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毒奶粉教育為何在受損車上重演為素材的作文
「30萬元買大切諾基。」今年1月19日,青島舉辦的一場車輛拍賣會再次將天津港爆炸受損車輛帶入公眾視線,拍賣會所拍車輛正是爆炸事故中受損的部 分Jeep車。短短數小時,約150輛Jeep大切諾基和牧馬人全部被拍走。拍賣過後,這些受損車輛已流入市場。近日,一批Jeep指南者、大切諾基車輛 在天津市京門大道中電物流倉庫低價公開售賣。銷售商通過與維修點合作翻新、開貿易公司發票等方式將受損車「洗白」。(2月29日《新京報》) 在天津港危險品爆炸事故後,超過兩萬輛車嚴重受損,包括大眾、克萊斯勒、雷諾等多家車企,都曾公開承諾不會允許受損車輛流向市場。這些承諾言猶在 耳,如今卻有大批爆炸事故受損車「洗白」流入市場,實在令人震驚。這不只是失信行為,這是無視車輛安全隱患,將商業利益凌駕於公共安全之上。 因為低於新車售價數十萬元,對於車企、保險公司、買家、賣家等各個環節,這批受損車輛無疑都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誘惑。要在外表上將這批車輛修舊如新是 很簡單的,但是誰也不知道車輛內部已經受了怎樣的損壞,在馬路上行駛時帶來的危害,無論對己對人都很可能是致命性的。所以,這樣的車輛只能被強制報廢,而 不能任由其流入市場。 市場上總有那種貪利益不怕查的賣家,也總有那種貪便宜不怕死的買家;更可怕的是,流入市場的受損車經過多次倒手之後,真正的買家也許根本不知道它的 來源。所以,爆炸事故受損車能在市場上賣得掉,一點都不稀奇;稀奇的是,為何這些車仍能獲得「洗白」的機會,通過拍賣等途徑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流通?天津 港爆炸事故的教訓已經足夠慘痛了,難道還要讓這些受損車輛「代表」此次事故,繼續去危害社會? 爆炸事故受損車每多流出一輛,遺留社會的潛在隱患就多一分,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在哪條路上,就會不幸地路遇這些車。不讓受損車輛流入市場,不能只是相 關企業的自覺行動,它必須納入統一的行政監管之下。試問,這些車輛流入市場在程序上是否合法?相關監管部門有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事實上,類似教訓我們早 就有過。2008年毒奶粉事件後,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之所以在兩三年後再次流入市場,就是因為監管的不力。 當年毒奶粉事件後,銷售終端只見召回公告,企業庫房只見封存報道,卻鮮有銷毀毒奶粉的公開信息。在生產與銷售的中間環節,在未被嚴格監 管的各個領域,部分有毒奶源被私下隱藏和買賣;加之運動執法講求速戰速決,只要時間的魔手稍微喚醒遺忘,一個治亂循環就重復上演。毒奶粉事件發生幾年後, 新聞中還會不時傳來毒奶粉死灰復燃的消息。真的不希望,在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幾年後,再不斷傳出余禍未了的新聞。 毒奶粉事件的教訓在爆炸事故受損車上重演,令人遺憾更值得警醒。從市場上追回每一輛已經售出的爆炸事故受損車,事不宜遲;從類似事件的經驗教訓中完善問題產品統一銷毀機制,事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