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
在自然界,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獨特的體溫,然而很多都是恆溫動物,比如人,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6°到37.2°之間。而人作為一個恆溫動物,無論是在低溫還是高溫,都能夠保持體溫在一個正常范圍內,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那麼我們就定義為發低燒或者是高燒。當然,有的人由於特殊體質,他的體溫要比正常的低或者是高那麼10.1或者是0.2℃,這些都是在正常范圍內。當我們的體溫出現波動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我們要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在36.0到37.2℃之間,當體溫波動較大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應該重視或者是每天測量溫度。
㈡ 電子體溫計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口溫35.5℃~37.4℃ 3-5分鍾 腋溫35.0℃~37.0℃ 5-10分鍾 肛溫36.2℃~37.9℃ 3-5分鍾 耳溫35.7℃~37.9℃ 1-15秒 額溫35.0℃~37.0℃ 1-15秒 人體的溫度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是相對恆定的,但體溫可隨晝夜、性別、女姓月經周期、年齡、環境溫度、精神和體力活動狀況等條件而發生一定幅度的變化。 ①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 ②女的平均體溫高於男的約0.3℃。 ③女姓月經周期對體溫的影響。成年有排卵的女子體溫水平隨著月經周期發生波動,排卵後的體溫比排卵前的體溫稍高。測定基礎體溫(早晨醒來,未起床測口腔溫)發現,月經前體溫較高,月經來潮的同時,體溫約下降0.2-0.3℃,到排卵時體溫又降低0.2℃,此後突然升高。臨床上,可通過連續定時測定成年女子基礎體溫,以檢驗有無排卵及排卵日期。女性體溫的周期性升降,與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謝產物水平高低有關。 ④年齡、環境溫度對體溫的影響。嬰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老年人代謝活動減弱,體溫較青壯年為低,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代償能力下降,不能耐受外界環境激烈變化的刺激。因此,嬰幼兒的體溫夏季的比成人稍高達1℃;老年人在冬季時體溫又比青壯年有低至1℃。 ⑤運動、進食後的體溫比安靜時稍高。肌肉活動可使產熱量明顯增高,導致體溫上升。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可使體溫升高,有的在某種緊張情況下,體溫可升高至2℃。 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5-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超高熱。人體溫度相對恆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 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於41℃或低於25℃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可使體溫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而使體溫發生變化。臨床上檢查體溫,對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疾病的診斷、某些疾病的預後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