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和諧家庭圖片手機壁紙
擴展閱讀
拳王圖片大全 2025-09-24 21:00:34
哪些動漫圖片適合做壁紙 2025-09-24 20:53:09

和諧家庭圖片手機壁紙

發布時間: 2022-07-11 10:22:08

A. 大家都很關心我我感到很溫暖這樣可愛的圖片有

甜酒·苦酒——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戀故事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⑴——沈從文

(一)

沈從文,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湘西「鄉下人」,一個不小心闖盪了到大城市。他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卻不得不憑藉手中的筆與城裡的教授、博士們分享一杯生活的羹,其艱難可想而知。那時的他不舍晝夜地奮筆疾書僅僅是為了吃飽穿暖,其情態使人深深體味到人生的艱難與悲涼。後經徐志摩等人的推薦,年近三十的他才來到胡適主持的中國公學,當了一名教授低年紀文學課的講師,算是有了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

又何曾想到,在這所江南學府,他會捲入一場令他一生不得安寧的師生戀?

關於他與張兆和的戀情,有關傳記都很少介紹,如王保生著的《沈從文評傳》和美國人金介甫著的《鳳凰之子:沈從文傳》均是一筆帶過,讓我們深感遺憾。好在《從文家書》彌補了這一缺憾。

由沈虎雛編選、張兆和審核的《從文家書》包括信件和日記,共分八輯:《劫餘情書·日記》、《湘行書簡》、《飄零書簡》、《霽清軒書簡》、《囈語狂言》、《川行書簡》、《南行通信》、《跛者通信》。

(二)

在中國公學,張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個「回頭率」極高的美麗女孩。我曾看到一幅攝於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張兆和的確是經典美女:額頭飽滿,鼻樑高挺,秀發齊耳,下巴稍尖,輪廓分明,清麗脫俗……⑵

張兆和的美麗和高雅氣質大概讓沈從文一見鍾情,使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沈從文跟得很緊,追得很累,而張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盡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的辦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為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復。可沈從文不管這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

沈從文曾與張兆和的同室好友王華蓮談過一次,試圖從王處探問一下張兆和對這件事的態度,並希望王能夠玉成其事。但王華蓮的話很讓沈從文失望:成百上千的優秀男士在追求張兆和,她有時一連收到幾十封求愛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她就沒時間念書了;她很煩別人老寫信給她……

在王華蓮面前,每講到動情或失望處,沈從文都會像孩子般地傷心痛哭。然而,這些非但沒能打動張兆和,甚至連王華蓮這位信使亦未生惻隱之心。也許,在王華蓮看來,沈從文這個動不動哭鼻子的「鄉下人」實在沒法與清麗脫俗的的張兆和相匹配,所以,她不但不幫助沈從文,相反,還說了一些不利於沈從文的話。

當沈從文將此事告訴胡適時,這位出色的「愛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幫助沈從文解決難題,並認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應該不會太難。然而,胡校長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

1930年7月的一個下午,略顯靦腆的女學生張兆和出現在胡校長的客廳。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待得知了張兆和的態度後,胡適才「不再嘮叨」了,只是「為沈嘆了一氣,說是社會上有了這樣的天才,人人應該幫助他,使他有發展的機會!」⑶言外之意,乃是怪責張兆和不積極幫助沈從文這位天才。在隨後寫給沈從文的信中,胡適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不要讓一個小女子誇口說她曾碎了沈從文的心……此人太年輕,生活經驗太少……故能拒人自喜。」⑷看來,胡校長的愛情觀真是大大落後於形勢了——張兆和不接受沈從文的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她又何曾有「拒人自喜」的心理?再說,你胡校長看上的男人,難道她張兆和也非得看上?這是什麼邏輯呢?

沈從文的信並不是一味鋪張濃烈感情,他只是娓娓道來,像是與張兆和講道理。但從平淡的文字中,讀者分明感覺到那種「舍你其誰」的韌勁。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已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

「『萑葦』是易折的,『磐石』是難動的,我的生命等於『萑葦』,愛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里,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⑸

愛情使男人變成傻子的同時,也變成了奴隸!不過,有幸碰到讓你甘心做奴隸的女人,你也就不枉來這人世間走一遭。做奴隸算什麼?就是做牛做馬,或被五馬分屍、大卸八塊,你也是應該豁出去的!

貌似平淡的字里行間,透露出沈從文對張兆和那種已濃烈到無法稀釋的愛情。按照張兆和的說法,當時的沈從文軟硬兼施,非逼迫她就範不可。硬的時候,沈從文甚至恐嚇她,比如揚言自殺;軟的時候,沈從文表示,即使遭到拒絕,也沒有什麼關系,自己會重新站立起來,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然而,語氣中對張兆和沒有絲毫的放鬆。張兆和在1930年7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他對蓮說,如果得到使他失敗的消息,他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這是一條積極的路,但多半是不走這條的,另一條有兩條分支,一是自殺,一是,他說,說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說恐嚇話……我總是的,總會出一口氣的!』出什麼氣呢?要鬧得我和他同歸於盡嗎?那簡直是小孩子的氣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⑹張兆和有所不知,大凡熱戀中的男人都是小孩子,更何況是痴情漢子沈從文呢?

在沈從文鍥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張兆和堅如磐石的心也開始動搖起來:「自己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人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是誰個安排了這樣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搖頭?」⑺看得出來,她的「動搖」幾乎完全出自同情。然而,同情也是愛情。沈從文這個「頑固」的年輕作家,硬是憑著一股韌勁,經過近四年的努力,終於將張兆和追到了手。

有關沈、張的愛情,還有一個故事被傳為佳話: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親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後,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電報員奇怪,問是什麼意思,兆和不好意思地說:「你甭管,照拍好了。」⑻

(三)

從《湘行書簡》可以看出,在婚後幾年的時間里,小夫妻感情如膠似漆,卿卿我我,幸福甜蜜,寫信以「三三」、「二哥」等親昵的稱呼,讓人稱羨不已。

張兆和擔心著:「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么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為了這風,我很發愁,就因為我自己這時坐在溫暖的屋子裡,有了風,還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麼支持的。」 沈從文安慰說:「三三,乖一點,放心,我一切好!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麼總想到你。」⑼……

這期間,沈、張二人忘情地啜飲著愛情的甜酒。然而,曾幾何時,這杯甜酒竟變了味,變成了一杯苦澀的酒。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頭幾年中,他們的愛情經受了考驗。

北京失陷後,沈從文與幾位知識分子化裝南逃,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留在了北京。我們現在無從知曉,為什麼張兆和不隨沈從文離開北京?是因為當時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沈從文帶家屬一塊逃走嗎?還是因為張兆和壓根兒就不願意跟沈從文一起走?張兆和在信中一再申述自己留在北京的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顧,離開北京不方便;沈從文書信、稿件太多,需要清理、保護;一家人都跟著沈從文,會拖累他的。在《飄零書簡》中看得出,二人已經在感情上出現了某些裂痕。

沈從文平素不善理財,又在收藏古董、文物上花了不少錢,因而沒什麼積蓄,一旦戰爭爆發,生活便緊張起來。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留在北京,生活很困難;沈從文在西南一樣拮拘,經常向朋友借錢。於是,類似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就成了張兆和寫信的主題之一。她總在信中指責沈從文,說他過去生活太奢侈,不知節儉,「打腫了臉裝胖子」,「不是紳士而冒充紳士」,弄得現在的生活十分緊張⑽。

3 甜酒·苦酒——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戀故事

沈從文則不同。他對現實生活的困難似乎不怎麼關心,仍舊沉迷在感情之中——對張兆和的思念、懷疑、惶恐、焦慮,各種感情交織一起。他認為,張兆和有多次離開北京去與他相會的機會,但總是「遷延游移」,故意錯過。⑾他懷疑張兆和不愛他,不願意與他一起生活,故設法避開他。他甚至告訴張兆和:她「永遠是一個自由人」⑿;如果她在北京有別的相好,或者甚至離開自己,他都不會責怪她;他這樣做的理由是:既然愛她,就不應該讓她受委屈。

看來,雖然張兆和為沈從文的真情所感動,嫁給了他,但並不是特別愛他,或者說,感情中較少有愛的激情,主要是相處日久而產生的親情,而沈從文顯然不滿足於這種平淡的親情。在潛意識中,沈從文也許有某種自卑心理:從外表、氣質以及出身來看,張兆和無疑都要遠遠強於他這個「鄉下人」,而這種自卑心理又導致他在感情上的惶惑、疑慮。

在沈從文離開北京之前,兩人感情的不和諧音符想必已經出現。在名動一時的林徽因的「太太客廳」,沈從文也是常客之一。當與張兆和在感情上發生糾紛時,沈從文愛向林徽因傾訴他心中的苦惱。⒀

沈從文在感情上孩子式的天真表現,也許令張兆和感到失望,年輕的她不得不像大姐姐一樣來應對這個大男人、大作家的絮絮叨叨:「來信說那種廢話,什麼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後不許你講。……此後再寫那樣的話我不回你信了。」⒁。

憑目前佔有的資料,我無從了解,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懷疑是否有一定的根據。不管如何,兩人在感情上的投入不成比例卻是昭然若揭的事實。

人生就是如此。人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愛既失衡,即使結婚了,也不會有長久的幸福生活。據分析,沈、張二人除了婚後短暫幾年的和諧生活外,恐怕在大部分時間里,感情生活都是不很理想的。

當然,並不是說張兆和做錯了什麼。討論愛與不愛,討論投入感情的多與寡,是毫無意義的話題。婚姻生活是復雜的,看來很襯的一雙,實際上也許過得很不如意,而當兩個感情投入比例嚴重失調的人綁在一起生活時,其質量就更值得懷疑了。

張兆和寫於1995年8月的《後記》更是二人感情不和諧的有力證據: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⒂

應該說,垂垂老矣的張兆和確是在懺悔,深切地懺悔。她對沈從文理解太少,尤其在建國初年,她的態度對沈從文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滿懷熱情擁抱新中國的張兆和總是和孩子們一起責備沈從文不積極向上,不向新中國靠攏,使精神失常的沈從文無法從家庭中得到應有的溫暖和慰藉。有好幾年的時間,沈從文和張兆和住處不在一起。沈從文每晚去張兆和處吃晚飯,並帶回第二天早、午的飯食。北京冬天奇冷無比,沈從文不得不一邊啃著豆渣、饅頭,一邊從事學術研究。張兆和並不是很理解沈從文對古董、文物的痴迷。總的來說,作為妻子,張兆和對沈從文的關心和理解是存在欠缺的。直到「四人幫」倒台後,沈從文才被調往中國社會科學院,分得一套較好的住房,並備配了汽車和司機,兩老才過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沈、張的家庭生活到底如何,受沈從文多年親炙的汪曾祺說過這樣一句話:「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見到的最好的家庭,隨時都在親切和諧氣氛中。兩個兒子,小龍小虎,兄弟怡怡。」⒃照一般人的理解,作為沈從文的嫡傳弟子,汪曾祺的評價應該是最具權威性的,但我認為,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師生關系,使得他的評價恰恰不可全信——為先賢諱,為師長諱,這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更何況,在這句話中,兩個孩子才是中心,而對沈、張二人的感情,並未作出正面評價。

(四)

沈、張二人的日記、信件,很多都已遺失,《從文家書》只是殘留下來的一部分,讀起來感覺特別單薄。但從這冊單薄的家書,讀者基本能夠了解到沈從文的另一面——簡單而艱難的生活、執著而多慮的個性、豐富而專一的感情。同樣,讀者也可以通過閱讀從這冊家書進一步了解張兆和——這位活在偉大作家沈從文光環之下的優秀女性,其實有著極高的文藝天賦,其文字功夫並不在沈從文之下,還曾出版過一本叫《湖畔》的書。只是,由於生活的拖累,她不得不犧牲掉自己的天賦,從而更好的幫助沈從文成就偉大的事業。

《從文家書》很感動人,張兆和跟劉洪濤說:「書出來以後,我們這一代的朋友,看了以後,都感動得不得了。李健吾夫人尤淑芬說她拿到這本書看到深夜,被迷住了。她說,我想你一定是帶著眼淚寫的,我也是帶著眼淚看的。許多事情過去不清楚,糊里糊塗就過去了。」⒄

讀《從文家書》時,我再次領略了人生的苦和累。無論是名人,還是凡人,每個人都經受過或正在經受著愛恨情仇的苦痛。這種苦痛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往往就影響了人的一生。

愛,是一杯品嘗不盡的酒,裡面拌著酸——甜——苦——辣。

注釋:

⑴沈虎雛編選,張兆和審核:《從文家書》,第40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⑵祝勇著:《鳳凰——草鞋下的故鄉》,第60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⑶同⑴第16頁

⑷同⑴第22至23頁

⑸同⑴第41至42頁

⑹同⑴第14頁

⑺同⑴第29至33頁

⑻孫冰編:《沈從文印象》第156至157頁,學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⑼同⑴第45至47頁

⑽同⑴第78至79頁

⑾同⑴第120頁

⑿同⑴第123頁

⒀張清平著:《林徽因》第190至191頁,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

⒁同⑴第94頁

⒂同⑴第319頁

⒃同⑻第51頁

⒄劉洪濤編:《沈從文批評文集·代序》,珠海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註:轉自網易

B. 一張壁紙,女生在屋檐下泡腳,屋子裡兩個男生,其中一個在看著女生

這個很正常,一張壁紙,代表不了什麼,女生泡腳,兩個男生在屋裡,其中一個男生在看著女生泡腳,這是一個溫馨的家庭,不要把事情想的太復雜,或許是兄妹3人啊有什麼好猜疑呢。

C. 求大神幫忙找到那種動漫的的一家四口兩個男孩的圖片要高清的哦,謝謝大神

一家四口的圖片:

1、爸爸馱著一個孩子,媽媽抱著另一個孩子,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非常的幸福。

D. 最好一家的圖片

小朋友你好,你這個家很和諧,你們很漂亮啊,大妞妞就是有點胖點吧

E. 世界發展這么快,我們是否需要「慢下來」



2020年像一場夢,好的壞的精彩的糟糕的,新冠病毒彷彿在提醒我們人類的弱小與無知,你以為人類掌控了地球,你以為人類無所不能,其實還有那麼多未知的死亡威脅在等待著我們。

生命無常,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在離開之前,你知足了嗎?你的人生圓滿了嗎?你有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嗎?反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如果當下的生活狀態是你不想要的,那麼,努力改變它。

我用一周的零碎時間聽完了葉武濱老師的時間管理進階 · 十周訓練課程,又花了將近十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了整理,最後取其精華,整理出了這篇精華版的時間管理文章,並加入了一部分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幫助你開始重視自己的時間,找到自己的夢想,並通過時間管理逐漸圓夢

本文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時間管理、構建自己的夢想清單、我們為什麼要反思以及如何構建自己的人生反思系統。如果你希望改變,那麼不妨沉下心來,認真閱讀並著手實施。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時間管理?

幫助我們開始重視自己的生活與夢想

「最怕你每天忙忙碌碌,最後卻一事無成」回想一下近期的生活狀態,你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是為了什麼嗎?,你是否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如果人的時間與生活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三級是每天忙忙碌碌,最後卻收獲甚微,不僅賺的少身體還不好。二級是能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錢賺得不多不少,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級是最高級,可以讓他人的時間為自己賺錢,有目標,會授權,有錢有閑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現在處於哪一級呢?

讓我們擁有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

在你心裡怎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我們一生需要重視的因素有金錢、失業、健康、友情、親情、愛情……如果安排不好時間,我們可能只能在單一領域有所成功,而其他領域卻一地雞毛。

讓我們學會給人生做減法

什麼是時間?時間無法開源節流,不能增多,也不能節約使用。不能用其它東西替代,也不能失而復得。不管你願不願意,時間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停下自己的腳步。你想做的事太多了,可是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做好所有事情,所以,面對日常事務,我們要根據自己的人生目標,適當做減法。

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

我們的時間管理系統應該建立在三個維度,一是人生的戰略性思維,二是高效率利用時間,三是該慢的時候慢下來好好休息。

首先就是人生的戰略性思維,這一步沒做好,就像地基沒打穩。而找到自己的夢想,才能在此基礎上做出人生的戰略。

如何找到自己的夢想?建議大家以「健康、家庭、事業、旅行、社交、學習、財富、愛情、休閑、成長、朋友」等維度為基礎,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增減修改自己的關注范圍和內容。

第一步,列出所有的潛在夢想目標,建立自己的「夢想倉庫」。找一張白紙或打開一個空白的電腦文檔,找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時間段,充分挖掘自己大腦里的想法,把自己感興趣的、想要做的或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必須關注的內容統統寫下來,這些內容就構成了你的夢想倉庫。

第二步,在一年的開始時間里,選擇一些項目與目標。用一年的時間循序漸進嘗試完成目標,經過幾年的挑選篩除了之後,某些被我們真正喜歡的項目就會脫穎而出,直至構建出我們的人生卓越系統,它就是我們人生最終發揮價值的優勢所在。

構建人生卓越系統首先就是找到自己的成功因子,三個問題幫我們找到成功因子:

在你關注的夢想目標中,

哪些事情讓你覺得有意義?

你做什麼的時候感到很快樂?

你最擅長做什麼事?

三個問題有交集的這件事情,就是你的成功因子。 當你圍繞著它去不斷積累和成長,你的成功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當我們按照SMART原則(可實現的、具體的、可衡量的、與其他目標相關的、有時間期限的)不斷地完成自己的目標,然後就可以逐漸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與使命。

製作自己的人生夢想板

朗達·拜恩在他風靡全球的《秘密》一書中說:描繪出你的心理藍圖,是實現你夢想的第一步

人的大腦里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它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人類的行為,讓人類能夠通過不斷地模仿而獲得進步,只要我們看到好的榜樣,看到鮮活的例子,就能獲得激勵,然後讓自己通過不斷的模仿學習,從而取得進步和成長。

當你打造好了你的人生「夢想生態系統」並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卓越系統」,就可以開始製作自己的夢想板了,把你的夢想放在一張圖片里,可以製作成你的手機壁紙,也可以放在電腦桌面上或者貼在家裡的牆上,總之,讓自己常常有意識的看到它,這有助於你守住初心,每天完成高能要事,不被煩亂的各種意外帶跑偏,這個夢想板可以每年進行更新。

(分享一下我的2021夢想板)

讓反思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見反思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根據時間變化,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反思時間分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和年反思。

反思的過程基本分為如下五個步驟:

1、我們預期發生什麼?

2、實際發生了什麼?

3、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4、如何在下次改進?

5、記錄供下次使用的評價和建議。

如何反思?

日反思:

日反思,是對過去一天的行動反思,同時對未來1-2周的計劃進行調整。

一日之計在於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朋友可以根據當地的四季變化,順應太陽的規律調整自己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萬物沉寂閉目而眠。長期早起的人會發現:早晨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美好禮物。

反思日記應該先記錄當天日期、你所在城市日出日落的時間和天氣情況等,詳細記錄自然的變化,久而久之,你就能從每天的記錄中感知到大自然的規律,從而能更精確地感知到時間的流動

寫反思日記的基本原則是:先反思今天一天自己的得失表現,記錄事實與感受。查看今天計劃的實現程度,如果已經順利取得成果,就記錄收獲並鼓勵自己。如果沒能順利實現計劃,就記錄事實和自己的感受,在大腦里再創造一次,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自己可以如何改善行動完成計劃。我習慣在每天早起之後寫自己的反思日記,查看自己昨天的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對比自己的周計劃,確定今天的目標和計劃。

(日反思參考模板:易效能日反思九宮格)

在今日計劃確定之後,我們就需要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來執行它,在行動層面要貫徹三個原則,讓自己效能最大化:

1、今天我有沒有做要事?永遠要遵從「要事優先」原則;

2、我有沒有在高精力時專注地做要事?永遠要執行「高能要事」原則;

3、我有沒有把重要的事做到極致?做了和做到極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意外與突發事件,一般情況下我們要盡量推遲所有非計劃內的事,突發事件如果不是特別緊急就先記錄下來,把它放入自己的日歷或事務清單里,之後再行安排。如果是非常緊急的突發事件,盡量委託給別人處理,或者盡快完成自己當前先安排好的事務,然後馬上處理緊急事件。

周反思:

周反思,是對自己過去一周的行動,以及未來1-3個月的計劃的反思,反思自己有沒有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事務。

周反思七步驟:

1、日歷:查看自己每日寫的反思日記和日歷事件

如果在過去的一周,你很好地完成了周目標,那麼你就可以對自己進行嘉獎,但是如果你沒能完成,就要想辦法改進。

2、清單:反思自己在過去的一周里有沒有「抓大放小」,一共完成了多少件重要的事,又做了幾件不太重要,可以委託給別人甚至是可以直接刪除不做的事?

3、高能要事時間:反思在工作上自己有沒有在高精力的狀態下做重要的事?盤點這樣的高能要事時刻在這一周一共有多少個小時?

4、幸福時光:反思在生活里自己有沒有做一些可以滋養我們心靈和情感的行動,例如:閱讀自己喜愛的書、養些花草或動手做一些小工藝品等等。

5、巔峰體驗:反思在過去的一周中自己有沒有獲得過「贏」或特別開心幸福的時刻,有過幾次這樣的感覺?

6、好習慣統計:進行好習慣養成打卡,一周7天都完美做到就嘉獎自己,如果沒有,就繼續努力,並且想辦法提高成功率。

7、月度要事及下周計劃:查看未來1-3個月自己的日歷和清單,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加或刪除調整日歷事件,批量增加清單事件,分解項目事件,根據月度要事安排下周計劃。

月反思

月反思,是對自己過去一個月的行動,以及未來一年的計劃的反思,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和細化自己的目標。

審視自己在過去一個月里的得失成敗、進步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展望自己本年度的年度夢想和目標,多維度檢視自己的生活有沒有失去平衡。

根據自己的目標及夢想,進行多維度的月度反思,以下舉八個維度的案例:

(1)健康: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失去了健康,其他的東西都失去了意義。在健康的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嗎?我的作息是否讓我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能應付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挑戰?我睡好了嗎?我吃好了嗎?我運動了嗎?我的體重是否超出了正常范圍了?」

(2)家庭:家是我們的心靈港灣,和諧家庭需要用心經營。所以在家庭的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與家人的關系如何?是日見親密,還是愈加冷漠?我們有固定的家庭紀念日或家庭集體活動嗎?我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回顧一下本月家庭的溫馨時光與小確幸。

(3)效能:永遠要記住我們進行時間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獲得一個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所以在效能的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我有從上到下,由遠及近的夢想目標嗎?我有由近及遠、近細遠粗的計劃行動嗎?我在做事的時候有沒有比以前更專注,或者專注的時間更長?我有沒有使用新工具或者新的思維方法讓自己的效率變得更高?」

(4)財富:財富是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多可能性選擇的必要基礎。在財富這個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我有培養自己的長期被動收入嗎?我有記錄每月自己的收支情況嗎?我有進行合理的投資理財嗎?」

(5)事業:在事業這個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在事業上,我的關鍵優勢與能力是什麼?我要創業嗎?如果要創業,那我現在可以准備些什麼?如果不創業,那我的職業生涯應該如何規劃,如何發展?過去一個月,我在事業上的進步在哪裡?」

(6)旅行:在旅行這個層面,借用電影《一代宗師》里的一句話:「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告訴大家,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旅行無疑是見天地最好的方式了,用腳丈量天下,總比從書上和別人嘴中來得更真切和深刻。你可以問問自己:「過去的時間,你為此做了什麼准備,今年你准備去哪幾個城市,甚至哪幾個國家,你計劃什麼時間去?」

(7)社交:有效社交能夠讓我們獲得成長,甚至還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在社交這個層面,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認識了多少新朋友?我與多少新朋友建立了良好的長期溝通關系?哪些朋友可以帶給我學習成長?而哪些朋友可能以後我們會有合作機會?我如何有效管理這些強或弱的人際關系?」

(8)學習:終身學習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好習慣,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進步,否則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學習的渠道多種多樣,所以你可以問問自己:「我保持閱讀了嗎?我有定期去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嗎?在我的事業關鍵能力領域,是否有值得信賴的導師與教練呢?過去一個月,在學習方面自己的進步在哪裡?」

年反思

年反思,是對自己過去這一年的重要經歷,以及自己這一生的願景及夢想的反思。用自己的人生願景、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怎樣的人生等等指導自己每一年的夢想,並將夢想做成夢想板,不斷強化自己實現目標的決心。

德魯克指出:我們只有一種辦法了解我們自己的長處,這就是「回饋分析法」: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關鍵決策,採取什麼樣的關鍵措施,我們都要寫下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9~12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將實際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進行對比。

德魯克總結了實施「回饋分析法」的七點結論:

1、集中精力發揮你的優勢

2、努力增強你的優勢

3、「回饋分析法」很快就能發現人們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傾向

4、改正我們的壞習慣

5、要懂禮貌,以禮待人是組織的潤滑劑

6、發現什麼是不要做的事情

7、在改進弱點上,要盡可能少地浪費精力

方向真的大於方法,人生不在於做多少事情,而在於把重要的事情的做到極致。重要的事情是自己可以發揮優勢,並能夠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事情。優勢要應用回饋分析法尋找發現,一旦發現,我們強化它、發展他、發揮它。

今天就開始改變,現在就開始改變

以上就是關於葉武濱老師的時間管理進階 · 十周訓練課程管理的精華內容,部分內容加入了我的思考稍有改動。另外葉老師還分享了,東西方自古至今關於時間管理的智慧、如何用好我們的大腦、時間管理工具分享以及省時省力的資料物品管理術。這些內容的宗旨就是,活在當下,讓自己的生活、物品及文件信息等都井井有條。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管理時間有什麼意義,管理時間本身就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我做再多有什麼意義?最後還不是成為一片黃土?這一生遊山玩水刷手機刷電視劇多快樂?我想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給出了我們答案:「我不想他這么渾渾噩噩過一生」。如果刷手機刷電視劇真的讓你滿足又快樂,你應該不會點開這篇文章了吧(共勉)。電視劇是永遠看不完的,這一部拍完了還有下一部,而我們的時間再也回不來了。

中國三大哲學的一個重要交匯點,活在當下,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用一整套課程來說明「臨在當下」的重要性。

看過這篇文章,你可以一笑置之,也可以認真的完善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你怎麼過今天,就可能怎麼過一生,改變不在將來,只在現在,幸福不在過去,不在未來,只在當下。

最後用這幾句佛說結束今天的內容:

人生不長,佛說四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一年不長,佛說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一天不長,佛說兩天,白天黑天;

其實,人生只有一天,那就是今天。

F. 有很多心裡話只想放心裡的圖片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塊圖片在哪裏,還有一份就是,家庭和諧的圖片,感覺一家人是無比的幸福。

G. 求感恩(孝敬父母)的圖片(有事例最好)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德萊塞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於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於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母親,我祝福您,因為您知道怎樣把您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將在人生的戰斗中獲得勝利。——阿斯杜里亞斯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因此,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愛父母,才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朴健全的人性。

三、 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

孝敬父母是我國的民族精神。當年,雍正皇帝就是以孝治天下的。現在民間淬著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你,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並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都拿出洗得乾乾凈凈,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同學們,我們已經從吃奶的小娃娃長成五年級的小學生了。你可曾想到,這十多年來,我們的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而日夜操勞,這是多麼不容易啊!父母對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這中間充滿了自我犧牲的精神。現在,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的苦心,應該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熱愛人民的具體表現。在現在社會里,有的人卻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孝敬父母,這是一種十分缺德的行為。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愛父母,聽從母的教導,關心體貼父母,主動分擔父母的辛勞,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長大成人後,自學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弘揚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