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雙排豬舍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ps圖片加鏈接嗎 2025-07-29 00:15:50
女人好看的陽道圖片 2025-07-29 00:11:12

雙排豬舍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22 01:46:51

⑴ 怎樣用發酵床養豬豬舍應該怎樣建造

豬舍是發酵床養豬技術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可以在原來豬舍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使用。一般要求豬舍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採光,通風良好。北側建自動給食糟,南側建自動飲水器,豬舍牆高3米,舍脊高4.5米。豬舍無臭。每間豬圈凈面積約25米2,可飼養肥育豬15~20頭。

發酵床分地上式和地下式兩種。地下式發酵床要先挖坑,深90厘米,坑挖好後將有機墊料放入;地上式要鋪成高100厘米左右。鋪墊發酵床的順序是:先將鋸末、土、微生物原種一層層鋪好,噴上鹽水和營養液,當填料至50%時,開始調節水分,使之達到60%~65%。豬圈墊料填滿後,放豬飼養。2~3個月後,發酵床底層成為自然繁殖狀態,中部形成白色的菌體,其溫度達到40~50℃,豬糞發酵後成為豬的飼料。

構建微生物發酵床豬舍時,需要考慮六個因素:

(1)飼養密度要恰當,一般以每頭豬佔地1.2~1.5米2為宜,小豬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2)發酵床床面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使之經常保持在60%左右,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門排濕;如過於乾燥,可通過定期噴灑活性劑進行調節。

(3)生豬入圈前要先驅蟲,防止將寄生蟲帶入發酵床,使豬重復感染發病。

(4)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及時補充微生物原種和營養液;每批豬出欄時,菌床一般要降低10厘米左右,應及時補充填料。

(5)飼料投喂,不可過量,每次投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以利於豬拱翻地面。糞尿成堆時,可挖坑掩埋。

(6)豬舍內禁止使用化學葯品,防止傷害土壤微生物,影響微生物活性。

優良的發酵菌床可以連續使用5年左右,不用清理,豬糞只需每天翻埋一次。

⑵ 怎樣建造生長育肥豬舍

生長育肥舍的建造要本著節省投資、適用的原則,盡量利用廉價材料,能做到避風遮雨、防寒保溫即可。可以充分利用蔬菜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和稻草簾子和農村廢棄的玉米秸稈。屋瓦也可選用殘次瓦,就是磚廠挑選的稍有裂紋的瓦,由於爐溫不平衡,每個磚廠都有許多廢品瓦。這種廢品瓦買回來後用稀水泥漿彌縫,能夠用在豬舍上,其效果和正品瓦一樣。

在南方地區,重點是高溫季節的防暑降溫。生長育肥野豬雖然對外界溫度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育肥後期對高溫的耐受力差。育肥豬舍要建成開放式雙排豬舍,高度要求在4米以上,盡量增加高度,這樣才能有利於通風降溫。

圖5-7 生長育肥野豬舍這樣豬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在小圈裡飲水、撒尿、排糞,在大圈裡休息、活動。保證了大圈的衛生。

如果不隔開豬的尿液、糞便和飲水器的滴水混在一起,冬季寒冷季節豬舍無法鋪草。隔開後,寒冷季節可以在大圈裡放上碎草供豬取暖,起初飼養人員要往一起堆積一下,時間長了豬就會自覺地用蹄子把墊草往一個角歸攏。

這種結構非常適合高寒地區育肥舍的建造。它的優點是能隔離開豬糞尿對豬舍的污染,保證豬舍衛生,利於冬季鋪草取暖,提高豬舍溫度,增快育肥豬的生長速度。

特種野豬的育肥後期需要適當增加運動,如果像家豬那樣飼養,肉質就會變差,也會增加脂肪的沉積。針對特種野豬這一特點,育肥野豬豬舍旁要設立一個運動場,供育肥野豬運動。

運動場一般設在育肥豬舍的一側,便於豬從豬舍直接進入運動場,面積要求在300米2左右。

運動場圍牆要求有1.5米高的實體牆,牆上部架設50厘米的鐵絲網,四周種上速生楊樹。運動場外牆種上爬蔓植物,夏季可以給運動場遮蔭。運動場地要鋪設20厘米厚的細沙土,以保護豬的肢蹄。不宜鋪設水泥地面,由於水泥地面夏季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太高,下雨後又太滑,容易對豬的肢、蹄造成傷害。

運動時,要有次序,進入運動場前要對豬進行訓練。起初一圈一圈單獨放,讓豬熟悉進出場地和豬舍的通道,並熟悉圈舍。等到自己能夠回到圈舍時,再同時多放幾圈,這樣不會亂圈,有利於管理。

⑶ 蓋雙排養豬舍南北方向好還是東西走向好

南北方向好,因為豬舍一般要求通風採光良好。



場地的選擇

(1) 通風與光照:生態豬舍一般要求通風採光良好,呈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開,採光充分、通風良好,周邊有凈化林。結合區域規劃,著重考慮豬場整體防疫問題。

(2) 地勢與地形選擇地勢較高、乾燥、開闊、向陽。地下水位應在2米以下,以避免墊料潮濕,影響發酵。

(3) 水電由於不用沖洗圈舍,用水主要滿足豬的飲水、墊料濕度控制、用具洗刷、員工和綠化用水等,水質要達到人飲用水標准。豬場用電主要保證相關設施設備的運行和夜晚的照明。

(4)豬舍布局:主要採用單排式、雙排式及多排式布局形式。多排式豬場可以採用三列式、四列式等多排式布局。一般豬舍間距為10~14米。


豬舍的基本構造

(1)在豬舍內設置1m左右的水泥走道、一定寬度的水泥飼喂台,與飼喂台相連的是發酵床;牆體南北均設較大的通風窗,房頂和東西牆設通風口,推薦使用自動喂料槽和自動飲水器;

(2)設水泥飼喂台的目的,一是夏天高溫季節豬只可以在上面趴窩休息,以減少發酵床過熱對生豬的影響;二是有利於生豬肢體發育,對種豬飼養更為重要。


豬場基本建設投資概算

(1)豬舍建築投資因建築材料不同,豬舍建設成本也不盡相同,豬舍建設單價一般為每平方米200~300元左右。

(2) 墊料投資墊料成本因原料種類不同、產地不同而不同。如某養豬場,圈舍墊料終厚度約80厘米,墊料由稻殼、鋸末、米糠混合組成。每立方米墊料中稻殼60千克、鋸末70千克左右(濕的100千克)、米糠4千克、發酵素0.2千克,按稻殼400元/噸、鋸末200元/噸、米糠2000元/噸計算,每立方米墊料造價在68.4元(含發酵菌20元),每平方米約合55元。

(3) 設備購置與改造費用生態環保養豬法目前尚無系統的成品設備,許多設備需要自己改造。如改造分娩床、保育床等,其成本可降到原有成本的60~75%。自動食槽每套700元左右,飼料運輸車、仔豬轉運車每台400元,人工授精設備一套2~4萬元,旺焰消毒槍每支1000元,妊娠測定儀約2600元。

(4) 還有土地使用、辦公、飼料加工與存放、宿舍、用水、用電、道路等設施設備建設,因情況不同費用不同,在此不作詳細計算。


豬舍設計的基本原則

(1) 零混群原則。設置專門的隔離觀察舍(欄、圈),豬只先在隔離舍隔離、驅蟲、防疫,觀察穩定後進入墊料床飼養,以保證墊料床上始終飼養健康良好的豬只。

(2) 存欄原則:保證圈舍充分合理利用

(3) 按同齡(同體重)豬分群原則:不同階段的豬不能在一起

⑷ 怎樣建造仔豬保育舍

仔豬保育舍在北方要建成封閉式豬舍,在南方可建成半敞開式豬舍。飼養規模小可建成單排豬舍,飼養規模大可建成雙排豬舍。

單排豬舍走向要坐北朝南,這樣才能冬季充分利用陽光,提高圈舍溫度。雙排豬舍應建成南北走向,這樣能保證兩排豬舍都能充分照射到陽光。如果建成東西走向,北面的豬舍常年見不到陽光,這不利於野豬的健康。

圖5-5 雙排仔豬保育舍寒冷地區保育舍北面最好窗戶要少,一般60厘米×80厘米即可,冬季應用塑料布封蓋,增加保溫能力。南面窗戶可大一些,一般1.2米×1.4米即可,冬季仍然要用塑料覆蓋。設置專用通風管道,以免冬季透風而降低豬舍內的溫度。舍內還要安裝取暖設施,溫度過低時進行人工供暖。

⑸ 建豬舍雙排的好還是單排的好

你是南方還是北方 南方雙排比較好 充分利用建築面積;北方,單排更容易接受陽光比較好

⑹ 怎樣建造塑料大棚式育肥野豬舍

塑料大棚式育肥豬舍分單排和雙排兩種。小規模飼養單排即可,建造方式為東西走向坐北朝南起脊式。目前鋼材價格高,一般選用屋架檁椽結構,使用水泥椽造價低、堅固、抗壓性能好。屋脊的後坡及前坡的1/3處,採用瓦式建築;前坡2/3處用竹竿和木棍扎架,覆上塑料薄膜採光取暖,夜間薄膜上再覆上草簾保溫。高寒地區可採用單層塑料,雙層草簾或雙層塑料、雙層草簾的形式保暖。

雙排豬舍建造方式為南北走向,圓頂和屋脊式都可。以目前的鋼材價格來計算,圓頂式大棚豬舍造價高於屋脊式,且使用壽命也不及屋脊式,眼下生產中以建造屋脊式大棚為多。建造方式是隔間承重牆採用12公分單磚砌成,為了舍內通風,至地面1米以上砌成花牆。屋脊為檁椽屋架結構,加大屋耙的草泥厚度,要求在4~5厘米,已增加夏季降溫,冬季保暖的效果。屋坡兩側至圈牆處留有1.2米的空間覆蓋塑料採光取暖。一般單層塑料,單層草簾即可。但高寒地區可採用單層塑料,雙層草簾或雙層塑料、雙層草簾的形式保暖。

⑺ 農村小型養豬舍圖片

圖片如下


(7)雙排豬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豬戶在設計豬舍時,雖然本著以簡單最省錢的理念設計小型豬舍建造圖片,但在設計豬舍的選址是要充分考慮豬舍的排污與環保,豬舍朝向以坐北朝南偏東15-30度角最理想。

一定要預先設計好肉肥豬的各種特發處理空間,做好消毒的隔離帶。如果是南方豬舍,還必須考慮南方在夏天太陽光的紫外線直照下,豬舍內的溫度與春季多雨的悶熱鬧氣溫。如果是北方豬舍,就必須北方極冷氣溫,設計好豬舍防凍系統,以保證豬捨生長環境!


⑻ 怎樣修建生長育肥豬舍

生長育肥舍的建造要本著節省投資、適用的原則,盡量利用廉價材料,能做到避風遮雨、防寒保溫即可。可以充分利用蔬菜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和稻草簾子和農村廢棄的玉米秸稈。屋瓦也可選用殘次瓦,就是磚廠挑選的稍有裂紋的瓦,由於爐溫不平衡,每個磚廠都有許多廢品瓦。這種廢品瓦買回來後用稀水泥漿彌縫,能夠用在豬舍上,其效果和正品瓦一樣。

在南方地區,重點是高溫季節的防暑降溫。生長育肥野豬雖然對外界溫度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育肥後期對高溫的耐受力差。育肥豬舍要建成開放式雙排豬舍,高度要求在4米以上,盡量增加高度,這樣才能有利於通風降溫。

圖5-6自動喂料育肥野豬舍南方豬舍要求應坐北朝南,建成東西走向的豬舍。夏季豬舍南牆前要多栽樹,利用樹冠來遮蔽陽光的照射,還可以架設遮陽網來遮擋陽光的輻射,降低豬舍的溫度。

要合理利用南排豬舍和北面豬舍的溫差,把育肥豬早期安排在南排豬舍。育肥豬後期安排在相對涼快的北面豬舍。豬舍內還要安裝噴霧降溫設施,以備高溫季節對豬舍進行人工降溫。

在北方,重點是寒冷季節的防寒保溫。北方豬舍和南方豬舍相反,要建成南北走向的半敞開式雙排豬舍,適當加大一些敞開面積。豬圈牆到棚頂的敞開長度加長到1.2米,增加冬季陽光對豬舍的光照面積。在冬季,敞開部分按扣雙層塑料薄膜,夜間要用稻草薕子覆蓋到薄膜上面,以增加豬舍的保溫能力。

北方育肥舍要適當降低豬舍的高度,一般3~3.2米。降低高度是為了減少豬的空間,有利於冬季保溫。在北方育肥豬舍要建成南北走向的雙排豬舍,冬季可以充分利用陽光增加豬舍溫度,豬舍的東面圈上午可以照射到陽光,豬舍的西面圈下午可以得到陽光。不會像東西走向的雙排豬舍,北面的豬舍常年見不到陽光而陰暗潮濕。這種走向的豬舍在冬季可以充分利用陽光,使整個豬舍都能保證得到充足的陽光。夏季又非常涼爽,有利於育肥野豬的生長。

北方育肥豬舍可採用無梁式建築,利用每個圈舍的隔牆加高來做承重梁。選用12厘米的實心磚,為了夏季通風,地面之上1米為實體牆,1米以上砌體成花牆,這樣就解決了南北走向,夏季的通風問題。上架採用價格低廉的水泥棒,這樣不僅造價低,經久耐用還增加了屋架的承重能力,提高了對大風雪的抗擊能力。豬舍東西兩側敞開部分中間要放一顆水泥棒,以便冬季鋪設塑料薄膜和稻草簾子,增加塑料的承重能力,防止冬季大雪壓碎薄膜。

特種野豬的跳躍能力比家豬強,育肥舍要求比家豬大。每頭野豬需要1.4~1.5米2的面積,由於採用無梁結構,豬舍的跨度可以擴大一些。一般寬度為11.5米,長89米。設52個圈舍,可以養500頭育肥野豬。

豬舍的外牆一面用紅磚砌(寬12厘米的單體牆)一個80厘米寬的小圈,在安裝飲水器的一側留一個出口,供豬在此排糞、撒尿。這種方法有利於訓練豬的「三點定位」。

牆體不要砌得太高,為方便飼養人員清糞,牆體以50厘米高為宜。小牆內地面,要有傾斜坡度,以利於飲水器的漏水流向出糞口。飲水器和出糞口的坡度以6%為好。

圖5-7生長育肥野豬舍這樣豬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在小圈裡飲水、撒尿、排糞,在大圈裡休息、活動。保證了大圈的衛生。

如果不隔開豬的尿液、糞便和飲水器的滴水混在一起,冬季寒冷季節豬舍無法鋪草。隔開後,寒冷季節可以在大圈裡放上碎草供豬取暖,起初飼養人員要往一起堆積一下,時間長了豬就會自覺地用蹄子把墊草往一個角歸攏。

這種結構非常適合高寒地區育肥舍的建造。它的優點是能隔離開豬糞尿對豬舍的污染,保證豬舍衛生,利於冬季鋪草取暖,提高豬舍溫度,增快育肥豬的生長速度。

特種野豬的育肥後期需要適當增加運動,如果像家豬那樣飼養,肉質就會變差,也會增加脂肪的沉積。針對特種野豬這一特點,育肥野豬豬舍旁要設立一個運動場,供育肥野豬運動。

運動場一般設在育肥豬舍的一側,便於豬從豬舍直接進入運動場,面積要求在300米2左右。

運動場圍牆要求有1.5米高的實體牆,牆上部架設50厘米的鐵絲網,四周種上速生楊樹。運動場外牆種上爬蔓植物,夏季可以給運動場遮蔭。運動場地要鋪設20厘米厚的細沙土,以保護豬的肢蹄。不宜鋪設水泥地面,由於水泥地面夏季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太高,下雨後又太滑,容易對豬的肢、蹄造成傷害。

運動時,要有次序,進入運動場前要對豬進行訓練。起初一圈一圈單獨放,讓豬熟悉進出場地和豬舍的通道,並熟悉圈舍。等到自己能夠回到圈舍時,再同時多放幾圈,這樣不會亂圈,有利於管理。

⑼ 豬育肥圈舍單排好還是雙排好

如果場地允許,當然是雙排好,因為雙排一個過道就可以管理兩排豬舍,節省了時間,同時還節約了過道面積,增加豬舍的使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