾說:「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個,它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接觸也不得不越來越頻繁。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
除了參與活動,發表演講,赫本還親力親為,多次不顧戰亂和傳染病的危險親赴非洲,走到地球上苦難最深重的角落擁抱飽受折磨的兒童,展開考察並實行援助。
很多人關注慈善,但很少有人像她這樣親身體驗,讓她看起來就像是真正的天使,照耀每個人的內心,溫暖而又明亮。
1992年底,她還以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
赫本對兒童慈善事業的關注,源自內心深處的真誠和善良,就是在彌留之際,赫本也未曾忘懷。
赫本之子西恩回憶她去世前一天的情景:「我問她有沒有什麼遺憾的。她說:『沒有,我沒有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經受痛苦。」
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光芒萬丈。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獎章),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沒有人像她一樣,為了愛,奉獻了一生中的全力精力,而毫無怨言。她無疑是美麗的,不止是動人的外表,更是善良的內心。
對於天使這一名稱,她為世界提供了最完美的範本。
文/顏小夕,喜歡請關注,我會不定期更新。
❻ 奧黛麗·赫本的圖片和人物簡介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簡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於瑞士
家庭: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自我表演評價: 我從來沒有什麼偉大天才或高超技藝,但無論如何,我做出了貢獻!
一個精靈誕生在比利時
1929年3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
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的總經理,他相貌英俊,衣著考究.
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荷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磨卜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正是在這種家庭和生活環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認真嚴肅、氣質高雅、性格堅毅,同時又能出人意料地談笑風生,以無限的激情擁抱生活。
她冰清玉潔、朴實無華,就象布魯塞爾一樣,集最古老的神秘、時代的觀念和奇異的現代觀念於一身,她的舉止總帶有一種貴族氣派.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
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
尤其喜愛舞蹈,看芭蕾舞劇對赫本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將來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夢想.
這個時候,她日益從芭蕾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身體.她開始對自己的外表不滿.
她特別不喜歡自己的臉,認為她的眼睛太大,牙齒長得不整齊,而且她對自己的體形也感到絕望.從此她鬱郁寡歡,越來越孤僻、拘謹、與人疏遠
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更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
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
她對電影毫無興趣,對超級巨星嘉寶或者凱瑟琳.赫本一無所知,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結果,這一好信決定使赫本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
其間,她強烈地感受了殘忍而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於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個兒,僅剩一付骨頭架子.
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造成她貧血、消瘦、肌肉單薄無力,並且她的體型後來始終清瘦修長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她的確從未放棄對芭蕾的追求.
戰爭結束後,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個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那裡學習.
索尼亞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顴骨,秀氣的鼻子,方方的肩頭,苗條的軀乾和修長的雙腿,
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動作也不錯,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亞對芭蕾有許多新的見解,但得不到荷蘭政府的支持,她的學校被迫停辦。
於是赫本轉到倫敦,找到了一份在教會值夜班的工作。
同時,她一邊當廣告模特,一邊進了頗負盛名的瑪麗·蘭柏女士的舞蹈學校。年已60的舞蹈家蘭柏女士對赫本很好,
但是,在這里,赫本發現,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別的同學。加之她個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沒有擔任舞蹈主角的前途。
同時,多年的飢餓病侵蝕了她的身體,作為職業舞蹈演員體力不足。
經蘭柏推薦,赫本參加了美國音樂劇《高扣鞋》的演出,在劇中當一名群眾演員。
她舞蹈設計的動作跳得很高,轉動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壞,但赫本不喜歡這種形式,也不喜歡這種生活。
這個時候,赫本突然明白了蘭柏對她講的肺腑之言。蘭柏女士的話是:「你缺少芭蕾舞家應具備的天才。」
至此,赫本終於明白了,干芭蕾這行,她永遠當不成主角,永遠不會成功,終於,赫本徹底放棄了當舞星的願望。此時,她19歲當不成舞星,就要面對現實。
當時,倫敦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風光介紹,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光景物,
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先後接見了她。
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地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
記得當時我對助手說「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另一位導演則極力證明,是她第一個發現了奧黛麗.赫本:「她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是學芭蕾的,要找個工作。
我向她解釋說,我不拍音樂舞蹈片。不過,我繼續瞎襪穗和她談話。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鮮、開朗和難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她的小圓臉上一對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個小太陽!最後,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我就對她說,我要讓她擔任一個角色。而她卻回答說:不過,我不是演員啊!你會失望的。
我和她簽訂了合同。」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
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中國觀眾熟悉赫本,是從《羅馬假日》開始,
赫本輝煌事業的開端,也通常自《羅馬假日》算起,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對她有著特殊的意義。
就在赫本被挑選為《吉吉》一戲的主角時,在倫敦,挑選《羅馬假日》飾公主的演員的工作正在進行。
起初,導演打算邀請名演員瓊·茜蒙絲主演該片,但瓊想換換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絕。
於是,導演決定採用電影《亂世佳人》公開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辦法來挑選演員。
這部片子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好萊塢的著名導演威廉·惠勒執導。
赫本本無心去參加女主角的角逐,一來她已決定演《吉吉》,二來《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備結婚、成家立業過日子。
所以她對《羅馬假日》毫無興趣。後來男爵夫人一再勸說,沒辦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選不上,她也會滿不在乎。
測試選用的一組戲是:公主穿著睡衣,在一張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軟得象只小貓,將雙臂伸向裝飾美麗的天花板。
在此之後,她又極其自然地、孩子氣地完成了一系列規定情節,當她做這些動作時,一架攝影機正悄悄地對著她拍攝,而她卻全然不知。
無論從現場還是從膠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當選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簽訂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赫本連做夢也沒有想到 這一結果對她的一生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當時演記者的男主角已定下來,是好萊塢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剛一結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趕到羅馬,參加拍攝。
《羅馬假日》的拍攝是一個苦難的歷程。因為一切都是實地拍攝,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趕走,光這項工作就差點把副導演和製片主任累垮。
因此,工作進展很慢,難題多。有時為了重復拍一個鏡頭,一個下午要幹上60回,赫本有點承受不了,但她並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過導演為赫本也盡力剋制自己,他用一切辦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讓她感到輕松愉快。
他告訴她說,她必須忘掉自己是在演戲,應當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公主。
拍攝工作最終還是圓滿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飛往倫敦參加《羅馬假日》的首映式,然後又飛往威尼斯參加威尼斯電影節。
在美國,也為《羅馬假日》的上映開了公眾招待會。
該片在全世界獲得了極大成功。
在日本,這部片子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赫本後來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發型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發式。
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羅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紅的一部。
一時間,赫本成了國際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聞片,電視台用黃金時間贊美她。
大量的報紙欣喜若狂地贊美她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人們稱贊她是繼嘉寶和褒曼之後的最佳女演員。
因主演《羅馬假日》,赫本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依照慣例,凡獲該獎提名者,全得出席該獎的終評頒獎儀式。
此屆頒獎儀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磯和紐約同時舉行。
全美廣播公司電視網將兩地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通用汽車公司出資27萬美元買下了在頒獎儀式過程中做電視的權利。
這一天,赫本在紐約剛演出完《美人魚》,謝幕完畢她就一頭鑽進一輛計程車。
❼ 求奧黛麗赫本的高清圖片!
❽ 你覺得奧黛麗赫本美在哪兒
說到奧黛麗赫本,很多人都會舉含立馬想到《羅馬假日》中的那個可滲陵愛活潑的公主。那時候的赫本顏值可是很高的,吸引觀眾的注意自然不足為奇。但是現在人一提起赫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很優雅,為啥會覺得她很優雅呢?看圖片你就明白了。 這張照片中的她看上去特別的溫婉,絲毫沒有桀驁不馴的氣質,反而感覺特別的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