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羊腔骨是哪個部位
羊腔骨是羊的脊骨。
腔骨指胸腔的骨頭,指的是排骨的下半部分包含脊椎骨,肉比較多,骨頭比較軟。形狀不規則,一般用來做湯。如東北的大骨頭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吃到腔骨,因為沒有留心,可能也不甚了解。
腔骨是指豬羊的背脊骨,肉層和骨頭各佔一半,肉質嫩而不油膩,但是由於形狀不整齊,即使剁小塊也不適合做菜,所以多用於做湯。
燉腔骨講究火候和調味,以肉鬆湯弄、色澤紅亮為特點。在燉腔骨時要用到的香料品種也較多,而且比較講究配比,對於家庭製作要求比較高。
漢語文字
羊(拼音:yáng)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 ,古字形大多是像有突出雙角的羊頭形狀。本義即牛科家畜羊。羊性情溫順,古人的祭祀與日常生活都跟羊有密切關系,常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因此「羊」在古文字中又通「祥」。
羊是漢字部首之一。用「羊」作意符的字有的是羊的名稱,如羚、羔、羝有的是與羊性格有關的事物、性狀等,如:羹、羞、善、群。
「羊」的造字方法與「牛」字相同,都是以局部替代整體。商代甲骨文的「羊」所描繪的是一隻羊頭的正視圖,上端是兩只彎曲的羊角,中間一豎是羊臉的線條化,下部向上斜的兩短畫像羊的胡須。商代甲骨文或重疊羊角。
Ⅱ 嘎拉哈是哪塊骨頭
是羊的膝蓋骨。
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東北地區叫做「嘎拉哈」,源自滿語:gachuha。)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只是後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
以小羊拐為上品。此外,人們還常常將羊拐塗成紅色。由於當時北京並沒有過多的牛羊肉,羊拐在女孩子們的心中便成為一筆珍貴的財富。 這種骨頭不僅在羊身上有,豬牛身上及野狍子身上也有。
(2)羊的骨頭有多少塊圖片擴展閱讀:
游戲介紹
羊嘎拉哈四個為一副。手巧的一次能同時玩三四副。玩嘎拉哈,都是要一副嘎拉哈配一個口袋的。嘎拉哈是六面體(所有動物的都一樣),因兩個尖角重心不穩,棄之不用。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還有一側什麼都不像就叫「真兒」。
歘嘎拉哈計數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單位的:一對「坑」是十、三個「坑」是十五、四個「坑」是二十、四樣是五,以此類推。抓滿一百,分別翻真、輪、坑、肚;抓起四樣、空中拋接在手背上,翻轉過來,一個不掉就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