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人參分多少種類圖片
擴展閱讀
下載結婚祝福動態圖片 2025-08-16 14:13:37
搜索原聲可愛圖片 2025-08-16 14:09:44

人參分多少種類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30 04:35:14

㈠ 人參有多少種類

人參為五加科,味甘、微苦、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功效。但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為紅參、生曬參、糖參、參須等。它們雖然都有補氣之功效,但又各有千秋。
1、生曬參: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生津,適用於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2、紅參: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
3、糖參: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
4、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5、野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但資源少,價值昂貴,很少用。
6、西洋參 近代臨床驗證,人參是一種滋補強壯葯物,具有鎮靜大腦、調節神經、刺激血管、增進食慾、促進代謝、恢復疲勞、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改善骨髓造血能力、活躍內分泌系統、加強機體免疾反應等功效。

㈡ 人參有幾種圖片

在很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認為,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日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
人參葉中也含有與根相同的皂甙,有生津祛暑、降虛水、解酒作用;人參花泡茶有興奮作用。

人參的命名方式:按照生長方式命名有野山參、移山參、園參三種;按照產地命名如吉林人參、韓國高麗人參、美國花旗參、遼寧石柱參等;按照炮製方法命名如:紅參、白糖參、生曬參、保鮮人參、活性人參等;也有復合式命名如高麗紅參、吉林野山參、寬甸柱參等。
人參的功效: 1.大補元氣、復脈固脫:適於久病虛羸、倦怠、元氣虛脫。
分類:生曬參: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生津,適用於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紅參: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

糖參: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

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野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但資源少,價值昂貴,很少用。

㈢ 人參有多少種分類

人參按商品分類一共有15種,具體如下:

1、生曬參:主根長約3-10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土黃色,有黑棕色橫紋及縱皺,細支根及須根均已除去,而僅留痕跡。質脆,體輕,斷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狀裂隙。氣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莖及須根者,稱「全須生曬參」。

2、白人參:性狀同糖參,形體較好,和野山參相似,但多為順直體,根莖較紅參長,須根分散,短而脆。

3、白乾參:主根表皮均已除去,體表淡黃色或類白色,上端橫紋不明顯,但可見淺縱皺及支根痕。其它性狀與生曬參近似。

4、紅參:主根長約5-20厘米,直徑約0.7-2厘米。表面棕紅色,半透明,有大縱皺,環紋不明顯,有支根痕。根莖土黃色,上有碗狀莖痕4-6個。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棕紅色,中有淺色圓心。氣香,味微苦。

5、掐皮參:主根長約6-15厘米,直徑約1.2-2.5厘米,表面淡黃色,上端環紋不明顯,但可見許多加工所致的凹點。支根淺棕色,支根與須根用線紮成牛尾狀。斷面白色。氣香,味甘微苦。

6、邊條參:性狀同紅參,惟一般以根莖較長,身長徑圓,支根較長為特點。

7、有機人參:無農殘、無化肥、無轉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參的成份與功效。

6、野山參:又名山參。主根短租,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多具二個主要支根,形似人體。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紋。根莖細長,一般長3-9厘米,上部扭曲,習稱「雁脖蘆」,蘆碗密集,下部無蘆碗而較光滑,俗稱「圓蘆」。須根稀疏,長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

全體呈淡黃白色,皮細、光潤。氣香濃厚,味甘微苦。 根狀莖上部四面密生蘆碗,根狀莖下部具有較長園蘆。主根上端有細而深的密螺旋紋。中部及下部一般無紋。須根稀疏而長,不易折斷。其上有明顯疣狀突起。

9、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10、園參:根狀莖一面或兩面生蘆碗,無園蘆。主根上端有粗橫紋,不呈螺旋狀,有時全體皆可見橫紋。須根如掃帚狀,較短而脆,其上有不很明顯的疣狀突起。

11、大力參:主根長5-15厘米,表面淡黃色,半透明,有明顯縱皺,上端有棕色橫紋。細支根及須根均已除去。質硬而脆。斷面平坦,透明角質狀。氣香,味苦。

12、移山參:體形似野山參,但主根下部往往較肥大,紋粗而淺,常延續到主根中部,須根珍珠點較少。

13、朝鮮人參:產於朝鮮的人參,習稱朝鮮人參,又名別直參、高麗參。商品有朝鮮紅參、朝鮮白參之分,而以紅者為優。

14、朝鮮紅參:加工法與國產紅參相同。體較足壯,上生雙馬蹄蘆與肩齊,單蘆的名「獨碗蘆「,中部皆深陷,邊緣甚整齊,質堅硬。主根長約6-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或顯黃衣,全體顯縱棱。支根多彎曲交叉。質堅體重。斷面角質發亮,有菊花紋。香氣濃厚,味甘微苦。

15、朝鮮白參:蘆頭與園參相似,體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有淺棕色細紋。須根大部除去,質松泡。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3)人參分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人參的經濟價值:

人參自古譽為「百草之王」「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含多種皂甙和多糖類成分,浸出液可被皮膚緩慢吸收且無不良刺激,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調節皮膚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膚脫水、硬化、起皺。

人參活性物質抑制黑色素的還原性能,使皮膚潔白光滑,能增強皮膚彈性,使細胞獲得新生,是護膚美容的極品。將人參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後甘油搓臉,或將人參煎成濃汁,每日往洗臉水倒一點,用含人參的甘油搓臉或人參水洗臉,能讓皮膚相當滋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參

㈣ 人參有幾種,分別有什麼

1、玄參:用於治療心神煩躁、改善夜晚出現盜汗的功效,能夠緩解淤血不散症狀。

(4)人參分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生曬參:主根長約3-10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土黃色,有黑棕色橫紋及縱皺,細支根及須根均已除去,而僅留痕跡。質脆,體輕,斷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狀裂隙。氣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莖及須根者,稱「全須生曬參」。

白人參:性狀同糖參,形體較好,和野山參相似,但多為順直體,根莖較紅參長,須根分散,短而脆。

白乾參:主根表皮均已除去,體表淡黃色或類白色,上端橫紋不明顯,但可見淺縱皺及支根痕。其它性狀與生曬參近似。

紅參:主根長約5-20厘米,直徑約0.7-2厘米。表面棕紅色,半透明,有大縱皺,環紋不明顯,有支根痕。根莖土黃色,上有碗狀莖痕4-6個。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棕紅色,中有淺色圓心。氣香,味微苦。

掐皮參:主根長約6-15厘米,直徑約1.2-2.5厘米,表面淡黃色,上端環紋不明顯,但可見許多加工所致的凹點。支根淺棕色,支根與須根用線紮成牛尾狀。斷面白色。氣香,味甘微苦。

邊條參:性狀同紅參,惟一般以根莖較長,身長徑圓,支根較長為特點。

有機人參:無農殘、無化肥、無轉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參的成份與功效。

㈤ 人參一共有多少種類

你好,人參分類 1.野山參(山參):即野生人參。 2.林下參(籽海):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人參。 3.園參:即栽培的人參。 (1)鮮人參(園參水子):園參栽種5~6年後,秋季採挖,洗凈即得。 (2)生曬參:將鮮人參除去支根,曬干或烘乾。 全須生曬參:將鮮人參不除支根曬干。 (3)白參(糖參):取洗凈的鮮園參,沸水中浸燙3~7分鍾,取出,用針將參體扎出小孔,再浸入濃糖液中2~3次,每次10~12小時,取出乾燥即得。 (4)紅參:取洗凈的鮮人參,除去支根及根莖部的不定根,或僅除去細支根及須根,蒸3小時左右,取出,曬干或烘乾。 (5)活性參:為防止有效成分總皂苷的損失,提高產品質量,用真空冷凍乾燥法加工的人參。

㈥ 人參分哪幾種

(1)按野生和栽培來分可分為兩大類:

①通常把野生者稱為「山參」或「野山參」,生長幾十年的野山參如圖1。

②將人工栽培的人參稱為「園參」。四年生以上發育成熟的園參如圖2。

(2)園參再按地區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徵來分,可分為「普通參」、「邊條參」和「石柱參」三大類:

①普通參 採用一倒制(移栽一次),育苗2年或3年,移栽後生長4年或3年,六年生收獲作貨。多在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且水分充足,氣候較冷涼的條件下培植出來。產品主要特徵為:根莖粗短,主體短大,須根多,且呈刷把狀。

圖2 人參形態圖1.植株 2.根②邊條參 採用二倒制(移栽兩次),參苗移栽時整形下須,7~9年才收獲,多在氣候較溫暖的山區,砂壤土有機質含量中下,透水、透氣性好的條件下培植出來。產品主要特徵為:主體長,根莖長,有體有腿,如人形美觀。

③石柱參 採用籽趴(播種後不移栽,直至收獲)或苗趴(播種育苗,用苗移栽後不再移動,直至收獲),多在砂性較大的山地土壤中培育而成,產品主要特徵為,根莖細長,主體短小,兩條支根,須根少。

(3)按根形來分,可分為大馬牙、二馬牙和長脖三類,這三類也稱三個農家品種,由於每一類都不純,所以有人稱為農家類型,究竟稱類型好,還是稱農家品種好,尚無定論,筆者認為在各個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優化是可以形成品種的。現將三大農家品種(類型)的特點簡述如下:

①大馬牙 根莖粗短,芽孢大,根主體短而粗,側根多且集中生長於主體尾部呈刷鍋的刷把狀,植株高大。總體來說,生長快,產量高。

②長脖 根莖細長,參根細小,生長很慢,植株小,其中根體短小的稱靈體,根體粗長的稱順笨體,參體粗短的稱笨體。

③二馬牙 根莖長短、參根大小、生長快慢等均間於大馬牙與長脖之間,它生長較快,產量也較高,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根主體長,支根少,在邊條參區經整形移栽後,脖子(根莖)較長,身長具兩條粗長腿,體形美觀,稱邊條參,商品很受歡迎。有的二馬牙,由於體長腿粗,單株重量甚至超過大馬牙。

園參除以上三個農家類型外,尚有圓膀圓蘆和竹節蘆。

圓膀圓蘆的大小間於二馬牙與長脖之間,主根根莖細長(但比長脖要粗),體形優美,主根上端與根莖均呈圓形。

竹節蘆主根最短,也較細,肩稍尖,但根莖細長,節間明顯,近似於竹子的地下根莖。

由於圓膀圓蘆和竹節蘆的數量極少,分散於少數地區,沒有形成農家類型,更沒有專門的產區。

㈦ 人參分為幾種

人參分為山參和園參。山參為山野自生,生長年頭不限,可生長幾十年至百餘年不等。在康熙二年(1663年)曾有人挖到過一棵凈重20兩(當時16兩為一斤)的老山參。在1981年8月,吉林省撫松縣北崗鄉四名農民,用了六個多小時挖出了一棵特大的山參,它已有百歲以上,重達287.5克。這棵大山參外形美觀,緊皮、細紋,參須上長滿勻稱的金珠疙瘩。從顱頭到須根長54厘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棵山參,目前陳列在人民大會堂的吉林廳中。

園參為人工栽培,由種到收約需6年以上的時間。雖然其產量不少,但葯效遠不及野山參為佳。

根據對人參的加工方法不同而又可分為紅參、生曬參、白參等。紅參呈深棕色。生曬參和白參的外表呈黃白色。把剛挖出的人參經汽蒸後,灌以白糖,或用火烤後裝在蓋有玻璃的木匣內在日光下曬,就成為糖參和生曬參。

㈧ 人參的種類及圖片

人參的種類有:

1、生曬參

(8)人參分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野山參鑒別:

野山參生長於山地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之中,主要生長於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區。野山參十分稀少,按照年份和大小,野山參價格差別很大,貴的野山參一支可賣到幾萬元。

野山參有效成分含量也較高。如知名品牌福臨門人參和同仁堂,口感好、香氣足、苦中帶甘醇,其中以同仁堂價格最高。

辨別方法:

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中葯屬性:人參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貴,主要與它的葯用價值有關。

在很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認為,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對人參極為推崇,認為它能「治男婦一切虛症」。幾千年來,中草葯中人參都被列為「上品」。

㈨ 人參都分幾種

人參的種類因分類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1、從植物學上人參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
一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一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

2、從中葯炮製學上和功效上而言,人參可以分為:
生曬參:即用五加科人參的根,經過曬乾,潤透,切薄片而成。現代多為人工栽培的人參製造而成。
紅參:是用五加科人參的根,經過蒸制後,潤透,切片而成,因為顏色為紅色,所以稱為紅參。現代也是由人工栽培的人參製造而來。
野山參:是野生的五加科人參的根。
西洋參:是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要產於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又名花旗參。

3、從人參的產地來分,人參可以分為:吉林人參,朝鮮人參(又名:高麗參,別直參),以及西洋參。

目前各種分類方法都在用,所以,對於一般民眾造成不小的困擾,但最常用的分類方法還是按照中葯炮製學和功效來分類。也即:生曬參、紅參、野山參和西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