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挑選川貝
川貝(學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別名:松貝母),百合目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有「懷中抱月」的稱號。該類植物產於中國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 川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其喜冷涼濕潤的氣侯,以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常見用來冒充川貝的品種有平貝母和浙貝母,其價格與川貝相差甚遠,要多加鑒別。下面為三者的鑒別要點。
松貝:最大特徵是「懷中抱月」,大瓣與小瓣大小較懸殊,抱合緊密,小瓣規則,無黑線,顏色是特有的灰白色。微苦,具備川貝特有的味道。
平貝母:顏色偏黃,大瓣小瓣大小較相近,抱合不緊密,大小瓣之間有泥土,故抱月部分有明顯的黑線。
浙貝母:「懷中抱月」不到頂,抱合不緊密,小瓣不規則。
松貝
一等:干貨。每50克240粒以外。
二等:每50克240粒以內。
青貝
一等:干貨。每50克在190粒以上。對開瓣不超過20%。
二等:每50克130粒以上。對開瓣不超過25%。
三等:每50克在100粒以上。對開瓣不超過30%。
四等:大小粒不分。
『貳』 誰有川貝母的顯微圖片
看他的右下角http://www.ahgdxl.com/yz/UploadFiles/200661421350485.jpg
川貝母
[來源]
百合科(Liliaceae)川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tanch.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乾燥。
[產地分布]
川貝母主產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肅貝母主產甘肅、青海、四川等?K笊氨茨鋼韃�頗稀⑺拇ā⑶嗪!⑽韃氐仁∏�?
[葯材特徵]
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蘆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白蘆貝)或淺棕黃色(黃蘆貝),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主要化學成分]
川貝商品較復雜,從商品川貝中分出貝母丙素(Fritimine)。甘肅貝母含岷貝鹼(Minpeimine)及岷貝分鹼(Minpeiminine)、青貝鹼(Chinpeimine)。蘆貝中含蘆貝鹼(Fritiminine)。
[功效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3~9g;研末沖服一次1~2g。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別名】貝母、川貝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乾燥。
【性狀】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垡?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
松貝、青貝 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 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μm。
爐貝 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用量】 3~9g;研粉沖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葯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葯典》
『叄』 川貝長什麼樣的圖片
川貝植物如下圖:
(3)川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後採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洗凈,曬干或低溫乾燥。
川貝母商品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新中國成立後,列為國家計劃管理品種。由中國葯材公司統一管理,1985年改為國家指導性計劃品種,以後則由市場調節產銷。為了適應醫療和市場需要,在利用野生資源的同時,進行了野生變家種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市場供應比較緊缺,屬於不能滿足需求的品種。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川貝母野生資源較多,收購增長較快,這個時期是供大於求。60年代初期,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收購與銷售均有所下降。
60年代中期,隨著農、副業生產的恢復及發展,川貝的購、銷迅速增長,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年產30多萬千克、銷30萬千克)。70年代至80年代,資源缺少的問題就較為明顯,收購與銷售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統計,川貝母野生蘊藏量約100萬公斤,多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採挖困難,加之家種區域性強,生產規模小,所以短期內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肆』 川貝植物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川貝植物如下圖:
(4)川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後採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洗凈,曬干或低溫乾燥。
川貝母商品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新中國成立後,列為國家計劃管理品種。由中國葯材公司統一管理,1985年改為國家指導性計劃品種,以後則由市場調節產銷。為了適應醫療和市場需要,在利用野生資源的同時,進行了野生變家種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市場供應比較緊缺,屬於不能滿足需求的品種。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川貝母野生資源較多,收購增長較快,這個時期是供大於求。60年代初期,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收購與銷售均有所下降。
60年代中期,隨著農、副業生產的恢復及發展,川貝的購、銷迅速增長,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年產30多萬千克、銷30萬千克)。70年代至80年代,資源缺少的問題就較為明顯,收購與銷售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統計,川貝母野生蘊藏量約100萬公斤,多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採挖困難,加之家種區域性強,生產規模小,所以短期內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伍』 川貝母燉梨的做法
川貝燉雪梨
川貝燉雪梨是一道葯膳,主要材料有川貝、雪梨、冰糖等。川貝燉雪梨的口味甜中帶點微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中文名
川貝燉雪梨
主要食材
川貝,雪梨,冰糖
分類
甜品
口味
甜,微苦
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
快速
導航
做法營養價值
菜品特色
原料:雪梨1個,冰糖25克,川貝少許。
共16張
川貝燉雪梨的圖片
詳細做法:1、雪梨洗凈削皮切開去核掏空,成一個梨盅。
2、梨盅里放入幾粒川貝和冰糖,蓋上梨蓋,用牙簽固定。
3、將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鍾即可。
做法
原料:
主料:梨400克
輔料:川貝母5克
調料:冰糖5克
詳細做法:
1.雪梨切去蒂部,挖出雪梨心。
2.把川貝粉、冰糖嵌入雪梨內部,蓋回蒂部,用牙簽穿連,放入燉器皿內,燉45分鍾。
主料:雪花梨、川貝、枸杞
輔料:冰糖
1. 雪花梨、鴨梨都可以。
2. 川貝碾碎成粉。
3. 雪梨切成滾刀塊。
4. 加入150ml的白開水。
5. 加入磨好的川貝粉和枸杞,稍事攪拌。
6. 蒸鍋上汽後放入燉盅,蓋上鍋蓋,小火加熱1個小時,用筷子可以輕松扎透雪梨即可。出鍋後放入冰糖調味。[1]
營養價值
1、雪梨味甘。味甘在中葯指有滋補作用。入肺經,就是說這種物質對肺的作用較強。雪梨味甘性寒,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C、胡蘿卜素等,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葯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的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梨又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所以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2]
共20張
雪梨的圖片
2、川貝母是一味中葯,味苦、甘,食用的時候可以不吃。川貝母入肺、心經,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作用。川貝母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養肺陰、宣肺、潤肺而清肺熱,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葯。
3、冰糖,它的功效主要是用來調味,因為川貝母是很苦的。專家解釋說,這里治療的是熱症,所以使用了冰糖。一般治療寒症,比如痛經,就要用紅糖,紅糖是溫熱的。
川貝母反烏頭、礬石、莽草,惡桃花。
『陸』 怎麼區別川貝和薏米
1、富含成分不同:薏米種子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薏米種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川貝是一種百合科,貝母屬的植物,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
2、分布地區不同:川貝母主產於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薏米在我國東南部常見栽培或逸生,產於遼寧,河北,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
(6)川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因為薏米性味甘淡微寒,長期食用會讓虛寒體質的人身體又愈加冷虛,導致體質偏弱,經期月經不調等問題出現。
2、薏米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腸胃虛弱的人可以用薏米與其他食材一起熬煮食用,但切忌不要單獨用薏米泡水喝。
3、薏米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不能當作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狀的用戶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米來治療,以免耽誤或導致加深。
『柒』 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川貝的樣子圖長
川貝母的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癰、喉痹、乳癰。用量3~9g;研末沖服一次1~2g。 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不宜與烏頭類葯材同用。
川貝母的作用:
一.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1.咳嗽,風寒暴咳喘急。 2.中風竅閉,驚癇等。
二.解郁散結;
1.鬱症,憂思郁結,胸悶脘脹。2.癭瘤。3.乳癰,癰疽腫毒。4.乳汁不下。
『捌』 川貝是什麼樣 圖片
川貝植物如下圖: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鱗莖球形或圓錐形。莖直立,無毛,綠色或暗紫色。葉除最下部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無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6~6.5cm,寬3~7mm,先端急尖。
花單生於莖頂;深紫色,略有黃褐色小方格,有葉狀苞片1,花被片6,長2.5~2.7cm,外輪3片近長圓形,寬6~9mm,內輪3片倒卵狀長圓形,寬10~13mm,蜜腺窩不很明顯;雄蕊6,花葯近基著,花絲有時密被小乳突;柱頭3裂,裂片外展,長0.5~1(~1.5)mm。
(8)川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川貝母主產於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於四川阿壩、青海等地;肅貝母主產於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於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太白貝母主產於重慶、湖北,四川、陝西等省亦產;瓦布貝母主產於四川阿壩,後兩者為栽培品。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的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玖』 中葯川貝的圖片,急需要。
『拾』 川貝圖片大全 川貝長什麼樣子_長江生活網
川貝為一種百合科、貝母屬的植物,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產於中國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松貝的最大形態特徵就是「懷中抱月」。
川貝母主產於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於四川阿壩、青海等地;甘肅貝母主產於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於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太白貝母主產於重慶、湖北,四川、陝西等省亦產;瓦布貝母主產於四川阿壩,後兩者為栽培品。
(10)川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川貝母商品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新中國成立後,列為國家計劃管理品種。由中國葯材公司統一管理,1985年改為國家指導性計劃品種,以後則由市場調節產銷。為了適應醫療和市場需要,在利用野生資源的同時,進行了野生變家種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市場供應比較緊缺,屬於不能滿足需求的品種。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川貝母野生資源較多,收購增長較快,這個時期是供大於求。60年代初期,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收購與銷售均有所下降。60年代中期,隨著農、副業生產的恢復及發展,川貝的購、銷迅速增長,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年產30多萬千克、銷30萬千克)。
70年代至80年代,資源缺少的問題就較為明顯,收購與銷售均有較大幅度下降。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統計,川貝母野生蘊藏量約100萬公斤,多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採挖困難,加之家種區域性強,生產規模小,所以短期內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