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這是什麼鳥農村裡很常見。謝謝
如圖大山雀學名
山雀科 Paridae 山雀屬 Parus 鳥類
下圖為 大山雀 Parus major , 俗稱 仔伯、仔仔黑、黑子、山仔仔黑、羊糞蛋、白面只、灰山雀、花臉雀、花臉王、白臉山雀
成年大山雀頭部整體為黑色,兩頰各有一個橢圓形大白斑;頭部的黑色在頜下匯聚成一條黑線,這條黑線沿著胸腹的中線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在淡黃綠色胸腹的襯托下,這條黑色的「拉鏈」頗為搶眼,這也是辨識大山雀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區分大山雀與沼澤山雀的重要特徵;根據亞種的不同,大山雀上背的顏色也有很大變化,從純灰色到橄欖綠色各自不同.飛羽藍黑色,大覆羽藍灰色,端部白色,形成一條白色翅斑,依靠這一特徵可以將綠色型的大山雀與近似種綠背山雀相區分,後者具有兩道白色翅斑。
2. 農村常見的鳥有哪些
1、布穀鳥
布穀鳥是一種夏候鳥,每年到了4-5月份的時候就遷回來了。在農村裡,這個時候就經常聽到它一遍又一遍的叫著「布穀、布穀」,像是在催促著農民朋友快點去耕種。
3. 農村常見的鳥50種
農村常見的鳥有:麻雀、斑鳩、喜鵲、燕子和白頭鵯。
1、麻雀
雌雄同色,顯著特徵為黑色喉部、白色臉頰上具黑斑、栗色頭部。喜群居,種群生命力尺凳極強。是中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鳥類,亞種分化極多,廣布於中國全境,也廣布於歐亞大陸。
4. 常見的鳥類圖片及名稱簡介
常見的鳥類有麻雀、烏鶇、珠頸斑鳩。
3、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是一種身形較大、美麗的鳥類,屬於鳩形目鳥類,主笑伏猛要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份。珠頸斑鳩體型較大,背部呈棕色或灰色,腹部白色,頸部呈暗紫色,喉部和胸部有一些黑色斑點,形成了獨特的頸珠斑紋。
珠頸斑鳩主要以植物種子和果實為食,尤其是橡子、松子、山核桃等。它們通常群居生活,活潑好動,常見於低海拔山林中。珠頸斑鳩是一種受到保護的珍稀鳥類,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獵捕等因素,數量已經逐漸減少,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
5. 常見的鳥有哪些
常見的鳥有哪些
常見的鳥有哪些,鳥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我國鳥的種類有很多,現在很多人也喜歡養鳥,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鳥有什麼種類,下面來看看常見的鳥有哪些?
常見的鳥有哪些1
1、夜鷺
夜鷺是都市中常見的鷺科鳥類之一,因為有夜間活動的習性,故稱夜鷺,多棲息於綠地公園等處,常集群築巢繁衍後代。
2、烏鶇
烏鶇,上海常見鳥類之一,全身黑色,喙為黃色,主要以昆蟲為食,善鳴唱。
3、黑尾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雌雄異色,鄭寬雄性頭為黑色,雌性頭為灰褐色,喜歡集小群,取食植物果實和種子等,強壯的喙便於打開堅硬的外殼。
4、灰喜鵲
灰喜鵲在市區的數量要多於喜鵲,可見於城市公園等處,雜食性。
5、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體型小巧,多在蘆葦灌木叢等處活動,除繁殖期外喜歡成群覓食,各公園可見。
6、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也是市區常見的鳥類之一,外形和家鴿有些相近,因為它們同是鴿形目的鳥類,叫聲也甚為相似,常發出咕咕咕的聲音,多在地面取食。
7、黑水雞
世紀公園的黑水雞多活動在靠近7號門附近的水域,喜歡在淺水區取食水草等食物,紅色的額甲非常醒目。
8、小劈
小(pì)(tī)可能是市區最常見的水鳥之一,許多公園裡面都能看到,它們會突然潛入水中捕捉魚蝦等食物,然後在另外的地方浮出水面,繁殖羽和非繁殖羽有所不同,繁殖季節的羽色更為靚麗。
常見的鳥有哪些2
常見的鳥兒有哪些?
1、麻雀,可以說是穗廳農村最常見的小鳥了,但是它並不是一種讓人喜愛的鳥兒,因為它總猜叢隱會破壞農田,所以農民伯伯並不是很喜歡它們。
2、啄木鳥,相信很多人都在課本上都學到過這種動物,它們是一種益鳥,非常友好,尤其是大樹的好朋友,因為會把大樹的蟲子解決掉。
3、喜鵲,這是一種象徵美好寓意的鳥兒,很多的古人詩詞都贊美過這種鳥兒,所以非常受人喜愛,它們全身是黑色和白色組成的。
常見的鳥有哪些3
麻雀: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
燕子:學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單色,或有帶金屬光澤的藍或綠色。
鴿子:世界各地廣泛飼養,鴿是鴿形目鳩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鴿屬,學名Columba,是鳩鴿科的一屬,俗稱鴿子;包括各種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鴿子,其中有我們今天常見的鴿子,即原鴿。
常見的鳥有哪些4
1、八哥
八哥別稱鴝鵒了哥、鸚鵒、寒皋、鸜鵒、駕鴒、加令、鳳頭八哥,為鳥綱雀形目椋鳥科八哥屬鳥類的通稱。額羽甚多,形特延長而豎立,與頭頂尖長羽毛形成巾幘;頭側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
兩性相似。共有6種,主要分布於亞洲,中國有普通八哥等4種。普通八哥通體黑色,嘴基上羽額聳立,形成羽幘;頭頂、頰、枕和耳羽具綠色金屬光澤;上體余部沾褐;初級飛羽基部和初級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下體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八哥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鳥類。
2、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普遍常見的寵物鳥之一。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3、太平鳥
太平鳥(學名:Bombycilla garrulus)為鳥綱太平鳥科的鳥類。體長18厘米,翼展34-35厘米,體重40-64克,壽命通常超過5歲,最長為13歲6個月。屬小型鳴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頭部色深呈栗褐色,頭頂有一細長呈簇狀的羽冠,一條黑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到後枕,位於羽冠兩側,在栗褐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黑色。
翅具白色翼斑,次級飛羽羽干末端具紅色滴狀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黃色端斑。特徵極明顯,數量眾多,體態優美、鳴聲清柔,為冬季園林內的觀賞鳥類。分布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
4、畫眉鳥
畫眉鳥(學名:Garrulax canorus)是雀形目畫眉科的鳥類。全長約23厘米。全身大部棕褐色。頭頂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縱紋,眼圈白色並向後延伸成狹窄的'眉紋。棲息於山丘的灌叢和村落附近的灌叢或竹林中,機敏而膽怯,常在林下的草叢中覓食,不善作遠距離飛翔。
雄鳥在繁殖期常單獨藏匿在雜草及樹枝間極善鳴囀,聲音十分洪亮,歌聲悠揚婉轉,非常動聽,是有名的籠鳥。雜食性,主要取食昆蟲,特別在繁殖季節嗜食昆蟲;兼食草籽、野果。分布於寮國、越南北部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在華中、華南、海南及台灣地區的為留鳥。為廣州市市鳥。
5、雲雀
雲雀屬(學名:Alauda)共有4 個物種,是一類鳴禽。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後腦勺具羽冠,適應於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後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後緣具盾狀鱗;以植物種子、昆蟲等為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雄鳥鳴囀洪亮動聽,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
求偶炫耀飛行復雜,能「懸停」於空中;在地面以草莖、根編碗狀巢,每窩產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雲雀是丹麥、法國的國鳥。
6、金絲雀
金絲雀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觀賞鳥。有24個品種,在中國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中國國內的金絲雀主要由「山東種」、「揚州種」和德國「羅娜種」3個品種。
金絲雀體長12~14厘米,羽色有黃、白、紅、綠、灰褐色,黃色金絲雀的數量較多,最名貴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絲雀,其次是白羽紅眼睛的金絲雀。
7、相思鳥
相思鳥 (Silver-eared Mesia 學名:Leiothrix)別名紅嘴玉、紅嘴綠觀音、戀鳥,在西方叫「乃丁格」(情鳥)。畫眉科相思鳥的兩種鳥之一,棲息於平原及海拔1000米的小丘,活動於常綠闊葉林、灌叢和竹叢間,對影相思。
相思鳥本屬共有銀耳相思鳥和紅嘴相思鳥2種,中國均有分布,留居在長江流域以及江南廣大地區,兩種外形相似。
8、百靈
百靈俗稱百靈鳥或沙百靈,也稱為蒙古鷚,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於小型鳴禽。百靈鳥成年時體形就較小,長190mm,重約30g。
百靈鳥頭上具有漂亮的羽冠,嘴較細小而呈圓錐狀,有些種類長而稍彎曲。鼻孔上常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跖後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後爪又長又直。
9、伯勞鳥
伯勞鳥俗稱胡不拉,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勞科(Laniidae)鳥類,約64種,是重要的食蟲鳥類,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生性兇猛。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
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
10、紅尾伯勞
主要特點是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大部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頭側具穿過眼部的黑色寬頻紋,尾羽呈棕紅色。
6. 農村常見鳥的圖片有哪些
1、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