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非洲蝸牛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百度搜索表示很窮的圖片 2025-08-02 04:06:13
哪裡有野果子圖片 2025-08-02 03:58:11
立秋淡茶唯美圖片 2025-08-02 03:57:06

非洲蝸牛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5-30 18:17:40

① 蝸牛這種動物長什麼

蝸牛背部有著小房子一樣的螺殼,頭部具有1或2對長柄狀的觸角,如同牛角。也有一些種類背殼退化,或包埋在外套膜里,稱為蛞蝓,俗稱鼻涕蟲。

蝸牛基本以各種植物或動植物殘體為食,也有少部分種類為肉食性。蝸牛喜歡在遲橋腔潮濕的地方活動,體表具有黏液,不僅能保濕,也能用來防禦,還能在爬行時潤滑粗糙乾燥的地面,因此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有1條淡淡的黏液線。


蝸牛的種類

1、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

2、華蝸牛

貝殼中等大,殼質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碼衫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

3、庭園蝸牛

庭園蝸牛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

4、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消鋒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

② 蝸牛有幾種

一、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原產於歐洲中部地區,螺形呈圓螺狀,螺殼的寬度與長度近相等,一般成螺的直徑約4厘米左右,螺殼厚重,呈黃褐色,並具有一條橫行的白色帶。
二、庭園蝸牛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目前,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三、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麵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目前,我國普遍養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
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
它屬於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於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雲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③ 這是啥蝸牛啊

平時一般稱呼為東風螺,學名是非洲大蝸牛,是有害的外來物種。




中文學名
非洲大蝸牛
拉丁學名
Achatina fulica
別稱
非洲巨蝸牛、露螺 、褐雲瑪瑙螺、東風螺、菜螺、花螺、法國螺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形態特徵
非洲大蝸牛貝殼大型,通常體長7-8厘米,最大20厘米,體重可達32克。貝殼狹窄、錐形,長寬比約為二比一。殼質稍厚,有光澤,呈長卵圓形。殼高130mm,寬54mm,螺層為7-9個,螺旋部呈圓錐形。體螺層膨大,其高度約為殼高的3/4。殼頂尖,縫合線深。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帶有焦褐色霧狀花紋。胚殼一般呈玉白色。其他各螺層有斷讀的棕喚派色條紋。生長線粗而明顯,殼內為淡紫色或藍白色,體螺層上的螺紋不明顯,中部各螺層的螺層與生長線交錯。殼口呈卵圓形,口緣簡單,完整。外唇薄而鋒利,易碎。內唇貼縮於體螺層上,形成「S」形的藍白色的胼胝部,軸緣外折,無臍孔。足部肌肉發達,背面呈暗棕黑色,遮面呈灰黃色,其粘液無色。
卵:橢圓形,色澤乳白或淡青黃色,外殼石灰質,長4.5-7mm,寬4-5mm,體積35-85mm3。
幼螺:剛孵化的螺為2.5個螺層,各螺層增長緩慢,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似成螺。其鑒定特徵為:有殼,外形呈長卵圓形。螺層為6.5-8個,殼面有焦褐色霧狀花紋,殼口呈卵圓形,貝殼可容納整個足部。生殖系統不具有附屬器官。腎臟較長,常為心圍膜長的2-3倍。肺靜脈無分枝。
1978年12月,吉尼斯認證的最大的陸地蝸牛是非洲巨型蝸牛Ahatina achatina,它是最大的記錄標本,在完全伸展時從鼻子到尾巴的長度為39.3厘米,1978年12月的殼長為27.3厘米。重量恰好為900克。
棲息環境
適宜於非洲大蝸牛生長、繁殖的地區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區。非洲大蝸牛生活的適宜氣溫為15-38℃。土壤濕度為45%-85%:最適核鏈猛宜的氣溫為20-32℃,土壤濕度為55%-75%。當氣溫低於14℃,土壤濕度低於40%或氣溫超過39℃.土壤濕度達90%以上時。非洲大蝸牛即產生蠟封進行休眠或滯育。人類活動貨物的流通、人為的攜帶,是非洲大蝸牛傳播的主要途徑;生產、生活垃圾的堆積,為非洲大蝸牛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場所。
喜好潮濕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里、雜草叢生、樹木蔥郁、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④ 請問這是什麼蝸牛呀

這是:煙管螺,屬於柄眼目、煙管螺科,是一類常見的陸生螺類,以苔蘚、植物葉片以及腐殖質為食,雨後常集體出現在潮濕的牆壁、樹幹上面。煙管螺常被認為是傳染血吸蟲的釘螺,其實從外觀很好區分,釘螺的螺殼為右旋,即大多數螺類的旋轉方向,而煙管螺為左旋螺,左旋螺在自然界種類不多,一眼就能認出來。煙管螺科品種眾多,看背面無法區分,要在放大鏡下看皺口的紋路才能確切地分辨種類。

⑤ 這是什麼蝸牛

這是東風螺,學名是非洲大蝸牛,是有害的外來物種。非洲大蝸牛(學名:Achatina Fulica)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

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該物種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非洲大蝸牛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

環境破壞:

非洲大蝸牛是公認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最糟糕的一種蝸牛。它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改變棲息地。競逐原生蝸牛。非洲大蝸牛也可能替掠食動物提供一個替代的食物來源,改變食物鏈,進而改變本土生態系統。

如果掠食動物也是入侵種,可能會有不幸的後果。舉例來說,在日本博寧群島,入侵的蔗蟾被發現會吃非洲大蝸牛。然而,自然捕食也可能幫助控制非洲大蝸牛的族群。例如,在聖誕島,非洲大蝸牛尚未在受干擾的雨林建立族群;一般認為原因是,本土聖誕島紅蟹會吃掉大量的蝸牛。

⑥ 這個是什麼蝸牛,有沒有毒

錐形蝸牛和海蝸。
一般的蝸牛是沒有毒的,但是有些蝸牛有一定的毒素,比如錐形蝸牛和海蝸,蝸牛消化腺中的金屬污染物含量是反映土壤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檢驗這一指標,可以反映環境被污染的程度,蝸牛還可以做成食物供人們享用。

⑦ 蝸牛有哪些品種及簡介

問題一:蝸牛的種類分幾種。 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

問題二:蝸牛主要介紹了蝸牛的哪些方面 主要介紹蝸牛的一下幾個方面
1 種類
2 價值
? 葯用
? 別名:天螺螄、里牛、瓜牛
3 形態特徵
? 外形概述
▪ 化學成分
4 生長環境
? 排泄
? 呼吸
? 食性
? 生理習性
? 生長期
? 生殖特性
5 分布范圍
6 主要種類
7 養殖
8 食用簡介
9 天敵
? 螢火蟲

問題三:蝸牛的種類分幾種。 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

問題四:蝸牛的有哪些種類?有哪些生活習性? 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問題五:蝸牛有多少種? 目前世界上具有食用價值哪運橘的種類有葡萄牛(又稱蘋果蝸牛、法國蝸牛即散大蝸牛)、褐雲瑪瑙螺(又稱蘋果蝸牛)、法國蝸牛即褐雲瑪瑙(又稱非洲蝸牛)、小灰色螺等。最大的蝸牛是褐雲瑪瑙,俗稱東風螺、菜螺,成螺體重40克至300克,最大的重約390克。白玉蝸牛是從褐雲瑪瑙螺中通過人工精心選育出來的一個變異新品種。蝸牛的種類有散大蝸牛、亮大蝸牛、中華白玉蝸牛、古巴彩色蝸牛、馬努力斯島蝸牛、褐雲瑪瑙蝸牛、毛蝸牛、樹蝸牛等。蝸牛雖然是一種害蟲,對植物有害,但它對我們人類也有不少貢獻。
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悄慶、果園、菜園、農田、住宅、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蝸牛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有的蝸牛能夠跳躍,有的蝸牛還能「游泳」,聽說還有一種蝸牛能夠像蜘蛛一樣「周遊世界」呢!沒有想到吧,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身懷絕技」,實在令人驚嘆不已。李團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及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大多數蝸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現在世界各地作為食用並人工養殖的蝸牛主要有三種:
一、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原產於歐洲中部地區,螺形呈圓螺狀,螺殼的寬度與長度近相等,一般成螺的直徑約4厘米左右,螺殼厚重,呈黃褐色,並具有一條橫行的白色帶。
二、庭園蝸牛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目前,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三、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麵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目前,我國普遍養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 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
它屬於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於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雲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問題六: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蝸牛? 600多種

問題七:圖片里的蝸牛是什麼品種的啊? 白玉蝸牛,淘寶有賣活體,你可以看看,可以美白

問題八:蝸牛網路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蝸牛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中文學名
蝸牛
拉丁學名
Fruticicolidae
別稱
蝸婁牛、駝包蜒蚰
二名法
Oophana heudei

動物界
種類
陸地上生活的螺類,約22,000種。大多都屬於腹足綱。肺螺亞綱(Pulmonata),少數屬於前鰓亞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如古巴)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冬天蟄伏)。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Achatina)體型最大,多超過25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或者nodal基因突變會有不同的左旋或右旋的殼,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干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蝸牛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
7張
蝸牛
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同旋向的個體交配,互相交換 *** 。單基因的突變可以改變旋向,造成生殖隔離,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一次可產100個卵。
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螢火蟲主要以蝸牛為食。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3年,最長可達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由於蝸牛行動緩慢,人們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動作遲緩像蝸牛爬一樣。
價值
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屬高蛋白
9張
蝸牛
,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20多種氨基酸的高檔營養滋補品。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

⑧ 圖中的蝸牛是什麼品種的蝸牛

中臘納文學名 非洲大蝸牛

拉丁學名 Achatina fulica

別稱 嫌局斗非洲巨蝸牛芹磨、露螺 、褐雲瑪瑙螺、東風螺、菜螺、花螺、法國螺

⑨ 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子它的破壞能力有多大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神局國深受傷害。


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了清除這入侵物種,耗時10年,消耗了超過百萬美元。然而幾年之後,非洲大蝸牛再次卷土重來,成為人們游櫻讓難以接受的夢魘。

非洲大蝸牛也被列為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但國人對於這種非洲美味的接受程度,卻讓物種入侵的防治工作長路漫漫

⑩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蝸牛,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可能大家對蝸牛雖然談不上喜歡,但也不至於討厭,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蝸牛是沒有攻擊性了,但其實,蝸牛也是有不同品種的,有些品種的蝸牛就非常可怕,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1

1、錐形蝸牛

也稱雞心螺,它的毒液是如此有毒,在250毫秒內能從牙齒發射它那致命毒液,那比眨眼的速度要快得多,它是地球上最有毒的小動物之一。

2、平角卷螺

別稱蘋果螺、金寶螺和大瓶螺,它們吃水生植物,如大米。這一蝸牛家族配備了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它們的卵有兩種特殊的毒葯:一種是抗營養的,另一種是抗消化的。

3、流浪蝸牛

一種常見的腹足動物,生活在英格蘭各地的池塘里。它通常有一個螺旋形的外殼,但是當它和魚生活在一起時,它的外殼就會變得更圓,它們不僅能改變顏色,還能改變形狀,它能夠改變自己的物理特徵以適應環境。

4、翅游螺

它在海洋中飛翔,像一隻鳥一樣自由,它們已經適應了這種水生生活方式,浮游生物是它們的食物,不過,鯨魚、企鵝、海豹、海鳥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喜歡咬它們。但是這些物種繁殖得很快,所以沒關系。

5、白眼蝸牛

知道什麼會毀了它們的一天嗎?被吃掉了。它們經常被鳥啄並吃掉,然後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們會被消化然後死去。倖存下來的雹譽蝸牛被分散在一個廣闊的區域,這樣它們就可以開拓新的領域,更廣泛地傳播它們的基因。

6、紫羅蘭蝸牛

一個生活在鹽水深處的物種,和所有的蝸牛一樣,它們的速度慢。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蝸牛,可以自己製造浮選裝置:如吐出黏黏的液泡,讓自己浮起來。

7、駝背螺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它們速度慢,它們是如何逃離捕食者的?又不能站起來逃跑,它們的選擇要麼蹲在殼里,抱著最好的希望,要麼死掉。除非你是一隻活躍的駝背海螺,當麻煩來臨時,可以跳到安全的地方。

8、克羅埃西亞洞穴蝸牛

克羅埃西亞洞穴是世界上最長的洞穴系統之一,其中大部分仍未開發。謹碼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隻透明蝸牛藏匿於900米深(3000英尺)的地下,它也非常慢,基本上都是繞圈而行,以地衣和真菌為食。

9、鱗角腹足蝸牛

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生物之一,也是世上殼最硬的蝸牛。生活在海洋表面下近2400米(8000英尺)處,這種鱗片狀的足類動物將其棲息地中的重金屬融入了它的外殼中。

10、閃光螺

可以在澳大利亞找到,當受到干擾或碰撞時,它們便開始釋放出藍綠光,有點像防盜警報。但是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閃光燈的效果,是想嚇跑掠食者嗎?或者它是在召喚捕食者?或者它可以用某種密碼和同伴交流?科學並不是很清楚。

世界上最可怕的ཆ種蝸牛2

1、朋克石蝸牛

它的源晌段外殼很寬,很長,更像是仙人掌或海膽。它們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1000米(3500英尺)深處被發現,完全被細刺覆蓋,中間只有很小的空間。

2、黃金蝸牛王

雖然不是很恐怖,但卻令人印象深刻,一種相當於巨型蛤蜊的腹足類動物。原產於沙質潮間帶和淺水區,深度達30米(100英尺),重達18公斤(40磅),這種生物是在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以管狀蟲為食,它們本身的長度可達1米。

3、多刺蝸牛

它原產於淺水區以及更遠的海洋深處,是所有蝸牛中最奇特、最令人不安的。它們是充分防禦的,同時也是一種貪婪的捕食者。身上長滿了巨大而鋒利的刺,從外殼上突出出來。

4、蠕蟲蝸牛

這種10厘米(4英寸)的生物能產生高達2米(6.5英尺)長的粘液鏈,從幼年開始,在它們長出一個長而管狀的帶線圈的外殼時,便會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變得完全靜止。

5、食肉蝸牛

原產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森林,以鼻涕蟲、蠕蟲和昆蟲為食,該物種居住在潮濕的森林和涼爽的溫帶熱帶雨林中,在潮濕和茂密植被中棲息。其中最大的蝸牛長度超過8厘米(3英寸),有趣的是,這些蝸牛可能能活20年。

6、非洲大蝸牛

這種巨大的非洲蝸牛原產於奈及利亞境內和周圍的非洲森林和沼澤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可以長到20厘米(7.9英寸)。能吃500多種植物,它們有傳播疾病的能力,也能傳播非常嚴重的疾病。

7、刺客蝸牛

它是一種淡水蝸牛,它也吃蝸牛,實際上吃的是不同種類的蝸牛,這些蝸牛個頭很小,只有2.5厘米(1英寸),而且非常狡猾。

8、圓錐形蝸牛

發現在橫跨熱帶和溫帶的溫暖水域地區,隨身攜帶致命劑量的毒液,足以殺死人類。它們如果被激怒,實際上是具有侵略性的。在涉水時要是不小心踩到它們,癱瘓、極度疼痛和頭暈都是最直接的症狀。

9、淡水蝸牛

這些蝸牛是人類寄生蟲最危險的宿主之一,血吸蟲病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是由淡水蝸牛宿主攜帶的一種危險但經常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疾病。世界有2億多人受到這一令人不安的疾病的影響,僅次於瘧疾。

10、月亮蝸牛

它們常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被發現,它靠鑽進其他軟體動物的外殼生存,大而多肉的腳用來抓住獵物,防止它們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