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的一生多少年,多少天,多少時,多少分,多少秒
現代人的一生平均可以達到80歲,也就相當於80年;29200天;700800小時;42048000分鍾;2522880000秒鍾。
時間沙漏
時間[1]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盪周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奇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奇點。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2]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鍾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系的(靜止的)時鍾之時間流逝慢。
時間是地球(其他天體理論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體(物質)三維運動(位移)對人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量。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等,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根據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
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註明:在基本的物理學定理中沒有時間概念,時間不參與計算,這並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種衰老、晝夜更替都證明其真實存在,切莫誤解其意;相對論中,粒子的很多運動,裂變、聚變,互相之間都是這種關系,互為倒放的關系。)
資料來源:網路-時間
㈡ 人一生總共有多少天
人一生總共有多少天:
按100歲來算,一年365天,100歲需要36500天。
按80歲來算,一年365天,80歲需要29200天。
按70歲來算,一年365天,70歲需要25550天。
按65歲來算,一年365天。65歲需要23725天;
男性平均壽命72歲 ,所以有365 X72年=26280天 女性平均壽命75歲 ,所以有365 X75年=27375天 基本上是不超過30000天。
人生很短 。只有900個月。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6歲左右, 1年12個月,76X12=912!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應該好好珍惜,不在追思昨天中躊躇不前,不在期待明天中守株待兔,只有在今天的日子中踏踏實實地度過,把今天牢牢地抓在手中才不會愧對生命的意義。
感謝前天:前天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對生命的存在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可以看到晨輝落暮,可以感受生命精彩,盡享生命的樂趣。
總結昨天:昨天是我們行走的軌跡,在這里有過快樂、幸福和成功,也有痛苦、不幸和失敗,但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昨天的失敗是明天成功的基礎,不能放棄學習,更不能放棄進步。
把握今天:今天應該倍加珍惜,好好學習,多多實踐,讓自己腳踏實地向前走。昨天已經過去,明天尚未到來,能擁有的就是今天。只有今天辛勤的耕耘,才有明天豐碩的成果。
追求明天:明天是充滿希望的未來,對我們有著十足的誘惑,理想只有在今天埋下,才能在明天實現。
不懼後天:因為今天、昨天我們已經認真度過,我們的後天就會是精彩的,對後天又何懼之有,後天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就像白天和黑夜永遠不能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