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書和看手機的區別
1、操作方式不同:紙質書雙手持握,手機單手持握
2、視覺效果不同:紙質書呈現頁面大於屏幕。這樣有一個十分大的區別就是單頁呈現的文字數量有很大差別。
那麼文字多少帶來的區別是什麼呢?就是不方便去找該頁內容對應的標題。試想一下,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尤其是讀一些知識類書籍時,是不是經常會有不知道作者在講啥的情況。這時候你做的事情就是回去看看標題,之後還回去看看目錄,之後恍然大悟。在閱讀紙質書的時候,你就很容易找到本章的標題,有時候就在本頁,有時候翻一兩頁就找到了。但是電子書想要完成這個操作就十分不便捷。
還有一個就是目錄的差異,紙質書由於頁面大,很清楚的展示了本書的結構框架,但是屏幕能呈現的內容很少,這就導致作者很難了解書結構的全貌。那為什麼書的結構對於人讀書來說是十分重要呢?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人不論在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在班級里自己的成績是什麼水平;在拿獎金時,是否和跟自己同事區別明顯;在出遊時都需要一個地圖導航,這都是人尋求定位的表現。而讀書也一樣,也需要知道自己在讀的內容是什麼,在本書結構上處於什麼定位。第二,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接受信息時喜歡圖片化的內容。屏幕上,目錄的呈現的形式是線性的,紙質書是結構化的,類似圖片,所以人願意接受紙質書。
3、亮度不同,紙質書是沒有亮度的,但是電子書有。這就導致了視覺效果的很大差異。人在看一個刺激眼的東西,總還是不習慣的。
4、交互方式不同。紙質書用手翻頁,手機用手滑動,這就是交互上的很大不同
5、記筆記的方式不同。人在讀書時有一個本能的反應就是,遇到自己覺得重要或者好的地方有畫下來的沖動。紙質書很容易,手機就不行了。
6、還有就是一個很大區別就是認知方式的不同。書是用來幹嘛的-學習的;手機是用來幹嘛的-玩的。你用一個玩的東西來學習,你覺得靠譜嗎?這就是為什麼你在讀小說的時候完全沒感覺出來用手機讀書和電子讀書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本來是學習就是一個反人類的事情,你還要在一個充誘惑的手機上干,很難誒。
所以,上面說了那麼多,應該能很清楚地展現為什麼在手機上讀書和紙質讀書有很大區別了吧。
但是我們進一步思考,其實這些不同完全是因為習慣的不同。讀紙質書是我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尤其是認知習慣,這和性格一樣,一時間很難改變。一旦人們遇到需要自己改變很大並走出自己舒適區的刺激時,本能的反應就是排斥。用手機讀書就是這樣,因為讀書很消耗我們的腦力和心力。我們讀書本來就夠累的,還需要分出一些精力來改變自己,不是很多人都能輕易接受的。但是一旦我們習慣了用手機讀書,那麼你就會覺得手機讀書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甚至覺得紙質書並沒有很大的優勢。我的舍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如果我們需要用手機閱讀,就要不斷的去嘗試,一點一點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與認知習慣,很快你就會喜歡上用手機閱讀的。
B. 我打算用手機拍攝書籍里的插圖,用什麼方法可以很好地拍出平整的圖片請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拍好
手機如果需要拍攝出高質量的相片可參考:
1、首先場景模式是拍出好片的關鍵
2、根據不同的場景使用不用的場景模式
3、將解析度設置為最大值
4、測光選擇矩陣
5、ISO自動
6、圖片質量:極精細即可,
7、其他參數不需要調使用默認值
C. 怎樣把書上文字圖片傳到手機上
書上的照片和圖片上傳至 手機 。比如文字,首先拍攝你需要的文字,保存到你的手機相冊,打開QQ,掃一掃,選擇圖片,即可修改和復制你需要的文字,然後粘貼到手機。圖片的話,需要下載一款叫″照片掃描儀″的軟體,簡單粗爆,直接拍攝然後分享到手機,此軟體不但可以修改邊角,還可以掃描老照片,還原還是不錯的,喜歡的話不妨去試一試。
D. 手機的照片怎麼能粘貼到書上
首先,把照片編輯,然後列印出來。
再然後,裁剪一下,只要大小合適,用點膠水,就可以簡單的貼到書上去了。
E. 在手機上面看圖和在書本上面看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嗎
書本上的圖片是人畫的或者用機器列印的,給人一種靜態的感覺,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而手機上的圖片是電子圖片,在細節上很到位,給人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所以在手機上看圖和在書本上看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F. 靜物素描圖片(書,玫瑰花,玻璃杯,手機)
你可以把圖中的花換成玫瑰花,旁邊的香蕉畫成手機,這樣就可以了。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思維也能畫成那樣。所有東西畫法大同小異。
G. 一本書和一個手機的對話
摘要 手機:你很無聊,光有一些文字,我比你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