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王花是什麼樣子的
大王花(Rafflesia)是大花草科[1]大王花屬20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的統稱。
肉質、寄生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吸取營養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侵入寄主的組織內。葉退化成鱗片或無。花通常單生,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合生。雄蕊多數至5枚,無花絲;雌蕊由數枚合生心皮所組成;胚珠極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珠被1-2層;花柱1或無,柱頭盤狀、頭狀或多裂。果為漿果;種子小,種皮堅硬,有內胚乳。
❷ 大王花的習性、特點等資料
大王花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植物,別名為大花草、食人花,一般生長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大王花是一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主軸極短,沒有葉片和地下莖,吸取營養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
大王花的葉子退化成鱗片或著有的沒有葉子。花通常單生,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合生。雄蕊多數至5枚,無花絲;雌蕊由數枚合生心皮所組成。果實為漿果,種子小,種皮堅硬,有內胚乳。
大王花的生長地由於沒有四季之分,在一年中任何時候它都會冒芽,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長季。從種子萌發到長出芽苞,這個過程往往是極其漫長的,至少需要4年時間,而且芽苞並非能立刻開花,還要經過幾個月時間,慢慢長大撐破木質表皮,發育成為小花苞。
(2)請搜索大王花的圖片擴展閱讀
大王花的發現和名稱由來:
大王花的正式中文名叫大花草,英文名叫「Rafflesia」,所以又能翻譯成「萊佛士花」,名字是為了紀念萊佛士爵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萊佛士爵士是政治家,也是倫敦動物園的創始人,還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督。
第一個發現大王花的人是法國探險家路易·奧古斯特·德尚(Louis Auguste Deschamps),他在印尼的爪哇島發現了大王花。由於如同一張血盆巨口,加上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腐屍味道,以至於早期還被訛傳成「食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