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人知道這是啥蟲子嗎,毛毛蟲黑色的
這中毛蟲往往是蛾子的幼蟲階段。這個照片看,像美國白蛾的幼蟲。僅供參考。
美國白蛾,是燈蛾科、白蛾屬蛾類,為白色蛾子,雌蛾體長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體長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卵圓球形,直徑0.5-0.53毫米左右。初孵幼蟲一般為黃色或淡褐色。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條縱脊,雌蛹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齊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狀。
美國白蛾成蟲具有「趨光」、「趨味」、「喜食」3個特性,對氣味較為敏感,特別是對腥、香、臭味最敏感。美國白蛾已被國家環保總局列入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❷ 這是什麼毛毛蟲。頭上有四個角。
白帶螯蛺蝶幼蟲。末齡幼蟲體色深綠,體長33-62mm,色斑褐色。頭深綠色,寬7-8mm;角突綠色,長7.3-8.1mm。卵扁圓形,高2mm,直徑1.9mm頂端平截,中央微凹,具21~25條縱脊。初產時黃綠色,後變紅褐色。
成蟲翅正面紅棕色或黃褐色,反面棕褐色。雄蝶前翅有很寬的黑色外緣帶,中區有白色橫帶。後翅亞外緣有黑帶,自前緣向後逐漸變窄,M3脈突出成齒狀。反面前翅中室內有3條短黑線,後翅在1列小白點的外側有小黑點,斑紋同正面,但顏色淺。
雌蝶前翅正面白色寬頻伸到近前緣,外側多1列白色點;後翅中域前半部分也有白色寬頻,黑色寬頻內有白點列,M3脈突出成棒狀。翅反面中線內側有許多細黑線。本種色彩及斑紋多變化,尤其是雌蝶。
相關信息
幼蟲多在清晨和上午孵化,孵化後當即把卵殼吃掉,然後停在葉尖端,頭向上,尾向下。晝夜均可取食,但以16-20時取食最盛。大多數幼蟲每天僅取食1次,少數取食多次。1-3齡幼蟲食量小,僅啃食葉片邊緣,使成缺刻。5齡幼蟲可取食全葉或僅留殘葉。
2齡幼蟲活動范圍小,僅在棲息的葉片附近取食。3齡以後活動能力增強,飽食後再返回新葉棲息,這片葉從葉柄到葉尖均有其蟲吐的絲線,在蟲體棲息部位絲線最稠密。幼蟲除在取食期間外,其餘時間均固定棲息在葉片正面,通常葉面顏色與蟲體相一致。
❸ 毛毛蟲種類
一、波刺毛
主要分布於東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是一種國內常見的毛毛蟲,它們的體長在13-18毫米之間,無附足,以吸盤向前滑動,主要以果樹、葯材、花卉等為食,幼蟲體色鮮艷,在遇到危險時會用有毒的剛毛來進行自衛。
二、扁刺蛾
分布於全國各地,尤其以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最為嚴重,體長在15-20毫米之間,身體呈灰綠色,以植物葉片為生,尤其對棗樹有著極大的破壞,如不及時防治,容易使作物減產。
三、麗綠刺蛾
是刺蛾科的一個物種,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廣西、雲南等地,是一種對農業危害極強的毛毛蟲,幼蟲主要寄宿在作物葉片上,以其為食,使葉片呈半透明枯黃狀,在遇到危險時,會將有毒剛毛刺入入侵者的體內。
四、刺毛蟲
是刺蛾的幼蟲,是一種以綠色葉片為食的有毒毛蟲,常見於北方大部分地區,有時候也會被人們稱作刺毛花、火辣子等。
五、洋辣子
俗稱癢辣子,是一種國內十分常見的毛毛蟲,成蟲體長在15-17毫米之間,喜歡陰暗的地方,對強光和熱量有著本能的抗拒,食性非常的雜,對柳、榆、槐等樹木有著很大的危害作用。
六、茸毒蛾
幼蟲有著大量的毛發,很容易被風吹走,它們的體型較大,一般在35-40毫米,腹部光滑,背部長有長毛,是一種雜食性的毛蟲,其背部的長毛有毒。
七、鞍背蟲
是一種國內常見的刺毛蟲,兩頭呈凸起,中間有凹下去的部分,形狀看起來像馬鞍,因此而得名,是一種渾身布滿有毒剛毛的毛蟲,其多見於果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