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對越自衛反擊經典圖片手機壁紙
擴展閱讀
粉色系壁紙卡通圖片搞怪 2025-08-24 08:17:45
我在哪裡漫畫圖片 2025-08-24 08:11:47
打開和冰激凌圖片軟體 2025-08-24 07:42:47

對越自衛反擊經典圖片手機壁紙

發布時間: 2023-04-11 07:26:51

1. 1979年軍官穿的四口袋衣服是什麼樣的跟士兵有什麼區別圖片

此時政治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軍裝面料為滌卡,除了前線的外其他甚至沒有專門的訓練服裝,基本上常服和訓練服是同一種 這是幹部裝,四個口袋,沒有軍銜高低區別,給前線官兵的指揮協同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這是汽車團的戰士們臨上前線的時候合影,全部的光頭,只有上面2個口袋,只允許裝士兵證和香煙等少許物品。 紅領章曾經在小 平訪美後成為西方收藏者的熱門軍裝, 但是誰人知道情何以堪?紅領章為越軍之時了准確的射擊目標?

2. 對越自衛反擊戰圖片中那張蒙住眼睛的人是誰

是這張嗎?史光柱,男,漢族,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黨,2005年10月從77283部襪前御隊副政治委員職位退休。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悔清「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90年被總政治部、國家組織部、人事部、宣傳部、中國殘聯聯合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2006年被中國文聯,中華基金會聯合評選為「全國十佳卓越告岩人物」。現任中國殘聯作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戰斗英雄史光柱,從1985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唱著自己作詞的《小草》後,走進了千家萬戶。次年,他進入深圳大學就讀。

3. 為什麼中越邊境戰爭會被國人忘卻

什麼叫怕見真相?當時那場戰爭就是為拖住越南,拖垮他們.如今不提那場戰爭的原因是中越關系發展的大環境所致,並非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在這種前提下,政府的宣傳機關盡量迴避.當時那場戰爭,我們是絕對的贏家,為了不刺激越南,所以政府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眾逐漸淡忘.
但是那些付出犧牲的老兵們沒忘,曾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也沒忘,新世紀的熱血青年沒忘.
當年的戰爭,培養了一大批有實戰經驗的軍官.現任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上將,沈陽軍區司令張又俠中將等等,都是當年從戰火中走過來的.
http://burningblood.eicp.net/index800.htm
這是燃燒的血論壇,是當年的參戰老兵所建,有當年各部隊的參戰資料,圖片,視頻,關心那場戰爭的人們,可以去看看.

戰場篇

--------------------------------------------------------------------------------

中越邊界戰爭
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時期
79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東線部隊簡介
79對越自衛反擊作戰西線部隊簡介
共和國之魂-79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共和國之魂-79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II(圖片)
步兵戰例:步兵119團6連6班A村搜索戰斗
步兵戰例:步兵120團5連7班班拔以北1公里夜間遭遇戰斗
步兵戰例:步兵109團6連3排141高地進攻戰斗
步兵戰例:步兵第116團7連1排龍金西北遭遇戰斗
步兵戰例:步兵第120團7連1排268高地進攻戰斗
自衛反擊通報—我軍沉重打擊越軍主力316A師
自衛反擊通報—打破越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中越雙方交換戰俘照核鏈戚片

81-84年對越拔點作戰時期
法卡山收復戰
廣西龍州科甲之戰(12.28戰斗)
昆明軍區
昆明軍區輪戰簡介
14工程計劃
17工程計劃
4.28收復戰(收復老山主峰)
4.30者陰山收復戰
柴山堡地區穿插戰
塘莫地區戰斗
4.28當天的戰斗實錄
6.11戰斗(越軍團規模反撲)
7.12松毛嶺大戰(越軍師規模反撲)
142高地(李海欣高地)防禦戰

84-90年對越堅守防禦作戰時期
南京軍區
南京軍區輪戰簡介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猛士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睿智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合力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苦樂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手足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赤子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共建篇
威震南疆—陸軍第一集團軍—關懷篇
12.21抗敵團規模進攻
12.24出擊戰斗失利
1.15戰斗(攻佔116陣地的2號、3號無名高地、出擊968高地、142反沖擊戰斗)
851行動計劃(2.11戰斗)
852行動計劃(3.8戰斗)
5.4戰斗(166陣地的4號洞的控制權)

濟南軍區
濟南軍區輪戰簡介
5.21戰斗(抗敵連規模反撲)
5.31戰斗(抗敵團規模反撲)
悲壯的211(6.11戰斗,與敵反復爭奪211高地1、2號哨位))
7.19戰斗(抗敵團規模反撲,粉碎敵「M2」計劃)
9.8戰斗(恢復211高地1.2號哨位)
851工程計劃(12.2,收復405高地戰斗)
我在405高地的十天十夜
山虎-8號計劃(配合851工程計劃,出擊968)
1.12戰斗(抗敵營規模反撲)
雙盾工程一號計劃(出擊167高地)
C-3工程計劃(出擊307高地)
出擊395(9.23戰斗)
7.29戰斗(偵察連出擊拔點)
1.28戰斗(出擊黃泥壩)
蘭州軍區
蘭州軍區輪戰簡介
藍劍——B計劃(出擊968高地,10.14戰斗)
34-1工程計劃( 出擊55高地,10.19戰斗)
北虎行動(出擊310高地,1.5戰斗)
「LJ—B計喚余劃」通信對抗戰例
北京軍區
北京軍區輪戰簡介
4.22戰斗(408高地反偷襲戰斗)
4.22戰斗(上甘嶺反偷襲戰斗)
4.24戰斗(662.6反偷襲戰斗)
4.27戰斗(18號陣地反偷襲戰斗改陵)
4.28戰斗(1072高地反偷襲戰斗)
5.3戰斗(54號陣地反偷襲戰斗)
6.13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6.17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7.21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8.13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8.17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9.17反偷襲戰斗(雨季作戰階段)
10.29伏擊戰(雨季作戰階段)
11.22戰斗(旱季作戰階段)
1.31戰斗(旱季作戰階段)
3.9戰斗(旱季作戰階段——秦可軍等生俘一名越軍)
3.12戰斗(旱季作戰階段)
5.12行動(第一次炮擊作戰)
6.04行動(第二次炮擊作戰)
7.14行動(第三次炮擊作戰)
8.13行動(第四次炮擊作戰)
第五次炮擊作戰
第六次炮擊作戰
第七次炮擊作戰
第八次炮擊作戰
成都軍區
成都軍區輪戰簡介
紅虎系列行動
黑豹系列行動

雲南軍區
雲南軍區參戰簡介
邊防15團對越作戰簡史(1979-1992)
邊防十五團打響收復老山第一槍
1990最後一戰
楠木坪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團偵察隊襲擊高棚後山之敵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襲擊3段2號界敵哨所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小分隊襲擊黃樹坪之敵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卡房腳圍殲敵特工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反擊那蕊越炮兵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團炮營配屬步兵126團攻佔扣林山作戰(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老鄧弄遭遇戰(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香草坪後山 俘敵特工戰斗(布防堅守階段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
堅守1019高地戰斗(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團步兵8、9連火力排支援步兵7連堅守1019高地防禦(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攻佔1426高地戰斗(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攻佔13號界碑戰斗(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堅守30、31高地戰斗(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1442高地偵察戰斗(撥點作戰階段(1981年5月至1984年11月)
炮擊龍井地區戰斗(配合野戰軍輪戰階段1984年12月至於989年10月)
152榴彈炮連炮擊戈擺大橋戰斗(配合野戰軍輪戰階段1984年12月至於989年10月)
炮擊達莫扣戰斗(配合野戰軍輪戰階段1984年12月至於989年10月)
15連襲擊掃果屏戰斗(配合野戰軍輪戰階段1984年12月至於989年10月)
12號界碑反偷襲戰斗(配合野戰軍輪戰階段1984年12月至於989年10月)
89年11.?戰斗(全面接管老山主戰場階段1989年10月至1993年4月)
1990年2.13戰斗(全面接管老山主戰場階段1989年10月至1993年4月)
1990.9.?戰斗(全面接管老山主戰場階段1989年10月至1993年4月)
1992.3.?戰斗(全面接管老山主戰場階段1989年10月至1993年4月)

4. 圖片上的都是哪些人物(按順序來)

上一排
1、新添加
2、看不清
3、蘇聯在德國國會大廈上插旗
4、甘地
5、 ??
6、美國民兵
7、??
8、卡斯特羅
下一排
9、馬丁路德金
10、切·格瓦拉
11、克拉拉·萊辛
12、??
13、自由女神(原型就是克拉拉·萊辛)
14、美國飛虎隊的微笑鯊魚
15、中國士兵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著名的照片
16、??

5.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圖片

國旗的神聖,以及它象徵的意義,不用言語每個人都懂得。每一次五星紅旗的升起都標示著,國人的驕傲,祖國的風采。

天安門廣場每天早上的升旗儀式,每天都在重復,但是每一次駐足觀看的國人都肅穆庄嚴。每一次中國選手贏得國際性的比賽,也會唱起中國歌,升起五星紅旗,場面激動感人。五星紅旗包含了我們中國人太多的情感了。

它象徵著我們國人的團結,包含著無數革命志士的鮮血,包含著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期待。讓中國的國旗閃耀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是我們中華兒女的自豪與驕傲。

在戰爭時期,我軍勝利後,也總會把紅旗插在我們征服與解放的土地之上。它展示著我們祖國將士的威武與勝利。

其中有一張流傳度特別高,飽含革命情緒的插旗照片,也就是《無名烈士老山插旗》照。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被很多人應用到描寫戰爭勝利的場景中去。可是,這張照片因為動作張弛幅度過大,卻被懷疑作假。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絕皮件事情。

老山頂峰上的紅旗是誰插上去的,是真的嗎?

這張照片,不光是被一個人質疑,質疑的人很多。說得最多的就是,這是電影里的畫面,是一種藝術效果,不是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插旗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第二個就是拍攝的照片清晰度極高,不像是那個年代的水平。

經過調查,這張照片的確是真實的。這張照片是老山戰役中,前線攝影宣傳者拍攝的。拍的是一個無名紅軍戰士,把紅旗插到老山主峰的寶貴照片。

這張照片引起轟動以後,大家都在尋找這位無名戰士。後來記者詢問采訪了許多當年老山戰役的倖存者,根據他們的當時作戰的方位,還有他們的戰地回憶,來排除、尋找這位無名插旗手。

最後經過多方努力,記者找到了當年負責主攻這個陣地的,2排5班的班長羅仕忠。他看照片後對記者說:照片中的人不是他。但是跟他一起爬上主峰的還有一個人,這人便是和他一起獲得集體二等功的何天華。

記者打聽到何天華在一家地方法院做保安工作,經過仔細查找,終於見到了何天華。記者拿出了照片,何天華看到照片就很堅定地說:照片上的旗手就是我。何天華還拿出了當年的紅色的"立功受獎證書"給記者看。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的動作,這樣的角度,何天華說:經過戰斗,他們班只有他,跟另外一位戰士羅仕忠率先登上主峰陣地。在戰斗途中,他的手臂跟耳朵都被炸傷,手臂裡面還有彈片,登頂之時已經精疲力竭,他想要把旗子插到主峰之上,要面臨很大的挑戰。

一個是自身力氣太小,一個是目標太過顯眼,很容易成為敵人的活靶子。他把身子傾斜用最大角度,用身體自身的力量用手臂把旗子插了下去。他說他不覺得自己是英雄,為這次戰斗犧牲的戰士有很多,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老山戰役發生的背景,何天華他們經歷了什麼

今天說的老山戰役,它是1884年中國對老山的收復之戰,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其中的一場戰役。老山戰役的勝利,對十年之久的中越戰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據記載,老山戰役原定的開戰時間,因為外交原因推遲了很多,這導致越軍的防禦准備更加的充分。越軍似乎是集結准備了所有的火炮兵力並困差,來轟炸我軍。我軍為了應戰,只能跟越軍拼火葯炮彈。戰場變成了火炮的轟炸場,場面異常慘烈。

據炮手回憶說:他們的炮管已經通紅,炮手也倒下好幾撥人。他們只能用涼水把炮管澆涼,然後接著開炮。一場戰役下來,他們炮彈的消耗量是炮彈運輸隊伍,一個月的炮彈運輸量,簡直是嚇死人。

何天華跟羅仕忠他們所在的,14軍40師118團3營7連2排5班,配屬119團的40師炮團。他們在炮火之下往老山頂上沖鋒。子彈像雨點一樣襲來,他們顧不了那麼多,只是在炮火掩護下,拚命往上沖。最後我軍的炮火支援來了,情況才好轉起來,因為我軍的炮彈更加的精準,密集。

相比之下,越軍好久一發炮彈打來,我們這邊的炮彈像密集的蠅蟲一樣,一波一波地打過去,最後我軍終於取得勝利。

老山戰役是曠日持久的,從84年打到93年,越軍多次反撲。直到我軍攻陷越南諒山這個主要戰略位置之後,越南戰線才算正式的被擊潰。

後來經過國際方面的調節,加上我國開戰目的,只是為了邊境和平、發展國內建設。所以簽訂協議之後,我軍於1993年3月,正式將邊境防禦機制,由戰時防禦調整為正常的守備。從此中越才漸漸地趨於平和。

插旗戰士何天華,現況如何

經過這場戰事,何天華跟羅仕忠都受了傷,部隊給予他們集體二等功的表彰。何天華跟羅仕忠也在那之後選擇退伍。

退伍之後,他們沒有申請任何補貼來解尺攔決生活問題。他們說:當兵就應該為祖國做貢獻,他們不願為祖國添負擔。

何天華退伍後,在貴州省烏羅鎮的一個供銷合作社工作,還算是穩定。但是到了94年國家經濟改制。供銷社裁員,他就下崗了。但是生活困難,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難題。最後他在銅仁市法院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一直做到現在。

6. 要不是這些戰地照片,對印自衛反擊戰會被多少網友當成「神劇」

​從被解放軍俘虜印軍坦克說起

前兩天,聽人講笑話一樣說起印度寶萊塢拍了一部電影,主角相貌猙獰,和解放軍作戰槍也打不死,炮也炸不死,戰場上還能來一段大篷車式的抒情舞蹈,當時不禁感慨這 「抗日神劇」 開始走向出口了,看來將來世界影視藝術史上必會提到其重大貢獻。

真實的情況是……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以後,據說印軍的戰鬥力曾經讓總參的王尚榮部長大吃一驚。印軍放在第一線的旁遮普聯隊、廓爾喀聯隊、拉吉普特聯隊等都是曾經打過二戰中激烈惡戰的部隊,凶名在外。所以戰前我軍計算其戰鬥力,是按照與國民黨軍精銳部隊等同的公式來推算的。

誰知打起來竟然是摧枯拉朽,有一位參戰的戰士這樣評價他們的戰斗: 我們碰到的這伙印度兵奇怪咧,不但不投降,竟然還敢於抵抗!(「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反正,看來前面提到的這印度電影是不能讓打過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們看的,否則某位老爺子笑得發了膽結石可不是玩的。

「竟然還敢於抵抗……」這樣奇葩的評價不是我軍誇張,而是有真實圖片為證的。

注意,兩輛戰車在塗裝和自衛武器等方面存在微妙的差別,第一張照片的電台天線的位置也不一樣。

在對印作戰前線,藍志貴拍攝了很多經典照片,有些要幾十年後才被人們認識到其價值。比如下面這張拍攝的,便是戰爭史上著名的 「達旺沙盤」 ,連西方的軍校里都經常提起呢。

​1962年10月26日,我軍攻佔達旺,並准備繼續向前方德讓宗方向突擊前進。此時我軍已經不能再藉助最初的突襲效果,料想印軍將在前方嚴密布防,作戰可能面臨重大犧牲。

然而,根據陰法唐政委回憶, 我軍攻佔達旺以北五公里處的邦崗共(原為印軍指揮所),發現印軍居然留下了一個完好的沙盤,上面清楚地標明了印軍各部的位置。大家很快發現一條通往西山口的山谷印軍完全沒有設防。

當時偵察科長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氣,曾認為是印軍的詭計。然而綜合俘虜口供,證明這上面的標志竟然全是真的!於是指揮戰斗的張國華司令員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就指著這個沙盤制訂作戰方案,下達各部實施迂迴、穿插、分割的任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穿過印軍沒有布防的山谷,繞到印軍主力後面,切斷德讓宗與邦迪拉之間的公路,堵截敵南逃退路。

印軍……根本沒想到我軍竟然弄出了這么一個南北縱深達150公里的口袋,連逃的力氣都省了,除少數指揮官乘坐直升機逃走外,大多數在飢寒交迫之下當了俘虜。

這也使我軍有了在第一次歸還印軍戰俘時一下子就交給他們三千多人的底氣。

當然,各國軍校提到這個「達旺沙盤」目的只有一個—— 提醒學員們即便打了敗仗,也不能把這么重要的東西原封不動留給對手啊。

不是每架直升機都能把長官接走,這一架 蘇制米-4直升機 看來是因為地形復雜來了個「我自橫刀向天笑」,動不了無法起飛被抓了俘虜,旁邊坡地上可看到印軍的對空聯絡用三角白色標志。

難道是印度陸軍被打急了,倉皇中忘記了直升機的性能限制,竟然在陡坡上擺下讓飛機降落的標志,結果坑了友軍?

根據印軍第四師師長尼蘭詹·普拉沙德少將的回憶,這架飛機是派去前線扯冬和龍布方向執行偵察任務的,並尋找失蹤的達爾維准將,編號BZ-590。解放軍390團人員回憶,該機飛到吉牙附近被我擊傷過,後來在本穹東側地區將其俘虜。

如果此說准確,那塊白色三角標志可能是印軍直升機負傷迫降後擺出請求救援的,但沒有第二架飛機趕來,否則可能會被坑得也趴窩在這里—— 此前中國軍隊曾在一架擊落的貝爾直升機旁設伏,結果釣來了第二架,連飛行員都給俘虜了。

在戰斗中我軍繳獲了多架印軍飛機,包括米-4直升機、貝爾直升機和「雙水獺」飛機,大多數被俘原因是印軍方面對飛機運用不當,不是被我們的輕武器弄下來,就是起落時出了事故被放棄……

不過,在不適於裝甲車輛活動的山地作戰中能抓到印軍的坦克,還是令人有些驚訝。這是因為印軍在當地並沒有投入成建制的裝甲部隊,而我軍也沒有見到消滅印軍坦克的記載。而照片證明,這樣的事情,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的確發生過。

那麼,這些坦克是怎樣落入中國方面手中的呢?尋找蛛絲馬跡,戰後中國方面從政治角度決定歸還印度方面大多數被俘裝備和全部人員,表達我方和平誠意, 在歸還印軍的裝備清單中,的確有兩輛M3A4坦克,但並沒有提到怎樣將它們俘獲,只是說明著兩輛坦克都有機件損壞。

考慮到印軍並沒有大規模出動裝甲部隊,考慮其作戰特點,這幾輛坦克應該是配屬給印軍前線指揮部門使用的警戒車輛——印軍記錄在東西兩線都有少量坦克配合作戰。

我軍雖然攜帶簡單的反坦克武器如57毫米無後座力炮,但主要用於打碉堡,未見與敵坦克戰斗的記錄,說明敵坦克可能根本沒有來得及投入一線作戰。而其機件損壞和其他若干我方獲得的戰利品是同樣特徵,通常是印軍主動破壞的結果。

雙方作戰地域為喜馬拉雅山南坡,這里要麼地勢陡峭,要麼溪谷縱橫,都不是使用坦克的良好戰場(除非太二,誰會在這里用坦克?), 很大可能是印軍坦克勉強進入戰場,但或者由於後路被切斷失去油料補給,或者由於道路原因發生故障,不得不將其破壞後放棄,結果成了我軍的戰利品。

當然,如果有熟悉那段戰史的朋友能夠找到我軍和印度坦克有過作戰,那會更有效地補充這段 歷史 。

根據外電報道,我軍在這次戰爭中俘虜的印度坦克並沒有都交還回去,還是留了個紀念品,這就是在北京的中國坦克博物館保存的6019號車,它們的型號都是美製M3A4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這型坦克在二戰中也曾是中國遠征軍在印緬作戰時的裝備,中國裝甲兵評價它雖然不如同時裝備的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皮實,但底盤較高,機動能力好,適宜於復雜地形使用,而且,比日軍一線所有戰車更強大。

考慮到這種坦克是在二戰中活躍的老式車輛,戰後很快被廢棄,印度方面能讓它在1962年依然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出動,這份維護的本領也算了不起啦。

不過,想想還是有點啼笑皆非——在那場戰爭中,中國方面並沒有出動裝甲部隊,卻能把對手的坦克抓來,沒有出動航空兵部隊,卻能把對手的飛機繳獲,後人聽說,會不會以為我們又在寫神劇啊?

【完】

7. 這個圖片是出自哪裡啊好感人,好傷心,不是第一次見了

圖為對越反擊戰烈士趙佔英的母親在兒子犧牲後二十年第一次去祭奠兒子時的場景

這是一張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照片:20多年後,烈士趙佔英的老母親第一次來看兒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雲南麻粟坡烈士陵園,埋葬著957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在老山前線的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的年紀只有20歲左右,犧牲時他們絕大多數還只是一群剛剛成人的孩子。可以想像,他們的父母,他們的親人在失去他們後將是怎樣的悲哀和痛苦啊!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300多位烈士的家屬從未來過這里。原因是他們沒有來這里的路費,有些家屬來到陵園後竟然沒有路費回家。

這其中,就有烈士趙佔英的母親。兒子犧牲20年後,母親才第一次前往陵園祭奠。2002年清明節,她由侄兒、侄媳陪同著來到烈士陵園,看望犧牲了20年的兒子。這位母親來自昆明附近的蒿明縣。近年來,當地政府專門撥款給一些烈士家屬一筆祭奠費用,這位母親才得以前往邊境為兒子上香。

有一位叫做「雲淡水暖」的網友給這張照片配了一首詩,題目叫做《媽媽,我等了您20年》,更是催人淚下:

媽媽!

那一定是你,我聽到了,

那手工的綉花布鞋,踏在地上的聲音,

這是我從襁褓時開始就聽著,

一直聽到穿上了綠色的軍裝。

當我在軍營的夢鄉中醒來,

彷彿有你輕輕的腳步來到我床前,

為我蓋上裸露的手臂,當我在貓耳洞里感到飢渴,

我就閉上眼睛,彷彿又聽到你輕輕的腳步來到我跟前,

端給我一碗甜甜的湯圓。

媽媽,20年前,

當我被敵人罪惡的子彈擊倒在前沿,

我多麼想:是你親手為我合上雙眼,

用你溫柔的手,再摸我的臉頰一遍,

讓我在冥冥中,再次接觸你手上那粗硬的老繭。

媽媽,我多想對你說,我倒下的時候,

我的槍刺,是指向敵人陣地的那邊。

媽媽,我多想向你證明,我,作為一個軍人,

沒有給你丟臉。

媽媽,20年來,我和我忠實的弟兄們,

默默地站在這昔日的前線。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們來過,

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歡笑,

他們向我們傾訴衷腸,

他們把淚水灑在這墓前,

鮮花、美酒、醇煙,

還有他們的後代那紅紅的嫩臉。

可是,媽媽,沒有媽媽,沒有媽媽這什麼都替代不了的撫摸,

我心中的寂寞,永遠無法排遣,永遠無法排遣。

媽媽,20年,你走了好遠,好遠,

媽媽,20年,我知道你好難,好難,

我不怪你,因為你沒有足夠的錢。

媽媽,你空手來的,沒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你,因為你沒有足夠的錢。

媽媽,我知道:你還沒有吃飯,

可是我,我卻不能為你盡孝,只能望著你無言。我不能為你盡孝,只能望著你無言。

媽媽,你的哭聲是那樣辛酸,

我明白你嫌自己來得太晚。

媽媽,你在我頭上的拍打是那樣的無奈,

我明白你在追問為什麼要20年,我的媽媽。

媽媽,為了千萬個另外的媽媽,

我和你都作出了無悔的奉獻。

在你的身後,是飛速發展的喧鬧,

是燈紅酒綠的金宵,是聳入雲端的豪華,

但是,你感受到了什麼,媽媽?

我不求再有什麼額外的照料,

一聲「烈士」已經足夠,

我不求再有什麼額外的照料,

一聲「烈士」已經足夠,

我只求下一個清明,只求下一個清明,我的媽媽,

能夠再來撫摸我的墓碑,因為我的媽媽,

沒有剩下多少個20年。

我不求再有什麼額外的照料,

一聲「烈士」已經足夠,

我只求下一個清明,只求下一個清明,我的媽媽,

能夠再來撫摸我的墓碑,因為我的媽媽,

沒有剩下多少個20年。我的媽媽,沒有剩下多少個20年。

8. 越南自衛戰是怎麼回事

網路

對越自衛反擊戰

更多圖片(10張)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源坦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輪裂桐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名稱:對越自衛反擊戰
地點:中國和越南邊境
時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參戰方:中國,越南
結果:中越雙方各自宣布勝利
參戰方臘坦兵力:中方56萬人,越方10萬名陸軍,15萬民兵
主要指揮官:鄧小平、黎筍、武元甲、許世友、楊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