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電腦圖片50P比20P好嗎
擴展閱讀
樂視手機刪掉的圖片 2025-08-22 04:01:18
撒網背景圖片 2025-08-22 03:58:56

電腦圖片50P比20P好嗎

發布時間: 2023-05-11 22:46:28

㈠ 如何玩三國志11

《三國志11》全程詳細攻略指南
http://games.sina.com.cn chanyimkon

第一章 界面與操作

開啟三國志11的應用程序後,出現了四個選項:第一個是進入游戲,第二個是進入官方的頁面,第三個是更改初始選項,第四個是退出界面。

第一個就不用多說了,想玩游戲的就按它吧,第二個勸非正版用戶別點了,進去也沒用。第三個選項建議不要隨便改,除非是你的電腦跑不動三國志11,可以降低一些效果或者解析度。

好,我們進入游戲。進入游戲後看完一段動畫後我們看到了屏幕左側的五個按鈕和屏幕右上角的的一個問號和一個叉。

第一個按鈕是載入進度,沒進度的時候就是灰色的;第二個是重新開始游戲;第三個是教學模式;第四個是設置選項;第五個是退出遊戲;問號是幫助;叉也是退出遊戲。

我們先說第三個,進去後發現大多數選項都是灰色的,別著急,那時因辯仔叢為你前面的關沒有過去,導致後一關也無法玩。不過單挑和舌戰的教學是可以先進入的。等你通了整個教學模式後游戲的隱藏新武將就會被激活,他們都是一些中國其他歷史階段的名人。至於教學模式怎麼過就不講了,看完本攻略後那些就是小菜了。

第四個是選項設置,進入後第一項是新武將登陸,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吧,無非是設置一些數值。第二項是事典,沒事就看看吧。第三項是音樂欣賞,最後的是環境設置,還是要根據自己攜櫻電腦的情況更改。不過建議大家把深度都改成16BIT,因為32BIT很廢資源,而且人眼無法分辨的。

要玩游戲當然要選擇開始游戲了,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劇本和君主開始游戲,選擇推薦君主也可以。進入游戲前的一些設定除了難易最好不要改動,因為假想模式下會出現很多隨機性很強的東西造成一系列問題,比如被挖角的問題。

看完歷史背景介紹和一堆人的廢話後就可以開始玩了。現在說操作。

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主城了嗎?主城就是自勢力的君主所在地。如果漢帝在那個城池的話城池名字的旁邊就會出現一個皇帝的圖片。城池名字下面的數字是城池內的士兵數量,下面的藍條是耐久度。

畫面左側的綠框是信息框,可以按城市、武將和部隊排列,這是為了方便玩家找尋目標。

滑鼠有滾輪的可以用滾輪縮放,沒有的也可以用PAGE UP 和PAGE DOWN這兩個鍵搞定。另外按住滑鼠右鍵不放再移動滑鼠可以旋轉視角,這個特別重要。由於311採用了3D地圖,所以有時候在某個特定視角便無法按一些格子,被擋住了,所以需要隨時調整視角。

左下角是進行按鈕,旁邊的綠框是歷史記錄,可以選擇事件模式或者對話模式。右下角是可以旋轉的大地圖,點擊小地圖中的任何一點主畫面就會跳到那個地方去。大地圖右下角靠左的按鈕是切換部隊表示方式的按鈕,分別是部隊頭上什麼都不顯示,只顯示數據信息和既顯示頭像又顯戚臘示數據信息。靠右的按鈕是切換網格的。小地圖左下角的按鈕是切換關卡/港口是否顯示的按鈕。進行按鈕在大地圖上點擊右鍵也可以選擇。

左上角的文字從左到右依次是季節、日期、勢力、行動力,技巧值。技巧值下面的進度條是開發技巧的時候的進度。點擊「技巧」按鈕可以查看各勢力技巧。行動力是三國志11的一次回歸,除了戰場上的部隊行動外做什麼指令都需要行動力,一些指令需要的行動力少,一些需要的多,這個下面具體到指令的時候再講。

文字下面有四個按鈕,依次是中地圖,情報一覽,機能和幫助。

中地圖打開後可以從各個方面分析各個勢力間的強弱,對比各個勢力的城池、軍團、兵力、兵糧、金錢的情況,也可以查看災害分布情況和漢帝所在地。情報就涉及很多方面了,一個一個的看吧,對了解一些需要的信息和目前的形式有很大作用,對下一步的行動也可以做個參照。機能就無須多說了,無非是存檔讀檔,回答初始界面,退出遊戲,讓電腦來繼續游戲這些選項。最靠右的幫助沒事永不著點,無非是查詢一些資料,問題集,武將診斷,HTML幫助,關於本游戲的信息之類的。情報和存檔讀檔在大地圖上點擊右鍵也可以選擇。另外兩個綠框和一個小地圖都是可以縮放的,方法是點擊他們右上角的按鈕。

現在大家應該對這個游戲的操作有個整體的映象了吧。下面來講和建築物和部隊相關的操作。這代武將是無法獨自在大地圖上亂跑了,這點比較符合現實,畢竟他們沒那麼多閑工夫滿中國的逛。他們的身影想要出現在大地圖上就只有靠帶領部隊了。當你看到大地圖上的部隊時就可以查看它的情報和所屬武將,所屬武將查看可以讓你清楚的知道部隊中武將的能力,關系,特技等等信息。而部隊的情報無外乎武將,所屬,任務,狀態,目標,行動,兵種,攻擊,防禦,智力,建設,移動,戰法,兵力,金錢,糧草,適性,捕虜,氣力等等信息。部隊情報中的所屬指的是屬於哪個城市,任務指的是委任的任務,狀態指的是正常,混亂這類部隊的情況,這些情況決定了部隊的可操縱性,比如混亂的時候就無法控制;目標就是部隊的指向,所要到達的地點;適性是指除了劍兵之外的部隊的能力級別,這是由部隊中的相關兵種適性最高的武將的相關兵種適性決定的,那個在相關兵種上適性最高的武將的那個相關兵種的適性就是該部隊的適性。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部隊裡面三個武將對你部隊的兵種研究最深,最牛X的那個武將的那個兵種的適性就是你的部隊的適性(一個武將有多個方面的適性);戰法是跟適性相關的,S級有3個戰法,A級2個,B級一個,C級沒有;捕虜是指這個部隊已經捕獲的敵軍武將;氣力是用來發戰法的,不同戰法消耗的氣力不同,可以通過在部隊附近建造軍樂台來提高部隊的氣力。

部隊的能力,也就是攻擊,防禦,智力,建設,移動和適性是由部隊武將的能力來決定的,一個部隊最多能有三個武將。適性SABC其實是一個系數,級別越高系數越高,這個系數乘上各個武將各個能力的平均值得出來的結果就是部隊的攻擊和防禦能力,智力是部隊中智力最高的武將的智力,建設跟部隊武將的政治有關,移動能力就跟武將無關了,而是和兵種&技巧研發情況有關。

而左鍵點擊部隊就會出現指令了,這個以後再講。

下面說跟城市和港口、關隘的相關的操作。右鍵點擊城池會出現一系列的情報,這個跟之前介紹的情報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需要的時候看看裡面的武將什麼的情報就行了。值得一提的是勢力的情報,裡面非常詳細的介紹了勢力的方方面面,值得一看。

點擊左鍵則會出現都市,軍事,人才,外交,計略,君主等選項,移動到那裡後還會有子選項,這些選項的功能等到以後介紹內政、軍事、外交的相關指令後再說。

第二章 內政與技術

大家先看這里,為種田派新建勢力提供一個參考,說實話都市的差距就在這里:

22格: 洛陽 長安 20格: 鄴 18格: 下邳 許昌 建業 襄陽 成都

15格: 北平 南皮 壽春 濮揚 陳留 宛 武威 吳 會稽 廬江 江陵 漢中

12格: 襄平 薊 平原 晉陽 北海 汝南 上庸 天水 柴桑 江夏 長沙 桂陽 零陵 永安 江州 建寧 雲南

10格: 小沛 安定 新野 武陵 梓潼

內政指令都在都市-開發里,裡面可以建設和內政相關的市場、農田、造幣和糧倉。市場每月產出一次金錢,農田每季度產出一次糧草,而且每一旬都市都會消耗糧草。而造幣的作用是使周圍的市場產出金錢量為原先的1.5倍,糧倉的作用是使周圍的農田產出兵糧量為原先的1.5倍。

這一代的內政被大大弱化了,顯得十分簡單甚至弱智。一般嫌麻煩的玩家可以在有限的格子里建造60%左右的內政設施,而市場和農田各造一辦就行了。想取巧的玩家可以只造市場和造幣,靠每個季度兵糧和金錢的交換比率不同而獲得差價,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金錢還可以以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多的兵糧,這就是「炒兵糧」了。靠這樣炒,種田派玩家應該可以儲存足夠的戰爭資本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規劃上一定要小心,市場一定要早在一起,農田也要造在一起,不可以將市場和農田混造,那樣造幣和和糧倉的作用就會打折扣了。

另外在選擇武將要注意選擇政治高的,這個游戲已經自動選擇,無須多說。不過如果你習慣一直用默認的人的話,可以說你永遠都無法當好一個會種田的玩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你把政治高的都先用來種田了,那建造市場就只能暫時靠政治低的武將了,當然在一個或者幾個回合內你專門搞一項就除外了。這就需要玩家分配一下,將政治人才平均的分配到種田和造市場的任務中。當然也可以嘗試在某一段時間內專攻一項或者永遠專攻一項。不過這同樣會和其他建築的建造產生矛盾,所以還是分配好吧。

另外政治不高的武將在內政上也可以發揮作用的,當比較的強的武將都需要做更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內政可以交給一些開發速度比較慢的武將,雖然需要時間長一些,但是如果計算的好可以趁下個月/季度來臨的時候開發玩,順便撈一點糧草或金錢。

內政指令中建設市場和農田增長的勢力技巧P都是30,那技巧P是什麼呢?技巧P是用來研發技巧和一些其他操作的,研發技巧在三國志11里是十分重要的。甚至給人感覺打仗不是比戰術而是比科技。不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重視一下也沒錯。下面就為各位列一下技巧表和技巧P獲得表:

技巧P獲得

開發:市場+30P 農田+30P 兵營+30P 鍛冶+30P 廄舍+30P 工房+30P 造船+30P 造幣+50P 糧倉+50P

徵兵:MIN+5P MAX+10P(與徵兵量成正比)

兵裝生產:槍、戟、弓、馬 MIN+5P MAX+10P(與生產量成正比) 沖車 井欄 +25P 樓船 +20P

巡察:MIN+7P MAX+13P

技巧研究:一項+5P

訓練:MIN+7P MAX+10P

建設:修補一次+5P

搜索:發現+20P 登用+45P 搜到金錢+2P 搜到寶物+2P 搜到彌衡舌戰勝利+10P

登用:MIN+20P MAX+30P

計略:停戰成功+35P 二虎競食+30P 驅虎吞狼+100P 流言+35P

評定+10P 放逐-7P到-9P 結義-500P 結婚-500P

戰斗:攻城成功+250P 戰法成功+30P 計略成功+20P 消滅敵軍部隊+50P

另外諸如被攻擊啊,遭受各種傷害也會損失技巧P,所以凡事要三思而後行。當然開發技巧也會損失技巧P的,不過積累技巧P就是為了開發技巧。。。

目前流行的騙技巧P的方法有委任讓自己人建造土牆然後他們又會燒而獲得技巧P;還可以修建軍事設施,然後派垃圾武將一點一點修補,修補一次加一次技巧P。

技巧研究:(技巧研究時間並非固定,跟武將的多少和能力有關,下面的需時只是游戲中顯示的一般值)

技巧分為8個系,每個系4個等級,低級技巧開發完之後才能繼續開發高一等級的技巧。一級技巧需要1000技巧P,1000金;二級技巧需要2000技巧,2000金;三級技巧需要3000技巧P,5000金;四級技巧需要5000技巧P,10000金

槍兵系

1槍兵鍛煉 槍兵戰法威力加強 需時:30天

2兵糧襲擊 槍兵戰法攻擊的時候可以搶奪敵軍糧草 需時:40天

3奇襲 在森林地形槍兵部隊攻擊對方的時候不會被反擊 需時:60天

4精銳槍兵 槍兵的攻擊、防禦、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90天

戟兵系

1戟兵鍛煉 戟兵戰法威力加強 需時:30天

2矢盾 弓矢攻擊戟兵的時候准確率下降30% 需時:40天

3大盾 通常攻擊戟兵的時候准確率下降30% 需時:60天

4精銳戟兵 戟兵的攻擊、防禦、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90天

弩兵系

1弩兵鍛煉 弩兵戰法威力加強 需時:30天

2応射 弩兵部隊攻擊對方的時候不會被反擊 需時:40天

3強弩 弩兵射程提高一倍 需時:60天

4精銳弩兵 弩兵的攻擊、防禦、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90天

騎兵系

1騎兵鍛煉 騎兵戰法威力加強 需時:30天

2良馬產出 騎兵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40天

3騎射 騎兵可以有射箭能力 需時:60天

4精銳騎兵 騎兵的攻擊、防禦、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90天

煉兵系

1熟練兵 士兵氣力上限增加20 需時:30天

2難所行軍 士兵可以通過間道和淺瀨,通過棧道時收到的損傷降低 需時:40天

3軍制改革 部隊士兵上限增加3000 需時:60天

4雲梯 部隊對據點的攻擊力增加 需時:90天

發明系

1車軸強化 兵器的移動能力加強 需時:40天

2石造建築 可以建造設施石壁、石兵八陣 需時:50天

3投石開發 可以製造兵器投石車、斗艦(一種有投石設施的船)&設施投石台 需時:70天

4霹靂 投石車攻擊一個部隊的時候,周圍部隊也會遭受攻擊 需時:100天

防禦系

1工兵育成 每回合耐久度回復量增加 需時:40天

2施設強化(好別扭,還是設施順口) 可以建造設施岩(打不出來)、連弩槽 需時:50天

3城壁強化 可以建造設施城壁,據點的耐久度增加 需時:70天

4防禦強化 據點的反擊能力加強 需時:100天

火攻系

1木獸開發 可以生產兵器木獸 需時:40天

2神火計 火計威力加強 需時:50天

3火葯煉成 可以做火焰種,火焰球 需時:70天

4爆葯煉成 可以做威力更大的業火種、業火球 需時:100天

《三國志11》全程詳細攻略指南
http://games.sina.com.cn chanyimkon

第一章 界面與操作

開啟三國志11的應用程序後,出現了四個選項:第一個是進入游戲,第二個是進入官方的頁面,第三個是更改初始選項,第四個是退出界面。

第一個就不用多說了,想玩游戲的就按它吧,第二個勸非正版用戶別點了,進去也沒用。第三個選項建議不要隨便改,除非是你的電腦跑不動三國志11,可以降低一些效果或者解析度。

好,我們進入游戲。進入游戲後看完一段動畫後我們看到了屏幕左側的五個按鈕和屏幕右上角的的一個問號和一個叉。

第一個按鈕是載入進度,沒進度的時候就是灰色的;第二個是重新開始游戲;第三個是教學模式;第四個是設置選項;第五個是退出遊戲;問號是幫助;叉也是退出遊戲。

我們先說第三個,進去後發現大多數選項都是灰色的,別著急,那時因為你前面的關沒有過去,導致後一關也無法玩。不過單挑和舌戰的教學是可以先進入的。等你通了整個教學模式後游戲的隱藏新武將就會被激活,他們都是一些中國其他歷史階段的名人。至於教學模式怎麼過就不講了,看完本攻略後那些就是小菜了。

第四個是選項設置,進入後第一項是新武將登陸,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吧,無非是設置一些數值。第二項是事典,沒事就看看吧。第三項是音樂欣賞,最後的是環境設置,還是要根據自己電腦的情況更改。不過建議大家把深度都改成16BIT,因為32BIT很廢資源,而且人眼無法分辨的。

要玩游戲當然要選擇開始游戲了,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劇本和君主開始游戲,選擇推薦君主也可以。進入游戲前的一些設定除了難易最好不要改動,因為假想模式下會出現很多隨機性很強的東西造成一系列問題,比如被挖角的問題。

看完歷史背景介紹和一堆人的廢話後就可以開始玩了。現在說操作。

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主城了嗎?主城就是自勢力的君主所在地。如果漢帝在那個城池的話城池名字的旁邊就會出現一個皇帝的圖片。城池名字下面的數字是城池內的士兵數量,下面的藍條是耐久度。

畫面左側的綠框是信息框,可以按城市、武將和部隊排列,這是為了方便玩家找尋目標。

滑鼠有滾輪的可以用滾輪縮放,沒有的也可以用PAGE UP 和PAGE DOWN這兩個鍵搞定。另外按住滑鼠右鍵不放再移動滑鼠可以旋轉視角,這個特別重要。由於311採用了3D地圖,所以有時候在某個特定視角便無法按一些格子,被擋住了,所以需要隨時調整視角。

左下角是進行按鈕,旁邊的綠框是歷史記錄,可以選擇事件模式或者對話模式。右下角是可以旋轉的大地圖,點擊小地圖中的任何一點主畫面就會跳到那個地方去。大地圖右下角靠左的按鈕是切換部隊表示方式的按鈕,分別是部隊頭上什麼都不顯示,只顯示數據信息和既顯示頭像又顯示數據信息。靠右的按鈕是切換網格的。小地圖左下角的按鈕是切換關卡/港口是否顯示的按鈕。進行按鈕在大地圖上點擊右鍵也可以選擇。

左上角的文字從左到右依次是季節、日期、勢力、行動力,技巧值。技巧值下面的進度條是開發技巧的時候的進度。點擊「技巧」按鈕可以查看各勢力技巧。行動力是三國志11的一次回歸,除了戰場上的部隊行動外做什麼指令都需要行動力,一些指令需要的行動力少,一些需要的多,這個下面具體到指令的時候再講。

文字下面有四個按鈕,依次是中地圖,情報一覽,機能和幫助。

中地圖打開後可以從各個方面分析各個勢力間的強弱,對比各個勢力的城池、軍團、兵力、兵糧、金錢的情況,也可以查看災害分布情況和漢帝所在地。情報就涉及很多方面了,一個一個的看吧,對了解一些需要的信息和目前的形式有很大作用,對下一步的行動也可以做個參照。機能就無須多說了,無非是存檔讀檔,回答初始界面,退出遊戲,讓電腦來繼續游戲這些選項。最靠右的幫助沒事永不著點,無非是查詢一些資料,問題集,武將診斷,HTML幫助,關於本游戲的信息之類的。情報和存檔讀檔在大地圖上點擊右鍵也可以選擇。另外兩個綠框和一個小地圖都是可以縮放的,方法是點擊他們右上角的按鈕。

現在大家應該對這個游戲的操作有個整體的映象了吧。下面來講和建築物和部隊相關的操作。這代武將是無法獨自在大地圖上亂跑了,這點比較符合現實,畢竟他們沒那麼多閑工夫滿中國的逛。他們的身影想要出現在大地圖上就只有靠帶領部隊了。當你看到大地圖上的部隊時就可以查看它的情報和所屬武將,所屬武將查看可以讓你清楚的知道部隊中武將的能力,關系,特技等等信息。而部隊的情報無外乎武將,所屬,任務,狀態,目標,行動,兵種,攻擊,防禦,智力,建設,移動,戰法,兵力,金錢,糧草,適性,捕虜,氣力等等信息。部隊情報中的所屬指的是屬於哪個城市,任務指的是委任的任務,狀態指的是正常,混亂這類部隊的情況,這些情況決定了部隊的可操縱性,比如混亂的時候就無法控制;目標就是部隊的指向,所要到達的地點;適性是指除了劍兵之外的部隊的能力級別,這是由部隊中的相關兵種適性最高的武將的相關兵種適性決定的,那個在相關兵種上適性最高的武將的那個相關兵種的適性就是該部隊的適性。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部隊裡面三個武將對你部隊的兵種研究最深,最牛X的那個武將的那個兵種的適性就是你的部隊的適性(一個武將有多個方面的適性);戰法是跟適性相關的,S級有3個戰法,A級2個,B級一個,C級沒有;捕虜是指這個部隊已經捕獲的敵軍武將;氣力是用來發戰法的,不同戰法消耗的氣力不同,可以通過在部隊附近建造軍樂台來提高部隊的氣力。

部隊的能力,也就是攻擊,防禦,智力,建設,移動和適性是由部隊武將的能力來決定的,一個部隊最多能有三個武將。適性SABC其實是一個系數,級別越高系數越高,這個系數乘上各個武將各個能力的平均值得出來的結果就是部隊的攻擊和防禦能力,智力是部隊中智力最高的武將的智力,建設跟部隊武將的政治有關,移動能力就跟武將無關了,而是和兵種&技巧研發情況有關。

而左鍵點擊部隊就會出現指令了,這個以後再講。

下面說跟城市和港口、關隘的相關的操作。右鍵點擊城池會出現一系列的情報,這個跟之前介紹的情報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需要的時候看看裡面的武將什麼的情報就行了。值得一提的是勢力的情報,裡面非常詳細的介紹了勢力的方方面面,值得一看。

點擊左鍵則會出現都市,軍事,人才,外交,計略,君主等選項,移動到那裡後還會有子選項,這些選項的功能等到以後介紹內政、軍事、外交的相關指令後再說。

第二章 內政與技術

大家先看這里,為種田派新建勢力提供一個參考,說實話都市的差距就在這里:

22格: 洛陽 長安 20格: 鄴 18格: 下邳 許昌 建業 襄陽 成都

15格: 北平 南皮 壽春 濮揚 陳留 宛 武威 吳 會稽 廬江 江陵 漢中

12格: 襄平 薊 平原 晉陽 北海 汝南 上庸 天水 柴桑 江夏 長沙 桂陽 零陵 永安 江州 建寧 雲南

10格: 小沛 安定 新野 武陵 梓潼

內政指令都在都市-開發里,裡面可以建設和內政相關的市場、農田、造幣和糧倉。市場每月產出一次金錢,農田每季度產出一次糧草,而且每一旬都市都會消耗糧草。而造幣的作用是使周圍的市場產出金錢量為原先的1.5倍,糧倉的作用是使周圍的農田產出兵糧量為原先的1.5倍。

這一代的內政被大大弱化了,顯得十分簡單甚至弱智。一般嫌麻煩的玩家可以在有限的格子里建造60%左右的內政設施,而市場和農田各造一辦就行了。想取巧的玩家可以只造市場和造幣,靠每個季度兵糧和金錢的交換比率不同而獲得差價,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金錢還可以以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多的兵糧,這就是「炒兵糧」了。靠這樣炒,種田派玩家應該可以儲存足夠的戰爭資本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規劃上一定要小心,市場一定要早在一起,農田也要造在一起,不可以將市場和農田混造,那樣造幣和和糧倉的作用就會打折扣了。

另外在選擇武將要注意選擇政治高的,這個游戲已經自動選擇,無須多說。不過如果你習慣一直用默認的人的話,可以說你永遠都無法當好一個會種田的玩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你把政治高的都先用來種田了,那建造市場就只能暫時靠政治低的武將了,當然在一個或者幾個回合內你專門搞一項就除外了。這就需要玩家分配一下,將政治人才平均的分配到種田和造市場的任務中。當然也可以嘗試在某一段時間內專攻一項或者永遠專攻一項。不過這同樣會和其他建築的建造產生矛盾,所以還是分配好吧。

另外政治不高的武將在內政上也可以發揮作用的,當比較的強的武將都需要做更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內政可以交給一些開發速度比較慢的武將,雖然需要時間長一些,但是如果計算的好可以趁下個月/季度來臨的時候開發玩,順便撈一點糧草或金錢。

內政指令中建設市場和農田增長的勢力技巧P都是30,那技巧P是什麼呢?技巧P是用來研發技巧和一些其他操作的,研發技巧在三國志11里是十分重要的。甚至給人感覺打仗不是比戰術而是比科技。不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重視一下也沒錯。下面就為各位列一下技巧表和技巧P獲得表:

㈡ 請問一下我有一張郵票面值是20P 這20P是什麼意思~還有面值400元800元50P請問一下什麼時候的郵票值錢

英國郵票是以「P」(便士)為面值單位的,如40P、30P、20P等等;在有的郵票上,也有顯示1st(First Class Mail),約28P;而2nd(Second Class Mail )約合21P。20P是0.2英鎊。

郵票的增值與否,主要是要看郵票的發行量野唯圓,或者存世量!「物以稀為貴」就是這個道理!80年最著名的郵票就是國山咐家第一套生肖票「庚申年」就是「猴票」,它的發行量只有500萬枚,再加上三十年的消耗,數量不是很多了,所以現價已經到7000了!80年發行了許多的精品郵票,如「桂林山水」「風頌塌箏」「梅花鹿」「荷花」「蘇州園林--留園」「西雙版納」現在每套郵票都在百餘元!

㈢ 請介紹下《三國志》

《三國志》[2]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知帶《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
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散盯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國演義》。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壽寫《三國志》以前,已出現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主要取材於這些史書。蜀政權沒有設置史官,無專人負責搜集材料,編寫蜀史。《蜀書》的材料是由陳壽採集和編次的。
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可資利用的他人成果並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沒有條件獲得大量的文獻檔案。閱讀《三國志》時,就會發現陳壽有史料不足的困難,內容顯得不夠充實。陳壽沒有編寫志,了解三國時代的典章制度,只好藉助於《晉書》。陳壽還著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等書,整理編輯過《諸葛亮集》,可惜這些書後來都亡佚了。
[編輯本段]【全書目錄】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卷五 魏書五 後妃傳第五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沖猛和第十二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毋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
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浚陸凱傳第十六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范劉敦趙達傳第十八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具體內容在http://hi..com/love3guo/blog/category/%C8%FD%B9%FA%D6%BE,網路的字數限制太強,絕非廣告,僅供學習)
[編輯本段]【特點疑點】
《三國志》善於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的著作。後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書可以同《史記》、《漢書》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一直流傳到現在。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這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偏激,根據不足;就是文筆疏闊,不得要領。只有陳壽的作品達到了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一。
陳壽畢竟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曹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就記事的方法來說,《先主傳》和《吳主傳》,也都是年經事緯,與本紀完全相同,只是不稱紀而已。陳壽這樣處理,是附合當時實際情況的,這足見他的卓識和創見。《三國志》總起來說記事比較簡略,這可能與史料的多少有關。陳壽是三國時人,蜀國滅亡時三十一歲。他所修的《三國志》在當時屬於現代史,很多事是他親身經歷、耳聞目見的,比較真切,按說是有條件搜集史料的。但因為時代近,有許多史料還沒有披露出來;同時,因為恩怨還沒有消除,褒貶很難公允,也給材料的選用和修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從魏、蜀、吳三書比較來看,《蜀書》僅得十五卷,較魏、吳兩書更簡。這大概是魏、吳兩國的史料多於蜀的原故。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已有王沈的《魏書》,吳國也有韋昭的《吳書》可作參考,這給陳壽搜集史料提供了極大方便。而蜀漢既沒有史官,也沒有現成的史書可借鑒,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難。陳壽費了很大氣力,連一些零篇殘文也注意搜尋,《蜀書》才僅得十五卷之數。《蜀書》中的許多重要人物的事跡,記載都十分簡略,可見蜀漢的史料是相當缺乏的。另外,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陳壽也可能舍棄了一些材料,如牽涉到司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寫,只好舍棄了。
《三國志》取材精審。裴松之《三國志注》記漢魏交替之際的表奏冊詔有20篇之多,陳壽在《三國志·文帝紀》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冊命就把這件大事寫出來。對孫策之死,舍棄《搜神記》等書上的妄誕傳說,只記孫策為許貢的刺客所擊殺。這些都反映了他對史實認真考訂,慎重選擇的態度。
《三國志》行文簡明、干凈。它常用簡潔的筆墨,寫出傳神的人物。《先主傳》記曹操與劉備論英雄,當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之時,「先主方食,失匕箸」的記載,使劉備韜晦的心情,躍然紙上。
《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的曹操聽到劉備占據了荊州之時,「方作書,落筆於地」的情態,生動烘托出劉備在曹操心目中和當時局勢中的地位。書中寫名士的風雅、謀士的方略、武將的威猛,大多著墨不多,卻栩栩如生。
陳壽在書中表現出品題人物的興趣。他說劉備是英雄,曹操是人傑,孫策、孫權是英傑,諸葛亮、周瑜、魯肅是奇才,龐統是高俊,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劉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質是彥士,王粲、秦宓是才士,關羽、張飛、程普,黃蓋是虎臣,陳震、董允、薛綜是良臣,張遼、樂進是良將,這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氣。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後,尚書郎范頵上表說:「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采錄。」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好評。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復,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陳壽還能在敘事中做到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隱蔽缺點。陳壽所處時代,各種政治關系復雜,歷史與現實問題糾纏在一起,陳壽在用曲折方式反映歷史真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三國志》對漢魏關系有所隱諱,但措詞微而不誣,並於別處透露出來一些真實情況。如建安元年(193)漢獻帝遷都許昌,本是曹操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陳壽在這里不用明文寫曹操的政治企圖,這是隱諱。但寫遷都而不稱天子,卻說董昭等勸太祖都許,這就是微詞了。另外,他在《荀彧傳》、《董昭傳》和《周瑜魯肅呂蒙傳·評》中都揭露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陳壽對蜀漢雖懷故國之情,卻不隱諱劉備、諸葛亮的過失,記下了劉備以私怨殺張裕和諸葛亮錯用馬謖等事。這也是良史之才的一個表現。
但是,唐朝房玄齡等奉詔撰寫的《晉書·陳壽傳》,在承認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時,又認為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說「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
《晉書·陳壽傳》關於陳壽索米的這條史料,只有少數幾位史學家如北周的柳虯、唐朝的劉知幾等相信,而多數的史學家則認為這條史料不合事實,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國志考證》中指出:「丁儀、丁廙,官不過右刺奸掾及黃門侍郎,外無摧鋒接刃之功,內無升堂廟勝之效,黨於陳思王,冀搖冢嗣,啟釁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隨之,斯實魏朝罪人,不得立傳明矣。《晉書》謂索米不 《三國志》[2]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
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國演義》。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壽寫《三國志》以前,已出現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主要取材於這些史書。蜀政權沒有設置史官,無專人負責搜集材料,編寫蜀史。《蜀書》的材料是由陳壽採集和編次的。
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可資利用的他人成果並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沒有條件獲得大量的文獻檔案。閱讀《三國志》時,就會發現陳壽有史料不足的困難,內容顯得不夠充實。陳壽沒有編寫志,了解三國時代的典章制度,只好藉助於《晉書》。陳壽還著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等書,整理編輯過《諸葛亮集》,可惜這些書後來都亡佚了。
[編輯本段]【全書目錄】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卷五 魏書五 後妃傳第五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毋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
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浚陸凱傳第十六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范劉敦趙達傳第十八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㈣ 平板電腦顯示屏50P和60P有什麼區別

這橡橋亮個格式的不同是應為地區的不同或者5n版本的不同造成的,國行的5n都是AVCHD50P/I,但日本和歐美國家的版本都消逗是AVCHD60P/60I。在中國電視上採用的梁寬都是PAL制式,歐美國家採用的是NTSC制式。如果想用50p的,那就應該只有去刷國行固件了,其實沒必要,60p的比50p的差別很小,而且應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