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灣的日月譚名稱的來歷
簡單說就是""一個像太陽,一個像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詳加說明:
相傳二百多年前,在阿里山中被阿巴里射傷的一對惡龍向北逃竄,來到水社村上空時,看到下面一潭清澈的碧水,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雙雙扎進湖中養起傷來。於是,人們就把水社村又叫龍湖。 一天傍晚,太陽正從湖邊經過。龍公一見紅彤彤的太陽像個大綉球,伸出爪子就把太陽抓進了湖中。過了幾個時辰,月亮又從湖邊經過,龍母也伸出爪子把月亮抓進了湖中。從此, 天地漆黑一團,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獵戶們打不到獵物了,農夫們種不了莊稼了,漁民們捕不到魚蝦了。阿巴里聽說惡龍又在作惡,發誓一定要征服它們。他在瑪祖婆的指點下,點燃火把。背上彎鐵弓,插上金頭箭,向水社村出發了。不知走了多少天,阿巴里來到了一條清水溪邊,又寬又深的溪水擋住了他的去路,正當他望著茫茫的溪水發愁的時候,突然對面出現一團明亮的火光,火光處劃來一隻小漁舟,一個俏麗的姑娘站在船頭正向他點頭微笑。姑娘叫水社妹,是奉瑪祖婆的命令來接他的。於是,阿巴里跳上小船過了小溪。當他倆來到龍湖時,眼前突然出現了兩個亮晶晶的東西,在湖水中忽上忽下地滾動著,這正是太陽和月亮,被兩條惡龍含在口裡一吞一吐地玩弄著。阿巴里從背上摘下彎鐵弓,搭上金頭箭,向著北邊的水面上瞄了一會兒,又向南邊的水面上瞄了一會兒,卻不敢放箭。水社姑娘早已猜到了阿巴里的心思,知道他是怕射到惡龍以後,惡龍一疼會把太陽和月亮咬壞了。於是她急忙從懷中掏出兩個親手綉的綉球,一個扔向潭南,一個扔向潭北。兩條惡龍一見那五顏六色的綵球,趕忙吐出了太陽和月亮,緊緊咬住了綵球不放。說時遲那時快,水社姑娘對著兩條惡龍的眼睛,撤出了兩把綉花針。惡龍被綉花針刺疼了眼,在水中直打滾。此時阿巴里拉響弓弦,兩支金頭箭一前一後直向兩條惡龍的頭上射去。兩條惡龍大吼一聲,駕著雲霧逃到附近的一條清水溪里。這條台灣最長的清水溪,經過惡龍的翻騰,便成了濁水溪。 阿里巴和水社姑娘連忙跑到潭邊,捧起紅彤彤的太陽和亮晶晶的月亮,使勁往天上拋。可是,拋來拋去總是往下掉。正在這時,瑪祖婆駕著祥雲飛來,告訴他倆玉山頂上有兩棵棕桐樹,能把太陽、月亮頂上去。阿巴里和水社妹又歷盡千辛萬苦,從玉山頂搬來了兩棵棕桐樹,終於在陰歷八月十五那一天,把太陽和月亮頂上了天。阿巴里和水社妹,為了防備惡九再回潭裡興妖作祟,就雙雙手抱大棕桐樹,守候在潭兩旁。天長日久,阿巴里和水社妹變成了兩座大山。阿巴里變的山又高又尖,直刺雲天,人們稱之為大尖山。水社妹變的山彎腰俯首,深情地凝視著碧潭,人們稱之為水社山。後來,人們發現龍湖北半邊形狀像日輪,南半邊形狀似上弦的新月,於是,就把龍湖改名為日月潭。 日月潭中有一小島珠仔島把湖面分為南北兩半: 東北面的形狀好像圓日,故稱日潭; 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
❷ 怎麼描寫台灣日月潭美景
台灣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積9平方公里,平時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所以這個小島被叫做「珠子嶼」,現在也叫光華島。以這個島為界,湖的北半部分圓圓的像太陽,湖的南半部分彎彎的像月牙,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來源。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築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四周青山環抱,山巒層疊,水映著山,湖面宛似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遠遠望去,潭中的美麗小島——珠仔島,卻像玉盤托著的一顆珠子。珠仔島把湖面分為南北兩半:東北面的形狀好像圓日,故叫日潭;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慶祝台灣光復,珠仔島已改名為光復島。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綵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
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內存放著唐僧玄奘的部分遺骨。當地氣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氣溫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勝地。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能表演開屏、跳舞,使人倍添游興。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盪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面鏡子,反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裡。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裡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還有幾處名勝古跡。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廟,廟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與關羽像,從廟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兩個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❸ 黃昏時的日月潭是什麼樣子呢
黃昏時的日月潭景物依舊,唯一不同的是夕陽余暉灑滿湖面,湖水及天際連成一片,,呈現橘紅色如畫一般的景色,兼有朦朧之美。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
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綵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
(3)搜索台灣島日月圖片擴展閱讀
日月潭位於台灣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舊稱水沙連、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亦名水裡社。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台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
日月潭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2009年,日月潭入選世界紀錄協會「台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時即被選為台灣八大景之一。
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是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稱。由於日月潭是全年禁止游泳的,因此對於各位愛游泳的人士來說,在每年中秋節前後,為國際萬人泳渡開放的「黃金九小時」,是親近日月潭最特別的機會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