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s圖片的裁剪技巧
「裁剪工具」 的基礎用法
裁剪工具可以用來將圖片裁大或者裁小,修正歪斜的照片。
1: 我們首先學習裁剪工具的基礎用法。使用圖1所示的裁剪工具(標示1處),可以看到屬性欄(標示2處)在默認情況下是沒有輸入任何數值的,我們可以在圖中框選出一塊區域,這塊區域的周圍會被變暗,以顯示出裁來的區域。裁剪框的周圍有8個控制點,利用它,我們可以把這個框拉寬,提高,縮小和放大。如果把滑鼠靠近裁剪框的角部,可以發現,滑鼠會變成一個帶有拐角的雙向箭頭,此時我們可以把裁剪框旋轉一個角度。
2: 利用旋轉裁剪框的方法,我們可以直接在裁剪的同時,將傾斜的圖片糾正過來,如圖1右下角所示。
3:如果想製作標準的沖洗照片文件,可以利用屬性欄中的寬度、高度和解析度選項來裁剪。比如想製作5寸照片,可以在寬度輸入框中輸入「5英寸」,在高度輸入框中輸入「3.5英寸」(如果以厘米為單位的話,是12.7×8.9厘米),解析度是指在同等面積中像素的多少,可以想像,相同的面積,像素越多,圖像也就越精細。一般來說,解析度達到300像素/英寸,圖像效果就已經不錯了。如圖2所示:
在裁剪照片的時候,要注意最終作品的構圖,照片照得再好,裁剪不當就會功虧一簣。
在構圖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構圖的內容可太多了,說些常用的吧,比如照片要有主有輔,互相呼應;初學者在學習設計新穎的構圖前,可以把主體放在黃金分割點上(1:0.618);盡量避免水平或者垂直線將照片完全截斷(如地平線、電線等);注意主體人物的視線前方要有一定的餘地,不要在裁剪時,讓主體人物看著照片的邊緣等。
看來裁剪得當,可以把原本並不出眾的照片裁剪成優秀的作品呢!
當然啦。其實攝影並不是比誰拍的東西多,向上面加東西容易,想裁掉多餘的圖像,把照片做得精緻,就要用很多心思了。
「裁剪工具」 修正照片透視
我們拍攝的建築都是有透視變形的,如果這個變形過大,我們可以利用裁剪工具把它修復。
1:下面我們看看如何修正照片的透視。在拍攝建築時,我們可以發現,由於建築體積較大,透視造成的歪斜現象會比較嚴重。對變形嚴重的圖片,我們需要糾正。另外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許會需要建築物的正視圖。比如菜菜常打的CS游戲里邊的三維建築,其實就是用軟體將建築的圖片消除透視成為正視圖後做成貼圖,像糊燈籠那樣貼在三維模型上製作出來的。如果兩端都有歪斜的話,單純地用旋轉裁剪框的方法就無能為力了。
2:我們來看圖3所示這棟建築。建築較高,頂部離我們較遠,底部較近,近大遠小,所以建築在圖片上是有透視變形的。如果想消除這個變形,我們可以在使用裁剪工具時,在屬性欄里選擇「透視」選項(標示1處),拉動四角的控制點到建築的四個角,回車確定即可得到建築的正視圖。
想不到裁剪工具還能修正歪斜和透視變形!
功能不僅如此,除了象現實中的`剪刀那樣把照片裁小,裁剪工具還可以把照片裁大。比如說將背景色設置為白色,使用裁剪工具框選全部圖像,然後再利用控制點把裁剪框放大到圖像以外,就可以裁出白色的邊框。
哇,這么快就做出邊框了,真的很方便呀!
是呀,裁剪工具可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如果在屬性欄中的寬度、高度、解析度中輸入數值,我們還可以直接裁出指定大小的圖片。在你框出選擇區之後,按下回車鍵,圖片會自動按裁剪框和屬性欄的設置將圖片縮放到指定大小。如果想把一大批照片全裁成和某張圖片一樣大小的話,可以先打開這張圖片,單擊屬性欄上的「前面的圖像」按鈕,這張圖片的圖像大小信息會被自動填在前面的輸入框,以後再裁剪別的圖片時,就會大小相同啦。
清除按鈕是干什麼用的呢?
消除前面填的數值,把裁剪工具恢復到默認狀態。
巧用菜單剪裁圖像
裁剪工具的使用非常方便,但在處理圖像時,我們還需要更加靈活的方法,利用菜單來剪裁是個好主意。
祁老師,有時我用選擇工具選擇了一塊圖像,位置已經對得很准了,不想再用裁剪工具重新對位,有沒有直接把選擇區裁剪為成圖的方法?
用菜單中的「圖像」-「裁剪」,它的快捷鍵是Ctrl+,
它和使用裁剪工具有什麼區別?
裁剪命令適合於在現有選擇區上裁出矩形圖像,如果我們在合成圖像時,想利用某圖層的邊緣作為裁剪依據,可以按Ctrl鍵單擊該圖層縮略圖,將它變成選擇區再裁剪,非常精確。
我們來做一個試驗,打開一張圖片,用矩形選擇工具任意選出一塊區域,利用菜單中的「選擇」-「變換選區」命令將選區旋轉一個角度,再使用「圖像」-「裁剪 」命令載剪後得到圖4。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裁剪命令是按選擇區的最高點、最低點、最左側點和最右側點為准確定四條邊裁出圖像,因此它不能在裁剪時糾正傾斜。
貌似有點簡單哈~
可曾想過和別的命令結合使用?
結合使用有什麼優點呢?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合成的時候,個別的圖層內容比較大,有時會伸出畫框外,如果我們對這個圖層進行了選擇區域並刪除外部圖像的操作,畫框外的圖像並不會被刪除,再次移動這個圖層時,就會把畫框外難看的邊緣也移進來。如果圖層很多,一個一個的清除非常麻煩,此時我們只需要按幾個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我猜出來啦!按下Ctrl鍵不鬆手,按」a」(全選圖像)再按」,」(裁剪命令)!
聰明!如果操作過程中有多個快捷鍵都是結合Ctrl鍵,用這樣的方法是非常快速的。想要提高效率,不僅僅是會用快捷鍵,看似簡單的連續按鍵法,會讓你省去很多製作時間。
我如果用裁剪工具框選全部圖像,按下回車確定,是否和前面說的方法有相同的效果?
當然啦。
一步搞定掃描圖片
我們常把大量的照片放在一起掃描進來,這些照片的擺放也不是很整齊,一張一張地裁剪要累死人的!在新版本的Photoshop中,我們可以一步搞定這個難題。
這里還有50張掃描圖片,里邊全是散放的小照片要處理。
我們用文件菜單來搞定這個難題。
1:如圖5所示,上部是掃描稿,掃描出來的底板顏色一般是黑色的,照片排得不整齊也沒關系,但要注意不能相互疊在一起。
2:單擊菜單「文件」— 「自動」— 「裁剪並修齊照片」,可以看到Photoshop自動將圖片裁剪出來並製作成新的文件供我們進一步修改(圖5下部所示)。
㈡ PS圖形圖像的處理技巧
PS圖形圖像的處理技巧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進入一個全新的數碼照片時代,加上優秀的圖像處理軟體,大大方便人們對圖像進行後期的進一步加工製作,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PS圖形圖像的處理技巧,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Photoshop是美國Adobe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發布的具有強大功能的圖像編輯處理軟體,它是一種功能十分強大的圖像處理軟體,應用領域非常廣泛,都市街頭各類製作精美的車身廣告、燈箱廣告、大型戶外廣告、以及各種書籍雜志的封面、產品的精美包裝、商場的廣告招貼、電影海報等,這些平面廣告作品,基本上都是使用Photoshop對圖像進行處理的。
一、Photoshop的應用領域
Photoshop的應用領域很廣泛的,在圖像、圖形、文字、視頻、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主要應用於:平面設計、修復照片、廣告攝影、影像創意、藝術文字、網頁製作、建築效果圖後期修飾、繪畫、繪制或處理三維帖圖、婚紗照片設計、視覺創意、圖標製作、界面設計。上述列出了PHOTOSHOP應用的13大領域,但實際上其應用不止上述這些。例如,目前的影視後期製作及二維動畫製作,Photoshop也有所應用的。
二、Photoshop的功能特色
從功能上看,Photoshop可分為圖像編輯、圖像合成、校色調色及特效製作部分。圖像編輯是圖像處理的基礎,可以對圖像做各種變換如放大、縮小、旋轉、傾斜、鏡像、透視等。也可進行復制、去除斑點、修補、修飾圖像的.殘損等。這在婚紗攝影、人像處理製作中有非常大的用場,去除人像上不滿意的部分,進行美化加工,得到讓人非常滿意的效果。
圖像合成則是將幾幅圖像通過圖層操作、工具應用合成完整的、傳達明確意義的圖像,這是美術設計的必經之路。photoshop提供的繪圖工具讓外來圖像與創意很好地融合,成為可能使圖像的合成天衣無縫。
校色調色是photoshop中深具威力的功能之一,可方便快捷地對圖像的顏色進行明暗、色偏的調整和校正,也可在不同顏色進行切換以滿足圖像在不同領域如網頁設計、印刷、多媒體等方面應用。
特效製作在photoshop中主要由濾鏡、通道及工具綜合應用完成。包括圖像的特效創意和特效字的製作,如油畫、浮雕、石膏畫、素描等常用的傳統美術技巧都可藉由photoshop特效完成。而各種特效字的製作更是很多美術設計師熱衷於photoshop的研究的原因。
三、Photoshop的運用技巧分析
1、使用套索工具抽取圖像。
套索工具通常適合處理簡單的,輪廓不復雜的主體。使用套索工具將圖像所要抽取部分的大致輪廓選中,將選中區域的圖像通過剪切的圖層,這時背景和主體就會分離,但是未經羽化處理的主體邊緣很粗糙。主體輪廓越復雜則使用套索工具的效果越差。(磁性套索工具適合處理背景和主體顏色反差較大的圖像,多邊形套索工具適合處理主體輪廓多為線段的圖像)。
2、曲線調整。
在菜單欄里的圖像、調整等是對當前圖層做的調整,但是缺點是不方便二次修改,比如如果調整完後感覺不滿意,想調回原來的樣子那就難了,除非你記得你各個參數調了多少,或者ALT+SHIFT+Z,但是撤銷的部數是有限的。
圖層面板里的效果調整就是在圖層上面加了一個調整層,方便二次修改,比如你感覺調的不好,可以雙擊調整層重新調整,如果想回到原來的樣子,就直接刪掉調整層就OK了。但是在圖層面板里新建的調整層會影響到調整層一下的所有圖層。如果只想調整一個層,那就按ALT鍵把效果層和圖層編組,或者先把要調整的圖層載入選區,然後添加調整層。
圖層面板里的調整和菜單欄里的調整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圖層面板里的就是為了方便修改,和智能濾鏡是一個道理。
3、濾鏡模糊。
“徑向模糊”濾鏡――旋轉鏡和爆炸鏡。“徑向模糊”濾鏡能產生旋轉或爆炸的模糊效果,類似於傳統攝影的旋轉鏡和爆炸鏡。操作方法是:打開照片後,執行/濾鏡/模糊/徑向模糊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有模糊方法可供選擇,“轉動”相當於旋轉鏡,“縮放”相當於爆炸鏡。選擇後設置“數量”,以調整模糊的程度,參數值越大就越模糊。最後根據圖像需要調整好“模糊中心”,單擊“好”,圖像處理完成。這是簡單的圖像處理方法。有時候,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還可以將需完整保留的部分通過拷貝、粘貼形成一個圖層,然後利用“背景”層按前面介紹的方法製作“旋轉”或“爆炸”效果。最後用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以虛邊較大的畫筆,將所復制的圖層需虛化部分擦去,保留無需虛化的主體,合並圖層後存檔。
“高斯模糊”濾鏡-柔焦鏡。除“高斯模糊”外,Photoshop還有“模糊”和“進一步模糊”濾鏡,但這兩種濾鏡的效果都不明顯,且“高斯模糊”濾鏡也可產生同樣的效果。它相似於傳統攝影中的柔焦。使用方法是:打開准備處理的照片後,下拉“濾鏡”菜單,執行/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調整“半徑”的值(參數越大,就越模糊),然後單擊“好”。還可以將整個畫面通過拷貝、粘貼辦法形成一個新圖層,以新圖層製作模糊效果,然後將該圖層調整成半透明狀態,合並圖層後存檔。
“動感模糊”濾鏡-速度鏡。該濾鏡可產生加速的動感效果,類似速度鏡或追隨拍攝。使用方法是:打開准備處理的照片後,下拉“濾鏡”菜單,執行/模糊/動感模糊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調整“角度”(模糊方向)和“距離”(模糊程度)單擊“好”,就可以得到一幅整個畫面有動感的照片。但實際運用中往往不需要全畫面模糊,可用套索等工具將需要模糊的范圍選擇好,然後執行動感模糊命令。或者按前面的方法再建一個圖層,在背景層執行動感模糊。
總之,以上探討了Photoshop的一些運用技巧,當然Photoshop的魅力不僅於此,還有一些高級技巧這里就不再贅述。現在Photoshop軟體的強大圖形製作功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已得到深入,它在社會領域中的展示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美工工作者的青睞。但是Photoshop乃至整個計算機技術在社會研究領域中的應用還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進一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有待於美工工作者的探索。
;㈢ photoshop(PS)有哪些實用技巧
當然這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更多的操作等著你發現,歡迎補充。
㈣ 如何使用Photoshop做簡單的圖片處理
運行Photoshop軟體,打開圖片,依次點擊菜單「圖像--圖像大小」,打開如圖所示的面板:
在歷史記錄面板中,你可以隨意回到任意一步。點擊「打開」,即可回到最初打開圖像時的狀態。
第四節:其它功能簡單介紹:
旋轉圖像:依次打開菜單「圖像--旋轉畫布」,可以旋轉180度,或者順(逆)時針旋轉90度,也可以任意角度。還可以水平(垂直)翻轉。
把彩色圖像轉成黑白:依次打開菜單「圖像--模式--灰度」。
對圖像變魔術:電腦處理圖像是非常自由的,可以像魔術師一樣任意變化。菜單「濾鐿」中的所有命令你都可以嘗試,也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輸入文字:用左邊面板上的「T」文字工具(或者直接按鍵盤的T),在圖像上任意地方點擊,即可輸入文字。輸完文字後,直接按住鍵盤上的CTRL鍵,會出現一個六個角的框,拉動各個小框即可放大縮小文字。改變字體像word中一樣,先要用「T」文字工具選擇文字,然後在菜單下面的文字工具欄中更改。改變顏色:按依次點擊菜單「窗口--色板」(保證「色板」前打「/」),在色板面板中選擇你要的顏色。然後按ALT+ Delete即可給文字填充顏色。
㈤ ps圖片處理技巧有哪些
不同的圖片,不同的要求,都有不同的方法,
你這問題范圍太廣,幾句話說不清。
㈥ PS圖像處理的摳圖的方法與技巧
PS圖像處理的摳圖的方法與技巧
Photoshop集圖像設計、合成以及文字輸入、編輯為一體,能夠輕松實現專業的圖像設計與處理。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PS圖形圖像處理的技巧,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在圖像處理過程中,往往只要圖片素材中的一部分,那麼,就要把這個需要的部分和背景分離開來,即所謂的摳圖。針對不同圖片的特點以及不同的要求,摳圖的方法不盡相同,特別是對一些不規則的復雜的對象,要將它快速而精確地摳出來,在Photoshop中是一個關鍵的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
一、根據所需對象的形狀進行摳圖
1.套索工具
使用普通套索工具可用來創建徒手描繪外框的選取范圍;使用多邊形套索工具可用來創建直線段外框的選取范圍;使用磁性套索工具能快速選擇邊緣與背景對比強烈且邊緣復雜的對象。在使用套索工具的時候,可根據具體圖片的特點,選擇工具創建選區。
(1)使用方法(以磁性套索工具為例):①在工具箱中選擇工具(屬性默認);②用滑鼠單擊選取起點,然後沿物體邊緣移動滑鼠,無需按住滑鼠,當回到起點時游標右下角會出現一個小圓圈,單擊滑鼠即可。
(2)使用技巧:①繪制時,按住Alt鍵可完成直線條和手繪線段的相互切換;②若要抹除剛繪制的線條,按Delete鍵即可。
2.選框工具
使用選框工具可以創建矩形選區、橢圓選區、單行及單列選區,當所選對象不必很精確時,也可以用選框工具加羽化來完成。
(1)使用方法(以矩形選框為例):①在英文輸入狀態下按M鍵,選擇選框工具;②在工具選項欄中設置屬性;③在畫布中按住滑鼠左鍵,從畫布中的一角拖移至另一角即可創建一個矩形選區。
(2)使用技巧: ①按住Shift鍵的同時拖動滑鼠,將建立一個正方形(圓)選區;②按住Alt鍵的同時拖動滑鼠,將會以滑鼠剛開始按下時的點為中心建立一個矩形(橢圓形)選區; ③按住Alt + Shift鍵的同時拖動滑鼠,將會以滑鼠剛開始按下時的點為中心建立一個正方形(圓)選區。
3.路徑工具
通常用路徑工具創建不規則的、復雜的又需要精確定位的選取范圍,有著更精確、更光滑的特點。
(1)使用方法:①使用鋼筆工具或自由鋼筆工具創建路徑;②使用添加錨點工具和刪除錨點工具來設定合理的錨點個數(錨點越少越光滑);③通過轉換點工具和直接選擇工具來進行錨點位置的調節及曲線的編輯調整。通過編輯後得到更精確的路徑,最後將路徑轉化為選區即可。
(2)使用技巧: ①按住Shift鍵可以強制將路徑繪成水平、垂直或450角;②按住Ctrl鍵可暫時切換到路徑選取工具; ③按住Alt鍵將筆形游標在黑色節點上單擊可改變方向線的方向,使曲線轉折;④在“轉換點”工具狀態下,按住Ctrl鍵可以臨時切換到“直接選擇”工具。
二、根據圖像的顏色進行摳圖
1.魔術棒工具
它可以在圖像中創建與某點顏色一致或相近的'區域,使用非常方便。
使用方法: (1)在英文狀態下按W鍵,選擇工具; ( 2)在工具選項欄中設置“容差、連續的”等屬性; (3)在圖像中單擊要選擇的顏色。
2.“色彩范圍”命令
魔術棒工具雖然使用很方便,但是它有時不容易被控制,當對選取范圍不滿意時只好重新選擇,而“色彩范圍”命令可以一邊預覽一邊調整,而且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選區的范圍。
(1)使用方法:①單擊“選擇”→“色彩范圍”命令,打開“色彩范圍”對話框;②在對話框的“選擇”下拉列表框中指定一個標准顏色或用吸管單擊圖像欲選顏色所在區域的任意處;③調整“容差”取值范圍,則圖像中的所有在色彩范圍內的顏色區域就被選擇。
(2)在“色彩范圍”對話框中,使用“添加到取樣吸管”和“從取樣中減去吸管”可以增加或減少選取的顏色范圍。
3.魔術橡皮擦工具
用魔術橡皮擦工具在圖層中點按時,所有相似的顏色區域被擦掉而變成透明的區域,進而選中需要的圖像部分。
使用方法:①在工具箱中選擇工具;②在工具選項欄中設置“容差、消除鋸齒”等屬性; ③用滑鼠單擊圖層中想要擦除的區域即可。
三、使用通道、蒙版和濾鏡技術進行摳圖
對結構復雜、邊界難以確定或含有纖細的細節(如頭發)部分的圖像進行選取時可以採用通道、蒙版、濾鏡等技術。
1.使用通道進行摳圖的操作步驟
(1)打開要處理的圖片;(2)在通道調板中仔細觀察,找出白色和黑色對比最大的顏色通道,假設為紅色通道,復制紅色通道為紅副本; (3)執行“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命令,根據圖像的特點設置參數,將黑白兩色的對比度加大;(4)單擊該通道,白色區域被選取。
2.利用蒙版進行摳圖的操作步驟
(1)打開圖像,利用“套索工具”將要選取的部分大致地勾畫出來;(2)單擊工具箱上的“快速蒙版”按鈕,進入快速蒙版編輯模式;(3)使用“橡皮擦工具”、“鉛筆工具”對其進行修改和編輯,使蒙版完全覆蓋不需要選中的區域;(4)切換為標准模式,則選區建好。為了讓選區的過渡更加自然,可以為選區設置羽化。
3.使用“抽出濾鏡”進行摳圖的操作步驟
(1)打開素材圖像,選擇需要處理的圖層,執行濾鏡→抽出,會顯示“抽出”對話框;(2)選擇工具欄中的工具“邊緣高光器工具”,繪出圖的邊緣,可以使用橡皮擦工具對圖像邊緣區域的范圍進行修改;(3)對要保留的區域用填充工具進行填充。用“預覽”按鈕可以預覽抽出的效果,不滿意,可以使用清除工具和邊緣修飾工具對圖像進行修飾;(4)最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完成選區的建立。
;㈦ 比較簡單的PS技巧有哪些
1、畫面還原
在貼吧或者一些論壇裡面經常有這樣的帖子:有人拿出一張圖,然後說畫面中有多餘的東西,求大神把這些東西P掉,露出原來的樣子。
看到效果之後,小白會覺得這好厲害,能還原畫面,把有的東西變沒。
其實只要是PS的初學者都知道,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只要使用仿製圖章工具就可以了。
這個東西的技術含量不高,更多的是考驗耐心和細心,對於復雜的圖,需要去尋找很多的同類元素,然後慢慢的刷。
對於簡單的畫面還原,直接使用PS的自動工具:
2、改變身材
很多寫真或者攝影圖片裡面模特的身材都是被改變過的。
但是很多人並不具備這種專業技能,有時候改出來的圖四不像,比例不協調。
3、移花接木
我們有時候需要把一個人或者物體從A點移動到B點,這彷彿需要移花接木的本領,但是實際上也是很簡單的事情。直接使用PS的內容感知移動工具,把你要移動的物體做一個選區,然後拉到想要放置的新位置即可。
4、多人人像
這種效果看起來很酷炫,實際上非常簡單,前期只需要用三腳架固定好機位,然後不同位置連續拍幾張,最後把這些圖片放在一起,用PS的蒙版一擦即可。
5、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的後期其實很簡單,就是幾個混合模式的組合,其真正的難點在於如何將幾幅照片很好融合到一起。
6、堆棧
堆棧這個詞語聽起來非常晦澀難懂。
其實就是把一系列圖片放在一起,然後通過某種演算法去對圖片內容進行取捨。
例如如果計算方法為最大值,它就是取每一張照片上下兩個像素比較亮的像素,那麼因為星星是一個高光點,所以說會被最終保留下來,如果你拍了很多張星星的照片,反映到最後合成的照片就是一條線了。
㈧ 怎麼用PS 修照片
怎麼弄ps圖片?
操作步驟:
1.打開photoshop,新建一個寬400像素,高200像素的圖片。
2.背景色填充綠色。
3.把風景素材圖片從桌面上拖拽到綠色的背景區域。
4.推拽進來後可以移動位置和調整大小,調整合適後敲回車確認。
5.在右側的圖層列表面板里右鍵單機素材圖層。
6.在彈出的菜單里選擇「柵格化圖層」。
7.柵格化圖層完畢後,單擊選中該圖層(默認就是選中的),然後點擊底部的「添加圖層蒙板」,就會在素材圖層上創建一個蒙板。
8.蒙板的意思就是在這個圖層上面蓋上了一層透明的「布」,這就是給圖層創建好蒙板的樣子。
9.然後,點擊一下蒙板圖層白色的框框,選中蒙板。
10.右鍵單擊左側的顏料填充工具,選擇「漸變工具」。
11.這時我們發現原來的前景/背景色那裡變成了黑白顯示,這是對蒙板進行填充的默認顏色,黑色表示遮蓋的部分,白色表示顯示的部分。
12.這一步是關鍵的一部,把滑鼠指針放在風景素材的圖片上,滑鼠指針就變成了十字架形狀,點擊滑鼠左鍵不要鬆手,然後向左側拖動滑鼠約1-2厘米,鬆手。你就會發現風景圖片產生了與綠色背景結合的漸變效果。
13.如果對效果不滿意,你可以按照上面加粗的步驟調整滑鼠起點位置和推拽距離,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
END
推薦理由:
個人認為這種實現漸變的方法是非常推薦的,它既能達到滿意的漸變效果,而且不會對原有圖片進行任何修改,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對漸變效果不滿意,可以隨時調整,而傳統的方法對圖片進行漸變操作,一旦確認後就無法修改了,所以,用蒙板實現漸變是最好的選擇。
㈨ 我寫了一篇作文,想用照相機拍下來,然後用PS處理一下,怎樣才能制出較好的效果呢請指教操作步驟。
還是主要看相機質量怎麼樣,然後圖像—調整—色階,然後拖動左邊的黑色滑塊,調整到合適的位置,這個視情況而定,然後按Ctrl+m調出曲線,再往下調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