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腦鍵盤上的字母怎麼排列順序都怎麼讀
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授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
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鍵速度為目的的鍵盤排列方式卻延續至今。1986年布魯斯?伯里文爵士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
」,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按照字母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序的。可以看看其排序由來的故事
這是所有的電腦鍵盤字母或英文打字機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
有心的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26個字母作這種無規則的排列呢?既難記憶又難熟練。據說其原因是這樣的:
在
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
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傷透了腦筋。後來,有
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辦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速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卻放在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
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遠大於打字員擊鍵速度,但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至今出現過許多種更合理的字母順序設計方案,但都無法推廣,可知社會的習慣勢力是多麼強大。
② 電腦鍵盤上的各個鍵的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什麼
ESC鍵:逃逸鍵。
Tab鍵: Tab鍵是Table(表格)的縮寫,故亦稱表格鍵。一般可以從這個復選框跳到另一個復選框。在編寫文本時,按下製表鍵,游標也會向右移動,它會移動到下一個8n+1位置(n為自然數)。假如正在登陸,填好用戶名字後,點一下Tab鍵,游標就會彈跳到密碼框。
轉換鍵: Capslock鍵是字母大小寫轉換鍵。每按1次轉換一下,鍵盤右上方有對應的大小寫指示燈會亮滅(綠燈亮為大寫字母輸入模式,反之為小寫字母輸入模式)。
Shift鍵:俗稱上檔轉換鍵。按住此鍵,再打字母,出來的就是這個字母的大寫體。還可用於中英文轉換。以此類推,按住此鍵,再打數字鍵,就會出來數字鍵上方的符號。
Ctrl鍵:俗稱控制鍵,一般都是和其它鍵結合起來使用,比如最常用的是:Ctel+C=復制 Ctel+V=黏貼 。
Fn鍵:俗稱功能鍵。幾乎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有這個FN鍵,作用就是和其他的按鍵組成組合鍵,很有用。
win鍵:亦稱其為微軟鍵源於鍵盤上顯示WINDOWS標志的按鍵。點此鍵出開始菜單,或和其它鍵組成組合鍵。
Alt鍵:也稱更改鍵或替換鍵,一般也是和其它鍵組合使用,比如:Ctrl+Alt+Del可調出【任務管理器】。
空格鍵:有時候稱 Spacebar 鍵,那是英文的稱呼。它的作用是輸入空格,即輸入不可見字元,使游標右移。
滑鼠右鍵:一般在空格鍵右邊Alt鍵右邊,第二個鍵便是。盡量多使用此鍵,可以減緩滑鼠右鍵的提前損壞。
截屏鍵: PrtScSysRq鍵,也有的鍵盤上是:Print Screen鍵,亦稱拷屏鍵,按一下即可復制屏幕圖形。
Del鍵:或Delete鍵亦稱刪除鍵,一按此鍵,刪除的是游標右邊的訊息。
退格鍵:Backspace鍵也是刪除鍵,使游標左移一格,同時刪除游標左邊位置上的字元。或刪除選中的內容。
回車鍵:亦稱Enter鍵,一般為確認或換行。
Home鍵:此鍵的作用是將游標移動到編輯窗口或非編輯窗口的第一行的第一個字上。
PgUp鍵:向上翻一頁,或者向下翻一屏。
PgDn鍵:向下翻一頁,或者向下翻一屏。和PgUp鍵相反。
End鍵:此鍵的作用是將游標移動到編輯窗口或非編輯窗口的最後一行的第一個字上。和Home鍵相反。
↑↓←→:方向鍵。
F1鍵: 幫助。如果正在對某個程序進行操作,而想得到Windows幫助,則需要按下Win+F1。
F2鍵: 改名。如果在資源管理器中選定了一個文件或文件夾,按下F2則會對這個文件或文件夾重命名。
F3鍵: 搜索。在資源管理器或桌面上按下F3,則會出現「搜索文件」的窗口。
F4鍵: 地址。這個鍵用來打開IE中的地址欄列表,要關閉IE窗口,可以用Alt+F4組合鍵。
F5鍵: 刷新。用來刷新IE或資源管理器中當前所在窗口的內容。
F6鍵: 切換。可以快速在資源管理器及IE中定位到地址欄。
F7鍵: 在Windows中沒有任何作用。
F8鍵: 啟動電腦時可以用它來顯示啟動菜單,進入安全模式調試電腦。在安裝時接受微軟的安裝協議。
F9鍵: 在Windows中同樣沒有任何作用。但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可以用來快速降低音量。
F10鍵:用來激活Win或程序中的菜單,按下Shift+F10會出現右鍵快捷菜單。和鍵盤中Application鍵相同。
F11鍵:可以使當前的資源管理器或IE變為全屏顯示。
F12鍵:在Windows中同樣沒有任何作用。但在Word中,按下它會快速彈出另存為文件的窗 溫馨提示:
Fn鍵一般手提電腦上都有此鍵,由於品牌不同,組合也會有差異。如華碩鍵盤Fn+F7=關閉屏幕。
(2)26個字母電腦鍵盤圖片擴展閱讀:
CTRL組合鍵:
Ctrl+A全選
Ctrl+B粗體
Ctrl+C復制
Ctrl+F查找
Ctrl+V粘貼
Ctrl+S保存
Ctrl+I斜體
Ctrl+N新建
Ctrl+O打開
Ctrl+Z撤銷
Ctrl+X剪切
Ctrl+U下劃線
Ctrl+[縮小文字
Ctrl+]放大文字
Ctrl+W 關閉程序
Ctrl+空格中英文切換
Ctrl+Shift轉換輸入法
Ctrl+Esc顯示開始菜單
Ctrl+Shift輸入法切換
Ctrl+F5在IE中強行刷新
Ctrl+拖動文件復制文件
Ctrl+回車QQ號中發送信息
Ctrl+Shift+<快速縮小文字
Ctrl+Shift+> 快速放大文字
Ctrl+End游標快速移到文件尾
Ctrl+Home游標快速移到文件頭
Ctrl+Backspace啟動關閉輸入法
拖動文件時按住Ctrl+Shift創建快捷方式
③ 學打字需要哪26個字母
大家都知道計算式是如今很常見的電器設備了,生活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電腦,操作電腦除了滑鼠還有就是鍵盤了,這樣一起操作起來才會更方便。鍵盤主要用於打字,那麼電腦新手如何快速學會打字?一起來看看吧。
注意事項
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④ 電腦鍵盤每個鍵的位置清晰的圖片
電腦鍵盤示意圖:
(4)26個字母電腦鍵盤圖片擴展閱讀:
電腦鍵盤字母排列由來: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
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傷透了腦筋。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辦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速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
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卻放在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遠大於打字員擊鍵速度,但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
至今出現過許多種更合理的字母順序設計方案,但都無法推廣,可知社會的習慣勢力是多麼強大。
另外,鍵盤也指鍵盤類樂器,如電子琴、鋼琴等。在樂隊現場演出時,許多聲效(如搖滾樂中的弦樂聲)需要電子琴或電子鋼琴來模擬,負責這一類樂器的樂手被稱作「鍵盤手」。
今天,個人電腦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和滑鼠。
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
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准:「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
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准。」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
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夥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
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接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
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盡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
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注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此時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
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准。
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Windows中已經內置了對它的支持,打開「控制面板→鍵盤」,進入「輸入法區域設置」選項卡,接著單擊「添加」按鈕,將「輸入法區域設置」設置為「英語(美國)」,並在「鍵盤布局/輸入法」欄內找到「美國英語-DVORAK」。
確認後,按鍵位置全變了。你完全有資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當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時間重新適應新的系統並進行耐心訓練。
⑤ 電腦的26個字母順序
為什麼要將鍵盤規范成現在這樣的「QWERTY」鍵盤按鍵布局呢?這是因為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而打字機是全機械結構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肖爾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
QWERTY的鍵盤按鍵布局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鍵盤,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1888年全美舉行打字公開比賽,法院速記員馬加林按照明確的指法分工展示了他的盲打技術,錯誤只有萬分之三,使在場人驚訝不已,據記載馬加林的獎金是$500元, 從這以後很多人效仿這種盲打,在美國也開始有了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由於盲打技術的出現,使得擊鍵速度足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然而在60年後(1934年),華盛頓一個叫德沃拉克(Dvorak)的人為使左右手能交替擊打更多的單詞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排列方法,這個鍵盤可縮短訓練周期1/2時間,平均速度提高35%。DVORAK鍵盤布局原則是:1、盡量左右手交替擊打,避免單手連擊;2、越排擊鍵平均移動距離最小;3、排在導鍵位置應是最常用的字母。
比DUORAK鍵盤更加合理、高效的是理連·莫爾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到了20世紀中期,鍵盤又多了一個用武之地——作為電腦的基本輸入設備。另一方面,至今,「QWERTY」鍵盤仍然是使用的最多的鍵盤布局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劣勢產品戰勝優勢產品」的例子。
⑥ 電腦鍵盤各鍵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主鍵盤區由26個英文字母、10個阿拉伯數字以及常用標點符號按鍵、部分功能鍵組成。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涉侵權請告知刪除
⑦ 電腦鍵盤上的26個英文字母為什麼這樣排列
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即ABCDE...)排列的,而打字機是全機械結構的打字工具,這樣打字的速度太快,容易造成打字機上的傳動桿碰撞卡殼。
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通過降低打字效率,以此來避免傳動桿卡住所產生的故障。
肖爾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
(7)26個字母電腦鍵盤圖片擴展閱讀
鍵盤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開始相繼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國家的人發明了各種形式的打字機,最早的鍵盤就是那個時候用在那些技術還不成熟的打字機上的。
直到1868年,「打字機之父」——美國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獲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經營權經營,又於幾年後設計出現代打字機的實用形式和首次規范了鍵盤,即當前的「QWERTY」鍵盤。
QWERTY的鍵盤按鍵布局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鍵盤,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
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⑧ 標准鍵盤中,26個英文字母最左下角的是什麼字母
標准鍵盤中,26個英文字母最左下角的是z字母。電腦鍵盤26個英文按鍵的排列是沿用英文打字機鍵盤排列的,當時,這種QWERTY排列字母鍵可以避免打字時兩個相鄰的字母快速打上去時卡住堵塞,所以其唯一作用就是讓打字員的速度慢下來,避免卡住但是這種排列方法打英語的任一個詞時,都會導致打字員的手指在鍵盤上跨越更長的距離。
電腦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
英文字母順序是AZ,數字鍵盤字母設定的順序也是AZ,英文中字母q、x、z不常用,所以數字鍵盤的7、9鍵位是四個輔音字母共處一個鍵位,英文中需要單詞間隔,所以數字鍵盤0鍵位不設定字母。
僅作為空格鍵使用,英文中句點經常使用,所以數字鍵盤的1鍵位也不設定字母,8鍵位字母設定等同於8進制,剛好是2進制的倍數,易於英文字母與2進制數字對應。
⑨ 電腦鍵盤鍵位分布 圖片要清晰
電腦鍵盤示意圖:
(9)26個字母電腦鍵盤圖片擴展閱讀:
電腦鍵盤字母排列由來: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
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傷透了腦筋。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辦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速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
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卻放在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遠大於打字員擊鍵速度,但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
至今出現過許多種更合理的字母順序設計方案,但都無法推廣,可知社會的習慣勢力是多麼強大。
另外,鍵盤也指鍵盤類樂器,如電子琴、鋼琴等。在樂隊現場演出時,許多聲效(如搖滾樂中的弦樂聲)需要電子琴或電子鋼琴來模擬,負責這一類樂器的樂手被稱作「鍵盤手」。
今天,個人電腦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和滑鼠。
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
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准:「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
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准。」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
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夥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
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接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
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盡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
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注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此時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
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准。
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Windows中已經內置了對它的支持,打開「控制面板→鍵盤」,進入「輸入法區域設置」選項卡,接著單擊「添加」按鈕,將「輸入法區域設置」設置為「英語(美國)」,並在「鍵盤布局/輸入法」欄內找到「美國英語-DVORAK」。
確認後,按鍵位置全變了。你完全有資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當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時間重新適應新的系統並進行耐心訓練。
⑩ 鍵盤上的英文字母排列順序的由來
按打字習慣排列。
最開始的時候,鍵盤上的字母是按字母表順序的,但是使用時間長了,發現用的不舒服。後來根據英文單詞中使用字母的頻率去編排新的鍵盤布局,把最常用的字母放在最中間的,這是因為過去的打字機要用食指用力戳,所以盡可能的靠近鍵盤的中心,放在兩邊的話,用力過猛,會悲劇的。
而後來電腦鍵盤的出現,就將最常用的字母放在了離食指最近的地方,也統一了鍵盤的編排,所以現在用鍵盤錄入英文的時候,會比最原始的鍵盤要快得多。
字母設置原理分析:
8鍵字母設定標准,根據英文習慣設定,為英文輸入服務。英文字母順序是A-Z,數字鍵盤字母設置順序也是A-Z;字母q、x和z在英語中不常用。
所以數字鍵盤上的7和9個鍵是一個鍵上的4個輔音字母。英語中需要單詞間距,所以數字鍵盤的0鍵不設置字母,只作為空格鍵使用。
在英語中經常使用句號,所以鍵盤上的數字1鍵不設字母;8鍵字母設置等於8基系統,它只是2基系統的倍數。英文字母很容易與2進制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