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棗紅馬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什麼軟體可以用圖片解說 2025-05-15 04:38:51
女人常用的男人化妝圖片 2025-05-15 04:14:25
把圖片加水印的軟體 2025-05-15 04:04:53

棗紅馬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07 23:39:45

1. 清明上河圖是什麼地方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風俗畫,是他僅存的傳世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 作品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又稱東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郊外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京城走來、五匹毛驢[2]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後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鈔券版清明上河圖
小橋旁一隻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家小院錯落有序地分布在樹叢中,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鴉雀築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於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閑置在那裡。羊圈裡有幾只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彷彿圈裡飼養了很大一群雞鴨,好一幅恬靜的鄉村圖景,不尤得驚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發達的農業和養殖業。

再看過來的畫面已是農業與商貿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後面的新郎官騎著一匹棗紅馬,馬後面是一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夫、馬前一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前面一乘轎子應是新娘坐的,因為轎子的處面都用各種草木花卉裝飾著,此可謂」花轎「;花轎一詞既新娘出嫁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就來源此民風民俗吧。轎子後面一挑夫挑著一擔魚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貴有魚(余)。

從朱元璋時期開始,清明掃墓開始盛行。因此單憑清明二字,就說這只隊伍是掃墓歸來是不妥的,應是接親娶妻活動的隊伍。

茶館邊的一家農舍飼養著兩頭牛,雖然就在附近發生了一件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兩頭牛卻無動於衷,它們還是悠哉游哉的反芻著,遠處田裡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一家兩口出行,僱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一個腳夫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一個酒店,由於不經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你看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准備根據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後起坡。另一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一、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一個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測算一下什麼事情,是婚姻、家庭還是生意,算卦先生聽到來了生意,輕快的腳步可見他的喜悅之情。往街里邊看過去,一家包點店的人與一位挑擔買賣人正在談事情,彷彿能聽到他們在對話,明天還點什麼油鹽醬醋之類東西和什麼時候結帳之類話語,再過去又是幾家店鋪字型大小,又是一條大道伸向遠方並有行人騾馬行走。

2. 求!隋唐英雄人物圖

隋唐英雄排名
一、《興唐傳》(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版,陳蔭榮口述,戴宏森整理)排名:

開隋九老:

1、忠孝王伍建章
2、大元帥高穎
3、靠山王楊林
4、上柱國賀若弼
5、大都督魚俱羅
6、昌平王邱瑞
7、上柱國韓擒虎
8、雙槍將定彥平
9、越王楊素

十六傑:

1、李元霸
2、裴元慶
3、宇文成都
4、雄闊海
5、伍天錫
6、程咬金
7、翟讓
8、羅成
9、秦瓊
10、單雄信
11、王君可
12、魏文通
13、伍雲召
14、王伯當
15、尚師徒
16、左天成

四猛:

1、羅士信
2、新文理
3、秦用
4、來護兒

[如果撇開九老和四猛,按照流行的說法,《隋唐演義》的好漢十三絕應該是這樣排名的: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慶
4、雄闊海
5、伍天錫
6、伍雲召
7、羅成
8、楊林
9、魏文通
10、尚師徒
11、新文理
12、韓擒虎
13、秦瓊/尉遲恭

二、《說唐》排名: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慶
4、雄闊海
5、伍雲召
6、伍天錫
7、羅成
8、楊林
9、魏文通
10、尚師徒
11、新文禮
12、韓擒虎
13、王伯當
14、秦瓊
15、尉遲恭
16、單雄信

三、單田芳《隋唐演義》排名:

十三傑: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慶
4、雄闊海
5、伍天錫
6、伍雲召
7、羅成
8、楊林
9、魏文通
10、秦用
11、尚師徒
12、梁師泰?
13、秦瓊/尉遲恭

四猛:

1.羅士信
2.來護兒
3.新文禮
4.王伯超

四絕:

1.羅成
2.尚師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四、蘇州評彈排名:
[共有「老輩」、「小輩」、「野輩」三個排名。共有39人。我只有「老輩」、「小輩」兩個排名,哪位有「小輩」排名,不吝賜教]

老輩排名:

1.成都王張顯圖
2.淮西王焦本忠
3.銅山王姚子林
4.雙槍將定彥平
5.皇城總兵史萬寶
6.燕山王羅藝
7.靠山王楊林
8.屈突通
9.東昌王楊義臣
10.昌平王邱瑞
11.大元帥韓擒虎
12.定國公長孫晟
13.沙陀國王始羅失畢可汗

野輩十三條好漢:

1.銀地國太子朗司馬
2.琉球國太子鰲魚
3.北漢王鐵木耳
4.鐵木金
5.紅袍大力士藍天畢
6.孽世雄
7.王九龍
8.蓋世雄
9.洪天英
10.華公義
11.知世王王薄
12.定陽王劉武周
13.大梁王蕭銑

五、其他排法1: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慶
4、雄闊海
5、伍天錫
6、伍雲召
7、羅成
8、楊林
9、魏文通
10、尚師途
11、新文禮
12、韓擒虎
13、謝映登
14、王伯當
15、史太奈
16、秦瓊
17、尉遲恭
18、單雄信

六、其他排法2:

第一傑: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瓮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
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第五傑: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第六傑:南陽太守伍雲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掌中鳳翅鎦金鏜,曾經大戰過宇文成都;
第七傑: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
第八傑: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
第九傑: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
第十傑:銀面韋托秦用,秦瓊的干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傑: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
第十二傑: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
第十三傑: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錇棱金裝鐧,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
第十四傑: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
第十五傑: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
第十六傑: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傑: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場就玩命;
第十八傑: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公在世。這是十八條好漢!

七、其他排法3:

第一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一對擂鼓瓮金錘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浮波將軍馬芫使的。共重32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三公子裴元慶,八十斤一隻的八卦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第五條: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六條:伍天錫,伍雲召的族弟。是一對短棒混金鏜。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七條:燕山公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老將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棍。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花刀大帥魏文通,可想以刀聞名。

第十條:四寶上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後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八馬將新文禮,弘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雙槍老將,羅成乾爹,定彥平。後因羅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條: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裴元慶錘打護城河。

第十四條: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掛錘庄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八大錘之一。

第十六條:兵馬大元帥秦瓊,鑲金鐧,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龜背托龍槍。

第十八條:聚顯庄二莊主,赤法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
更新一(2004.05.10):

陳青遠《響馬傳》第一卷《秦瓊賣馬》排名:

第一猛是河間府羅士信,出身放牛娃,他手使鑌鐵槍;
第二猛是秦瓊的干兒子秦用,手使人面赤銅錘,胯下騎撓頭獅子黑,
第三猛是瓦崗寨的名將,人稱扁錘將梁世太,手使—雙扁式鑌鐵大錘,
第四猛是鎮台唐壁手下的中軍官來護兒,手使鑌鐵槍,人稱鐵槍將,胯下騎卧槽大黑馬。

第一傑 是山西太原府李淵的兒子李元霸,手使一對擂鼓嗡金錘,胯下騎—匹賴麒麟,打遍天下無敵手;
第二傑 是宇文化及的長子宇文成都。手使風翅榴金鏜,胯下騎萬里煙雲獸,
第三傑 是刀馬關總兵裴仁基的三兒子裴元慶,手使—對西瓜亮銀錘,胯下騎撓頭獅子雪,
第四傑 是山東金頂太行山公道大王雄闊海,手使齊眉烏金棍,胯下烏騅馬;
第五傑 是威震南陽關的南陽侯伍雲召,手使五勾神飛槍,胯下騎千里銀河一點白,
第六傑 是河北大王伍天錫、手使熟甲棍,胯下騎諢紅獸;
第七傑 是北平王羅藝的兒子,燕山公羅成,手使亮銀槍,胯下騎金線白龍駒,
第八傑 是鐵臂靠山王楊林,掌中一對球龍棒,胯下騎花雲豹,
第九傑 是威震潼關的總兵魏文通,手使青龍偃月刀,胯下騎艾葉青龍獸,
第十傑 是總領官三江大帥楊成,手使折鐵點鋼槍,胯下騎青雲獸,
第十一傑 是虹霓關的總兵新文理,手使混鐵點鋼槊,胯下騎一丈青;
第十二傑 是威震虎牢關的總兵尚師徒,手使提龍槍,胯下騎虎類豹,
第十三傑 是兩個人湊了一傑,有山東半傑、山西半傑。
山東半傑:歷城縣縣衙里快班班頭馬快,姓秦名瓊字叔寶,手使一雙熟銅鐧,胯下騎黃驃透骨龍。
山西半傑:山西潞州天堂縣城南八里二賢庄赤發靈官,姓單名通字雄信,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

3. 求《清明上河圖》的資料,詳細一點。

北宋張擇端風俗畫
收藏
分享
清明上河圖
編輯詞條
該詞條缺少基本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幫助詞條更加完善!立刻編輯>>

《清明上河圖》的原畫長528厘米,高24.8厘米,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關系表


1作品簡介
2作品賞析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3藝術特色
4名畫解讀
5各方評價
6收藏始末
7重見天日
8未解之謎
9主要版本
10流傳歷史
11相關傳說
12作者介紹
13新聞報道
14詞條圖冊
1 作品簡介
《清明上河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館,作者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張擇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早年游學汴京(今開封),後習繪畫,徽宗時在翰林圖畫院任職。善畫風俗畫,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等。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畫卷描繪的是當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真實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如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畫,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內街市。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1]

2 作品賞析

清明上河圖 局部圖冊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作者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致,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現在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場景;第三段是城內街市。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清明上河圖 局部圖冊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和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清明上河圖 局部圖冊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還有「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清明上河圖 局部圖冊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4. 征途2中的坐騎馬匹到底有多少種類我還想要圖片有的發給我

30級的:普通馬
50級的:戰馬
90級的:絕塵馬
130級的:赤兔馬
後面的目前還沒有出來!

加 征途2(征戰沙場) QQ群:164953133 大家一起討論!
上班族,不好找圖片給你,如果加QQ群,大家一起開心游戲便明白!
還希望兄弟採納!

5. 《八駿圖》txt全集下載

八駿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三年一度的秋獵大會又開始了!
碩大的號角吹出低沉雄渾的聲音,響徹天際,向湛藍幽深的蒼穹彰顯著雁女帝國強大,近萬匹彪馬在廣袤的平原上漸漸匯排成一行,恢宏地在草地的綠色中鋪成巨大的五色之毯,揚起漫天塵土。
端坐在當前棗紅馬上的意氣風發的女皇雲裳,鮮紅色的寬厚大氅飛揚在獵獵蕭風中,揚成一面威嚴莊重的旗幟,一身戎裝打扮。發髻高高向後梳起,洗盡鉛華的臉頰上,那悄無聲息便浮於眼角的細微的魚尾紋泄露了她的年萎日衰。
雲熾繾一襲青藍色勁裝,長發束在腦後,臉龐似極了雲裳,但眉眼間又比雲裳多了幾份柔媚,長睫如蝶翅輕顫。她拉了拉□愛駒「掣龍」的韁繩,遠遠凝望著她的母皇雲裳——盡管母皇的果敢與魄力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加而減退,但,她開始力不從心了!
熾繾躊躇滿志,她有種隱隱的預想,母皇為何會如此重視今年的秋獵大會,應該與她想重選繼承人有關。她知道,文功武略,在所有的皇女中,她鮮有對手,她正也想借這次機會好好在母皇面前表……
有問題再找我

6. 簡單概括《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內容

  1. 市郊晨景圖

  2. 汴河上下圖

  3. 繁華街市圖

    【拓展】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7. 古爾圖胡楊林的介紹

古爾圖鎮地處新疆北部。位於烏蘇市城區西84公里處,312國道4499公里處,准噶爾盆地南緣,東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師124團毗鄰,西與精河縣托托鄉為界,北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家湖林場接壤,南隔天山與尼勒克縣相鄰,是烏蘇市最大的農牧場鎮,牧場成立於1953年,1996年建鎮,現場鎮並存。



  新疆最古老、最大的胡楊林就在古爾圖,古爾圖,蒙古語的意思是「棗紅馬停留的地方」。

8. 關於馬的神話故事

飛龍馬的傳說

相傳在大清時期,在水城縣一個叫馬龍大縢的地方,一戶姓安的富豪人家僱用一名憨厚老實的小男僕為他家牧馬。這名小男僕每天早出晚歸,晚上回家時都會割一捆草帶回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主人發現男僕每天帶回的草除了都是同一種草外,數量也出奇地一致,他感到很奇怪。為揭開謎底,有一天早晨他讓僕人在家休息,自己親自去牧馬。然而,正當他准備出發時卻發現馬兒不在了,他四處尋找,好一會兒才找到。由於擔心馬兒再次亂跑,他便打算騎馬放牧。不料,當他騎上馬背後馬兒朝天嘶叫數聲後四蹄騰空而起,隨著耳邊掠過的嗖嗖風聲,他已和馬兒一道穿梭雲間。在他還未反應過來的瞬間,自己已隨馬兒降落到近十公里之外坡上牧場的磨盤山上。令這名富豪不解的是,這匹馬一直都在一個地方反復吃草,但這里的草卻不見少。他驚魂未定,馬兒長嘶一聲又四蹄騰起,馱著他又飛到對面的山崖上。正在納悶不已時,他發現馬兒是來這里飲水的,懷著好奇之心,他也捧了一點水喝,沒想到就這么一嘗,他就沾上了仙氣。從此,飛龍馬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田螺嶺與馬坡嶺的傳說

傳說贛州闢地建城不久,有匹馬到貢水上游江邊,與一田螺相遇,相邀到贛州城去添一勝境。約先進城者為尊,後者為卑。馬欣然讓田螺先行一時。只見田螺滾呀!滾了近半個時辰,行程還不到五尺。馬得意地說:「田螺姑娘,失陪了,咱們贛州城再見!」說罷,揮動四蹄奔騰而去。
江邊的田螺,見一溜木排順流而下,遂滾入河中攀著木排,很快到了贛州城下。恰遇有一婦女來到木排旁挑水,田螺機靈地隨水滾入水桶,被挑著進了城。婦女倒水入缸,發現田螺而隨手一扔,田螺落在城區西北部,遂變成了田螺嶺。
至於那馬呢?因為左一座山,右一道水,走了不少彎路。到東門城下時,天已經黑了,城門也關了,只好留在城外暫憩。馬想:田螺還不知在何處爬呀!滾呀!待明日天明後入城也不遲。誰知田螺在嶺上看見了,高呼「馬大哥,委屈你作個東門衛士吧!」馬愕然無語。只好卧在贛州城東門外。從那以後,贛州城東門外就有座馬坡嶺了。

馬神廟的傳說

祖大壽降清那天中午,袁崇煥贈給祖大壽的戰馬「賽赤兔」掙脫了韁繩,逃出馬圈,順著寧遠衛東西大街向明朝國都北京方向跑去。一出西門,它就被祖大壽的親兵發現了,親兵又截,又堵,又圍,一直鬧到現在的馬神廟這個位置才抓住它。可賽赤兔連踢帶咬就是不回城,親兵只好把它用鐵鏈捆在大樹上,之後去報知祖大壽。祖大壽也沒招兒,就派馬夫到那兒去喂,誰知賽赤兔不吃不喝,眼望北京悲鳴不已,一直悲鳴了三天三宿,眼口鼻一起流血而死。
後人為了紀念這匹忠貞的馬,在他死的地方修了座馬神廟,廟外題寫四言詩。人不如獸,官不如馬。人已絕情,官卻降清。獸尚知義,馬能盡忠。

虎鬥馬峪的傳說

在蓋州城東七八里遠,有個不大不小的山溝,人稱虎鬥馬峪。為什麼給它起了這么一個別致的名字呢?原來,這里有生動悲戚的故事哩。
從前,在這個山溝里住著一位農夫,因為他磨剪刀出名,又在弟兄中排行老二,人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二剪刀」。二剪刀養著一匹棗紅馬,愛如掌上明珠。這馬可非同一般,長得高大神奇,身高脖長,腿細蹄大,馬鬃撅起,像石頭砌的一面牆,馬尾巴粗長,甩起來像只鐵掃帚。拉車種地,從不用主人甩鞭子,跑起路來,猶如腳踩風火輪。誰人見了這棗紅馬都嘖嘖稱道:「好馬,好馬。」
這天,干罷活兒,為了讓馬吃些嫩草。二剪刀便放馬上山,自己在家裡,「嘩嘩,嘩嘩」地磨起剪刀來。 這時,鄰居過來說:「二剪刀啊,聽說山上來一隻黑老虎,能不能跑下山來傷人?」 二剪刀直起身來,眉毛一揚,伸出拇指在磨得飛快的剪刀鋒刃上颳了兩下,毫不在乎地笑了,說:「嘿嘿,怕什麼?老虎皮再厚也架不住我這剪刀快,等它來了我收拾它就是了。」鄰居聽了他的話,搖搖頭走了。二剪刀照樣在「嘩嘩,嘩嘩」地磨著剪刀。
傍晚,棗紅馬一邊叫著,一邊跑下山來,親切地湊到主人跟前,點頭哈腰,像要說話似的。二剪刀一看,棗紅馬一反常態,渾身冒著熱氣,汗水順著身子往下淌,像從熱水鍋里剛撈出來一樣。他用手撫摸著馬鼻樑子,心疼地說:「馬兒馬兒,你怎麼了?累成這樣子。」 棗紅馬前蹄刨著地,搖晃著腦袋說:「主人主人你莫疏忽,山頂上來了一隻虎。」 然而,二剪刀不懂棗紅馬的話,像往常一樣,給它飲了水,添了草,送了料,把它拴到馬棚里,讓它去歇著。
第二天,天一亮,二剪刀又解開馬的韁繩,把馬背一拍,讓馬兒上山了,自己照樣在家莫剪刀。棗紅馬在山上吃草了嗎?沒有,而是像昨天一樣,又跟那隻老虎打起來了。凶惡的黑老虎想一口吃掉棗紅馬,它把下頦往地上一帖,震天動地的一吼,接著,嗖地向馬撲來,棗紅馬一轉身,甩開大尾巴,把黑老虎的眼睛遮上了,再把海碗大的蹄子一蹬,老虎被蹬了一個跟頭。黑老虎從地上爬起來,抖落抖落身子,又張開血盆大口向馬兒撲來。棗紅馬把脖子一擰,硬撅撅的馬鬃差點兒扎了黑老虎的眼睛…… 兩個回合過去了,黑老虎蹲在地上直喘粗氣,心理想:「為什麼已經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著呢?」棗紅馬呢,昂著頭,支著耳朵,嘴裡噴著熱氣,心裡核計:「你這黑傢伙想下山害人,我非把你頂在山上不可。」黑老虎和棗紅馬就這樣鬥了一個回合,又一個回合,一直斗到傍晚日頭落。棗紅馬又一邊叫著,一邊跑下山來,親切地湊到主人跟前,點頭哈腰,像要說話似的。二剪刀一看,棗紅馬還是渾身冒著熱氣,汗水順著身子往下淌,像是剛從熱水鍋里撈出來一樣,他撫摸著馬的鼻樑子,心疼地說:「馬兒馬兒,你怎麼了?一定是熱的,我給你剪剪毛吧。」 說著,他就拿起磨得雪亮的剪刀,先剪了馬鬃,後剪了馬尾。棗紅馬生氣了,前蹄刨著地,搖晃著腦袋,說:「主人主人你真糊塗,剪了它我靠什麼斗黑老虎?」由於沒了鬃,沒了尾,棗紅馬非常難過,垂頭喪氣地進了馬棚,水不喝,草不吃……
第三天,天沒亮,棗紅馬又上山去了。可是,到了傍晚日頭落,卻不見棗紅馬歸來。二剪刀等呀等呀,怎麼也不見棗紅馬下山來,大概是在山上出什麼事了吧?他想著,便慌慌張張地向山上跑去。在山上,他找啊找啊,找遍了山前山後,找遍了山左山右,終於在山頂柞樹林里一塊空地上,見到了棗紅馬。棗紅馬長拖拖地躺在那裡,脖子被咬成了血葫蘆,草地上汪著一攤鮮紅的血。二剪刀一下子撲到馬跟前,撫摸著馬的腦門子,說:「馬兒,這是怎麼了?」棗紅馬慢慢地睜開眼睛,瞪著主人,說:「主人主人你該後悔,不該剪去我的鬃和尾。」棗紅馬落下兩滴眼淚,閉上眼睛,再也睜不開了。二剪刀突然站起身來,看看那一片被踏平的草木,布滿了深深的蹄子印,大聲吼起來:「是誰害死了我的棗紅馬,是誰害死了我的棗紅馬?……」接著,呼嚕一口血,從他的喉嚨里噴了出去……二剪刀也倒在了地上。

9. 徐悲鴻的奔馬圖與古代的畫馬圖有什麽不同

古代的馬多工筆描繪,一般是作為人的陪襯物而出場。顏色豐富,有棗紅馬,棕馬,黑馬,白馬,五花馬等等。構圖精巧細致,筆法細膩,形式或寫實或誇張。

徐悲鴻色彩上不追求寫實,筆法粗放有力,收放自如,形式上中西合璧。徐悲鴻畫馬時藉助了油畫的技巧。在線條上既不像寫意畫那樣隨意,也沒有工筆畫中那麼細致和死板,而是在線與線的連接處留有適當空隙,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感,而且筆鋒也比較干。顏色幾乎都以黑色來表現。

10. 有一個游戲叫三國.....傳,是單機的,游戲的圖標是一匹棗紅色的馬,急切知道這是什麼游戲

三國群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