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黨叄丹叄人叄西洋叄植物長什麼樣圖片
黨參,中葯名,呈橢圓形或類圓形的厚片,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切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紋,中央有淡黃色圓心。周邊淡黃白色置黃棕色,有縱皺紋。有特殊香氣,味微甜。生黨參片益氣生津力勝。常用於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懶言短氣、四肢無力、食慾不佳、氣虛、氣津兩虛、氣血雙虧以及血虛萎黃等症。但表證未解而中滿邪實的不能用。 該品功效與人參相似,惟葯力薄弱。治一般虛證,可代替人參使用;虛脫重證,則仍用人參為宜。秋季採挖,洗凈,曬干。
黨參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中國約有39種,葯用有21種、4變種。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葯,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黨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現代研究,黨參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對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下面是黨參圖片。
❷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有圖]
太陽花
品名:
半枝蓮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別名 :
狹葉韓信草、牙刷草、並頭草、赴山鞭、芽刷單、太陽花、死不了。
概述 :
半枝蓮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乾燥地上部分,具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
蔣儀《葯鏡拾遺賦》記載"半支蓮解蛇傷之仙草"。民間除治毒蛇咬傷外,尚用治腫瘤,有一定的近期療效。《校正本草綱目》記載"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對葉,七八月採用"。所述形態與本種相近。民間草葯中以半支蓮或"半支"為名的品種甚多。《百草鏡》載"各種半支有七十二種"。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收載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屬的幾種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1985年版一部收載的半支蓮即為本品。
產地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方各省區。河南省確山縣為現在主產區,近年來發展量較大。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莖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莖方形、綠色。葉對生,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圓形,邊緣有波狀鈍齒,下部葉片較大,葉柄極短。花小,2朵對生,排列成偏側的總狀花序,頂生;花梗被黏性短毛;苞片葉狀,向上漸變小,被毛。花萼鍾狀,外面有短柔毛,二唇形,上唇具盾片。花冠唇形,藍紫色,外面密被柔毛;雄蕊4,二強;子房4裂,柱頭完全著生在子房底部,頂端2裂。小堅果卵圓形,棕褐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態環境:
多見於溝旁、田邊及路旁潮濕處。過於乾燥的土壤不利生長。
生物學特性:
半枝蓮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20厘米,莖葉肉質,葉圓筒形。花著生於莖頂,花色豐富,有紫紅、大紅、粉紅、橘紅、橙黃、淺黃、純白及多種復色的單瓣與復瓣品種,自3月初至9月底陸續開花不絕。開花多少、大小與日光密切有關,中午日照下花朵怒放,色彩鮮艷,傍晚和陰天,花關閉或開花少。蒴果,種子黑色,7-9月陸續成熟,自行裂開,種子散落。
半枝蓮一般栽培3-4年後,植株開始衰老,萌發能力減弱,必須進行分株另栽或重新播種。種子容易萌發,發芽適溫為25℃。種子壽命為1年。
生長習性:
半枝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
生長周期:
多年生草本植物。
採收加工:
用種子繁殖的,從第二年起,每年5、7.9月都可收割1次。分株繁殖的,當年9月收獲1次,以後每年也可收割3次。收時用鐮刀齊地割取全株,揀除雜草,捆成小把,曬干或陰干即可。
儲藏養護:
置乾燥處。
形狀規格:
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麵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功能:
辛、苦,寒。歸肺、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用法與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真偽鑒別:
性狀鑒別:
全長15-40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四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或卷摺,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有明顯的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質脆易碎。花序生於枝端,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深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但商品中花冠常已脫落,留有匙形的下萼和具盔狀盾形的上萼,內藏4個扁球形小堅果,淺棕色。全草質柔軟,易折斷。氣微,味苦澀。
以色綠、味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製片: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垂周壁波狀彎曲,上表皮細胞較大,長55-93μm,寬14-40μm,下表皮細胞長25-48μm,寬11-25μm。非腺毛1-2個細胞組成,圓錐形,壁具疣狀突起,基部細胞具放射狀角質層紋理;近葉緣處非腺毛較大,由1-3個細胞組成,長48-141μm。腺鱗上表面較少,下表面較多,腺頭圓球形、扁圓球形,由7-8個細胞組成,直徑50-75μm,腺柄單細胞;腺毛存在於下表皮,由4個細胞組成的腺頭,直徑約28μm,腺柄單細胞。氣孔存在於下表皮,直軸式。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迴流半小時,趁熱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
(1)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濃鹽酸4滴,溶液漸呈緋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2滴,溶液呈墨綠色。(檢查酚類)
(3)取以上剩下的濾液於水浴上蒸干,殘渣加5%鹽酸5ml溶解,濾過。於三支試管中各加濾液約1ml,再分別加碘化鉍鉀試液、碘化汞鉀試液及鎢酸試液各1-2滴,均產生沉澱。(檢查生物鹼)
2、薄層層析樣品制備:本品粉末(20目)2g,加乙醚10ml,迴流半小時,傾去乙醚,殘渣加甲醇15ml,迴流半小時後冷卻,濾過,濾液供點樣用。點樣量10ml。吸附劑:硅膠H(黃岩熒光化學廠),加0.5%CMC鋪板,110℃活化半小時。展開劑:甲苯-甲酸乙酯-甲酸(3:3:1)。展距12cm。於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斑點。
種植技術 :
1、選地、整地
以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為好,翻耕,同時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千克作基肥,耕細整平,作成1.3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
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用分株繁殖。(1)種子繁殖多直播,時間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條播或穴播。條播按行距25-30厘米開溝,溝深4厘米左右;穴播者按穴距27厘米左右開穴。播種時,先將種子撒人混有畜糞水的草木灰里,拌成種子灰,再均勻地撒人溝內或穴內,覆一層細土或草木灰,厚度不得超過0.5厘米。播後在出苗前要絕對保持土壤濕潤,播後約20天即可出苗。每畝用種子1.5-2千克。(2)分株繁殖春夏進行。將植株老根挖起,選健壯、無病蟲害植株進行分株,每株有苗3-4根,按穴距27厘米左右穴栽,裁後澆水。
3、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直播的在苗高5-7厘米時按株距4-5厘米進行間苗,同時進行補苗,補苗應帶土移栽,栽後澆水。(2)中耕除草出苗即行中耕除草,以後每次收割後都應及時進行。(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次每畝追施2000千克人畜糞水。
4、病蟲害防治
半枝蓮在生長過程中,幾乎無病害發生,花期易發生蚜蟲和菜黑蟲為害,前者可用樂果防治,後者可用50%的敵敵畏l000倍液噴霧防治。
5、留種技術5-6月,種子逐漸成熟時分批採收果枝,曬干或陰干,搓出種子,簸凈莖稈、雜質,置布袋中,於乾燥處貯藏。半枝蓮連作田無需留種,一般可以連茬3-4年再更新1次根苗。
葯典標准:
拼音名:Banlian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採挖,洗凈,曬干。
性狀:本品長15-35cm,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cm,寬0.5-1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麵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或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長約1.2cm,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含量測定: 總黃酮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野黃芩苷對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0.2mg)。
標准曲線的制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別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以甲醇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335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曲線。
測定法 精密量取野黃芩苷[含量測定]項下經索氏提取並稀釋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標准曲線制備項下方法,自"以甲醇為空白"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准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野黃芩苷的重量(mg),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黃酮以野黃芩苷(C21H18O12)計,不得少於1.50%。
野黃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醋酸(35:61:4)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5nm。理論板數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野黃芩苷對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野黃芩苷80μ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無色,充去醚液,葯渣揮去石油醚,加甲醇繼續提取至無色,轉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蒸干,殘渣用20%甲醇溶解,並轉移至25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用微孔濾膜(0.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野黃芩苷(C21H18O12)不得少於0.20%。
炮製:除去雜質,洗凈,切段。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肺、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
用法與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❸ 旋風少女第二季的女演員圖片大全
《旋風少女第二季》是根據明曉溪同名小說改編,芒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觀達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現代青春勵志電視劇,由成志超導演,明曉溪、李雷編劇,池昌旭、陳翔、安悅溪、譚松韻、吳磊、郭俊辰、趙圓瑗、雨婷兒、王子璇、蔣依依等聯袂主演。[1]
該劇講述了一群為了「元武道」夢想堅持奮斗、公平競爭、相互勉勵的青年男女,帶著友情和愛情走向一段別樣歷程的故事。
金敏珠
演員蔣依依
金敏珠來自於韓國最強實力武館昌海道館,性格風風火火,從不服輸,永遠高昂著頭,因此也被稱作「小獅子」。雖有一點喜怒無常卻十分坦率,開心不開心都百分百表現在臉上,一次次被打敗,卻從來沒有灰心。金敏珠為了比賽而來到中國與其他角色同場競技,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奇妙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