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otoshop如何控制好報紙的印刷色彩
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 一、對圖像處理主機顯示器的色彩調整 要做到所見即所得是印刷領域的最高境界,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硬體本身的差異,硬體設置的變化,以及印刷工序的不穩定,使人們很難達到屏幕顯示的效果即是印刷後的效果。我們要盡可能讓屏幕顯示和最終印刷品接近,盡可能縮小兩者在視覺上的誤差范圍。具體就是在印刷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我們用印好的報紙,去調整屏幕顯示。用Photoshop打開某個版面的圖像文件和報紙進行比較校正,到控制面板,打開Adobe Gamma校正程序,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操作。調節顏色時,要完全理解色光的加色原理和色料的減色原理,以及顏色的互補性原理,才有可能准確地校正屏幕顯示與印刷品的效果。 二、調節掃描儀 大家認為Photoshop軟體對圖像文件可調整幅度大,所以忽視了掃描儀的校正,如果掃描儀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不但圖像有可能偏色,而且損失的圖像層次,不可能在Photoshop的調節中再調整出來,一般很多掃描儀都有校色片,用它隨機帶的軟體調整即可。 三、設定分色參數 彩色圖像掃描一般都是RGB模式,然後再將RGB模式轉換成CMYK模式,此轉換過程完全依據我們的分色參數進行,分色參數的設定不同,對印刷品的影響較大。 (1)網點擴大率的設置:網點擴大完全依賴於我們所使用的油墨特性以及新聞紙的印刷特性,輪轉的高速印刷,要求油墨顆粒度不能過大,流動性要好,否則這就會導致網點擴大率增大,我們現在使用的新聞紙都非塗布紙,國產油墨標准與歐美墨色不完全一致,其墨色也沒有預先加入墨色表中,而在表中我們可以找到相近的墨色,國產油墨特性和Toyo Inks標准較接近,因為它更適合亞洲氣候,所以我們選擇油墨為Toyo Inks(uncoated)標准,網點擴大率在20%左右。 (2)選擇分色類型GCR和UCR,GCR為灰色成分替代(也叫非彩色結構工藝),UCR為底色去除。針對新聞紙印刷時,黑版的質量在整個印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般採用預設值GCR。 (3)設置黑版階調:有較少、中、較大、最大值幾個不同比例的黑版階調曲線供選擇,一般選擇較少或中,彩色的層次曲線更豐富。 (4)設置黑版最大墨量,不同種類的原稿有不同的設置,此數值設定的依據是保證印刷品的黑場足夠,有充分的反差,利於層次的再現。一般黑版設定限制在80%-100%之間。 (5)設置總墨量:由於新聞紙的特性,以及膠印輪轉印刷的高速度,決定了總油墨量不能過高,否則會使印品看起來像臟的一樣,新聞紙印刷總油墨量一般控制在260%-300%(CMYK四色網點相加的總和),此數值的設定由各個工藝所決定,完全依賴於印刷時的網點擴大率,若印刷時網點擴大嚴重,則必須減少該值(但不得小於240%),否則暗調部分會糊死,中間暗調層次損失嚴重。若網點擴大基本正常,則可以適當加大該值(但不能大於280%),保證暗調部分足夠黑,充分表現中間暗調區域層次,有利於整個階調的再現,但此值不能無限制加大,否則不利於印刷速度的提高,會出現很多問題。 四、對色階和飽和度進行調整 由於我們的圖像是印在新聞紙上,新聞紙是具有黃中帶黑的有色紙,所以我們必須在色階的調整中,把中間的色階值從1調到1.6左右,這樣才不至於印刷出來的報紙圖片發黑。同時也要調整好圖像的飽和度和明度,使圖像既色彩層次豐富又明亮。 五、對圖片的清晰度處理 印刷原稿種類繁多,每種不同的原稿達到的最終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Photoshop處理時,需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處理。一種情況對於人物圖像,在做清晰度處理時,要使皮膚看起來細膩、光滑,對於皮膚的顆粒度不可過強;為使人物具有立體感,需要銳化輪廓、重要部分。另外對於所有的圖像都要對圖像的黑板進行USM銳化,銳化時可將數量值給得大些,直到達到所需的清晰度,但又不粗糙即可;也可分別對圖像原稿中不同色版進行清晰度和顆粒度的處理,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B. 誰知道如何用ps製作新聞圖
教程很少看看以下的部驟能不能幫到你
如果你有足夠的人物和背景素材打開直接將它們拖拽進去然後擺放到合適的位置將背圖片調整透明度人物調整大小合層最後選擇文字工具輸入你內容即可
C. 如何用ps新聞圖片循環播放並帶有1.2.3...
濾鏡>>模糊>>高斯模糊/特殊模糊
可以馬賽克,也可以模糊
你做不了那個效果,是沒變化還是因為變化你不滿意?
如果沒變化,那可能是因為你沒有選中你要的圖層,所以導致沒有任何改變
如果是不滿意,那可能是因為,你的圖片相素過低,低相素很難做出好的模糊效果,因為他本身就已經很模糊了。。
如果相素過高的話,你覺得馬賽克效果不夠好,可以先模糊再馬賽克,或者馬賽克以後再模糊。
當然,馬賽克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節(相素過小,調節不出任何效果的)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D. 怎麼用photoshop做新聞報紙的排版
1、首先,打開PS,點擊「文件」-「打開」選中素材,開始編輯圖片。
E. 怎樣用PS做新聞模板
前期:
1、定下色調風格。
2、找好匹配字體。
3、持有相關圖片。
之後:
1、新建一個要求大小的板。除非要黑白的,不然就表選灰度。
2、貼拉上圖片。
3、寫上字體。
4、留出添加新聞內容的區域。
5、用些濾鏡——
請無視本人,好像講了跟沒講一樣。
F. PS對新聞圖片的處理
新聞圖片一般不會需要PS,但是會用PS軟體調整大小,你需要在頁面設置那裡學會調整大小。有時候還要會斜了的照片調正。還有基本的調正對比度,亮度,曲線等等。PS對於這些還是很有必要的。
G. 怎麼把新聞直播間與照片PS在一起
把新聞直播間與照片PS在一起的方法是:
1、打開新聞直播間圖片,打開照片,拖進背景文件里;
H. 如何確立新聞攝影采訪的主題,新聞攝影采訪主題確立的方法,新聞攝影采訪拍攝手法
數字時代保障新聞攝影真實性
如今,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新聞攝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數碼相機在新聞攝影的實際應用來看,它確實為攝影記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尤其是在重大、突發、緊急事件中,它的優越性更是傳統膠片相機所不及的。如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場合,記者在第一時間內拍好照片後迅速發稿,以最快的速度讓新聞與讀者見面這一點上,更是傳統相機不可比擬的。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與弊端,使新聞照片的真實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攝影的生命。畫面的真實是新聞攝影的生命所在,就新聞攝影而言,無論為何目的、以何種手段顛覆了被攝事物的真實,那就是造假,就是傳播假新聞。從新聞攝影的發展史上,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使在高科技的數碼相機沒出現以前,虛假新聞照片也依然存在。那些造假者除在文字說明上歪曲事實外,還利用傳統相機拍攝的真實影像在暗房裡進行刮膜、剪貼、拼接、疊放,移花接木,製造非鏡頭所攝的合成影像的事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有些人還運用「換頭術」,製造無中生有的「新聞」。因此,保持新聞真實性的根本問題不在於使用什麼相機,而在於使用相機的人是否具有新聞攝影的正確概念,是否具有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是否具有追尋事實真相、捍衛真理的精神。
新聞攝影的目的是報道事實、記錄歷史。這個任務只有攝影本身能夠完成,也只能通過攝影本身去完成。如果新聞攝影在報道事實這一關就因為電腦的介入而產生虛假,那就意味著若干年後,我們的歷史將變得真假難辨,面目全非。
近幾年來,造假新聞照片愈演愈烈,大有難以控制之趨勢。如「華賽」大獎作品《中國高樓第一爆》(經PS製作),當年「非典」時期《一對新婚伴侶走上街頭》的照片(記者找了兩位青年假裝成新婚伴侶),獲得過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獎項的照片,還有近來社會上炒得沸沸揚揚的「華南虎照片」事件等!再如《大慶晚報》攝影記者拍攝的《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新聞圖片,被全國多家媒體轉載,並獲得「影響2006」年度新聞圖片銅獎。經查證核實以及本人確認,為PS合成圖片。
面對一個又一個虛假照片事件,如何應對數字化技術給新聞攝影真實性帶來的影響,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提高攝影記者的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必須以完全真實的圖像去反映新聞事實,不能主觀地對圖像進行修改加工,甚至製造新聞圖像。一名攝影記者違反新聞道德去造假,是對讀者、對同行的欺騙和褻瀆,更是攝影記者的最大禁忌。數字技術只是新聞攝影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因而攝影記者在信息時代所應有的職業道德、倫理品格比之其它時代要求更高,其責任感也應更加強烈。新聞的基本原則是真實,只有真實的新聞才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才能令人信服。
其次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堅持「抓拍」。在新聞攝影的采訪方法上,抓拍是一種主要的拍攝方法,也是避免攝影新聞失真失實的重要手段。在新聞攝影中,抓拍的影像無論是外部形式的表現還是內部形式信息的傳達,都具有很強的優勢。從外部形式看,現場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實的畫面,它與擺布、導演有本質的不同,導演出來的影像一般僵硬、程式化,而抓拍是在被攝對象處於自然狀態下捕捉到的影像,傳達出濃郁的現場氣氛,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從內部形式來看,現場抓拍能夠更加有效地傳遞信息。抓拍到的影像,信息量比較大,因為現場氣氛、人物的感情、事件的發展經過都被濃縮在抓拍的一瞬,每一個環節都包含很多信息。同時由於來自現場的影像可信度高,所以照片傳播效果會更好。生活在讀圖時代的現代讀者,渴望看到新鮮的、個性化的照片。一張優秀的新聞圖片,不是導演出來的,它是攝影記者在深入生活後採集而來的。如本人獲全國地市報金獎作品《善良的人們不要被這些假象所蒙騙》和獲江蘇省銀獎的攝影作品《二十五年如一日》都是在生活中現場抓拍的。
另外專門設立圖片編輯崗位。在「讀圖時代」,圖片編輯應該是一個具有大局眼光的攝影專家,一個攝影報道的組織者、策劃者和指導者,一個聯系攝影記者和版面編輯的橋梁。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圖片編輯處於「把關人」的重要地位。圖片編輯要尋找影像技術合格的圖片,在技術上把關;要選擇內容合適的照片,並且使照片在版面上最終能准確傳達信息,在內容上把關;要站在讀者、被攝者的角度,在道德上把關。另外,圖片編輯還應具備新聞敏感能力,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要懂得版面設計。新聞照片的結構是由畫面影像和說明兩部分組成的,文字說明是新聞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片編輯在處理照片時,要注意文字說明對照片真實性產生的影響;要防止在一些人名、地名和數字上出現低級錯誤。在新聞照片的後期製作中,我們要求圖片編輯(或攝影記者)在處理圖片時,除一般性的技術調整,如影調、加減光等外,不得對新聞照片進行影響事實的電腦修改和暗房加工,堅持新聞影像信息的真實性和新聞傳播的准確性、客觀性,確保攝影報道的公信力。新聞照片的剪裁,以不破壞基本信息的傳遞為准繩,確保作者作品的完整性。數碼照片後期對影像的修改只能局限於色彩飽和度、亮度、反差等成像質量的調整上。對於濫用數字技術對新聞照片中「多餘物」做不當刪除、位置置換、虛實調整、合成等違背新聞攝影工作真實性原則的行為,要堅決摒棄。
隨著報業競爭日趨激烈,專門設立圖片編輯崗位十分重要。之所以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從當前的現實和發展的情況看,我國新聞攝影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而具體到每一家新聞報刊,雖說從老總到部門主任及版面編輯,大家都在重視和關心新聞攝影,對每一篇見報的新聞圖片嚴格把關,但真正具體負責任並實施編輯、落實審查把關工作的,仍然是圖片編輯。這就說明,圖片編輯是一個特殊的重要角色。他的業務水平是否稱職、工作狀態是否嚴肅認真、審查把關是否科學嚴密,直接關繫到一張報紙新聞攝影宣傳工作的水平。過去,真假新聞照片的識別,主要是從配圖的文字說明上去把關。現在不同了,電腦的介入,使得新聞照片的主要構成要素——畫面視覺形象變得復雜化。什麼是「原始圖像」,什麼是加工製作後的「合成影像」,一般人很難用直覺眼光來識別了。而既懂攝影又會用電腦、新聞攝影采編經驗豐富的記者和編輯,識別真偽的能力就比一般人高得多了。比如一張原始的圖片,拍攝時的光照方向應該是一致的;而電腦合成的影像,畫面中的光線照射方向常常會因多幅圖像的合成出現不一致而產生混亂。一般人因沒有拍攝用光經驗常常忽略這些細節,難以發現破綻,而經驗豐富的圖片編輯一眼就能識破合成影像露出的「馬腳」。再比如,一張原始的圖片,因其使用的是一種焦距鏡頭,視覺透視上是一致的,而電腦製作的合成影像因採用了兩張以上多圖合成,而這些圖像不可能是使用同一種焦距鏡頭所攝,透視原理和規律勢必會出現許多漏洞。一般人沒有這些透視常識就難以識別,而圖片編輯可以輕而易舉地感覺出透視上的異常識別出真偽。由此可見,新聞媒體設立圖片編輯制度,讓既懂攝影、又會用電腦,而實踐經驗又很豐富的圖片編輯負責新聞圖片的審查把關,新聞攝影的失實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一般新聞
1. 走到幕後去
以報道政治選舉為例,新聞媒體通常只會給自己的讀者呈現其中一套照片—公共的那面,計劃好的, 競選班子精心設計組織好的活動。編輯們要發表樂觀而不是悲觀的照片;只有快樂沒有悲傷的畫面。攝影師們不斷地拍攝那些競選人握手和微笑的照片—這些照片根本無法展示未來會掌管城市,州乃至整個美國聯邦政府的人的真實個性。
1) 觀察但不要交談:觀察者要不能被人發現
2) 閉上嘴巴
3) 保持安靜
4) (被觀察者的)表情和手勢泄漏情緒
5) 必然和偶然的瞬間:一名發言者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可能是偶然的,或者具有誤導性的。他們很可能並不能代表人物的個性或是傳達真實的信息,完全不能反映話題本身或是發言者的性格。這類令人誤解的照片無助於揭露真實狀態,只會扭曲新聞時事。
6) 小道具豐富畫面信息:如果某人手中拿著道具,讀者就會更快的了解這張照片的用意。
2. 拍攝議題本身
仍以政治方面的新聞舉例,大部分政治提案都能夠變成照片。如果市長說城市的教育很糟糕,必須要改進,攝影師就必須去尋找可以支持這一主張的證據。學校過於擁擠嗎?學生們在下課後不得不圍在走廊里卻無事可做嗎?在非裔美國學生和白人學生之間的種族沖突還存在嗎?一系列真是的照片能夠把政客的長篇大論變成看得見的提案。
但攝影師往往在拍攝政治人物的大頭照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對於深入挖掘能夠肯定或否定政客的政治主張的視覺化影像卻沒怎麼下功夫。
當拍攝競選,選舉或是其他一些競爭的場面時,攝影師和記者一樣有責任保持客觀。一個超級廣角鏡頭能夠讓一個小房子看起來很寬敞。強烈的燈光和濃重的陰影如同神秘的魔術,可以將溫和的演說家變成殘忍的煽動者。更糟糕的是,攝影師和記者一樣可以只報道一面之詞,出於有意或是無心地,完全忽略另一方面的事實。
3. 避免老套
不要拍那些政治家們希望能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的公關照片。重要的是,抓住公關照片以外的東西,從攝影的角度,避免那種簡單的有聞必錄的照片。
4. 深度報道
即使擁有最好的攝影技巧和對光線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攝影師仍舊很難讓讀者區分出一次討論增加稅收的城市議會和減少地區學校的會議的區別。這兩個會議的區別在於委員會成員們口中說了些什麼。攝影記者必須將發言者的語言翻譯成圖片來顯示議題。
II. 肖像
給一個科學家拍攝新聞肖像不能讓它看起來像一個鋼鐵工人。拍攝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自然也和拍攝害羞內向的人物不一樣。想要讓肖像反映每一個人的故事,攝影記者都會用到擺拍和抓拍兩種方法。抓拍攝影可以在不必使用大量精心設置的布景或是燈光的情況下拍攝出真實可信的肖像照片。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了解拍攝對象,運用光線,然後等待那個時刻到來。
1. 讓你的拍攝對象放鬆
如果某人在相機面前感到不舒服的話,世界上最好的攝影技巧也無法拍出揭示他內心的肖像。攝影師們發明了很多不同的技巧來讓他們的拍攝對象感到放鬆。
1) 詳談:最成功的攝影記者會研究為什麼他們的拍攝對象會卷進新聞事件。在拍照的過程中,話題一般集中在拍攝對象與新聞故事的關系之上。當人們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到了談話之中時,通常會忘記相機的存在,這讓攝影師能夠控制情況,適時地進行抓拍。最好的建議往往來自於拍攝對象。
2) 對視:很多攝影師不使用取景框來拍攝肖像,他們更願意看著液晶屏去構圖,以便保持與拍攝對象的視覺聯系
3) 讓人們放鬆:擺姿勢的秘訣在於要研究你要拍攝的人物,從你第一眼看到他們,開始布置燈光或是安排背景時,你就要觀察人物自然的身體語言。注意觀察他們用什麼樣的身體姿勢最舒服,從他們最自然地站立姿勢開始拍照。然後,如果他們身體姿態變僵硬了,雙手緊緊地貼在兩邊,臉部直直地沖著前方,你就可以提醒他們換一個剛才看到的姿勢。雖然是你在引導他們做動作,但你所建議的動作是自然的,並不是你想像出來的。
4) 讓拍攝對象厭倦:假如你有充分的時間,疲勞戰術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你等待的時間夠長,拍攝對象多半會對擺姿勢感到疲憊不堪,這個時候你就能夠拍到他們無意中放鬆下來的肖像照片,這種照片會很自然。
5) 讓別人去與拍攝對象交談:由於同時調試相機和進行深度交談時比較困難的事,有些攝影師會在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拍攝。如果隨行拍炒的沒有采訪記者,那就找個朋友跟你一同去。在談話的作用下,拍攝對象會逐漸鬆弛越來越有活力。
2. 用光線講故事
無論是柔和的側光還是從上方直射的垂直光,不同的光線賦予了圖片不同情緒。攝影師們所用的光線明亮,只有些許陰影,這種照片被稱作「高調」。當圖片需要更抑鬱的情緒效果時,攝影師們常常會在用光時給畫面留下大面積的陰影。
1) 理解燈光
為了給拍攝對象的臉部增加立體感可以安排人物的位置,讓主光直接落在他或她的一側臉上。和直接照射的正面光線不同,側光增加了肖像的立體感,另外側光還能夠強調臉部細節的質感,這種技巧特別適合勾畫人物臉部的輪廓線從而突出人物行性格。
另外一種方法是在相機的鏡頭附近設置放大的柔光箱來消除人物身上的陰影。這種沒有陰影的光源,常被稱作「蝴蝶」光,主要作用是消除臉部皺紋,給被攝對象人帶來一副青春面孔。
2)尋找光線
3. 構圖增強視覺效果
1)近景與全景
圖片最終的效果,取決於攝影師是湊近將模特的整張臉都填滿了畫面,還是站得靠後一些,拍攝他的全身照片。舉例來說,一副大特寫回拉緊人物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從而讓讀者對人物產生一種非同一般的親切感。由於身體語言和衣服有助於揭示模特的個性性格,攝影師們有時候必須退後一步將人物的全身都納入鏡頭之內。
2)避免使用紛雜的背景
紛雜繁亂的背景很容易將讀者的目光從照片中的人物身上轉移開來。背景影響了一張照片的「可讀性」, 可讀性要求拍攝對象不能湮沒在環境里的一堆細節之中。
3)用道具來講故事
通常人物手中的物體或是他或她穿著的支付都能對講故事有所幫助。這些道具增加了視覺信息同時幫助讀者看到拍攝對象面孔以外的東西。這些道具還能給讀者提示肖像的新聞要素,照片拍攝的地點以及圖中道具可以展示任務的職業,習慣和興趣。
4.揭示「人物的內心」
1)臉部:在一張照片中的所有元素里,臉部的重要性完全和它的自身的面積不成正比。攝影記者通常選擇在一張人們談話,大笑或是皺眉的時候拍攝的照片來配合新聞內容。當剛上任的市長對新聞工作有所擔心時,照片可能是他手扶自己愁眉不展的額頭的樣子。
2)眼睛:很多攝影師認為,當讀者和肖像中的人物發生目光接觸時,他們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3)身體語言:手部動作能夠無聲地講述人物故事。新聞攝影師拍攝演講的時候不等到演講人舉起手做動作的時候是不會按下快門的。當拍攝肖像的時候,注意人物擺弄頭發,碰觸下巴或是托著臉頰的動作。一個人咬指甲的動作代表他在這種情況下感到某種程度的緊張。
4. 預先構思好照片
當接到任務去拍攝人像時,很多攝影記者在還沒到達現場之前會對照片未來的樣子進行想像。即使你對照片已經有了初步的構想,一旦有了什麼新的,更好的想法,不必遲疑,立即拋棄舊的想法。要靈活機動。你事先構思的想法,位置,姿態可能很棒,但它應該在面對真實的被攝對象和拍攝現場時,為你打開嶄新的靈感之門。
5. 環境細節豐富圖片信息
面對一張攝影棚中的肖像照或是某個正在興致勃勃地談話的人的照片,讀者無法分別這究竟是銀行家還是搶劫犯。人們額頭的皺紋或是目光的方向對人物的過去,職業或是新聞價值幾乎沒有幫助。在環境肖像中,無論是選擇在家中,在辦公室或是在采訪現場拍照,地點都最好能體現報道的主題。
從技術上來說,環境肖像攝影和其他肖像的拍攝方法沒有什麼不同。攝影師使用普通的鏡頭,在必要的情況下也會使用廣角鏡頭。為了清晰地拍攝下環境背景,需要將景深設到最大。你可以通過縮小光圈來增加景深,而這需要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使用三腳架會確保你能自如地使用長時間曝光—前提是人物能夠保持靜止不動。
6.群體肖像
1)展示所有的面孔:對一個正式的群體肖像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盡可能清晰地展示每一個人的臉。這個人物需要仔細計劃才能完成。安排人們肩挨肩地站好或許會管用,但人數稍稍一多,這個「人牆」就未免太長了。相反,安排人們站成幾排,一排排地前後站著會好些。
2)光線最好柔和:對於群體肖像來說,最有效果的方法是用柔和的光線,最大限度地減少陰影。
I. PS對新聞照片處理教程
把圖片邊清新一些 清晰一下即可
你留一下QQ郵箱吧
我把各個版本的PS軟體和教程都發給你
郵件的附件是思緣設計論壇 六周年做的PS電子書,各個方面的教程都有的
電子書裡面涵蓋以下內容:設計教程,調色教程,合成教程,字體教程,照片轉手繪教程,照片處理教程,個性簽名教程;共7大類,共168篇教程
附件的小文件是CS5軟體32位PS的破解補丁,使用方法直接下載解壓DLL文件,到PS安裝的根目錄替換即可
所有軟體的下載地址都是免費的,因為文件比較大,都是給的下載地址,直接到下載地址裡面下載即可
思緣論壇在PS站點是一個比較知名的站點,軟體可以放心下載即可.
郵件的名字是:2012年最新PS教程15000例,附件為實例電子書附免費筆刷
學習PS教程都可以到思緣設計論壇的教程網學習的
無論您是新手還是進階學者,都可以在教程區找到自己相應的教程.
如果是新朋友可以在論壇看幾套版主推薦的新人貼
一個是 Photoshop基礎教程——我是一個初學者,我應該如何開始?
還有一個是 Photoshop新手學習版主推薦教程,裡面有PS系統的視頻教程
這兩個教程都是新朋友學習的福音。
如果是想提高可以在思緣的暗房區練習後期 在思緣的高級教程區和PS轉載區聯系一些自己喜歡的實例教程
在不斷的練習中自己的PS技能就會慢慢的提高。
還可以參加論壇的一些PS活動都是對自己發展有幫助的。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希望可以採納我的答案
祝您今後的學習道路一帆風順,工作愉快
J. 如何用Photoshop等軟體製作新聞圖片
這個需要你有豐富的版面設計思維和想法,有的時候素材有,就是不知道怎麼擺放、怎麼過渡。多看看設計網站的案例,很多大師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