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1)腳關節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② 腳踝在哪裡圖片
腳踝在小腿與腳之間左右兩側的突起部分,具體點腳踝骨就是腳脖那兩個可以用手摸到的突起部位。
在解剖學上,腳踝(拼音:jiǎo huái),或稱踝關節是人類足部與腿相連的部位,組成包括7塊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
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經的重要部位,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則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
如果腳踝僵硬、老化,則回心血液就會淤滯在腳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腳踝柔軟有彈性,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
如果腳踝老化僵硬,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會使心臟的負擔加重,長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
通過做體操或按摩,使腳踝由僵硬轉化為柔軟靈活狀態,尤其對於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順暢地通過腳踝,還可以緩解高血壓的症狀。
(2)腳關節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強化腳踝:
以蹺二郎腿的姿勢,將左腳抬起,置於右側大腿上,以右手手指能輕易握住左腳趾為標准。
然後左手握住左腳踝的上方,使腳踝不致移動,右手握住左腳前掌,向左右各旋轉10次,然後換右腳來做。
跪坐,腳背朝下,上身緩緩向後仰,以盡量拉伸腳踝前端的肌肉(此刻腳踝被拉得很酸),保持這個姿勢約1分鍾(或更長)。
老年人可以站在台階上或木板上,兩腳腳尖前1/3著地,其餘2/3懸空站立。為了強化腳踝力量,可踮起腳尖,放下;再踮起,再放下,共做10次。
這些動作簡單易學,對位置和力度沒有中醫按摩要求那麼准確,只要使腳踝有舒適、略微發熱的感覺,就能起到作用。
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每天早晚、長走後,或者睡前、睡醒後, 規律性地鍛煉腳踝,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
③ 腳踝是哪個部點陣圖解
腳踝部點陣圖解:
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經的重要部位,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則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僵硬、老化,則回心血液就會淤滯在腳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因此,通過體操或按摩,使腳踝保持柔軟靈活的狀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3)腳關節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老年人需要簡便、安全運動的特點。建議老年人在活動腳踝的時候,做以下幾個動作:
1、上下活動:
坐在椅子上或床上,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略微伸 直,配合呼吸活動腳踝及腳掌。即呼氣時腳尖盡量向下壓,吸氣時腳尖盡量往上勾。呼吸速度不宜太急,兩腳各做10次(多做不限)。
2、旋轉腳踝:
以蹺二郎腿的姿勢,將左腳抬起,置於右側大腿上,以右手手指能輕易握住左腳趾為標准。然後左手握住左腳踝的上方,使腳踝不致移動,右手握住左腳前掌,向左右各旋轉10次,然後換右腳來做。
3、伸直腳踝:
跪坐,腳背朝下,上身緩緩向後仰,以盡量拉伸腳踝前端的肌肉(此刻腳踝被拉得很酸),保持這個姿勢約1分鍾(或更長)。
4、強化腳踝:
老年人可以站在台階上或木板上,兩腳腳尖前1/3著地,其餘2/3懸空站立。為了強化腳踝力量,可踮起腳尖,放下;再踮起,再放下,共做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