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KTV裡面 有兩個樂器 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 叫什麼
KTV裡面有兩個樂器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叫鈴鼓。
沙錘:
沙錘是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也有木製、陶制、藤編和塑料制等形狀類似的沙槌,內裝珠子、鉛丸等物。通常雙手各持一隻搖。
鈴鼓:
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製,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
用於歌舞或器樂合奏。 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1)手彈的樂器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鈴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這幾種:打點、滾奏、 Finger Roll 、 Thumb Roll 、手腕/膝蓋等。
使用的場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轉換各種技巧才行。 在討論幾種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鈴鼓時的姿勢,由於鈴會晃動和發生殘響,把鈴鼓維持45 度的角度可以使鈴聲不會太短或太長。
B. 中國樂器中用兩個棍子敲得琴是什麼琴
是「揚琴」
揚琴是一種東亞民族樂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但在民族管弦樂團里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
演奏——
以雙手持琴竹左右交替擊奏或齊擊一音以加強音量。以裸竹一面(即無橡皮琴皮包覆之面)擊弦為「反竹」,音色尖銳有如金屬互碰;以琴竹尾部「鉤奏」,奏出彈撥樂效果。揚琴餘音悠長,可以手指按弦消音。戴上「滑音指套」後可奏滑音。在民族樂團中,位於指揮前方第一排,常奏和音或琶音。亦為胡琴、笛等樂器獨奏曲重要的伴奏樂器。
(2)手彈的樂器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構造——
揚琴以擊弦發聲,音箱以木製成,呈扁平梯形,上有100多條弦,雙手持「琴竹」擊奏。
1、弦
現代揚琴有100多條金屬弦,通常由1至5條弦1組發1音,低音弦最粗,有效弦長最長,1至2弦1組,高音弦最細;有效弦長短,4至5弦1組。有效弦長為橋碼左則一段,弦由左右兩端蓋板下的螺絲栓著,須以工具調音。
2、橋碼
常用的「五排碼」揚琴由右至左稱為低音碼、左碼、中碼、右碼、半音碼。亦有3排和4排橋碼的揚琴。
3、琴竹
亦稱琴筧、竹鍵,以具彈性的竹製作,為擊弦工具,常用有單音琴竹、單音雙面琴竹、雙音琴竹等。竹身細長,手握一端扁平;擊弦一端為錘狀,一面以橡皮或其他彈性材料包覆。揚琴最初的擊弦工具是木製小槌,音色較琴竹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