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老人祝壽畫一幅什麼樣的畫合適
給老人祝壽,當然要送健康長壽的字畫,推薦松齡鶴壽或者松鶴延年、同壽這樣的花鳥字畫。
松,歷嚴寒而不凋。松被賦予傲骨高潔地形象。 鶴,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鶴被視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潔、清雅的象徵,得道之士騎鶴往返。
松鶴圖常常作為增送老人、祝福老人長壽的禮品。很適合年老長輩們懸掛在家中!
松鶴延年圖:
據《雀豹古今注》中載,「鶴千年則變成蒼,又兩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可見古人認為鶴是多麼長壽了,因而鶴常被認為鳥中長壽的代表。松在古代人們心目中認為是百木之長,在古籍中亦有載「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所以,松除了是一種長壽的象徵外,也常常作為有志有節的代表和象徵。松鶴延年則寓延年益壽或為志節清高之意。亦有稱「松鶴同春」。此幅作品不僅適合掛在家裡,更是祝壽禮品的首選!
② 《祝壽》畫的是什麼內容
此幅《祝壽圖》出自明代沈周,縱189.5厘米,橫54.7厘米。現在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
沈周此《祝壽圖》是專為八旬老母祝壽而作,圖中描繪了祥雲繚繞的蒼山景色。層雲之上,主峰突起,數峰環列。主峰山石層疊而起,突兀高聳,山上苔點繁密。整個山峰顯示出一種蒼老、穩健的氣色,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畫家以娟秀之筆描繪,枝葉皴點皆繁密而有序,使整個畫面體現出恭敬而穩健的特色,流露出吉祥美好的氣氛。正如畫面上方畫家自題句雲所雲:「八秩身加健,三春月倍明。母儀兼父道,清世樂長生。績橘黃金顆,蟠桃赤玉英。採花浸壽酒,催進紫鸞笙。」
③ 一位老人過生日,我想用一幅畫給他祝壽,用什麼題材呢(最好把畫也寄來)
給老人祝壽過生日,送禮物是不可少的,要是送字畫,就得選一些吉祥如意的花鳥字畫,常見的題材有仙鶴、松柏、壽桃、蝙蝠、梅花等等,我朋友太姥姥過生日就是送的仇谷的松鶴圖,松鶴常青,健康長壽。。。
松,歷嚴寒而不凋。松被賦予傲骨高潔地形象。 鶴,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鶴被視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潔、清雅的象徵,得道之士騎鶴往返。
松鶴圖常常作為增送老人、祝福老人長壽的禮品。很適合年老長輩們懸掛在家中!
④ 想要送人山水畫,怎麼挑選呢
可以從易從網字畫上面挑選一些名家字畫作品,或者是從寓意上進行挑選,都是可以的。
王寧《松鶴延年》
⑤ 松齡長歲月 蟠桃捧日三千歲是什麼意思
這是兩首古典的祝壽對聯,都是祝四十歲的。第一句,不惑是四十歲的代稱,知天是說知天命之年,那是五十歲。
這句是說:從現在開始就是四十歲了,離五十還得十年。第二句是用誇張、擬人的手法祝願的,蟠桃捧日是祝人長壽的,三千歲就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古柏參天四十圍則隱含了四十歲,也是祝福健康的。
祝壽是一種活動,一般指晚輩對長輩或親友之間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的代名詞。或設壽慶宴席、或敬獻書畫藝術品等等,祝願人長壽。
(5)祝壽畫圖片大全圖片擴展閱讀
祝壽是一種活動,是一種動作行為,一般是晚輩對長輩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的代名詞。
據考古發現,早在夏代之前人們就開始對長者或尊敬的人有了敬壽風俗,到了周朝見有生日敬獻禮品記載,唐代以後人們在祝壽時也常奉獻含長壽之意的書畫、雕刻品等。
祝壽用的常用詞句例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日慶古稀,他年再雙慶;年年都有今日,歲歲都有今朝,長壽百歲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松齡長歲月,鶴語寄春秋,蟠桃捧日三千歲,古柏參天四十圍 ,願獻南山壽 年齊大衍經綸富, 先開北海樽 學到知非德器純 ,綠琪千歲樹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蓮 釣渭絲綸日月長, 壽考徵宏福 閑雅鹿裘人生三樂。
文明享大年 逍遙鳩杖天族緩保九如, 燕桂謝蘭年經半甲 上壽期頤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瑤池春不老 設悅遇芳辰百歲期頤剛一半, 壽域日開祥 稱觴有菜子九疇福壽已雙全, 王樹盈階秀玉樹階前榮衣兢舞金萱映日榮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陳九五福 晚年自有祥光照,鶴舞夕陽分外紅。
代表壽的圖案:桃子,松樹,鹿,鶴,壽星公,柏樹,山,夕陽,面條等。
美術作品有:朱宣咸表現祝壽的中國畫《人長壽》之壽桃系列作品。
至今,這種活動仍為流行,也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孝心。
右上圖為雕刻品《祝壽》(圖片來源:初山創作室-初山微畫雕圖錄)
祝
祝的基本意思是表示對人或對事美好的願望;也在古代指男巫,或者指在廟里管香火的人。常用詞語有祝福、祝賀、祝願、祝酒等。祝姓歷史名人有西漢齊王劉襄的郎中令祝午、清代詩人祝嘉、唐代大臣祝欽明、宋代名士祝可久、明代學者祝世祿、清脊鋒代御史祝德麟、書法大家祝枝山等
壽指什麼
壽:年齡久長之稱。古時候,人有上中下壽之分,120歲稱上壽,100歲稱中壽,80歲稱下壽。所以年輕人慶祝生辰,只能稱「做生日」,不能稱「做壽」。只有年達50或60以上者慶祝生辰,才可稱為「兆野模慶壽」,但為壽翁壽婆者,總會自謙稱:「小生日,何必太隆重。」所以「壽」與「生日」,又被當作「尊敬語」與「自謙語」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