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盜2000多年的古墓,為什麼墓中的寶物一件沒少
盜墓這事兒,我們在往期的文章里談了挺多了。但以往的文章,重在介紹文物,而我們今天要「挖」的墓,墓葬本身比那些精美的文物更有想像力,看完你也會想給墓主人一個大大的贊。
ps://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078c1bfad9ea15ce37d3bec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傳說這些沙子是經過烘炒或是曝曬的。為什麼要將沙子烘乾?一是可以保持地下乾燥,防止屍體過早腐壞,二是增強防盜效果。乾燥的細沙如水,流動性極強,盜墓者無法在這種土層上挖掘盜洞,這邊挖那邊滿。
有些積沙墓中,還埋有巨大的石塊,由於細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加上石塊的重量,很容易塌方把盜洞掩埋,甚至把盜墓賊砸死砸傷,因此盜墓者無法通過挖掘地道的方式進入墓室盜竊。
有時候僥幸在一處挖出了個坑,人下去的途中,很可能被泄漏的細沙迅速掩埋,並造成上層塌方。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則很少有人能生還出來,最終成為殉葬品,這是「流沙墓」令盜墓者恐懼的根本原因。在兩千多年前,有能力建造這種陵墓的人,也一定不是普通的人物。
2. 宋代古墓一游
也許,當你看到這樣的標題時,你一定會嚇得七竅生煙來。哈哈,我可是多次進入古墓中蹓躂了。
昨天,我又去一處古墓蹓躂了一番,而且收獲不小,還攝了個視頻,其點擊率不少。如果認真說來,還頗具傳奇色彩。
昨天,我因要寫長篇小說《世界在縉雲山下拐了一道彎》,需要採集一些素材。因此,我約了驢友小魏去釣魚城游臘瞎局玩一下,以增加些情節構思的靈感。我倆在釣魚城內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一處景點介紹路牌,我留意了下,說此處景點是一處新的宋代古墓景點,它是才從考古中發掘出來的自然石雕博物館。這就讓我好奇起來,原來古墳也成了個新的 旅遊 景點呀?無論是聽說或看到都極為奇葩,我想既然己經到了古墓邊,何不去逛下呢?
於是我倆就朝古墓上尋去,原來這是一座宋代古墓群,古墓處於密林中,並列著三座宋代古墓。古墓的正面己敞開,空空的。我估計古墓門已被移走了,我倆小心翼翼的上前朝墓門里瞧去,這一看,不由大驚,墓門旁左右大條石上分別雕著一尊武將,那氣勢就像門神。我照了幾張像,小魏看了幾眼就離開了。
而我朝墓里看去,裡面黑不嚨咚的輪讓,因為古墓在密林中,外面光線強了,站在外面看不出墓室里什麼來。我想,墓里沒什麼吧?但好奇心實在太強了,我個人就大著膽子鑽進了墓室里,也許是眼睛漸適應了黑暗,慢慢的一幅一幅的墓室里的雕刻圖案給顯示出來了,哇!我驚呼起來,原來古墓里的景色是那樣的豐富呀!簡直超乎我到博物館所看到的任何圖案。
這三座宋代古墓里的石雕太精緻了,首先是古墓里原生態的浮雕,那雕龍形態太好看了,龍形動感尤其生動。其龍瓜,龍須,龍眼,龍體無不是處在動感中,而且沒有一絲一毫的風化和脫落的痕跡。墓里還有麒麟,那驅體流線質感特別強烈。三座宋代古墓內景石雕尤其精美,也許墓穴者身份各不相同,墓面雕刻內容也不同。有雕有動物怪獸的,有佛國天界的,也有身居高官的生活場面,還有花卉,草木等,總之非常有意思。
釣魚城這三座宋代古墓穴,考證起來非常講究,竟然快千年了,墓穴內部構造保存得相當完好,想必考古發掘時裡面的隨葬品一定很完整,甚至可說猶如新品一樣。我不得不佩服此墓的設計和施工的巧妙,因為墓穴里的溫濕度,排水是極不好控制的。
合川釣魚城這三座古墓的發掘,其文物價值極高。它不但真實地反應了宋代文官和武官的服飾,也反應了當時人的一種價值觀和古代合川人的一種 社會 場景。此古墓應是北宋年間,地位較高的人的官墓。既然古墓成群,那一定是個比較興旺和富裕的大家族,否則族人不會把過世的人葬在一處的。
此宋代古墓群,其內部結構也相當完整,從墓門,墓壁,墓頂都是採用條石打造的。從形式上看,像是在一處平整處用條石砌好後才填埋的,因此墓穴門和側牆卻很平整,墓拱頂也很圓滑。從墓穴四周來看,還沒有被盜過,應當說隨葬品很豐富。
從墓室雕刻圖案,此人文化水平很高,儒道釋都精通,而且文武雙全,還懂工程構造,因為墓穴的浮雕圖和石刻都極有檔次。我想此墓主人應當是合州州府上的大人物吧?可惜我沒帶照明燈,無法看清墓室內部的更多細節,下次我得好好考證下墓室主人身份,說不定會解開更多的謎團。
哈哈,想不到古墓里還有這么多名堂,不但有文化場景,還是處自然的石雕藝術博物館。要是我的老師唐昌朴還在的話,他一定會大開眼界的(原西南大學 歷史 系教授)。
最讓我好奇的是,南宋末年,合州釣魚城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保衛戰,當時稱霸於世界的蒙哥大汗(蒙古帝國的皇帝)和悍將汪德臣就重傷於城下,而且他倆一個死於縉雲山下的溫泉寺,另一個死於縉雲山上的縉雲寺里。
這是否在冥冥之中,暗示著我把小說《世界在縉雲山下拐了一道彎》寫下去。
這三座宋代古墓會不會與抗蒙英雄王堅,張珏或余玠有關?我正在研究。合川釣魚城中還有另一處著名古墓,叫雙王墳,葬的是三千多年前的巴王和濮王,據說神薯也在一處懸崖上,現那兒很荒了。說是正待考古發掘,合川釣魚城上的古跡甚多,目前很多地方已封閉圈起來了。
有點遺憾,宋代古墓圖片照得太少了,當時只想攝像,下次去帶個照明燈去看仔細點。
(請看我的視頻《宋墓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