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福建民間藝術有哪些和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感情傷害圖片 2024-04-26 04:40:41
甜甜圈卡通圖片頭條搜索 2024-04-26 03:44:29
唯美句子和圖片 2024-04-26 03:44:29

福建民間藝術有哪些和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6 01:14:31

① 泉州的民間藝術樣式有哪些

主要有泉州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等22項民間藝術。


泉州市,別稱鯉城,是福建省地級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全市共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泉州市常住人口為878.2285萬人。

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泉州是閩南民系城市之一,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常住外來人口達204萬人。2020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58.6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22年保持全省第一。

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

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② 閩南的非遺文化有哪些

閩南的非遺文化有: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文化空間。具體如下: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福建各地區的方言及民間諺語、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如霞浦畲族小說歌、閩南童謠、陳三五娘傳說。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傳統戲劇如歌仔戲、梨園戲、莆仙戲等;傳統曲藝如福州評話、答嘴鼓、漳州錦歌等;民間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儺舞、龍岩採茶燈等;民間音樂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樂、浦城閩派古琴等;民間美術如漳州木版年畫、柘榮剪紙、惠安木雕技藝等;傳統雜技與競技如建甌挑幡、寧德霍童線獅、自然門武術等。
3、民俗活動、禮儀、節慶:福建民間添丁慶壽舊俗、婚嫁舊俗、喪禮舊俗、民間節日、廟會、民間傳統信仰習俗等。如閩西客家春耕習俗、惠安女服飾、豐澤蟲尋埔女服飾、閩東畲族婚俗、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慶、寧德畲族三月三節俗等。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各種具有福建特色的生產生活技藝與工具等。如福州同利肉燕製作技藝、福州聚春園製作技藝、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泉州傳統竹編工藝、明溪肉脯干製作工藝、沙縣小吃製作工藝等。
5、傳統手工藝技能:福建各種工藝美術製品的獨特製作技藝。如德化瓷工藝、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藍印花布、將樂民間龍池古硯製作工藝、將樂西山造紙技術、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工藝、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福安銀器製作工藝、壽寧木拱廊橋製作工藝、福鼎餅花工藝等
6、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福建民間各種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燈、石獅蚶江端午海上潑水習俗、龍岩適中盂蘭盆節俗、福鼎雙華畲族二月二歌會、周寧浦源護魚習俗等。

③ 福建民間藝術有哪些

1、黃金漆畫俗稱「溜金畫」,起源於中原地區的油彩畫,在唐代傳入了閩南地區,經過了不斷的改良與創新,逐漸變成了一門具有閩南特色的裝飾藝術。

④ 福州非遺項目有哪些

1、民間信俗(陳靖姑信俗),福建省古田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6月7日,福建省古田縣申報的民間信俗(陳靖姑信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古琴,又名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相傳系伏羲所創,初為五弦,至西周增至七弦。到了清代,古琴廣為流行,以吳越為中心,逐漸分出許多流派。浦城閩派古琴已經被評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⑤ 閩南民間藝術有哪些

布袋戲 提線木偶 南音 陶藝 拍胸舞 剪紙 梨園戲
高甲戲

高甲戲富有閩南民間特色的地方戲,詼諧
幽默,尤以丑角表現見長,《桃花搭渡》,
《連升三級》載譽戲劇界。
刺綉 石雕 木雕

⑥ 中國福建傳統文化有哪些

1、閩劇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閩劇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等地區,並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

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閩劇風格高雅、瀟灑,道白清晰,唱腔優美,婉轉流暢,演員在表演中重視運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現優美的身段,通過外形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2006年5月20日,閩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45。

2、梨園戲

梨園戲是福建省的傳統戲曲之一。梨園戲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

梨園戲廣泛流播於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廣東潮汕及港澳台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

梨園戲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戲劇目和音樂。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鏡記》刊本,可見當時梨園戲已經流行。

清末,高甲戲在泉州地區迅速崛起,歌仔戲也隨即在漳州、廈門地區廣為流傳,打城戲又以新的面貌出現,梨園戲因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班社日益減少,范圍日漸縮小,連廈門的梨園戲也改唱歌仔戲。十九世紀40年代末,梨園戲已瀕臨消亡。

梨園戲有大梨園和小梨園之分,大梨園又分「上路」、「下南」兩支,三種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頭」(保留劇目)和專用唱腔曲牌。

宋時,行省稱為路,閩南泉、漳一帶人稱上頭的省份為上路,故「上路」戲系指由浙江傳入的戲曲。

其劇目較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戲腳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買臣》、《劉文龍》、《孫榮》、《朱文》(即《朱文太平錢》,存有《贈綉篋》、《認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蘇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2006年5月20日,梨園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高甲戲

高甲戲,福建省泉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演出劇目則分為「大氣戲」(廷戲和武戲)、「綉房戲」和「丑旦戲」三大類。

高甲戲的角色原來只有生、旦、丑,後來又先後增加了凈、貼、外、末和北(凈)、雜二色;高甲戲的表演藝術來自梨園戲、木偶戲、弋陽腔、徽戲和京劇。

高甲戲的音樂唱腔以南曲為主,兼用「傀儡調」和民間小調;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武樂二種。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48。

4、福州評話

福州評話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講述並有徒歌體唱調穿插吟唱獨特的傳統說書形式,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

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福州十番

又稱"十歡"、"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樂。清乾隆初年,侯官鄭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詞》雲:"閩山廟里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

檳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其樂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鑼、大小鈸、雲鑼、狼丈、木魚、檀板、清鼓等13種。

流行於福州、閩侯、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榮、福鼎、寧德、古田以及南平等縣市,還曾巡迴演奏於上海、香港、南洋群島等地,深受群眾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甲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梨園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閩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評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福州十番

⑦ 福州特有的地方傳統藝術都有哪些

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
福州戲..也就是唱大戲..

⑧ 福建有哪些民間藝術

莆田(民間繪畫)、建陽(農民工筆畫)、晉江(民間繪畫)、漳平新橋(農民畫)、龍海(民間繪畫)、詔安(民間繪畫)、漳浦(民間剪紙)、同安(農民畫)、東山(民間音樂)、薌城(燈謎)、永春(民間紙織畫)、石獅蚶江(燈謎)、華安(玉雕)、仙游(民間戲曲)、涵江(民間音樂)、莆田(民間戲劇)、柘榮(民間剪紙)、松溪(民間版畫)、晉安(壽山石雕)、晉江磁灶錢陂村(書法)、晉安新店(腰鼓藝術)、武夷山(茶文化)、惠安(雕刻藝術)、德化(陶瓷藝術)、晉江(民間戲劇)、建甌(民間版畫)。

⑨ 福建省傳統民俗有哪些

清明節一般在4月4日至六日之間(陽歷)在福建有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的習俗,福州市家家戶戶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後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但掃墓時絕對少不了供品,一般就是一些豆腐和面點的等,但絕對少不了「菠菠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