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給我搜索圖片壇經高手臭聲
擴展閱讀
背景圖片一片綠色 2025-05-11 02:42:23
機械動漫高清圖片 2025-05-11 02:40:49
香蕉圖片大全大圖 2025-05-11 02:34:09

給我搜索圖片壇經高手臭聲

發布時間: 2024-09-07 14:45:55

㈠ 請高手來答,怎麼在網上查詢六祖慧能的資料

輸入:六祖慧能 資料
即可查詢。

六祖慧能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涿縣)
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
8)生慧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慧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
靠賣柴養母。有一天,能在市中,聞客店有人誦《金剛經》,頗有領
會,便問此經何處得來,客人告以從黃梅東馮茂山弘忍禪師受持此經。
他因之有尋師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親安頓後,即北行。
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劉志略,引其出家之姑無盡藏尼,持《涅盤經》
來問字。慧能說:我雖不識字,但還了解其義。尼說:既不識字,如
何解義?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聞其言,深為驚異,遂告
鄉里耆老,競來禮敬,即請慧能居於當地寶林古寺,稱他為盧行者。

慧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智
遠勸他到黃梅東禪寺(寺在黃梅雙峰之東,亦稱東山)去從弘忍受學。
慧能於咸亨三年(672)到了黃梅東山,弘忍見著他即問:居士從
何處來,欲求何物?慧能說:弟子是嶺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說:你
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如何堪作
佛?!慧能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和尚佛性與獦獠佛性無別;
和尚能作佛,弟子當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慧
能在碓房間踏碓八個月,當時東山禪眾達七百人。相傳弘忍有一天為
了考驗大眾禪解的淺深,准備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驗。時神秀為
眾中上座,即作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一時傳誦全寺。弘忍看後對大眾說:後世如能依此修
行,亦得勝果,並勸大眾誦之。慧能在碓房間,聞僧誦這一偈,以為
還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請人寫在壁上。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
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這句是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
「佛性本清凈」),何處惹塵埃!」眾見此偈,皆甚驚異。弘忍見了,
即於夜間,召慧能試以禪學造詣,傳與衣缽,並即送他往九江渡口。
臨別又叮囑他南去暫作隱晦,待時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廣東曹溪後,
隱遁於四會、懷集(今廣西懷集縣)二縣間,過了十餘年,至廣州法
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
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
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為詫異。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請問深義,慧
能回答,言簡理當。印宗便問: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非就是行者?
慧能便出示衣缽,印宗歡喜贊嘆,即集眾就法性寺菩提樹下為慧能剃
發。又請名德智光律師等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廣州光孝寺。
寺中有六祖瘞發塔、菩提樹、風幡堂、六祖殿諸古跡)。兩月後,慧
能即於寺中菩提樹下,為大眾開示禪門,說般若波羅蜜法。

不久,慧能辭眾歸曹溪寶林寺,印宗與道俗千餘人相送。那時,
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慧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
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又
加入後來的法語,即世所行《法寶壇經》(今世流通的《法寶壇經》
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異本,四、宗寶本。參照
本書「法寶壇經」條)。從此以後,慧能在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餘年。
其間,中宗曾請慧安、神秀二師於宮中供養,並問禪法。二師皆說:
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神龍元年(705),
中宗即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
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及絹
五百匹以為供養。並命改稱寶林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
法泉寺額,並以慧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延和元年(712)慧能回
至新州小住,命門人建報恩塔。先天二年(713)圓寂於新州國恩
寺,世壽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遺體歸曹溪。憲宗時(80
6—820)贈以大鑒禪師謚號,柳州刺史柳宗元為撰《曹溪第六祖
大鑒禪師碑並序》。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
又撰《曹溪大師第二碑》。從達磨六傳而至慧能,故一般稱他為六祖
大師。

慧能的遺體未壞,弟子方辯裹紵塗漆於其上,形象生動逼真,現
存於廣東曹溪南華寺(即古代的寶林寺)。

中國禪宗從達摩始百餘年間皆以《楞伽經》相印證,故亦稱為楞
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為典據,到了慧能
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了《楞伽經》,其目的在於擺脫名
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慧能本與神秀同為弘忍門下的大弟子。但因對禪的看法不同,後
來遂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禪法多弘傳於北方貴族階層,南宗初行於嶺
南一帶。後由慧能弟子神會於開元十八年(730)在洛陽定南北宗
是非大會上,極力批評北宗禪為「師承是旁,法門是漸」,影響所及,
北宗的勢力遂逐漸衰退。

慧能的禪學思想,見於其弟子法海集記的《法寶壇經》。此經後
來曾被神會系一度改編作為傳宗的典據,故其中夾雜後後之說,但大
體上還可見到慧能主張是舍離文字義解,而直澈心源。他說這種境界
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說:心量廣大,遍周法界,去來自由,
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
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以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
有燈即有光,燈是光之體,這是所謂定慧一體觀。他又認為覺性本有,
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
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
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卧動作雲謂里,也可體會禪
的境界。這就不同於北宗的教人靜坐看心,以為那樣將心境分為兩截,
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從無念著手,並不限於靜坐一途。

慧能強調「見自性清凈,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因此他對於當時僧俗念佛願生西方的凈土法門,另有一種看法。他對
韋刺史開示說:「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
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凡
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
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傳燈錄》及《傳法正宗記》皆載有嗣法
四十三人。《法寶壇經》說有門人十人,《祖堂集》列舉八人。但是
最著名於後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
嘉玄覺五人。他們得法後,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嶽二家弘傳
最盛;南嶽下數傳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
法眼三派,形成了禪宗五派法流。

此外,《僧傳》、《傳燈錄》所未載而見於金石著錄者有凈藏
(675—746),也是六祖知名弟子,他把南宗禪傳入嵩山
(《金石萃編》卷八十七《凈藏禪師身塔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