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搜索成妃圖片
擴展閱讀
禁止吃雞蛋的搞笑圖片 2025-05-17 10:38:35
動漫壁紙宮崎駿高清圖片 2025-05-17 10:36:32
花朵畫畫圖片大全 2025-05-17 10:22:49

搜索成妃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5-17 04:39:51

①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皇長子胤褆(這個字有好多讀音,shí、zhī、tí) ,胤褆(褆:通「祗」,敬的意思)康熙十一年生,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允禔從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十年後因爭儲位,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曰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63歲,以貝子禮殯葬。 皇次子胤礽 réng),胤礽(礽:福的意思)生於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誠仁皇後所生,為嫡長子。康熙十四年,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廢;四十八年,復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卒,51歲,追封理親王,謚號「密」。圖片 皇三子胤祉 zhǐ),胤祉(祉:福的意思)生於康熙十六年,母榮妃馬佳氏。允祉博學多才,成為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爾丹時,允祉領鑲紅旗大營。21歲,被封為誠郡王;次年,降為貝勒;32歲,晉誠親王。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卒,56歲。圖片 皇四子胤禛(zhēn),胤禛(禛:吉祥的意思)生於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後。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駕崩,胤禛即位,為雍正帝。1735年卒,58歲。圖片 皇五子胤祺(qí), 胤祺(祺:吉祥的意思)生於康熙十八年,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認為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曾奉命領正黃旗大營,19歲,被封為貝勒。30歲被封為恆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卒,54歲,謚號「溫」。 皇六子胤祚(zuò), 胤祚,康熙十九年生,其母德妃,即孝恭仁皇後,雍正皇帝是他親哥哥。康熙二十四年(1685),夭折時6歲。(康熙的年輕時,連續夭亡了好幾個兒子,一片父愛使康熙給兒子起名字,都是取「福、壽」之意,翻開字典,每個名的解釋都很簡單,一個字「福」。這個皇六子的名字也不例外:「祚」也是「福」,但其還有一層意思,卻很有點其他的「味道」:「祚」:君主的位置)皇七子胤礻右(yòu) 皇七子胤佑(yòu).胤佑(佑:神靈的幫助、護佑的意思),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子時生,母為庶妃戴佳氏即成妃,有殘疾。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三十七年三月,18歲,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三月,29歲,晉淳郡王。六十一年十一月,與受末命。雍正元年四月,晉淳親王。八年庚戌四月初二日辰刻卒,年五十有一,謚「度」。於雍正八年(1730年)卒,51歲。 皇八子胤禩(sì), 胤禩(禩:祭祀的意思)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允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但是,「皇太子之廢也,胤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胤禛繼位後,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但心裡卻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胤禩也明白,常怏怏不快。胤禛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胤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胤禛那裡,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隨後,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1726) 卒,46歲。圖片 皇九子胤禟(táng),胤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母宜妃郭絡羅氏。26歲,被封為貝子。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雍正即位後,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允禩等結黨營私為由,於雍正三年,革去其黃帶子、逮捕囚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同年(1726)卒,44歲。 圖片 皇十子胤礻我(é) 胤?,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母為溫僖貴妃鈕祜祿氏,26歲,被封為敦郡王,因黨附胤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胤齎(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乾隆五年(1741年)卒,59歲。 圖片 皇十一子胤禌(zī), 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1696) ,夭折,12歲。 皇十二子胤祹(táo), 胤祹,康熙二十四年生,母為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60年,派胤祹祭聖京三陵。次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胤禛剛繼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借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9歲。 皇十三子胤祥(xiáng),胤祥(祥:吉利的意思)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胤禛一繼位,即封胤祥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格外信用。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雍正八年(1730)卒,45歲。胤祥是胤禛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圖片 皇十四子胤禵(tí),胤禵(禵:福的意思)康熙二十七年生,母孝恭仁皇後。雖與胤禛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胤禛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禵進城吊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晉恂郡王。二十年(1755)卒,68歲,謚號「勤」。 圖片 皇十五子胤禑(wú), 胤禑於康熙三十二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帝死後,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1731)卒,39歲,謚號「恪」。 皇十六子胤祿(lù), 胤祿(祿:福的意思)康熙三十四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因庄親王博果鐸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庄親王。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73歲,謚號「恪」。 圖片 皇十七子胤禮(lǐ), 胤禮,也是四爺黨的,隱藏的比較深。(1697-1738)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乾隆三年卒,41歲。皇十八子胤祄(xiè),胤衸,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前卒,貌似是8歲 十九子胤禝(jì) ,胤禝,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一年生,3歲。 皇二十子胤禕(yī), 胤禕,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五年生,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xī), 胤禧,生母熙嬪陳氏,康熙五十年生,48歲 。 皇二十二子胤祜(hù), 胤祜,生母謹嬪色赫圖氏,康熙五十年生,33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qí) ,胤祁,生母靜嬪石氏,康熙五十二年生,73歲。 皇二十四子胤礻必(mì),胤秘,生母穆嬪陳氏,康熙五十五年生,58歲。

② 康熙兒子們的下場

分析如下:

1、康熙的大兒子叫胤褆,為惠妃納蘭氏所生。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2)搜索成妃圖片擴展閱讀:

九子奪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時年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系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褆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祀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惡胤禩勾結胤褆,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後,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禎(四阿哥同母弟,後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後,敢於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