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雕刻葫蘆的方法圖解
葫蘆簡單的雕刻如下:
1、首先將小葫蘆表面的臟東西清洗干凈,同時讓其外表皮軟化。
2、用准備好的細砂紙將小纖灶葫蘆的表面打磨光滑,然後清洗干凈。
3、整個葫蘆,設計的是上半部分刻字,下半部分刻簡單的圖案。首先,用鉛筆描繪出所要刻的字。
4、用工筆刀依照字跡刻出,刻寫的字跡要有凹凸感。
5、刻完所有的字後,用黑色簽字筆仔細描好,在等待字跡干好。
6、用小型電鑽在葫蘆的肚子上刻出不規則的祥雲紋,然後在合適的空白處進行鏤空,使得葫蘆顯得更加的玲瓏有致。
7、在葫蘆的頂部鑽合適的小孔,用於懸掛。將小中國結系於小葫蘆上部,將尾穗固定在底部,固定好。這樣一件簡單的葫蘆工藝品就完成了。
Ⅱ 怎樣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的製作過程
(一)製作工具與材料。
鋼刷、小鋸、口罩、眼罩、錐子、木槌、砂紙、美工刀、膠棒、膠條、鉛筆、丙烯顏料、橄欖油、裝飾材料、葫蘆托和葫蘆等。
(二)打皮。
給葫蘆打皮要經過十一個步驟方能完成。
第一步:選擇皮色發白的葫蘆去皮,如果皮色是綠色的葫蘆最好暫不去皮。
第二步:從葫蘆頂端開始刮皮,用竹板輕輕的颳去外皮。
第三步:要注意保護好葫蘆頂端的葫蘆柄即龍頭部分,切不可在給葫蘆打皮的過程中將其折斷損毀而降低其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第四步:先把葫蘆上半部的外皮去除,去除外皮後葫蘆程現綠色,而後將葫蘆倒置。
第五步:再次將餘下的葫蘆外皮全部颳去。
第六步:將整個刮完外皮的葫蘆放入清水中泡上2分鍾。
第七步:將整個葫蘆在水中輕輕旋轉使得已經刮完的葫蘆每一部分都潤上清水。要反復檢查確保沒有遺漏的部分。
第八步:將水中泡好的葫蘆取出用鐵刨花輕輕的打塌陪指磨葫蘆外皮,把未打到的外皮及膜部分去除。
第九步:將去好皮的葫蘆在鹼水中沾一下,要求表皮沾均勻。
第十步:將處理好的葫蘆掛在陰涼處,不可著地。
第十一步:等葫蘆干透後,再放在太陽下晾曬,而晾曬的時間要看葫蘆表皮顏色變化程度來決定。
另外,如果未打皮的葫蘆已經干透,若要打皮須將葫蘆在清水中泡上六個小時以上,然後用鐵刨花將外皮去除。
干透的葫蘆經暴曬後,其表皮色澤千変萬化,有金黃色。淡黃色,茶色等等,不同的色澤用於不同的作品創作,
在創作作品前,必須檢查葫蘆是否干透了。檢驗葫蘆是否干透其辦法是:用手掌輕拍葫蘆,內部種子瓤塊就會脫落,如果種子瓤塊未能脫落就說明葫蘆沒有干透,需要繼續晾曬團配,直至葫蘆干透方可使用。
(三)畫稿,也稱「打小樣」。
根據葫蘆的品種要想做什麼樣的作品須先在紙上畫出,畫稿滿意後,再在葫蘆上上畫稿,即把滿意的畫稿上的圖案轉畫到葫蘆上,畫好後即可進行雕刻。
(四)雕刻。
1、雕刻工具:初學者,可准備圓刀、平刀、斜刀、玉婉刀和三角刀等5種工具。我在雕刻過程中只使用特製專用刻刀進行雕刻,不但能完成圓雕,浮雕而且還可以進行線刻。
2、「雕刻葫蘆」的雕刻技法
(1)圓雕:所謂圓雕是指適用於多角度欣賞的完全的立體的雕刻作品。圓雕中還包括一種半圓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現的主要部分,舍棄次要的部分,形成一半圓雕,而另一半則隱蔽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它圖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襯底的一種雕刻形式。
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准確的設計方案。把葫蘆的各部分都盡可能地利用起來,設計要合理准確,也就是說,在紙上打的「小樣」本身就必須是藝術精品。
初學者運用圓雕雕刻技法,用力要適當、准確。正確的姿勢是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及劃傷手指。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雕刻好,再用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
(2)浮雕:按照雕刻的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高浮雕又稱三面看,高浮雕內容多見花卉、人物和動物。是葫蘆雕刻的經常採用的技巧之一,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應到,循序漸進,不可逞強,圖一時痛快,大量地刻掉葫蘆皮肉。
淺浮雕就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內容一般比較淺。
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雕刻對葫蘆造成極少的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的葫蘆上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的技法,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如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
製作「雕刻葫蘆」作品時,經常把高浮雕、淺浮雕和薄意等多種技法結合起來使用,用以表現作品內容。
(3)線刻,顧名思義,亂歷線刻就像國畫中的白描一樣,是用單線條的雕刻來表現作品的內容。
另外,在「雕刻葫蘆」的雕刻過程中,還有微刻、鏤雕青雕和素雕等多種雕刻技法。這些雕刻技法只有一些老技師才能掌握,一般初學者只掌握圓雕,浮雕,線刻三種雕刻技法即可。
(五)著色。
「雕刻葫蘆」的著色是區別於任何一種工藝葫蘆的最顯著的特點,著色的水平高低,質量的優劣,決定著「雕刻葫蘆」的生命,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雕刻葫蘆」著色前要對已經雕刻好的葫蘆進行細致地研磨,研磨的材料有水砂紙、磨石、人造磨石和木炭等。水砂紙的粗細有多種型號,號越大越細。磨石分為青理石,紅理石,這些是天然磨石,質堅而細,無沙質,可作細磨之用。人造磨石,又稱油石,可用於葫蘆推光之用。經過研磨之後再用脫脂棉揩凈研磨所產生的細末。研磨後葫蘆雕刻部分光滑無劃痕平整不粗糙,之後方可著色。
給「雕刻葫蘆」著色,要嚴格按照「小樣」的設計進行,如果不會畫國畫,寫書法的工匠,則需要技藝純熟後方可作這一部工藝,也就是說最好用有繪畫基礎的人做這一步工藝,以保證「雕刻葫蘆」的質量。
著色完畢之後,再用橄欖油把整個葫蘆作品罩上一遍
Ⅲ 化腐朽為神奇,如何在葫蘆上刻畫藝術
葫蘆工藝品的雕刻看起來表面非常簡單,但是非常考驗藝人的功底。想要在一個葫蘆上面雕刻字的話,需要准備的流程有很多,比如說雕刻的人要對葫蘆工藝品有一些具體的了解,葫蘆工藝品的雕刻部位、刮皮著色、還有質地等等。每一步都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一個漂亮的葫蘆工藝品需要若干個步驟才能夠完成,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下葫蘆在雕刻的過程中技巧和方法。
以上就是我對於葫蘆工藝品如何雕刻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請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Ⅳ 葫蘆上雕刻什麼圖案最好
葫蘆上雕刻福祿壽三星的圖案最好。燃拆
福星拿著一柄如意,寓指順心如意;
祿星抱著個孩子或者手持金榜,象徵好運;
白鬍子壽星拿著拐杖,捧著仙桃,祝福人們長命百歲。
藉助諧音,人們有時也用蝙蝠、梅花鹿、壽桃這三樣事物指代福祿壽三星。
最初,福祿壽三星的原型是天上的星辰。
福星是歲星,也就是木星。古人認為木星的出現會給人們帶來福氣,於是木星慢慢被擬人化成為福星。在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有六顆星星,其中第六顆名叫司祿,也就是祿星。至於壽星,則是南極老人星,據說是整個天空第二亮的星星,僅次於天狼滲悔星。
Ⅳ 雕刻葫蘆怎麼畫上畫好
1、雕刻葫蘆一般要經過選「胚子」、繪制、著色成品三個工序。秋熟下架後,品相端正、光滑無斑的葫蘆為多數散緩雕刻者所鍾情。
2、採摘下的葫蘆經刮皮、醋洗、暴曬至表面顏色近於古董畫紙張的土黃色後,「胚子」就算「出爐」了。
3、葫蘆不可長得太老才去採摘,否則皮質易於發皺,也不能太嫩,否則不利於雕刻線沖旅模描。作雕刻的葫蘆一定要陳年的,當年的葫蘆往往外部乾燥,內部卻是潮濕的,不宜使用。
4、雕刻各種圖案後,再用鍋底灰或麥秸灰同棉油或豆鎮液油攪拌均勻(或加入色料),深抹在雕有圖案的葫蘆上。
5、最後用布把葫蘆表面的灰擦拭乾凈,留在圖案凹槽的油灰會使圖案更加清晰逼真,久不褪色。
Ⅵ 怎樣在葫蘆上作畫
雕刻葫蘆的技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大、中、小三種特製的鋼針,在葫蘆表皮上,以纖細的線條陰刻出所要描繪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後塗上松墨,使線條變得很明顯。行家把這種技法稱為 「描寫」。另一種技法是用刻刀將葫蘆的殼鏤禪啟空,以粗獷的空隙線條勾勒出要描繪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把這種技法稱為「雕刻」滲團。畫面刻好後,再在葫蘆上下飾以環形卐字圖案,叢襲橘最後配上化學或銀質的底座,作品便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