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體正常巨核細胞是多少
人體的巨核細胞個數是因人而異的殲坦,它只佔骨髓的有碧胡核細胞總數的0.05%,每個巨氏慧桐核細胞均可產生1000-6000個血小板,血小板對人體極為重要。
Ⅱ 骨髓檢查的配圖
(一)骨髓塗片檢查
⒈低倍鏡檢查
⑴ 判斷標本是否滿意 滿意的骨髓塗片應薄厚適宜,細胞分布均勻、有核細胞著色清晰。
⑵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藉助骨髓塗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並將其分為五級,見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級。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常見原因。
增生極度活躍 1:1 白血病、紅白血病等。
增生明顯活躍 10:1 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嚴重減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⑶ 估計巨核細胞系增生情況 於低倍鏡下逐一視野瀏覽計數全部片膜內的巨核細胞數。
⑷ 注意塗片上、下兩緣及片尾處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出現的特殊細胞,如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及轉移癌細胞等。
⒉油浸鏡檢查 選有核細胞豐富、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 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的變化。
⑴ 計算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⑵ 計算紅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⑶ 計算粒、紅比值 粒細胞系各階段細胞總和與紅系各階段細胞總和之比。
⑷ 分別計算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的百分率。
⑸ 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⑹ 有無寄生蟲及特殊細胞。
⑺ 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學。
(二)血塗片觀察
⒈低倍鏡觀察塗血染色是否滿意。
⒉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100個白細胞,分別報告各類白細胞所佔百分率,描述其形態染色情況及注意有無幼稚細胞出現。
⒊如外周血塗片出現幼紅細胞則按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個來報告,並註明其屬於何階段。
⒋描述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情況。
⒌估計血小板數量並描述其形態大小和分布情況.
⒍注意有無寄生蟲。
(三) 正常骨髓象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躍。
⒉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 <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助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紅比值 正常約為2~4:1。
⒌淋燃碧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可達40%),均為成熟敬叢淋巴細胞。
⒍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⒎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⒏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⒐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
⒑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寫報告單及提出診斷意見 根據檢驗結果,按要求逐項詳細填寫並加以描述,綜合骨髓象、血象所見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具體意見供臨床參考。
⒈作出肯定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細胞學特徵和臨床表現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診斷.如各型亮段櫻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改變可以解釋臨床表現時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見.如支持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診斷。
⒊作出排除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時可提出否定性意見以排除某些診斷。
⒋骨髓、血象確有某些改變,但對臨床表現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見時,可描述其特點、並盡可能地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供臨床參考,必要時迫蹤觀察。
骨髓、血象報告單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發給臨床,另一份隨同骨髓檢查申請單及檢驗標本一並存檔妥善保存以供復查、總結、研究及教學使用。
Ⅲ 巨核細胞正常的話有幾個啊
占肢旅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0.05%, 在1.5 cm×3.5cm骨高汪髓液塗片上可有20~80個不同歷念凳發育階段的巨核細胞。
Ⅳ 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碼陵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遲答戚細胞檢查報告)。
向左舉蔽轉|向右轉
Ⅳ 骨髓有核細胞計數的一般方法
巨核細胞系統 巨核細胞計數增高(一張標准骨髓塗片有100個以上),伴有其他搜好血細胞數量的增多,往往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其他世賣鉛細胞 當發現較多分配缺類不明的細胞時,可能各種造血系統以外的腫瘤細胞浸潤。
Ⅵ 正常人有幾個巨核細胞只有2個正常嗎
正常值 在1.5 cm×3.5cm骨髓液塗片上可有20-80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巨核細胞。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若巨核耐肆細胞明顯增多,達100個以上,或達到幾百個,可導致野畝知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和真頌消性紅細胞增多
Ⅶ 巨核細胞計數的正常值
在橘襲1.5 cm×搏橋3.5cm骨髓液塗基伍猛片上可有20-80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巨核細胞。
Ⅷ 如何計數骨髓片中的巨核細胞數量
目前使用的骨髓塗片中巨核細胞系統參考值與臨床實際出入大,而且血小板數無參考值,為此研究巨核細胞系統參考值,以便指導臨床工作。方法收集24例正常骨髓塗片,觀察1.5cm×3.0cm的血膜上巨核細胞總數、分類100個巨核細胞,並計數50個油鏡視野中血小板數量。結果1.5cm×3.0cm的血膜中巨核細胞數為13~333個,平均為127個,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50個油鏡視野中血小板總數為170~稿棚588個,平均為332個。結論目前使用的正常成鉛敬碼人巨核細胞參考值普遍偏低,本次結果為臨床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者槐哪提供了很實用的數據,並首次提出了我國正常成人骨髓塗片中血小板的參考值。
Ⅸ 請懂的幫忙看下骨髓片檢查報告
我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骨髓片中的 巨核細胞,正常情況是全片可見7-35個巨核細胞,你這個是增生明顯活躍了。但是巨核細胞形態特點描述不完整,不太好說,但是有數量問則拍題的。
血片中問題 有信盯成熟粒細胞增多為主。
綜合骨髓片和血片所有已知特點,排除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初步估計為原發性血小板滑盯和增多症。
個人淺見,僅僅供參考!
Ⅹ 骨髓塗片的參考范圍
1.骨髓增生程度根據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可將骨髓增生程度分為5個等級:增生極度活躍、增生明顯活躍、增生活躍、增生減低鎮鬧、增生極度減低。正常骨髓象為增生活躍。
2.有核細胞分類塗片體尾交界處或分布均勻處油鏡分類計數200~500個有核細胞,計算粒紅細胞比例及各種細胞相對比例,成人粒紅細胞比例為1.5~5∶1。如比值在正常范圍內也不能排除骨髓病變。
3.巨核細胞計數計數1.4cm×3cm塗片巨核細胞並分類,通常全片巨御源罩核細胞為7~35個。分類:原始型0~0.02,幼稚型0~0.10,顆粒型0.10~0.30,產板型0.50~0.80,裸核型0~0.30。
4.正常骨髓塗片中各個系統的血液細胞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在一起,細胞形態均無明顯異常,巨核細胞和成簇血小板均可見到,並能見裂卜到少量非造血性細胞,成熟紅細胞大小均勻,染色正常,無其他異常細胞和血液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