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旅遊必玩的十大5A景點,山俊水美,氣候佳,休閑養生好去處
1、廈門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鼓浪嶼風景區是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 旅遊 區。鼓浪嶼中西式建築繁多,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之譽,島上氣候宜人,無車馬喧,處處鳥語花香,歷來有著「不游鼓浪嶼,枉費廈門行」的說法。
2、福建土樓(南靖、永定) 旅遊 景區
福建土樓主要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岩市、泉州市境內,包括南靖土樓、永定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泉州土樓等土樓群。現存的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吊腳樓等各式土樓有30多種23000多座。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它是我國圓式土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福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武夷山位於中國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風景區地質為紅色沙礫岩構成的低山丘陵,自然風光獨樹一幟,"三山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與"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絕妙結合,異於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為特徵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園林。
4、白水洋·鴛鴦溪 旅遊 區
白水洋景區是目前世界唯一的「淺水廣場」, 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一石而就,被稱為「天然沖浪遊泳池」。鴛鴦溪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凈,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隻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 考溪、鴛鴦湖5個游覽區。
5、太姥山風景名勝區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縣境內,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稱,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 旅遊 勝地。擁有太姥山嶽、九鯉溪瀑、福瑤列島、晴川海濱四大景區和瑞雲古剎、翠郊古民居兩處獨立景點。
6、福州三坊七巷景區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三坊七巷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後街,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 歷史 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 歷史 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 歷史 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7、泉州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泉山路,是泉州的母親山、城市名片,承載著閩南人對故鄉的眷戀和文化 情感 。景區總面積為62平方公里,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室以及雕刻、石構、石刻等文物的人文景觀遍布景區每個角落。
8、 泰寧風景 旅遊 區
泰寧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位於福建西北部三明市泰寧縣,以水為主體,以丹霞地貌為特徵,是以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的景區,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岩、花崗岩、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是一個綜合性地質公園。景區總面積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公里,由石網、大金湖、八仙崖、金鐃山四個園區和泰寧古城游覽區組成,以水上丹霞、峽谷群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為主要景觀特點,集奇異性、多樣性、休閑性、文化性為一身。
9、龍岩古田 旅遊 區
福建省龍岩市古田 旅遊 區景區,位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是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景區包括古田會議會址、古田會議紀念館、紅四軍政治部舊址——松蔭堂、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等一大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田民俗文化異彩紛呈,客家 美食 街、紅軍哨所、五龍民俗廣場、黃酒博覽園、紅軍戲台、星火燎原蠟像館、客家鄉村 旅遊 吸引著大量遊客。
10、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 旅遊 區
湄洲島媽祖文化 旅遊 區,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大道,距大陸僅1.82海里,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海內外媽祖信眾朝拜的嚮往勝地,被譽為「東方麥加」。 旅遊 區內有3億媽祖信眾信仰的媽祖祖廟和媽祖金身,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朝聖者來到這里,朝聖 旅遊 盛況空前。
十大景區各具特色,可登山望水,可清新浪漫,還可追尋 歷史 文化遺跡……每一處都值得一游,不得不說福建這十大5A景區實至名歸。你都去過哪幾處呢?
(資料圖片參考:清新福建 文旅之聲、Maigoo)
2. 福建土樓有哪些
客家土樓,又稱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南靖、華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攻堅繁衍的居住地。 土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建築精巧,規模宏偉,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葩。 有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吊腳樓等30多種土樓23000多座,形成了永定楚溪土樓群、南京沭陽鄉田螺坑土樓群等一批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樓群。
樓不行漏僅引起了建築界的關注,也引起了歷史、地理、人類學、民俗學等中外學者專家的濃厚興趣。 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京、華安的土樓組成的「福建土樓」正式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並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考察、評估和驗收。
最大的圓形建築是永定縣大竹鄉高頭村的「承啟樓」。
整棟樓直徑73米,三圈四層,400間,60戶。 最小的圓樓是永定縣的乳生樓,12層12間,6戶人家。 最古老的圓形建築是華安縣沙建鄉的齊天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雲霄縣神土鄉東平村有一座「八碼帶纖卦堡」。整個村落由五個圓環組成,中心是一個完遲仿整的圓形建築,四個外圈按八卦陣間歇排列,環繞四周。 裕昌樓,位於南靖縣沭陽縣板村,有「錯開樓」之稱,建於成化R年(1487年)。幾乎所有看得見的梁、柱、梓都是歪的,據說最大傾角15度!
1900多年前,中原之亂後舉家南遷的客家人,幾經周折來到閩西南山區。為了避免外界的沖擊,他們不得不靠山來經營,群居。 用當地的生土、碎石、木屑建造單體房屋,然後連成大房子,再建造厚實封閉的土樓。 樓里有水井和糧倉。遇有戰事和土匪,一旦關了城門,就自生自滅了。如果被圍困,食物和水將持續幾個月。 加上冬暖夏涼、抗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為客家人世代攻堅、繁衍生息的居所。
3. 走進永定土樓,邂逅一座東方古城堡
在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有客家人引為自豪、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山區民居建築——永定土樓,共有23000餘座,被譽為“東方古城堡”。永定土樓建築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禦多種功能,還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文化內涵深厚。在冬日的周末,筆者邀三五好友與永定土樓這座“東方古城堡”進行了一次邂逅。
延伸閱讀: 福建永定壯美土樓群 曾入選吉尼斯最大土樓 探訪福建土樓博物館:展現客家精神 訴說僑台淵源 永定土樓:商業走出去 文化駐進來
觀賞土樓建築奇觀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它立面多姿、造型各異、高大雄偉,以自然村落為單位,錯落有致、和諧地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土樓群氣勢磅礴、壯麗非凡。2008年7月,永定土樓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永定土樓核心景區洪坑土樓遊客服務中心,客家文化展示廳里一座高大的雕塑格外醒目。它是用客家人千百年來使用的照明工具油燈形狀來設計,並命名為客家之光,象徵著客家人謙遜內斂、頑強拼搏、生生不息的一種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客家人走出中原、走向世界!景區內的“客家名人星光大道”,展示介紹了50多位政界、學界、商界的客家名人,向世人展示客家人曾經的光榮和輝煌!
土樓客家人崇尚圓,把圓當作是天體之神來崇拜,建造土樓也不例外。有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外觀主體是圓樓,坐北朝南,左右兩邊建有對稱的半月形廂房,整體外觀就像一頂古代官員的烏紗帽;樓的左右兩邊是逶迤曲折的大山,樓的右邊有條小溪流,樓前地勢開闊平坦,遠望山峰錯落有致,連綿起伏。
振成樓為內外兩環,是一座樓中樓,外環是土木結構,樓內以青磚防火干牆分隔,關起門戶自成院落,打開門戶,全樓貫通,具有很強的防火功能;土樓的建築材料是沙質黏土、杉木、石料,就地取材,如果土樓拆除以後,這些原材料又回歸到了大自然,特別環保;在夯築土牆的時候,每一版牆都埋了長條竹片、杉木條,從而增加了牆體的拉力,加上全樓的木結構緊密連接,並且跟土牆連在一起,使全樓形成一個整體,所以土樓具有很強的抗震功能。
在高頭鄉高北土樓群,其“圓樓之王”——承啟樓是最著名的土樓,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建於明代的無石基的五雲樓訴說著土樓悠久的歷史,雅緻的僑福樓展示了旅宴枝居海外拳拳赤子愛國愛鄉的誠摯情懷。
在下洋鎮初溪土樓群,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其中集慶樓建於明朝永樂17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歷悔,樓里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稱奇。
據介紹,永定現存土樓數量有23000多晌爛敏座,有方形、圓形和五鳳樓等種類30多種。尤其是圓型土樓,成了眾多土樓當中最能吸引人類眼球的建築。永定土樓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譽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模式”。
在永定,除了可以逛土樓外,還可以到天子溫泉度假區享受溫泉。精心設計的山景、園景智能客房、各類豪華套房,將客家文化與現代建築風格完美結合……130多個風格各異的溫泉泡池與連綿淺山完美融合,寧靜、唯美、精緻之感油然而生,將為您的旅程平添諸多舒適享受。
品鑒客家土樓文化
在永定土樓,除了可以欣賞到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功能奇特的土樓建築,還可以感受到客家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刻的思想內涵。進入振成樓大門,“振綱立紀,成德達材”對聯就映入眼簾。聽當地導游介紹,這幅對聯的意思是只有綱紀健全,並在綱紀約束之下加強品德修養,才能成為明達事理、品德高尚、富有能力的人才。
“振綱立紀,成德達材”不僅表達了振成樓樓主對子孫後代的熱切期盼,同時也是樓主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修身養性的寫照。據介紹,在百年間,振成樓涌現了品德高尚、明達事理、富有能力的大學本科生以上的人才42位,其中大部分是專家教授。
厚重的福建土樓,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客家先民多次遷徙,跨黃河,渡長江,歷盡艱辛,砥礪出堅忍不拔、團結進取、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客家精神。土樓里的楹聯匾額、格言、警句隨處可見,與樓共存的私塾學堂,教化育人的壁畫彩繪……以小見大地展現出歷朝歷代客家人尊祖敬宗、耕讀傳家、開拓進取、興家報國的遠大理想和“止於至善”的美好追求,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成為教育後人的祖訓家規。
在客家家訓館,只有面積300平方米的展館里,以“堅韌不拔、開拓創新、愛國愛鄉、團結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為主線,通過族譜、圖片、文字、書法等4種形式展陳,展出族譜家訓、對聯家訓、家訓書法等,內容涵蓋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方面的內容,突出展示客家土樓文化精華。
在“族譜家訓”這部分,選百家姓前20個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譜中記載的家訓,家訓主要包含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內容,如“王氏家訓”里的第一句就是“先國家,敦孝友,重喪祭,肅閨門,守耕讀,務勤儉,戒斗訟。”王氏祖先要求後人要把“忠敬”置於首位,忠於國家,遵規守法,注重孝悌友愛。
此外,在洪坑民俗文化村慶成樓2樓西側的家庭美德館,用文字、圖片及部分實物等形式分類展示“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這五大中華傳統家庭美德,館內所用來展陳的對聯、楹聯、建築特色、族譜、民謠、故事、傳說及人物皆取材於當地,向參觀者集中展示客家土樓人家“大家庭、小社會”文明和睦的家風。
搭建客家交流紐帶
龍岩市永定區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50餘萬。
福建土樓作為客家文化的典型符號,為了搭建連接海峽兩岸客家人、海內外客家人以及世界華僑華人交流的平台,2015年,全國首個土樓博物館——福建土樓博物館在永定落成。
該館為世界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整體建築以客家土樓五鳳樓為藍本。客家風格的歇山屋頂、屋檐、梁頭構件、夯土實牆、碎石牆裙等,都是福建土樓的典型符號。
走進福建土樓博物館,就會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該博物館佔地面積4288平方米, 高4層,展廳總面積4320平方米。基本陳列名稱為“客家夢·土樓情”,由序廳和“文化瑰寶”“源遠流長”“薪火相傳”“夢中故土”和“守望家園”六個部分組成。
展覽充分運用展牆、展台、通櫃、景觀、模型、投影、電動圖、觸摸屏、藝術造型等語言,賦予形式設計以精神內涵,生動展現了土樓風情和客家文化,承載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5年8月,經中國僑聯批准,福建土樓博物館被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弘揚客家文化精神
2016年12月6日晚,大型交響音樂會《土樓回響》在“土樓南行”首演站墨爾本市政廳劇場激情上演。《土樓回響》以其濃郁的客家風韻與文化氣質、深邃的情感內涵與磅礴的氣勢打動著來自各界的觀眾。每曲終了,觀眾皆報以熱烈的掌聲。
交響音詩《土樓回響》用音樂語言生動地展現從中原遷徙到閩西的客家人團結互助、頑強拼搏、求生存圖發展的艱辛歷程。作品將西方交響樂與客家原生態山歌、民間藝術樹葉吹奏等結合在一起,表現形式新穎、多樣,旋律朗朗上口,獲得了首屆中國音樂獎金鍾獎,被業界認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部專門為客家人創作的交響樂”。
近年來,永定區積極實施“文化舞動土樓”戰略,著力打造文化精品,以藝術展示提高土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型原生態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在國家大劇院成功上演,開全國縣級文藝團體赴國家最高藝術殿堂演出先河;與省文化廳共同合作出品的大型原創歌劇《土樓》,在中國首屆歌劇節襄括所有獎項,在中國第十屆藝術節上榮獲國家藝術最高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土樓戲喜劇小品《兩頭牛六條腿》,在第十一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中榮獲金獎,在第五屆福建省藝術節中榮獲曲藝一等獎。
永定還把音樂歌曲、攝影、美術等作為宣傳土樓、傳承客家精神、弘揚客家文化的重要形式,先後原創了18首以客家和土樓為主題的歌曲;參與合作《紅色搖籃》《遠山的土樓》《客家媽媽》《唐山到南洋》《衍香》《一步之遙》《大魚海棠》《絕命後衛師》等一批展示客家土樓、客家文化的影視作品,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永定正著力打造以客家文化為特色的“福建土樓永定客家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 目前,總投資4億元的客家博覽園已初具雛型,總投資32億元的客家古鎮項目已開工,總投資額55億元福建土樓(永定)國際影視城項目、總投資8億元的《夢幻土樓》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這些項目為永定方興未艾的文化旅遊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伸閱讀: 大型交響音樂會《土樓回響》在南半球奏響 “客家音樂文化史詩”《土樓回響》“南行”開演
4. 福建土樓的建築特色
福建土樓的建築特色:屬於集體性建築,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閩南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建築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紅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達一米至二米的土樓,堅固得可以抵禦野獸或盜賊攻擊,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涼等功用。福建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最厚處1.5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復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4)福建土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福建土樓現存圓樓、八角樓、紗帽樓等三十多種各式土樓,與北京四合院、陝 西窯洞、廣西「欄桿式」、雲南「一顆印」,並稱漢族五大傳統樣式住宅。福建土樓的結構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內有環,通風、採光、抗震、隔音、保溫、防衛等功能。 閩南山區由於土匪經常出沒,為了抵禦外敵,建造了適合固守的以土、木、石、竹 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土樓,牢固耐用的土樓外牆,神奇的洞口防衛,神秘的傳聲筒與地方通道,以及牢固嚴密的防衛體系。土樓的結構能夠均勻的承受各種負荷,其外牆厚一至二米,而且底部最厚,越往上越薄越往內傾斜,形成像心狀。在地震而有裂縫後,它會自動癒合。除此之外,一二層沒有設有窗戶,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有時四層加設挑台。而上面的窗戶因為外牆較厚,有些僅僅是開鑿了一個洞,而這些洞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作為射擊孔來防禦敵人。當大門閉合時,土樓將自動生成牢不可破的堡壘。那些防禦設施依然有科研價值。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建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