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骨盆有哪些骨骼構成圖片
擴展閱讀
臉上纏紗布的男人圖片 2025-07-17 13:24:41

骨盆有哪些骨骼構成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7-17 08:24:34

A. 骨盆解剖大全: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值得收藏

骨盆解剖大全: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見下文:

骨盆帶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恥骨(後三者統稱為「髖骨」)組成。

成人的髖部由4個關節構成:左骶髂關節、右骶髂關節(簡稱SIJ)、骶尾關節和恥骨聯合關節(簡稱SPJ)。

B. 瑜伽解剖學:骨盆解剖與功能Ⅰ

探索骨盆:解構與功能的奧秘



骨盆,這座人體的基石,其拉丁名「盆」寓意深遠,它猶如一座橋梁,連接著下肢和脊柱,承載著盆腔器官的安逸,同時也為筋膜與肌肉的繁茂生長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錨點。身處三大杠桿——脊柱、雙腿之間,它需承受著無可估量的重壓,其結構與功能的復雜性不容小覷。



骨盆的構造



骨盆由兩部分構成,每部分包含三塊主要骨骼:一側的髂骨、恥骨和坐骨,共同塑造出一個獨特的結構(圖1)。坐骨,其德語名意為「可坐之骨」,彷彿隱喻了其實際功能:支撐我們坐立。這些骨骼在髖臼這個小而精緻的骨杯中交匯,新生命之初,它們並非一體,直到青春期才逐漸融合。



觸診探索



要想深入了解骨盆的內在結構,觸診是一種直觀的方法。如圖2所示,通過觸摸髂嵴、坐骨、尾骨、恥骨支和恥骨聯合等關鍵點,我們可以構建起骨盆環的三維模型。特別是,通過屈曲髖部並旋轉骨盆,我們可以觸及到坐骨的微妙之處,如圖3所示。



形態與運動



從不同角度觀察,骨盆呈現出獨特的幾何形狀。側視時,它像一個頂部開扇的甜甜圈,或者一個倒置的數字8(圖4),而俯瞰則顯示出坐骨結節和髂骨的不同平面(圖6)。髂骨和坐骨分別呈現出前後「八字」和倒「八字」的布局,如同螺旋般交錯,形成兩個緊密相連的「8」字結構(圖7)。



骨盆的運動猶如一個復雜的舞蹈,髖關節在其中起著核心作用。從上方看,骨盆的拱形結構清晰可見,髂骨和恥骨支向內彎曲,形成穩定的支撐(圖5)。而骶骨則如同基座,支撐著骨盆的三維運動。



力學與平衡



骨盆的內部結構,如骨小梁,揭示了重力如何在其中流動,從骶骨經恥骨支和坐骨,直達髖臼中央(圖8)。坐著時,骨盆的後傾可能會對脊椎產生壓力,而通過恥骨支的重力轉移,可以強化前足弓,髖臼的外旋則調整力量流向,保持骨盆的穩定平衡。



通過深入理解骨盆的解剖學,我們得以窺見身體動態的核心,認識到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支撐我們的動作,保護我們的內臟,以及協調全身的力量傳遞。在後續的內容中,我們將繼續探討骨盆的更多奧秘,以及它如何與我們日常運動和健康息息相關。

C. 骨盆組成,分布及性別差異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接構成。界線:由骶骨岬、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聯合上緣構成的環形線。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結而成。

骨盆被斜行的界線(後方起於骶骨岬,經髂骨弓狀線,髂恥隆起,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到恥骨聯合上緣連線)分為兩部:界線以上叫大骨盆,又稱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窩部;大骨盆參與腹腔的組成。界線以下叫小骨盆,又稱真骨盆,其內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髖骨的內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

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線;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後向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恥骨下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叫恥骨角,男性約為70~75°,女性角度較大,約為90~100°。假骨盆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人體直立時,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傾斜,女性的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兒分娩出的產道,所以男女骨盆有著顯著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