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祭祀用的雞怎麼盤啊,最好有圖片,有急用拜託了啊。
本文意欲探討家雞的來源、品種、食法與生物分類等,包括一些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如何辨識清遠雞、湛江雞、文昌雞;在吃方面,做到確確實實了解雞的各個部位,破解雞腎的神秘,為什麼說雞身上最好吃的部位叫生蚝?最後了解如何養雞,以及有關雞的各地美食。
文章較長,故將其分成上下兩篇,實際上,每篇都可獨立成文,並引人入勝!
不管四時八節還是日常飲食,雞在餐桌上都不會是小角色,縱算街頭小吃,它的四肢雜碎也向來是明星主角,這是少有獲得全人類高度一致抬舉的食物!哪怕是雅稱「七里香」的雞屁股,它的粉絲級數也讓你瞠目結舌!大清老佛爺——慈禧太後就對雞屁股愛不釋口……
慈禧太後之所以喜歡吃雞尖(雞屁股),乃受曾國藩熏染;曾之酷愛雞尖,眾所周知,有句玩笑說:曾國藩所到之處,長毛無頭雞無尖。
曾國藩曾任兩年直隸總督/圖整理自維基
一、雞的故事
雞是怎麼來的,我們先從漢字說起。
一般雞有兩種繁體字,分別是「雞」和「雞」!這兩字並非多此一舉,其實頗有深意:古時長尾曰鳥,短尾名隹,然日久年深,人們便不甚考究,終並為一談而已;從奚則用以發音,奚在古代又解作役使、束縛,暗釋雞從野生到為人所驅。
雞字溯源/圖自編
除了造字講究,老祖宗對雞的厚愛還彰顯在傳統上——我們知道初七是人日,但可能不知初一是雞日!為什麼雞會排在第一位?也許雞是五德(文、武、勇、德、信)之禽,也可能是六畜(馬、牛、羊、豬、狗、雞)與人當中雞最小,但無論如何,雞在古人生活中一定很重要,要不然也不會無雞不成宴。
對雞的重視,今人也不遑多讓,不僅對其深入研究,開發出亘古未有的大量菜式,個別國家甚至將其視為民族象徵!有些地方還用雞來代稱世界最古老行業從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