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ps風景圖片素材 2025-08-08 09:44:07

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5-11 03:04:15

① 蚯蚓小時候的圖片

剛孵出的蚯逗手蚓的確是白色的,半透明。一般長到1-2厘米時,身體的一端開始出現紅色。

身體分節但不分區,疣足退化,碧舉體表具剛毛。雌雄同體,生殖腺1-2對,有體腔管起源的生殖導管,性成熟時體表出現環帶(clitellum),交配時可相互授精,卵產於環帶中,脫落山慧嫌後形成卵繭,直接發育。

(1)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蚯蚓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活,但不同種的蚯蚓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1、濕度

蚯蚓體內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體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須在潮濕的環境下生活。濕度適應范圍為30%一80%。如威廉環毛蚓(青蚯蚓)適宜濕度為30%一45%;愛勝蚓屬(紅蚯蚓)則適宜於50%一80%的濕度。

蚯蚓這種習性使它處於穴居和窩居狀態。高濕度或低濕度環境均不利於它正常生存。濕度低於極限,則蚯蚓便會脫水而極度萎縮呈半休眠狀或即死亡。反之,也會隨氣溫的上升而死亡。

2、溫度

蚯蚓屬變溫動物,對氣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氣溫下降至10C時,蚯蚓開始停食;降至4℃時就進入冬眠狀態;0℃以下就會凍結或死亡。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數為群體聚集、結團於暖土處越冬。

待次年氣溫上升至8—10℃時爬到地表層活動。體弱、萎縮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難活過開春。當溫度超過30℃時,生長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縮,體色變深,並鑽人深土中不動。

當溫度高達35℃以上,便完全停食進入休眠狀態,蚓體完全萎縮,感覺極為遲鈍。一旦氣溫下降,即能恢復原狀。溫度以20—25C為最佳。

② 科學關於蚯蚓的手抄報 科學手抄報

科學課觀察蚯蚓手抄報 科學手抄報譽滲-

蚯蚓處理垃圾的手抄報 垃圾分類手抄報

蚯蚓的日記閱讀手抄報 雷鋒日記手抄報

小學生畫蚯蚓手抄報小學生手抄報

蚯蚓弊耐的日記手抄報怎麼畫好看兒童畫繪本蚯蚓的日記手抄報畫法

蚯蚓的特點是手抄報 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蚯蚓的日記手抄報圖片

蚯蚓的日記繪本手抄報黑白線描塗色空白學生a4a38k讀書卡閱讀報

關於蚯蚓的手抄報-在線圖片欣賞

蚯蚓的日記手抄報慶卜脊圖片-在線圖片欣賞

蚯蚓的日記推薦手抄報 推薦好書手抄報

蚯蚓的日記手抄報簡單又好看教程蚯蚓的日記讀書小報內容素材

蚯蚓的日記推薦手抄報 推薦好書手抄報

③ 蚯蚓小時候什麼

剛孵出的蚯蚓的確是白色的,半透明。一般長到1-2厘米時,身體的一端開始出現紅色。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柱形,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蚯蚓在中葯里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蚯蚓是無脊椎動物。

④ 描寫蚯蚓的外形的句子描寫蚯蚓的好句

1、軟軟的、滑滑的,像一根細長的圓柱形管子,看上去一節一節的,那滑螞就是小蚯蚓了。
2、蚯蚓又稱兩頭蛇,兩頭都是頭,信戚埋將它切開,分成兩段,它仔卜的傷口會迅速合攏,成為兩段蚯蚓。
3、用手動了蚯蚓一下,它的頭和尾就一起扭動起來。
4、蚯蚓在干泥土上活蹦亂跳,比魚跳得還要歡,打起一小塊干沙,幾分鍾後,它一動不動地冬眠了。

⑤ 蚯蚓小時候的圖片

剛孵出的蚯蚓的確是白色的,半透明。一般長到1-2厘米時,身體的一端開始出現紅色。

身體分節但不分區,疣足退化,體表具剛毛。雌雄同體,生殖腺1-2對,有體腔管起源的生殖導管,性成熟時體表出現環帶(clitellum),交配時可相互授精,卵產於環帶中,脫落後形成卵繭,直接發育。

(5)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蚯蚓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活,但不同種的蚯蚓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1、濕度

蚯蚓體內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體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須在潮濕的環境下生活。濕度適應范圍為30%一80%。如威廉環毛蚓(青蚯蚓)適宜濕度為30%一45%;愛勝蚓屬(紅蚯蚓)則適宜於50%一80%的濕度。

蚯蚓這種習性使它處於穴居和窩居狀態。高濕度或低濕度環境均不利於它正常生存。濕度低於極限,則蚯蚓便會脫水而極度萎縮呈半休眠狀或即死亡。反之,也會隨氣溫的上升而死亡。

2、溫度

蚯蚓屬變溫動物,對氣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氣溫下降至10C時,蚯蚓開始停食;降至4℃時就進入冬眠狀態;0℃以下就會凍結或死亡。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數為群體聚集、結團於暖土處越冬。

待次年氣溫上升至8—10℃時爬到地表層活動。體弱、萎縮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難活過開春。當溫度超過30℃時,生長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縮,體色變深,並鑽人深土中不動。

當溫度高達35℃以上,便完全停食進入休眠狀態,蚓體完全萎縮,感覺極為遲鈍。一旦氣溫下降,即能恢復原狀。溫度以20—25C為最佳。

⑥ 蚯蚓的幼蟲是什麼樣子的

蚯蚓通過卵繁殖,幼蟲白色,細短,像白線頭。

蚯蚓雖說是雌雄同體,但由於性細胞成熟時期不同,故仍需異體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細胞先成熟。成熟後兩條蚯蚓要進行交配,副性腺分泌粘液,使雙方的腹面相互粘著,頭端分向兩方。

雄性生殖孔與異體受精囊孔相對,精液從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過對方的受精囊孔進入受精囊內。交換精液後兩條蚯蚓各自分開。待卵成熟後環帶分泌粘稠物質,在環帶外凝固而成環狀粘液管。

蚯蚓繼續後退,最後蚓繭離開身體,兩端封閉而留在土中。每個蚓繭有1~3個胚胎,2~3周內孵化。如環境不適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6)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自然陸生蚯蚓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蚯蚓喜歡安靜的周圍環境。生活工礦周圍的蚯蚓多生長不好或逃逸。蚯蚓盡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歡比較高的溫度。低於8℃即停止生長發育。繁殖最適溫度為22~26℃。

⑦ 那種小小的蚯蚓是什麼蚯蚓

目前一般是大平三號蚯蚓或大平二號蚯蚓
增潤蚯蚓上有蚯蚓品種介紹,養殖技術

⑧ 蚯蚓的圖片

蚯蚓的圖片如下:

蚯蚓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

蚓是靠大氣擴散到土壤里的氧氣進行呼吸的,土壤通氣越好,其新陳代謝越旺盛,不僅產叫繭多,而且成熟期縮短。

(8)小蚯蚓加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蚯蚓是利用皮膚來呼吸的,所以蚯蚓身體必須保持濕潤,蚯蚓體內水分佔體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因而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為宜。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溫度為20-27℃左右,也是蚓繭卵的最適溫度,32℃以上時停比生長,40℃以上死亡。

⑨ 蚯蚓怎麼喂養

蚯蚓的喂養方法如下:激掘
1、蚯蚓吃腐爛植物的根。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它除了玻璃、塑膠、金屬和橡膠不吃。
2、其餘行坦如腐殖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解產物都吃。
3、喂養蚯蚓只需裝明帶核有3/4肥土和幾片菜葉的大容器,並在容器上蓋上濕布即可。
4、若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為好。

⑩ 蚯蚓怎麼養

蚯蚓自古以來就素有“萬能釣餌”之稱。我國的淡水魚類有好幾百種,其中除鰱、鱅等少數魚種以外,沒有不攝食蚯蚓的。那麼養蚯蚓應該怎麼養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養殖蚯蚓基礎知識

一、蚯蚓的基本習性常識

A、蚯蚓的外形特徵:

蚯蚓的形態通常為細長的圓柱形,頭尾稍尖,整個身體由若干環節組成,無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幾丁質層,除前兩節外,其餘體節上均生有剛毛。由於蚯蚓為常見動物,具體形態略

B、頃雀段蚯蚓的生長情況:

蚯蚓自蚓繭產下開始至幼蚓孵化,直至發育成熟,出現環帶並開始產卵,稱為一個生活周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赤子愛勝蚓的蚓繭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經30~45天生長為成蚓,成蚓交配後5~10天開始生產蚓繭。若飼養條件適宜,成熟蚯蚓約1.4~5.5天產1個蚓繭。平均每條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間隔)為70天左右

計算蚯蚓的壽命,一般從幼蚓自蚓繭中孵出開始,到蚯蚓自然死亡為止。不同種類的蚯蚓,其壽命的長短也有差異,野外自然條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壽命僅為兩個季度,而在較好的環境條件下,其壽命可延長至2-4年多;人工養殖蚯蚓壽命可長達10至15年

C、蚯蚓的生理習性:

1、蚯蚓對穴居生活的適應性,蚯蚓由於長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體的形態結構對生活環境具有相當的適應性。

2、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層15~20厘米深度以內者居多,越往下層越少,。

3、蚯蚓喜歡溫暖、潮濕和安靜的環境。一般蚯蚓的活動溫度為5℃~30℃,生長繁殖最適溫度為15℃~25℃,在0℃~5℃則停止生長發育,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或40℃以上常導致死亡。

4、蚯蚓還喜居安靜的環境,怕噪音或震雀譽動。

5、蚯蚓對光線非常敏感,喜陰暗,怕強光,常逃避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但不怕紅光,趨向弱光。

6、蚯蚓的活動表現為晝伏夜出,即黃昏時爬出地面覓食、交尾,清晨則返回土壤中。

D、蚯蚓的食性特點:

蚯蚓愛吃細、爛、濕的飼料,加之它依靠皮膚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因而水分的供應特別重要。飼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為宜,用手擠壓上層料,指縫間應有滴水,底層要求積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別澆水一次,冬天每3~5天澆水一次,並在飼料面上加蓋稻草保溫保濕。

E、蚯蚓的繁殖特點

蚯蚓性成熟後,大多為異體交配,配偶雙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輸送到對方的受精囊內暫時貯存。在交配過程中或交配後,成熟卵即開始從蚯蚓的雌孔中排出體外,落入環帶所形成的蚓繭內。蚯蚓的受精過程是包含一個至多個卵的雛型蚓繭途經受精囊孔時,原來交配所貯存的異體精液就排入雛型蚓繭內。蚯蚓產生蚓繭的過程是由蚓體環帶分泌蚓歲仿繭膜及其外面細長粘液管開始的,經排卵到雛型蚓繭從蚓體最前端脫落,蚓繭前後封口為止。蚯蚓的胚胎發育過程(即蚓繭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層發育、器官發生三個階段。

蚯蚓怎麼養

一、養殖地的選定

養殖的地點,對於蚯蚓養殖來說是最重要的問題。室外的場所最適於養殖蚯蚓,在這種環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強,繁殖得快。室內一般適合小規模的養殖,或剛孵化出來的小蚯蚓的養殖,因為剛孵化出的幼蚓體型小,活動范圍不大。如採用室外和室內結合的養殖,會產生良好的效果。理想的地點,最好是在樹下,樹陰是最涼快的,可以有效地減少蚯蚓爬出逃跑。

二、生長條件的控制

養殖床設在室外,當有過強的日照、熱風、下雨時,必須採取保護措施。如果有自然樹木的陰影是最好的,否則須加人工遮蓋物。

在炎熱的夏天,直射光每天照射不要超過2~3小時。這是因為:蚯蚓對光線敏感,當強光一照,它就不吃東西,鑽入地面。所以用自然樹木的陰影比用草簾子、爛布、麥稈、馬糞紙之類的東西放在養殖床上面能更好地防護。

蚯蚓最合適的生長溫度是15 ℃~27 ℃,在0 ℃以下及32 ℃以上時,活動就變得遲緩,蚯蚓就會停止吃食,交配的動作也變得緩慢,基本上不進行生殖過程。養殖床的溫度一般在10 ℃以下27 ℃以上時,蚯蚓就難於孵化。蚯蚓生長環境中最適宜濕度為60%~70%。

三、飼料的供給

在供給蚯蚓動物的糞便、穀物、堆肥及其他腐爛的有機物以後,大多能很快生長成熟。選出的飼料,要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及其他成分,這些是蚯蚓生長發育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蚯蚓較喜歡吃甜食。

1. 喂料次數。

蚯蚓吃完第一次給的飼料時,一定要盡快給第二次飼料(因為蚯蚓在缺乏飼料的情況下,易外逃)。蚯蚓在吃完飼料後,可以飼料表面的變化作為給蚯蚓添加飼料的時間和數量的依據。為了便於觀察,可以在飼料里加上木屑和稻草,隨著蚯蚓吃食,就會把這些添加物推到表面上來。從被推到表面上來的木屑和稻草的量,就可以判斷蚯蚓周圍飼料量的多少

2. 蚯蚓的生長促進劑。

為了提供多種類的飼料並調節營養平衡,最好及時補充生長促進劑,如血粉、魚粉、動物的肉和骨頭粉末、活性污泥、工業廢料等。

蚯蚓沒有牙齒,它可以把飼料和沙子一起吞進肚內,用沙子來咀嚼飼料,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四、注意事項

1. 蚯蚓的食量較大,應給以較充分的食物,否則蚯蚓四處覓食易爬出養殖床。

2. 蚯蚓的採收時間與它的生長發育階段有密切關系。當蚯蚓達到性成熟、出現環帶後,體重增加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且養殖蚯蚓的密度過大時,蚯蚓就會變得瘦弱,如果單純為了得到蚓體,此時即為採收時期。

3. 每次學生實驗完畢,要及時把蚯蚓放回養殖地(或放歸自然環境中)。

4. 細菌有助於蚯蚓的消化,但飼料里含水量過高時,細菌繁殖過快,易產生酸性物質,不利於蚯蚓的生長。因此,飼料中水分不宜過大。

5. 夏天,墊料里如用鮮草容易產生熱,對蚯蚓生長不利。所以,用鮮草時應過三天後再接入種蚓。

6. 當空氣過於潮濕或刮強風時,蚯蚓可以感知下雨的前兆就會跑出來。如果怕蚯蚓爬出來,用電燈照明就可以防止。

五、養殖方式

1、池養

可利用陽台、屋角等閑置地方,建池養殖。

在室內用磚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墊上10厘米以上鬆土。或建成長2米、寬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磚直接壘池。如果地勢高而乾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內的溫度和濕度。

2、養殖床養

在地面上直接鋪飼養土做成養殖床,養殖床面積5~6平方米大小,四周設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作防護溝。

3、缸養

在缸底鑽1~2毫米圓孔用於排水,鋪上10厘米厚的飼養土。

4、盆養

可利用花盆等器飼養。適合養殖赤子愛勝蚓、微小雙胸蚓、背暗異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飼養赤子受勝蚓10~70條。盆內所投放的飼料不要超過盆深的3/4。這種養殖方式,盆內土壤或飼料的溫度和濕度容易發生變化,需要注意掌握。

5、箱和筐養

可利用包裝箱、紙箱或塑料箱、柳條筐、竹筐等養殖。箱、筐的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養殖箱的底產部和側面均應有排水、通氣孔。排水、通氣孔孔徑為0.6~1.5毫米。

6、箱式立體養殖

將相同規格的飼養相重疊起來,可以進行立體集約化養殖,這是目前常採用的養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與架子。架子可用鋼筋、角鐵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磚、水泥板等材料建築壘砌。養殖箱水50厘米、寬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飼養架子上,一般放4~5層。

在箱中墊10厘米以上鬆土,上面加蓋透氣的防逃網。養殖時,注意通風換氣、調節溫度與土壤濕度,保持土壤的清潔與室內衛生。

7、溝槽養殖

選擇背風遮蔭處,開挖溝槽養殖。溝槽長10米,寬2米,深60~80毫米。溝的上面一側稍低,一側稍高,有一定的傾斜度。

溝底鋪15厘米厚的飼養土,溝上用薄膜、竹簾、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蓋,可放養3000~500隻蚯蚓。溝的表面四周應開好排水溝,溝底飼養土堆放成稜台形,以排水。

8、園林與田間養殖

選用地勢比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園、菜園、果園或飼料田,沿植物行間開寬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溝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糞、生活垃圾等有機肥料,上面用土覆蓋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進行養殖。溝內應經常保持潮濕,但又不能積水。這種養殖方式不宜在種值有柑橘、松、樅、橡、杉、桉等園林中開溝放養。

9、半地下室養殖

選擇背風、乾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10、地下窖養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陰暗潮濕保溫的地點進行養殖。

11、塑料棚室養殖

可利用現有的冬季暖棚、溫室養殖蚯蚓。

12、簡易堆料養殖

1.場地:選擇地勢較高、靠近水源又不積水的平地作養殖場;

2.備料:利用馬、牛、羊糞或其他畜禽糞便,再加入30%的乾草料、拌勻、堆漚、發酵而成;

3.下種:將堆制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鋪於選定的地點,堆料寬1~1.2米,厚15厘米。均勻投入含卵塊及幼蚓的蚓種,上面再覆蓋厚5厘米的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