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小號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唯美日出清晨圖片 2025-07-28 16:51:10
抖音圖片搜索人 2025-07-28 16:30:03

小號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22 04:54:18

1. 小號 歷史

小號—Trumpet

小號最初的形狀是一根管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其長可達數公尺。

十五世紀起,小號就有了S型的捲曲形狀,到了十六世紀後才改成與現代小號形狀相近的橢圓型捲曲形狀。在大約1770年曾出現了伸縮小號,後來又試製成帶鍵的小號。1780年由德國樂器製造師約翰.安德麗亞.斯坦圖和約蓋利造出插管小號。1790年左右發明了一個活塞能夠變成兩個調的小號,後來由兩個活塞增至三個活塞,至此小號已經基本定型完善。

小號音色明朗響亮,非常銳利。不僅可以演奏振奮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夠演奏抒情的優美樂段。因此無論是交響樂團還是軍樂團或者爵士樂團,它都是常見樂器。小號的中音區與高音區是最有表現力的音區,中音區力度變化幅度最大,低音區發音軟弱,強奏較難,高音區效果最好,但音量不恨大。

一般小號是降B調樂器,還有C調和D調等。用高音譜號記譜,記譜比實音高大二度。

樂器本調:降B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組F-小字二組C。

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管長1.355米,機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組成,通過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目的。活塞分為直升式和回轉式兩種。

使用材質:磷銅管。

樂器特色:音色強烈,明亮而銳利,極富光輝感,是銅管族中的高音樂器,既可奏出嘹亮的號角聲,也可奏出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號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小號最早是在軍隊中用來傳遞信號,17世紀以後成為管弦樂隊和獨奏的樂器。19世紀以前,小號僅 限於吹奏泛音列的各音,而到巴赫時代,許多小號則長於高音區的演奏。基音的音高可以通過 安裝不 同長度的接管(若干節號管)來改變。大約1830年,小號又加上了閥鍵,以便更容易演奏。 小號是軍 樂隊的重要樂器,也大量用於爵士樂隊。除降B調,另外還有C、降E、A等多種調的小號, 但使用很少。 小號音色嘹亮,富於英雄氣概,多用於吹奏號角之音和進行曲式的旋律。如威爾第的《阿伊達》中的 小號齊奏,氣勢恢弘,極富煽動性。 小號演奏時,還可以在號口塞梨狀弱音器,堵住排氣量的百分之七十,達到改變音色的目的, 以表現抒情、夢幻與神秘。

現代小號在管弦樂隊中的運用

一、進行曲樂段

在現代小號誕生之後的浪漫主義時期以及其後的二十世紀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中,進行曲性格的樂段佔有顯著地位。作曲家們非常喜歡運用現代小號來表現輝煌燦爛、勝利凱旋、剛毅雄壯的音樂形象。

首先我們可以從法國作曲家柏遼茲(Berlioz 1803— 1869)創作的《幻想交響曲》第四樂章(赴刑)中,聽到作者使用四支小號與銅管聲部的合奏來演奏時而陰森殘酷,時而燦爛庄嚴的進行曲樂段。這個樂段使用了級進式的附點音符進行,沒有很高的音域,作曲家所追求的是整個銅管聲部的和聲效果。用小號與整個銅管組的合奏形式和它產生的效果,為後來的作曲家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為了使小號不僅在聽覺上,而且在視覺上達到更具有戲劇性的效果,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曾在1871年開羅上演歌劇《阿伊達》時,特意製造了一種長達 150厘米的 bA調小號,具有較長的錐型管、末端帶有一個漂亮的小喇叭口的「埃及小號」。第二幕的凱旋進行曲,是在小號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泛音之間進行的,而旋律中自然泛音所空缺的re和fa音,只用一個下降的M度活塞即可。用以表現埃及軍隊戰勝衣索比亞後,勝利返國時萬眾歡騰,威武豪邁的壯觀場面。這一創舉使觀眾耳目為之一新。後來,世界許多著名歌劇院在上演《阿伊達》時,仍常常使用這一「埃及小號」。

如果說柏遼茲《幻響交響曲》銅管組通過強奏,演奏出非常明亮、飽滿的音響效果;那麼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第三樂則使用銅管聲部的輕聲合奏,奏出暗淡、短促的音響效果,表現出軍隊在遠方的行進。

在非典型的帶有進行曲性格的創作上,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交響詩中對現代小號的運用可以說是一個範例,它在速度的變化、強弱的對比以及調性的轉換等幾個方面,充分發揮了現代小號的演奏性能。由現代小號庄嚴奏出的「大自然的主題」,使人感到宇宙無所不包的偉大,同時在和聲上由小和弦到大和弦的進行,暗示出一種神秘的意境。

二、號角性樂段

早在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時期,作曲家們就已開始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小號來演奏號角式的樂段。這是小號最容易演奏、最適合樂器本身特點的表現手段。到十九世紀現代小號誕生之後,隨著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與樂器自身構造上的進步,號角式的樂段獲得了新的發展,無論在調性上、技巧上都已遠遠超出了現代小號誕生之前的任何一個時期。浪漫主義以後的作曲家們,在歌劇、交響樂、交響詩、以及室內樂等形式和體裁中普遍運用現代小號演奏號角性樂段。在形式上更加多樣化,既有短小動機式的,也有大段歌唱性的Z既有單一聲部的,也有多聲部的。

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Chaikovsky 1840—1893)在他創作的《義大利隨想曲》中,一開始就運用現代小號,以強烈的音響奏出一段沉雄的號角性音調。可以明顯地看出作曲家是以自然音列來創作這一段音樂的,這與作者要表現的音樂形象直接相關。這段音樂是根據柴可夫斯基滯留羅馬期間,觀看義大利王室騎兵隊於黃昏時通過廣場,並聽到頭戴羽毛軍帽、身穿鮮艷軍服的喇叭手所奏的曲調時獲得的靈感而創作的。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Verdi 1813-1901)的歌劇《奧瑟羅》第三幕中,為了表現威尼斯貴賓到來的宏大場面,使用六支C調小號的合奏,吹奏出以自然音列構成的號角式音調,聲部的交錯此起彼伏,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以上兩個樂段雖然都是用自然音列寫成的,但是使用現代活塞小號來演奏這些樂段卻會產生出更加輝煌的效果,因為演奏者可以根據音樂的需要和適合自己的吹奏習慣,任意挑選相應調性的小號來演奏。

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一科薩可夫(Rimsky—Korsakov 1844—1908)在他創作的《西班牙隨想曲》第四樂章中,使用小號與圓號、小軍鼓合奏並帶有安達盧契亞特性的號角性音調。這段號角式樂段已打破了以往的自然音列的寫法,使用了變化音。為了獲得更豐滿的音響效果,作曲家用現代小號與圓號同時吹奏這一以三連音為特徵的樂段,生動地描繪出色彩鮮艷的大自然景象和西班牙人民富有詩意的生活風貌。

使用現代小號吹奏號角式音凋,並使它在一個樂章中多次出現,用以表現不同的感情色彩,可能要數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馬勒(Mahier 1860—19if)所創作的《第五交響曲》了。在第一樂章(送葬進行曲)中,出現的這個號角式樂段,第一次是表現葬禮的行進,第二次是表現對死亡的預感,第三次是表現對過去往事的回憶。使用同一個音樂動機來表現如此復雜的思想感情,可以說在現代小號演奏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它同時也給現代小號的演奏藝術提出了新的挑戰。至今這一段音樂仍然是世界各大交響樂團人團考試的必奏文獻之一。

使用現代小號吹奏的號角式音調表現英雄性的主題、揭示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冒險精神,在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Strauss·Richard 1864—1949)所創作的《英雄生涯》交響詩第四部分(戰場上的英雄)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號角性音調中,使用(譜10)以前從來沒有的大跳音程、一系列的變化音以及持續的強奏音,充分發揮了現代小號的強大威力。

使用現代小號的號角性特點用於歌唱性樂段,來呈示樂章的主要內容,可以說是一個獨創。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在《第三交響曲》第三樂章中,三次使用這一具有號角性特點的歌唱性樂段,表現出森林的神秘氣氛,把人的想像力引向連綿不斷的山巒和奔流不息的河邊。從這里不難看出馬勒對現代小號的偏愛,在藝術表現和演奏技巧上都作出了前人沒有作過的探索和實踐。這一歌唱性樂段在演奏法上與馬勒的《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2.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3. 所有樂器的名稱和圖片

數碼樂器motif站長最喜愛的數碼樂器 現代改良笙 雙清,由阮演變而來,明清以來用於合奏或者戲曲伴奏 清代在民間退化為兩根弦的舊式阮
三弦 箏1 箏2 箏3
箏4 揚琴 象腳鼓演奏 揚琴
阮 阮 阮 阮
現代琵琶 老式琵琶(台灣南管琵琶)[email protected]來信指正 老式琵琶(台灣南管琵琶)[email protected]來信指正 秦琴
革胡 演奏手風琴 二弦(台灣大廣弦)[email protected]來信指正 椰胡廣東、潮州音樂及戲曲伴奏
高胡 管式中音笙 排簫 五孔尺八(背1孔)
飾龍橫笛 精品洞簫1(或尺八) 精品洞簫2 鑼
三角鐵 塤 鍾。左邊為「鎛」,右邊為「特鍾」 鞀(音tao)鼓(又名撥郎鼓)
木魚 梆子(中國樂器) 左碎子、右竹板民間叫「蓮花鬧」 鍾(甬鍾)上圖為西周晚期樣式
鈸1 現代鐃 鑼 演奏薩克斯
大鑼(易誤為銅鼓正面多謝「銀河」指正) A:日本扇子鼓?(用於佛事)B:愛斯基摩人伴唱的鼓?(最讓站長考證頭疼的樂器之一。上圖到底為何處的鼓只有樂器廠家最清楚了) 民族排鼓(部分) 我國研製的玻璃鋼民族定音鼓
延安蹩鼓(說唱式的湖北大鼓架起來敲的也是這種鼓) 腰鼓 現代譜架 老式譜架
監聽音箱(自帶功放)電聲樂隊常用 電貝司 彩陶奧卡利那笛,義大利的塤類傳統樂器 電吉他
古典吉他 民謠吉他 爵士鼓 大提琴
小提琴 木琴 鋁片琴一般用鋁鎂合金製成 串鈴?風鈴?還是什麼名稱?
三角鐵 小提琴演奏 邦戈鼓 軍鼓
小鼓 定音鼓 康加鼓 通通鼓2
象腳鼓 響板原流傳於西班牙 卡巴薩 手鈴
指揮與樂譜 六角手風琴1829年英國人C.惠茨頓發明 電子琴 節拍器
手風琴 三角鋼琴 圓號 大號
小號側背影特寫 短號 小號 爵士鼓演奏
長笛 電吹管 高音薩克管 單簧管(黑管)
次中音薩克管1 次中音薩克管2 鋼琴鍵盤 吉他演奏
小號演奏 爵士鼓演奏 演奏鋼琴 電腦音樂專用鍵盤之一

4. 權志龍ins小號頭像照片,就是peaceminusone這個賬戶的頭像照片

你找到是這個嗎?

5. 那個是樂器大號那個是樂器小號(圖片)

大號:

6. 瑜伽球使用瑜伽球怎麼弄照片大全

瑜伽球充氣的方法 ①先將球上的「白色氣塞」拔下來。
②再用「雙頭腳踩打氣霸」的小號「氣針」插到球上的氣孔里,直接打氣就可以了。 ③打完氣後,迅速把氣塞塞回即可。 看看自己坐在球上,大腿保持水平,膝蓋成90度夾角,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若能很容易很。

7. qq紅包小號怎麼畫

1、首先看一下小號長什麼樣子,如下圖所示

8. 求一張表情包的原圖 就是男生吹著小號(應該是) 前面女生捂著耳朵躲他的圖

這張嗎

我之前也在找。。。

在google 搜英文才找到的

9. 誰見過玻璃製作的西洋樂器小號有沒有圖片,介紹一下看看!

有水晶的,沒講過玻璃的,沒看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