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湖南秋天的野果子有哪些圖片
擴展閱讀
氨綸是什麼面料圖片 2025-05-25 07:16:40
x型腿什麼樣子圖片 2025-05-25 06:56:53
泡泡唯美圖片風景 2025-05-25 06:54:01

湖南秋天的野果子有哪些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25 02:44:53

A. 20種美味的野果子,你還記得幾種一起來認識下,漲知識不吃虧

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對漫山遍野的野果應該不陌生,哪些可吃,哪些不能吃,可是再熟悉了。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是唯一免費的零嘴。現在我們也都長大了,生活條件也好起來了,這些野果都已經成為了一絲甜味,深深藏進記憶里。來看一下,以下這些野果你都吃過幾種?

1.野生枸杞子

有的地方管它叫「狗奶子」,還有的地方叫它「血枸子」、「枸杞豆」、「血杞子」等。成熟時,紅彤彤的,一串一串,很甜。

人工培育的枸杞以寧夏枸杞最為出名,它的個頭十分的大,由於管理妥善,結出來的果實很整齊,產量也高。但是野生的枸杞子,由於環境惡劣,還要冒著被蟲鳥吃的風險,個頭很小,但味道很濃郁,這就是野生的魅力。

小時候我們只知道枸杞子能吃,每到秋天的時候就進山裡去找這種紅彤彤的果實來吃。長大之後,到廣東又發現了一道美味,枸杞葉瘦肉湯,用的就是枸杞的嫩枝葉。味道很鮮美,聽說同樣也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2.羊奶子

別名叫酸咪咪、胡頹子,果實成熟,變紅之後,味道很清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用來泡酒。

羊奶子一般是在秋天開花到第2年的春夏之際,才會結果實。羊奶果樹是一種小型的灌木,如今被很多園藝愛好者做盆景栽培,既可以觀樹形,又可以觀果。

3.金櫻子

我們這里土話叫「糖嘰呀」,成熟之後的金櫻子呈現出橙紅色,將外面的刺颳去,將裡面的種子掏掉,它的那一層薄薄的果肉可咀嚼,有絲絲的甜味兒。還常見祖父拿金櫻子來泡酒,具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腸止瀉之功效。

4.南酸棗

酸棗是它的學名,但為了將它與另外一種酸棗區分開來,將它稱為南酸棗(南方特有)。有的地方也叫它鼻涕果,因為它它的果肉黏黏糊糊的,就跟鼻涕一樣。

到每年的初秋成熟,從高高的樹上掉落下來,黃澄澄的最好吃,有絲絲甜味,如果表皮仍然是青綠色的,那千萬不要去吃,很酸很酸。

勤勞的主婦們還經常拿它做一道可口的可儲存的零食叫酸棗糕,我們的土話叫「酸子片」。

4.野草莓

野草莓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主要生於山坡,草地,樹林下面一長就是一大片,結果的時候可喜人了,不拿個袋子或盆子摘它一下午不罷休。

5.樹莓

樹莓在很多地區都有,而且每個地區品種還不一樣,叫法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叫懸鉤子,有的叫烏泡子,有的就叫泡子,有的叫3月泡,栽秧泡,覆盆子等等。

6.蛇莓

上面的樹莓它是長在藤條上的,是一種小灌木,而蛇莓是匍匐在地上長 的 ,是一種草本。這種果實雖然也一樣的特別的鮮艷,惹人垂涎欲滴,但大人一直教育我們,說它有毒不能吃。

但後面又有小夥伴們說他們小的時候吃過,沒啥事兒,所以到底也還是不知道哪種說法是對的。

7.龍葵

有的地方叫葵冷盤果,嫩尖尖用來煮雞蛋,苦甜苦甜的可以清火氣,黑色的果是成熟了的,可以吃。

也有的地方叫他黑黝黝或黑天天。

不過龍葵的的植物體內含有很多龍葵鹼,是一種有毒的物質,葉子不可生食,必須煮熟,青色的果實是不能吃的,只有當它的果實變得全黑,裡面的龍葵鹼含量才會降到最低。

8.杠板歸

杠板歸是學名,在我們那兒土話叫「蛇不過」,還有的地方應該叫「蛇倒退」。就是由於這種植物長得很快、長一大叢,而且枝葉上都長滿尖尖的倒刺,連蛇都穿不過,人要是不注意被劃拉上了,那就是一道道的血口子,然後就是刺啦啦的疼痛感。

到秋天它的果實就成熟了,長的一串一串的,像葡萄串兒一樣的。果子成熟的時候是藍紫色或者紅色的,不論是顏色還是形狀,真的就像迷你的小葡萄一樣。果實可食,放到嘴裡輕輕咀嚼,有深深的酸和微微的甜。

9.黑老虎

它是大血藤的果實,也叫冷飯團,成熟之後果實裂開來,呈現出紫紅色,味道清甜。

黑老虎的植株可作葯用,葯用部位主要是根部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還能治風濕骨痛。

曾經出現過種植黑老虎的騙局,商家給農民推銷黑老虎的小苗,承諾幾年之後可回收果實。誰知盤四五十塊錢一顆的小苗,還沒等長大結果,商販卻早已不見蹤影,聯系不上了。

而黑老虎的果實由於果肉可食用的部分非常的少,因此總是打不開市場。又由於它的栽培有一定的技術難度,結果產量也很低,因此總沒能被普及開來。

10.八月炸

說完黑老虎,就不得不提一下8月炸,一般這兩種果實都是同時成熟的,所以進山去不是找黑老虎,就是找8月炸。

如果說黑老虎的種植是一個騙局,那麼8月炸的人工栽培就明顯要成功一點點,因為目前水果市場上也常常能見到8月炸的身影。

11.野生獼猴桃

在水果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獼猴桃,其實它的原產地就是中國。在清朝末年被國外的植物學家發現並帶往紐西蘭,在那裡種植成功之後,這種水果開始風靡全世界。

在我國很多南方地區的山區里,仍然可以找到很多野生的獼猴桃藤。到夏末初秋,甚至整個秋天都可以進山去採摘它的果實。野生的獼猴桃個頭非常的小,汁水比較少,但是滋味很甜。

12.茶餅

又叫茶泡,它是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變異的組織,厚厚的肉質的果子,摘下來就可以生吃,味道甜絲絲的。

記得小的時候經常隨父母上山去撿油茶籽兒,父母很辛勤地去摘油茶籽,而我們幾姊妹在附近去找茶泡。

它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片狀的,另外一種是包子形狀的,片狀的就叫茶餅,而包子形狀的就叫茶泡。

13.沙棘

沙棘,和羊奶子一樣同屬於胡頹子科,是一種落葉小灌木。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沙棘果實中的維C含量非常之高,比獼猴桃還要高。除了可以生食之外,還常常被加工為果脯、果酒、果醬、果汁等等。它的果實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因此又被栽培成為觀賞盆景。

14.香蒲的嫩莖

上圖這種長著一根香腸一樣的水生植物相信大家都見過,因為在某小視頻平台上看到過很多關於它的小視頻。但大家不一定知道它的名字,它叫香蒲。

大家知道嗎?它的嫩莖可以食用哦。雲南人稱它為草芽,也有的地方叫它「象牙菜」,特別嫩。可以涼拌,也可以清炒,還可以打湯。

15.洛神花(紅桃K)

洛神花又叫玫瑰茄,有的地方又叫紅桃K,其果實為深深的紫紅色。

煲雞肉湯,加艾葉,女人喝,補氣色,補血。還可以 用做 蜜餞或者曬干煲酸梅湯和做花茶。

16. 菇娘果

姑娘果是茄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果實成熟之後,可生食味道酸甜可口,風味極佳,同時也可以製成蜜餞、果醬等等。

姑娘果主要有三個品種:紅色的叫紅姑娘,又叫燈籠果;黃色的品種叫黃姑娘或者直接叫姑娘,它的味道最甜、最多汁、最爽口,因此水果市場上它最為常見;還有一種紫色的叫紫姑娘,這個品種就比較少見了,而且果實有一點麻麻的、澀澀的,因此就更不被待見了。

17.構樹果

構樹在農村非常常見,是一種頑固的雜樹,非常難以清理干凈。但同時它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又是一種豬飼料,樹皮可以用來製作紙張。成熟了的果實還能吃,但是不建議多吃。主要是由於這種果實很容易招惹蒼蠅、蚊子等蟲蟲在上面產卵,因此非常的臟。

18.地菍

地菍,「菍」,這個字不讀nian第三聲,也不是第四聲,而讀nie第四聲,或ren第三聲。有幾個朋友是跟小美一樣,總是將這個字讀錯的呢。

它是一種集葯用、觀賞、保健於一體的優良地,被植物它的果實在每年的7月份到10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實外皮是深紫色的,果肉呈紅紫色,既是小朋友們的零食,也是良好的天然紅色素原料。所以小的時候我們吃完地菍,滿嘴烏黑,由於吃得太多了,嘴巴已經紅得發黑了。

19.桃金娘

俗稱姑娘子,別名山稔,是南方特有的野果,成熟的果實是紫黑色或者紫紅色,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用來泡酒。果實能補血、滋養、安胎。

桃金娘的花也超級好看呀,由於它四季常青開花漂亮,花期也很長,容易種植容易成活,因此常被園林綠化所利用。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中和華南地區。

20.野地瓜

野地瓜,有的地方又叫地瓜泡。在四川的農村有這么一句諺語,「5月5地瓜生,6月6地瓜熟,7月半地瓜爛」,這里的地瓜不是紅薯也不是涼薯,而是這種野果。

野地瓜是長在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匍匐藤本植物的莖稈之上,由於它的莖干是匍匐在地上生長的,所以這種果實常常被半埋在土裡。別看它的外表不起眼,而且還臟臟的,但是它的味道卻很清甜,是很多農村娃兒時最喜愛的零食。

以前這種野果非常的多,一采就是一大把,十幾斤,現在可是越來越少了呢。

B. 秋天的山上有一種黑色的野果,我一直想知道叫什麼

這是赤楠。桃金娘科蒲桃屬

其根和樹皮可以入葯,有平喘化痰的葯用價值。

果子的外皮可以食用,是鄉村比較常見的野果。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詞條來自網路

C. 你吃過的野果有哪些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吃過的野果也是很多的,下面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邊最常見的野果
瓢子
瓢子在每年的5-6月份成熟,有兩個品種一種成熟以後為白色,另一種成熟以後為紅色,長的很像草莓,味道酸甜可口,食用的時候也可加入白糖,因為不好長久保存,現在也有人做成瓢子饃饃和罐頭。
五味子
五味子是一種葯材,果實成熟以後為紅色,味道酸甜,在我們這邊的山上有很多這樣的野果,每年果實成熟以後,人們都會採摘很多拿到街上賣錢,它在這邊很受歡迎,賣的也很快。
野生獼猴桃
對於獼猴桃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我們這邊的山上生長著許多野生的獼猴桃,這種獼猴桃比一般市場上賣的小很多,但味道要比市場上賣的甜很多,所以也是很受歡迎的,每年果實成熟以後人們都會採摘很多回家,自己吃或送人。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野果也都是很美味的,比如野生板栗,莓子,八月瓜,桑葚等等,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野果。

這種野果子已經很少見到了,城裡人在大山偶然發現它已經是很難的事情。
在大山我們可以隨意的呼吸到新鮮的自然空氣,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美好景色,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祥和。

在走進大山的每個角落,自然界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形態各異的野生植物果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和發現,這些野生植物很多都是我們沒有見到過的。 對於深山的人們來說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吃上各種山珍野菜野果,對於山上各種野果相信很多人也會非常愛吃。

但現在很少有人吃到了,以前的人經常吃尤其是7080後的人,對於它的口感和味道也很鮮香,時不時在山裡就會看到 一串串這種野果,以前是吃起來不稀罕現今是賣到高價吃不起。

它在山裡當地叫它是野葡萄,形狀小點跟市場上賣的葡萄不同,口感、營養成分和作用上都跟普通葡萄有很大不同,最大區別就是野葡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但它的口感很值得大家去品嘗香甜美味水嫩多汁,以前的人大部分都吃過。 野葡萄不僅能當零食水果來吃,釀制出的酒比葡萄更香甜更有價值 城裡小孩都沒吃過,這種野果在現在也很少見了,山裡小孩都吃過,卻不知它蘊含的眾多價值,特別功效能抗衰老。

現在一些地方都是有栽培的,因為這種植物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所以它的經濟效益是比較好的,也有很高葯用價值。

吃過,又說老了。沒有吃過,又說沒有見過世面。

要怎麼樣才是最合適的呢?[打臉][摳鼻][酷拽]

現在年代的人,在鄉下,野果還是會有見過的呢。不要說沒有見過世面,和鄉巴佬了。

在城市沒有見過,都會手機網路了,城裡的人,不比農村人傻,和差。

吃過的,也很多,唯一圖片,就是最好吃的野果,捻子,肥肥胖胖的,肉嘟嘟的。一口一個。想想那個味。甜的不要不要的。

小時候山上很多野果,到山上找野果便是童年的一大樂趣。

地菍: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小灌木,說是灌木更像一種小草,貼地生長,開著紫紅色小花,球形漿果由綠轉紅然後紫色,黑色。成熟後甘甜多汁,吃多了嘴巴都變成烏黑色。

拐棗:鼠李科枳椇屬落葉喬木,拐棗的形狀比較奇特,我們食用的其實是果柄部分,經霜後特別的甜。

樹莓:薔薇科懸鉤子屬灌木,小時候山上各種泡兒特別多,各種顏色和形狀,不變的是那酸甜多汁的口味。

羊奶子: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灌木,羊奶子熟後黃色的後變成紅色,長長的,掛在樹上特別漂亮,沒成熟時特別澀,熟了之後酸酸甜甜的。羊奶子除了好吃,作為盆景也特別的漂亮。

烏飯子:杜鵑花科越橘屬灌木,夏天開白色小花,秋天小果變成紫黑色,甘甜多汁和藍莓的口感差不多。

南酸棗:漆樹科南酸棗屬落葉喬木,南酸棗特別的酸,口感黏滑粘稠狀,很難直接生食,不過南酸棗製成酸棗膏卻成為我們那的 美食 。

八月炸:木通科八月瓜屬藤本植物,八月炸沒熟時像一隻黃色的茄子掛在藤上,當其成熟時,厚厚的外皮會炸開,露出白白的果肉,甜甜的,有點黏,香氣濃郁。

有野生的獼猴桃,有小米果,等等,有十多做吧!

野生葡萄也叫山葡萄,生在在山野小溪或者茂草叢中,喜潮濕。葉子長得更種植的葡萄一模一樣,藤蔓纖細富有韌性,喜歡匍匐在地名上。果實跟小拇指腹般大小,果實沒成熟的時候是青色的。果實慢慢長大,開始成熟的時候,顏色從青色變深綠色,在慢慢變成褐色,在由褐色變成紅紫色,最後變成紫色。當山葡萄的顏色變成紫色的時候,就說明它已成熟了,還有一些因為日光照射不均衡導致顏色是紅和紫色相間。成熟之後的山葡萄可以直接當水果吃,味道清甜,但是與葡萄的味道和口感又是截然不同的。山葡萄的籽相對於果實來說很大,肉很少。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美圖

這種紫黑色的果實叫做扣子果,前面給大家介紹了幾種野菜,其中就有扣子菜,扣子果就是扣子菜的果實。這種果實造型很像縮小版的西紅柿。它的花是非常小的,花是白色的。果實在年幼的時候也還是綠色的,在成熟的季節就變成了紫黑色。當扣子果變成紫黑色的時候說明它已經成熟可以吃了。把它摘下來洗干凈直接吃就可以,味道也是甜甜的,帶了一點點水果天然的酸味。扣子果的果實雖然比較小,但是它的果實里充滿了非常細小的籽,這種籽跟西紅柿的籽非常像都是軟籽,可以直接吃的。

這種野果子堪稱童年記憶力里最美味的野生水果了。這種野果子有些地方叫做「山泡」或者「山泡子」。還有些地方用方言叫的「輪蹲」音譯,可能它有很多名字吧。這種野果子是長在荊棘叢生的地方,它的植株本身就張滿了刺。要想吃上這美味的果實,有時候真還得付出些血的代價。果實看起來跟螺絲蛋很像,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顆粒組成的,並且也都是紅色的。果實很甜,不太成熟的果實是酸甜可口的。你們那把它叫什麼,用方言說出來!

紅毛丹這種野生果實現在在市場上已經很普及了,還有用紅毛丹製作的飲料。紅毛丹是生長在粗壯的樹幹上的,它的葉子非常大。這種果實外表長得像刺蝟的「軟刺」。果實青澀的時候是綠色的,並且它的軟刺也不那麼明顯。成熟的時候果實就變成了紅色。遠遠望去很像大號的楊梅。吃的時候將外殼撥開,就可以看到白色的肉質。紅毛丹的果肉看起來跟荔枝很像,果肉豐厚富含汁液。果實成熟之後可以直接食用,輕輕用牙一咬,甘甜的汁液瞬間充滿整個口腔。

這種果實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它的葉子大花也很大,它的花堪比牡丹。花開的時候發出很甜很甜的香味,讓人不得不想多呼吸上幾口充滿花香的空氣。隨著花瓣的凋零,慢慢的長出了果實。它的果實很特別,果實外還包裹著「外衣」。看起來有點像燈籠。小朋友特別喜歡把它的果實摘下來,放在掌心,另外一隻手一巴掌拍下來。只聽見一聲清脆的聲音,它的外衣很拍裂了。這時候我們就看到它圓潤的果實,張得有點兒像圓形青色的冬棗。小夥伴們都用它來打仗,很多年以後才知道這果實原來可以吃。你們家鄉把這種果子叫啥?

你還吃過哪些童年記憶中的野果呢,趕快來分享吧?

我們當地有的都吃過,很多都不知道學名,無法一一列舉。現在我還繼續吃那些小野果,很多年輕人都笑話我,平時我很少買水果吃。雖然那些野果難登大雅之堂 ,但卻沒有污染,新鮮又營養,很值得吃,我還常常告訴孩子們要多吃這些野果,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沒吃過 ,也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所以重視 養生 的朋友不妨多吃一些山上的野果,但一定要分辨哪些有毒哪些才能吃。

說到野子小時候沒少吃,一到周末。暑假到山上到處找野果子。我吃過的有:山楂,在我們老家叫茉胡梨,

尿罐罐

八月炸

酸葡萄

五味子

桑油

括半半

迷糊桃

洋搭臉

還有野桃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叫這么奇怪的名字,從小到大大人們就是這么叫的

我家鄉的風景是不是很美

D. 小時候在農村的你,都吃過哪些野果子

朋友你好,下面這20種野果子你吃過幾種呢?

1.八月炸

學名:預知子

別稱:八月瓜、八月炸、野香蕉、壓驚子、三葉木通

俗語說:八月瓜,九月炸(zha)。所以八月瓜是九月才會分皮,食其內肉,皮內大部分含種子,但是適合吃其果肉,味甘甜,多汁,口感與香蕉相似。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散結,利尿等功效。

2.五味子

別稱: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 壯味、五味、 吊榴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

3.褲襠果

別稱:杈八果、杈杈果、大金銀花、驢馱布袋

屬於漿果類,富含糖,色紅汁甜,歷來是當地人們解渴充飢的野果,可加工成果汁、果漿、果酒、飲料等。

4.拐棗

別稱:萬壽果、俅江枳椇、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

果實形態似萬字元「卍」,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5.茅莓

別稱:紅梅消、三月泡、茅莓、蛇泡簕

為薔薇科植物,花期5-6月,果期7-8月。果實卵球形,紅色,無毛或具稀疏柔毛,酸甜多汁。

6.救命糧

學名:火棘果

別稱:火把果、救軍糧、水杈子、水紅子、野蘋果

薔薇科常綠灌木,果期9月-11月。果近球形,深紅色,味甘、酸。

7.野葡萄

別稱:蛇葡萄

野葡萄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莖葉,秋季採收。生於灌叢中或山坡上。

8.百香果

學名:西番蓮

別稱:雞蛋果、愛情果

主要有紫果和黃果兩大類。果瓤多汁液,生食或作蔬菜、飼料,入葯具有興奮、強壯之效。

9.烏肚子

學名:桃金娘

別稱:哆尼、崗菍、山菍、多蓮、當梨根、稔子樹、豆稔、仲尼、烏肚子、桃舅娘、當泥

夏日花開,絢麗多彩,燦若紅霞,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

10.豆梨

別稱:野梨、山梨、鹿梨、刺仔、鳥梨

豆梨的果實極小,到了成熟時果徑也僅有1厘米左右,形似小豆子,故名豆梨。

11.山茱萸

別稱:山萸肉、肉棗、雞足、萸肉、葯棗、天木籽、實棗兒

果期9-10月,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橢圓形,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

12.山荊子

別名:林荊子、山定子、山丁子

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近球形,直徑8-10毫米,紅色或黃色。

13.山杏

別名:杏子、野杏

黃河流域重要鄉土樹種,果實扁球形,口感略酸澀。

14.地茄子

為桔梗科植物銅錘玉帶草的果實,主要功效為順氣,消積,散瘀,固精。

15.羊奶子

學名:胡頹子

別名:羊巴奶、黑瞎子果、山茄子、藍果、半春子、三月棗、酸咪咪

漿果味酸甜,含7種氨基酸和維生素C,可生食,又可提供色素,還可釀酒、做飲料和果醬。

16.桑葚

別名:桑果、桑泡兒

桑樹的成熟果實。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

17.燈籠果

落葉小灌木的果實,果味酸甜,可加工成果醬和釀製成酒,是珍貴的野生果類,果呈球形,由於果子上有一道道縱向的紋路,猶如燈籠的骨架得名。

18.野柿子

別名:山柿、油柿

果實比較小,未成熟時味道酸澀,成熟後微甜。

19.酸棗

別名:野棗、山棗、葛針

多野生,果小、多圓或橢圓形,果皮為紅色或紫紅色,果肉較薄、疏鬆,味酸甜。

20.野生獼猴桃

別名:奇異果、狐狸桃、野生洋桃

看到這個題目,瞬間把我帶回了童年的時光!我出生在農村,也生活在農村!讓我帶著大家走進我的童年,分享我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野果子!

《山葡萄》: 記憶中只有山葡萄是我的最愛!山葡萄個兒很小,和家種的沒辦法比,但是它又酸又甜,純天然的美味!最重要的是,山葡萄還可以釀酒!每年春節,家裡人都會把陳釀的山葡萄酒招待客人!說著說著,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野山棗》:每年秋天漫山遍野的野山棗,成為我童年裡最美好的畫面!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逃課去打山棗!村裡人也會成群結隊的去山上打野棗賣錢!最懷念的就是外婆蒸的山棗饅頭,我可以吃好幾個,想想都流口水!

《野草莓》:小時候在農村去別人的草莓園摘家種草莓時候被果農抓住了,還告訴了家裡人!後來我們就去河邊摘野草莓吃,雖然沒有家種的甜,但是它個頭比較均勻,小巧玲瓏,在陽光下晶瑩剔透!而且那時候河邊放的牛羊也喜歡吃,有的時候我們還會和它們搶!更多是喜歡野草莓的味道和生長環境!

《野桃子》:這種桃子很小很小,很不好吃,但是我們卻喜歡摘,因為它的種子很小很圓,很光滑,我們常常用它來做手串和項鏈,所以也是我們童年不可以缺少的野果!

《野桑葚》:這個野果,我們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確很好吃,尤其長熟的時候會變黑,但是黑的特別甜,紅色的很酸!恨的是每次吃完手都被染的特別黑,而且特別難洗!那時候村裡老師每周一都會檢查我們的手,發現黑的就是用戒尺打我們的手!所以我記憶猶新!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吃過不少野果子,但是有很多名字已經想不起來!是這些野果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沒有這些野果,或許我們的童年是枯燥的,乏味的!正是它們的陪伴,才有了今天的童年美好回憶!我想我老的時候還會回到農村,希望這些野果依然存在!

童年記憶里吃過哪些野生水果,我認為童年在農村生活的人最有回憶的味道。我自小在四川鄉下長大,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特到了自然的饋贈。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我小時候吃過的野生水果
1.拐棗
拐棗,別名:萬壽果、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雞爪子、龍爪、彎撈撈、等,拐棗生長在山區灌木林叢中,果實形態似萬字元,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1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話說前兩個月還在成都市區買到過,出於多年不吃的好奇心買了一點,找到了兒時的味道。

2.山莓
山梅,又名樹莓、山拋子、牛奶泡、撒秧泡,三月泡、四月 泡、龍船泡,大麥泡、泡兒刺,刺葫蘆、饅頭菠。可謂是色香味俱全,酸甜可口,回味悠長。山莓漿果所含的各種營養成份易被人體吸收,具有促進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抗病的作用。

3.野地瓜
野地瓜又叫地瓜泡,是一種桑科、榕屬植物,它是落葉性匍匐地上的木質藤本,有白色乳汁,分枝多,生長快,攀附力強,多分布在貴州、四川等地。 野地瓜是集食用、葯用、綠化、觀賞於一體的多用途植物。

還有多少人見過這種地瓜,這可不是人工種植的地瓜,是野生地瓜,味道比種植的地瓜好吃多。

4.火棘
火棘又稱救軍糧、水杈子。薔薇科,常綠灌木,是一種可葯可食可觀賞的多用途花果植物,以果實、根、葉入葯,性平,味甘、酸,葉能清熱解毒,外敷治瘡瘍腫毒,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

話說去年在上海松江郊區居然發現了一大棵火棘樹,樹上滿滿的果實。

5.刺梨
刺梨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別名刺菠蘿、送春歸、刺酸梨子、九頭鳥、文先果,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是一種稀有的果實。

還記得小時候故鄉屋旁的一棵刺梨,此時只能是回憶

6.桑葚
桑椹是桑科桑屬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的果實,橢圓形,長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時為綠色,逐漸成長變為白色、紅色,成熟後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酸甜。

屋前的桑葚,現在只剩幾棵,留存著回憶

7.蛇莓
別名:蛇泡草、龍吐珠、蛇果、雞冠果、野草莓。

小時候基本沒吃過這個,因為總是看到蛇莓草上面有白泡沫,他們說是蛇吐的口水,弄得我經常都是避開它,怕草叢中有蛇。

肯定還有其他的一些野果,一時想不起來了,你看了覺得還有什麼嗎?歡迎評論

按我們小時候來說,真的是山窮水盡。山上的毛柴也很少,並沒有什麼野果的生成。雖然生活苦,但是用野充飢的希望,是很微小的,比如有:半春,三月苞,茶苞,茶耳,楊梅,桃子李子,狗屎苞等。

酸棗。

老家有寨子,寨子有寨牆。爺爺手勤寨牆上植滿了酸棗樹。酸棗樹有刺,護寨坡,但確檔不住我們的好奇。尤其是上邊還爬滿了羊角秧,開著亮亮的小白花,後又接出了羊角果,三五成叢,剝開了,是白嫩的肉,我們也愛吃。

那天有小雨,娥子喊我去摘羊角秧,給她奶奶下鍋,我便去。她腿不好,我就攀爬,一不留心滾下了牆坡下的水壕,塘里水少但一身還是泥乎乎的,虧得鄰居將我拽上來送回去。一到家,遭奶奶一巴掌,邊給我換衣服邊抱怨。

最愛吃上邊的紅酸棗。爺爺怕刺了我們,讓小叔揀最紅的砍兩枝,我和小姑隨意摘了吃,那味道真爽!

先說酸棗、麻棗,爺爺輩留下的祖產,半個山坡的土地,層層疊疊的梯田,每層梯田的地階都長滿大棗樹,還有許多野生酸棗、麻棗樹,一到秋天,各種棗成熟,有的酸有的甜,有的酸中帶甜。麻棗就是酸中帶甜的,大家吃大棗膩味了,吃圓圓的小酸棗,酸棗太酸了,又去摘比酸棗大點,比大棗小點的麻棗,最後麻棗獲得好吃的美名

再說漿水罐和耨領,這兩個名字都是音,正確的名字寫法不知道。它們都生長在棗樹底下的地階上,漿水罐是匍匐的,枝條柔軟,長出的小小水果,一簇簇的,果實長到白色了,就可以吃啦,甜甜的,現在不知道老家還有沒有,多少年沒見到了。耨領的枝條是直立的,一簇一簇的。一到春天,開滿白色的花,一串串的,開花時沒有葉子,很打眼,我們常常折回家。但是到了夏天,它們的成熟的果實,是紅紅的,一串串的,圓圓的,是隱藏在密密麻麻的葉子中的,很不容易找到。真的找到,一定是非常驚喜的,果實是甜甜的。有經驗的孩子會記住耨領生長的具體地點,就比較容易找到耨領。我已經把耨領引進我現在的家,去年長了出來,沒結果,今年還沒有發芽,不知道能不能活。

最後說狗攆,名字也是音。它長在莊稼地里,我國南北方都有它的蹤影,只是名字叫法不同。它成熟的果實是黑色,也好吃,有一點甜,葉子可以打湯。

以上各種野果,伴隨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水平沒有現在高,但我們願意回憶童年,是因為我們那時是天真幼稚有趣的,腦袋裡是空白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現在也經常遇到「狗攆」,興趣大打折扣了,因為我們的腦袋裡裝滿了更多的東西。圖片為老家的山。

我在家吃槐花呱嗒:也挺美味的:多少年沒吃了:挺想念這種 美食 的!

E. 小時候的零食,山裡的野果子,小夥伴來認領一下,都吃過哪些

從農村出來的小夥伴們兒時,應該吃過不少野果,那些山間的美味,是我們小時候不可多得的免費的零食。我記得小時候最愛在農閑時和母親一起進山去打柴,母親忙著打柴,而我們就雀躍著到處尋找小野果。不用害怕會中毒,因為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父母早已耳提面命,我們也已然熟記於心。

這篇文章帶大家一起回憶那些曾經吃過的野果,找一找兒時的回憶,大家都來認領一下,看自己都吃過哪幾種。

1.樹莓


樹莓有的地方又叫覆盆子,是春天裡最常見的野果。各地的方言均不一樣,有的地方叫泡,有的地方叫三月泡,還有的叫栽秧泡。

魯迅在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這樣寫著: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自從學過這一文,我就深深地記住了它的名字。從此以後每吃一次樹莓,就會想起魯迅的這篇文章中的這幾句話,然後心中生起幾分竊喜,我竟然和大文豪有一樣的愛好。

2.三月泡


每個地方的樹莓長得還不太一樣,形成了不一樣的小品種,比如上圖的這一種樹莓和第一種樹莓,長得是不是特別像,但只有吃過的人才能了解它們的不同。

第1種果小、甜味淡、比較酸,第2種果子比較大,中間是空的,甜味很足。

3.川莓


這是一種成熟之後為烏黑色的樹莓,它的葉子也和前兩種不一樣,非常的寬大。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川莓的成熟季節在下半年,也就是大概在秋天。

在有的地方叫刺泡,有人說好吃,有人嫌它籽大,但在沒有野果吃的時候,它就是最大的美味。

4.烏泡子


這一種泡在我們的叫烏泡子,應該學名也是叫樹莓吧,只是不一樣的品種。這一個品種看到圖片都想流口水,因為你別看著它汁水很足的樣子,但是它的酸味也是最大的。

5.地瓜兒


地瓜兒又叫野地瓜,是長在地上的一種野果,可以說是味道最好的一種了,不接受反駁。

它成熟的季節是每年最熱的時候,大概7、8、9月份吧,有的時候到11月份還有的刨。

在最熱的時候,頂著大太陽,聽著知了聒噪的叫聲,也要去刨的野果,就只有地瓜兒了,哈哈,因為味道確實挺不錯。

6.雞拔腿


吃過這個東西的人,年紀應該都不小了,我猜大部分人應該都是70後了。

別稱很多:有的地方叫雞腳草,有的地方叫雞瓜子,還有個叫毛雞腿,還有的地方叫雞耿耿。你們那叫什麼呢?


葉子翻過來是白色的,所以又叫翻白草。它在土裡面長著瘤狀的塊根,剝掉外面褐色的皮,露出裡面白白的「肉」,就可以放到嘴巴里去咀嚼了,像紅薯一樣脆脆甜甜的,不會有渣,整個都可以吞下去。

7.冷飯果


冷飯果是紫金牛科的一種小灌木枝條上面長的小果實,果實成熟的時候,顏色變得通紅通紅的,還帶著一點通透感,這種灌木的枝條非常的柔軟,時常用來捆柴。當時吃不下的果實,就這樣帶回家之後再繼續摘著吃。

這種果實味道比較好,現在想要吃也很難看到了。

8.野草莓


野草莓是在野外自然生長的一種野果,我們常吃的水果草莓就是野外的野草莓馴化而來的,他們往往果實碩大,香味濃郁,味道很甜,而野外的草莓一般個頭比較小,味道有點酸澀。

不過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夠吃到這樣的野草莓,已是不錯的了。

9.涼粉果


學名為薛荔果,別名涼粉子、木蓮、冰粉子、涼粉果、鬼饅頭、木饅頭等,是桑科榕屬的小灌木結出的果實。

在當時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涼粉果可是很饞人的一種野果,不光是小孩子對它垂涎三尺,很多的大人也愛它。只因它在炎炎夏日的時候,是非常難得的解暑佳品,做成手搓涼粉就是一絕,在當時是比冰淇淋還美味的甜品。

10.羊屎果


我們那叫它羊屎果,我也真是醉了,但是其實是很形象的,你看它果實的大小和顏色就和羊糞蛋子是一樣一樣的。雖然名字不好聽,但是果實味道還是不錯的,很香甜,尤其是完全成熟的時候,香味是很濃郁的,還未成熟的時候味道就有點酸澀了。

11.蛇泡


又叫蛇莓,這是一種爭議比較大的野果子,有的人說能吃,有的人說不能吃,吃過的人說味道比較淡,不怎麼好吃。

更多的人說不能吃,像在我們那,老人就說這種野果是給蛇吃的,或者說是被蛇吃過的。因為有的時候它的莖葉上面會有白色的泡沫,老人說這就是蛇吐的口水,所以最好不要去吃。

12.羊奶果


每個地方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地方叫羊奶奶,有的地方叫班楂,有的地方叫馬奶提。

這個果子在有的地方長成了心形,是不是特別有意思?


13.菇娘


姑娘果又叫燈籠果,這種植物分布很廣,在中國的南北均有分布。它的果實其實是圓球狀實心的,不過它的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花萼瓣包裹著,像封閉起來的小燈籠一樣。

14.拐棗


拐走的模樣長得很怪異,但是味道不錯,在本文介紹的這些野果中,味道指數可以排在前面。

它長在一種高大的喬木上,有時候樹木能長到10多米,甚至20米高,所以要吃它並不容易。

15.茶泡(茶餅)


茶泡或者茶餅是山茶樹的葉片或者果實受到一種真菌的感染,而形成的一種變異形態,變成了厚厚的肉質性的組織。

當其發育成熟之後,味道脆脆的,甜甜的,是四、五月份常見的野果。

16.地稔


又叫地稔子,一種匍匐在地上生長的草本植物結的果實。分布很廣,在很多南方地區野外均可見,因此很多小夥伴們童年的時候都吃過這種野果。

果實完全成熟的時候是烏黑烏黑的,把表皮的刺稍微弄掉就可以放到嘴巴里吃了。咬的時候止水很足,味道清甜,但是吃完之後嘴巴就會變得烏黑烏黑的。

17.沙棘果


沙棘果是胡禿子科沙棘屬的一種小灌木的枝條上長的小漿果。這種小漿果不但產量很高,它的味道也還不錯的。在以前行軍打仗的時候,士兵們沒有糧食吃的時候,這種果子還做過他們的救命的糧食,因此現在有的地方又叫它「救兵糧」,「救軍糧」。

沙棘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現在常被製作成果汁出售 。不僅如此,沙棘樹還具有很好的防風固沙的作用呢。

18.龍葵


龍葵果在我們這兒叫黑黝黝,因為它的果實完全成熟之後是黝黑黝黑的。果實比較小,像黃豆粒那麼大小,味道是酸中帶著一些甜。

不過吃龍葵果需要注意兩點:第一點果實沒有成熟,還是青綠色的時候,千萬不要吃,第2點不能多吃。原因在於龍葵全株含有一種叫龍葵鹼的生物鹼,對人有微毒。果實完全成熟之後,龍葵鹼的含量會降低,所以可以吃,但是也要少吃。


龍葵是一種很常見的小野草,在我國南北均有分布,所以吃過龍葵果的小夥伴們應該不在少數。它開的花像辣椒開的花,是那種白色的小花朵,中間帶著黃色的花蕊。

在沒開花結果之前,它的枝葉還很嫩時,可以採摘下來當白花菜吃,是一種比較美味的野菜哦。

這18種常見的野果,是不少小夥伴們童年免費的零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給了我們不少甜的記憶。農村出身的你,吃過幾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