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朝都有哪些節日
唐朝的節日,一般是值得慶賀或者是值得紀念的日子,主要分為誕節和節日。
誕節,簡單的說就是過生日,隋唐以前,很少慶賀生日的活動,隋文唐宗皆在自己誕日懷父母生育之恩,並不為自己慶賀生辰。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誕日,正式設立誕節——千秋節,也稱天長節(這一招被倭國學了去)。全國在誕節時休假一天到三天,盛宴以慶祝,大赦天下,賦詩作樂,大賜臣僚。各地貢獻貢品以為祝賀。誕日之時,也廣度僧道,暫停屠宰及宣判大辟罪,以示皇恩浩盪。唐代佛道盛行,佛誕和老子誕也作為節日,四月八日為官方佛誕節日,二月十五日為官方老子誕節日。全國放假一天慶祝。
節日:唐朝的節日,大致有官方規定和民間傳統節日,大致有:
1、元旦
元旦是每年的最初一天,即正月一日,又稱為元日、正日、元正等,頗受唐人重視。在唐代,除夕之夜與元旦之晨是連袂齊過的,形成了「守歲」的習俗,即人們從除夕之夜一直歡樂到元旦天明,通霄達旦,徹夜不停。此時,千家萬戶合家團聚,大設酒席,同時進行歌舞娛樂,還焚燒紙錢,祭祀祖先,並燃放爆竹,辟鬼去邪。當時燃放爆竹是將干竹子放在火上爆燒,使之清脆作響,故亦稱為爆竿。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是日天子坐早朝受朝賀,臣僚百官著禮服入朝,朝賀天子。外官都要拜表入賀。民間對元旦也很重視,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驅邪,沿用漢時習俗,相聚飲酒慶賀,請客喜宴,用桃符以辟惡。
2、人日
正月初七,唐庭常在人日宴會群臣以賞雪,賞賜彩絹,使其賦詩助興。人日,唐時盛行剪綵,有剪綵為花、樹、為雞等,栩栩如生,若人日恰兼立春,則剪雙彩。唐人也習慣於此日登高、出遊。
3、上元
唐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上、中、下三元。逢三元時,禁屠宰漁獵。
上元(後世稱為元宵節)放燈、觀燈也別具特色。因上元之夜以觀燈為主,故亦稱為燈節。唐制,日落坊門關閉,禁止人行。若逢正月十五日前後三晚,不閉坊門,可外出燃燈、觀燈。上元之夜以京師長安最為精彩,各種彩燈爭奇斗艷,觀燈的人們傾城而出,前呼後擁,人聲鼎沸,場面熱烈。玄宗時為宣揚其太平盛世,特改上元節為三個晚上,從正月十四夜起,一連三夜狂歡不止。上元節時,還舉行大量歌舞活動,以踏歌為盛,人們成群結隊,手挽著手,踏地為節,邊歌邊舞,歡樂熱鬧的氣氛,使人如醉似痴。唐人曰:「新正月圓夜,尤重看燈時。」京城以外,其它大城市入杭州、沙洲、江陵、襄陽等地也同樣有慶祝活動。
上元佳節,白天上演歌舞戲劇,准備精美祭品,祈求來年好收成。
4、中和
中和節在二月一日,《武林舊事》載「二月一日謂之中和節,唐人最重」唐德宗貞元五年詔:「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有司,給假一日。」
中和節日,京城之百官進獻農書,司農獻糧種。禁屠一日。皇帝與臣僚會宴,宴會奏破陣樂及九部樂,還演出特製中和樂舞。至晚方散。中央傳令下屬各級官員,分別舉行宴會慶祝。
漏遲棚5、社日
社日,由漢至唐,皆有祭祀。通常以立春和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和秋社。開元十八年,令:「天下州府春、秋二時及釋奠,停牲牢,唯用酒脯,永為常式。」
6、寒食、清明
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為寒食節,禁火三日,只能吃冷食,故又稱「冷節」。寒食節後兩日為清明。由於前後緊連,唐人常將兩個節日合在一起過。唐人重寒食。《唐六典◎假寧令》載:「寒食通清明(休假)四日」。
節日里除冷食外,上墳掃墓已成風俗,掃墓旦大歸來,要戴柳簪發,謂「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寒食掃墓,不得作樂。寒食清明節,盛行各種文娛體育活動,如斗雞,斗狗,雜技等等。唐人常常外出踏青郊遊野餐,放風箏。
7、上巳節
三月三日為唐朝三令節之一,官府撥款,讓百官追賞為樂。皇帝照例賜宴曲江亭,以歌舞昇平。人們除了修禊,主要是尋春郊遊,進行「踏青」活動。修禊是人們在節日里紛紛來到江渚池沼的水邊,以春水洗滌污垢,以除病去返則疾,驅邪避怪,並戲水嬉戲,遊玩取樂。踏青是人們相攜來至郊外,尋春賞花,宴飲會友,或促膝談心,或清歌吟唱,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明媚春光。逢三月三日,長安人於此日出城,以致於全城沸騰,熱鬧非凡。杜甫德《麗人行》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8、端午
唐代,每個月的第五日都可稱為端午。但是,以端午為節日,記載最多的還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亦稱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節日里,人們除吃粽子、飲雄黃酒、系彩絲、掛香囊外,還舉行龍舟競渡表演和鬥百草活動。龍舟競渡尤盛於南方水鄉,比賽時水上萬舟齊發,水浪翻騰,舟子奮力劃船,觀眾齊聲吶喊,聲振天地,精彩熱烈。鬥百草是比賽誰的花草種類多、品種奇。端午為唐官方節日,朝廷依照慣例舉行宴會,並有大量賞賜。
9、七夕
夏歷七月七日為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之夜,人們擺設花果酒脯之類的祭品,輕奏琴弦,對天乞祈。《開元天寶遺事》載:「陳瓜果酒飯,以祀牛女二星。」「動清商之典,宴樂達旦,士民之家效之。」婦女們則以穿針引線的方式向織女乞巧,希望有一雙像織女那樣的巧手。唐人林傑《乞巧》詩雲:「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手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0、中元
唐代各種宗教盛行,世俗人與佛道信徒都以七月十五為節日。道教認為,七月十五地官下降,以定人間善惡。寺院常於七月十五日起盂蘭盆法會。以百物供奉三寶。僧俗大眾常在節日集會於寺廟,既是祭祀,又是娛樂。
11、中秋
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各半之時,故稱中秋,是夜月色最明,節候很好。故此唐人好中秋賞月,尤其被文人學士所熱衷。白居易有詩曰:「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賞月時還多兼備酒宴和管弦,對月飲酒酬合,有情有趣,格調清雅。相傳唐玄宗於中秋之夜在宮中賞月,神仙羅公遠為向導,邀請唐玄宗上游月宮,「見仙女數百,皆素練寬衣,舞於廣庭。」唐天子便暗記仙人舞曲,返回人間,依照音調,譜成《霓裳羽衣曲》。中秋節為民間節日,沒有官方節日那麼隆重。
12、重陽
九月九日,唐代定為官節日。官府賞賜,讓官員公費自選旅遊線路度假消遣。重陽日,登高、插茱萸以辟邪為古老習俗。人們除舉行登高活動,飲菊花酒,佩茱萸袋,還賦詩興致,寄託情懷。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向高處攀登者即為登高,以登山為主,兼之登城、登台、登塔、登樓等等。人們往往藉此言情詠志,內容健康高雅。深秋時節,菊花獨放,深受唐人喜愛,可謂「滿城盡帶黃金甲」。唐人於重陽時,常邀朋賞菊,置酒賦詩,其樂融融。人們外出登高,「菊花須插滿頭歸」的「簪菊」稱為流傳很久的習俗。而插茱萸又是另外的一個習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3、除夕
歲末的最後一天為除夕。唐時,敦煌佛寺由「大歲日」常與元日一起慶祝。除夕象徵一年即將結束,新年就要來臨。唐朝在每年冬季仍有驅儺之類的儀式,《文獻通考》載:「諸州縣儺」的分類,仍有此類傳統。
唐朝,自朝廷至民間,非常重視除舊迎新,皇帝賜宴群臣,喜宴達旦。除夕夜,家門或開或關,或點燭火、通宵達旦,闔家老小,相聚守歲,把酒歡歌,並准備新年筵席。除夕夜過去,新年伊始。昨夜與今晨,分開了去年與今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② 武則天稱帝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公元690年的哪一天
武則天稱帝時間
武則天在位的時間為690-705年間,所以武則天稱森纖帝時間應該在公元690年。那麼是公元690年的哪一天呢?
范冰冰版武則天劇照
在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這一天,時年67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的則天樓上,身穿帝王的兗冕服飾正式即位,成了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搜漏帝之一。她定都洛陽,改成神都,立年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因此,歷史上也將武則天時期的周朝成為周武王朝。
公元690年乃是虎年庚寅年,是武則天認為的親臨帝位的時機。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已經攝政五年的時間了,在這五年的時間中,她排除異己,獨攬朝政,終於在公元690年,她親臨帝位的時機差不多成熟了。她藉由佛僧法明之口,在民間廣造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的輿論,最終在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這一天登上了皇位。這一年,她改元天授,將自己的龍興之地賜名為皇澤。
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在古老的《易經》中,將六定位陰數,而九則為陽數,九九相重,故叫做重陽節。公元690年的重陽節這一天,在眾人的要求之下,武則天登上了皇位。但是並不清楚那時候是不是有重陽節這個節日,歷代帝王登基的日子一般都是經過推算的,盡量選在吉利的日子登基。那麼武則天登基的這一天是不是也經過了推算呢?是因為女性為陰才要選在重陽登基的嗎?這並沒有確切的說法,只知道武則天稱帝時間是在公元690年九月初九。
武則天稱帝時多少歲
在李治稱為唐朝的皇帝之後,武則天先是成了李治的昭儀,後成了李治的皇後。在李治駕崩之後更是登基為帝,那麼武則天稱帝時多少歲呢?
武則天圖片
武則天出生於公元624年,在十四歲的時候便被唐太宗招入宮中成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但是武則天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十二年的時間里一世春爛直是一個才人。在唐太宗病重的時候,武則天和李治有了感情。在唐太宗去世之後,武則天同那些沒有子女的妃嬪一同進入了長安的感業寺為尼。
公元650年,李治在唐太宗的周年忌日到感業寺進鄉,與武則天相遇。公元651年,因為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知道李治喜歡武則天,便主動向李治請求要將武則天納入宮中。本就有意的李治立即應允。公元652年,武則天再度入宮,成為李治的昭儀,之後成為李治的皇後。
公元660年10月,李治風疾發作,不能再處理國家大事,便讓武則天處理朝政,之後有了二聖臨朝。公元667年,李治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國。公元675年,李治的病情更加嚴重。李弘病逝,立李賢為太子,後因謀逆被廢。之後李顯成為太子。公元683年12月,李治駕崩,李顯即位。之後,民間開始出現武則天乃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的說法。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建立周武王朝。這一年,武則天67歲。
③ 2020年9月日歷圖片,2020年日歷全年表(精品)
提起2020年9月日歷圖片,大家都知道,有人問2020年日歷全年表(精品),另外,還有人想問2020年日歷 列印版 每月一頁,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2020年日歷表,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年日歷全年表(精品),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0年9月日歷圖片
1、年9月日歷圖片:年日歷全年表(精品)
內容來自用戶:庄艷
年1月January|2020年下半年日歷圖片。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1|元旦|2|臘八節|3|初九|4|初十|5|十一|
6|小寒|7|十三|8|十四|9|十五|10|十六|11|十七|12|十八|2020年的日歷圖片全部。
13|十九|14|二十|15|廿一|16|廿二|17|小年|18|廿四|19|廿五|2020年5月日歷圖片。
20|大寒|21|廿七|22|廿八|23|廿九|24|除夕|25|春節|26|初二|
27|初三|28|初四|29|初五|30|初六|31|初七|
年2月February|
2020年日歷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1|初八|2|濕地日|
3|初十|4|立春|5|十二|6|十三|7|十四|8|元宵節|9|十六|
10|十七|11|十八|12|十九|13|二十|14|情人節|15|廿二|16|廿三|2020年日歷掛歷圖片。
17|廿四|18|廿五|19|雨水|20|廿七|21|廿八|22|廿九|23|二月|
24|龍頭節|25|初三|26|初四|27|初五|28|初六|29|初七|年3月March|2020年每月日歷圖片。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1|初八|2020年九月圖片。
2|初九|3|初十|4|十一|5|驚蟄|6|十三|7|十四|8|婦女節|
9|十六|10|十七|11|十八|12|植樹節|13|二十|14|廿一|15|消費者日|2019年9月9日歷圖。
16|廿三|17|廿四|18|廿五|19|廿六|20|春分|21|廿八|22|廿九|
2、年9月日歷圖片:年日歷 列印版 每月一頁
內容來自用戶:有交點的平行線⼗十⼆二⽉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二⽉月
⽇日⼀一⼆二三四坦兆旁五六星期⽇日29
星期⼀一30
星期⼆二312020年全年日歷圖片。
星期三1
星期四2今年9月9日日歷圖片。
星期五32020年7月日歷圖片列印。
⼆二⽉月⼀一⽉月
⽇日⼀一⼆二三猜團四五六三⽉月20年9月月歷圖片。
⽇日⼀一⼆二三四五六星期⽇日26
星期⼀一27
星期⼆二28
星期三29萬年歷2022年。
星期四302020年日歷卡圖片手工。
星期五31
星期六8三⽉月⼆二⽉月2020年全年日歷圖片。
⽇日⼀一⼆二三四五⽉月2020年九月份日歷表圖片。
⽇日⼀一⼆二三四五六2019年日歷掛歷。
3、年9月日歷圖片:年日歷表
內容來自用戶:
一二三四五九月日歷圖片。
元旦臘八初九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小年廿寒廿七廿八廿九除夕春節初三初四讓橡初五初六初七2020年日歷卡圖片。
公元年日歷一二三四五12初九初十立春十二十三十四元宵節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情人節廿二廿四廿五雨水廿七廿八廿九龍頭節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一二三四五1初九愛耳日十一驚蟄十三十四婦女節十六十七十八植樹節二十廿一消費者廿三廿四廿五廿六春分廿八三十三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七初八一二三四五
愚人節初十十一清明十四衛生日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八廿九地球日四月初二初三初五初六初七初八452020年日歷全年掛歷。
青年節立夏十九節廿六廿七
以上就是與年日歷全年表(精品)相關內容,是關於2020年日歷全年表(精品)的分享。看完2020年9月日歷圖片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④ 唐高宗李治共用了多少個年號沒個年號使用了多久
、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後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 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 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個年號。 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六年。 顯慶(656年正月—661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5年余。為避諱唐中宗李顯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稱顯慶年號多稱明慶,又作光慶。 龍朔(661年三月—663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近3年。 麟德(664年正月—66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2年。 《舊唐書》、《新唐書》都稱是龍朔三年十二月,詔改明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紀元鈔》則記載「龍朔四年六月一日改」,與史書的記載相差半年。 乾封(666年正月—668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2年余。 總章(668年二月—670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2年余。 《舊唐書》和新疆出土的《唐紀元鈔》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總章元年;《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咸亨(670年三月—674年八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4年睜嘩餘。 上元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 674年─676年 儀鳳(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共計4年調露 調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八月—681年九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共計1年余。派卜後因避諱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朝人多稱永崇。 開耀(681年九月—682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共計1年余塵早穗。 永淳(682年二月—683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共計2年。 弘道(683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共計1個月。
⑤ 農歷9月9日是什麼節日:重陽節
我國使用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作為定歷,它人為因素小,不易隨意改動,我國歷史上形成的諸多傳統節日能夠流傳至今,農歷的准確和穩定也起到了作用。那麼就讓農歷節日大全帶你了解,農歷9月9日是什麼節日。
你可能喜歡》》日本櫻花節圖片大全
問:農歷9月9日是什麼節日?答:農歷9月9日是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是重要的漢族傳統節日。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鉛搜芹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時至漢代,漏燃此時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槐畢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九月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此習俗依然沿用。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⑥ 偷星九月天 滄月、玄月的具體簡介和圖片
滄月(November)
生日:8月15日
星座:獅子座
別稱:冰之滄月、滄月大人、滄月姐。
性格:女王、御姐、蘿莉(變成小孩時)、傲嬌、外冷內熱。
身高:176cm
深愛之人:玄月
第七感:女王:馭冰之術 / 蘿莉:極限治癒能量波
第八感:異次元之門
持有物:酒神之吻(已被震碎)、寒穹
愛好:酒心巧克力、紅酒、與強者PK(女王)、下廚(蘿莉)、玩醫生病人游戲(蘿莉)。
經歷:當黑月鐵騎被路西法困在地宮時,趕到並營救了黑月鐵騎。在玄月帶領十二墮天使圍攻黑月島前夕,被貪狼和破軍從黑月島帶到VV學院基地,得到艾米博士賦予她的能力和記憶後成為VV學院的新BOSS後,卻因與艾米博士細胞之間的融合缺少了某些默契,醒來成了任性的小孩,沒有任何第七感的跡象。後因喝下酒與艾米博士細胞融合成功,正式成為VV學院BOSS。使用絕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秒殺300損種墮天使。VV學院穿越沙漠時遇到由琉璃和應蒼控制的沙漠匪幫,又變成了的小孩!再次依靠酒心巧克力覺醒時,幫助琉星、巨門、祿存開發第七感。因為帶去的酒心巧克力吃完且對異次元世界裡的酒不能產生共鳴,再次變回小孩,被當成羽裳的同夥而被抓。被趕來的琉星所救,吃下琉星帶來的酒心巧克力,在酒心巧克力的作用下發動第八感,帶大家返回現世界。因葵的酒神之吻而孤身前去派慎李挑戰玄月和墮天使!擊倒所有墮天使後,被一個神秘的男孩永久催眠。貪狼破解夢的法則,帶回滄月。蘇醒後的滄月救活並幫助三月、四月用冰鳥追趕金的飛艇。救下四月並阻止狂暴狀態的三月。找到最後的元素石。後打敗人造人,得知卡倫塵遲卡亞之後做了一個奇怪的夢,而踏上拯救世界的征途。用「冰蒼皇龍」進攻影之國中心,被青灰六號將酒神之吻震碎,又回到蘿莉狀態。被貪狼所救。後與貪狼在神使的幫助下逃出影子世界,與貪狼來到了冥想城,靈魂被葵博士分割成「善(蘿莉滄月)」和「惡(女王滄月)」。女王滄月在與阿修羅道三月對戰時被K炙傷,後被蘿莉滄月救醒。蘿莉滄月幫助貪狼破壞引星塔後又幫助其修復天幕,能量耗盡而消失。女王滄月將四月救醒後,前往南極建立太陽神殿撐起天幕,期間重創繆爾五世,與繆爾五世手下八方將軍對戰,戰勝其中六位將軍,卻因為被第八位將軍蝴蝶夫人暗算導致斷臂失明,敗給第七位將軍六翼劍魔。玄月趕到救下滄月,被六翼劍魔帶走。卡倫卡亞崩潰後回到戰場,聯手十琉對抗繆爾五世,被真神九月取走異能,在玄月墓前放下一朵冰薔薇。現得知九月神化的經過和復活九月的方法,與六翼劍魔、疾風索羅斯一起進入六月所在的東海帝國並成為了帝國的皇者。受玄月之託在另一維度的時空中了結「靈」。
⑦ 唐朝289年間出現了六位太上皇,那麼它是不是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
唐朝289年間出現了六位太上皇,它是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唐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後世的影響甚遠。確實唐朝出現的太上皇比歷朝都多,高祖李淵、武則天、睿宗李旦、玄叢老塌宗李隆基、順宗李誦、昭宗李曄。但這幾位當太上皇一定都不是心甘情願當的,被當太上皇的原因有:奪謫、逼宮、兵變等。
唐朝是中國古代相對具有存在感的朝代,它有著這么多太上含胡皇的出現也確實讓人驚訝和納悶。
⑧ 古代唐朝王維9月9日去的山是哪座山
並沒有明確是登山。只橡帆旦是登高。
九月九日憶山樑擾東兄弟 中的 山 是華山。
如滿意請採納轎滾
⑨ 唐朝的年譜
【首先聲明,這里的全是本人從《中國通史》逐頁記錄下來,絕對不是從網站上復制來的。可以說是本人原創。由於時間倉促,有些地方還不怎麼詳盡,見諒。】
唐朝(618-907)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人縊殺了隋煬帝。從四月到五月,代王侑被迫讓位,李淵表面辭讓,群臣勸進,經過幾次反復,李淵自認為已經是名正言順了,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就是唐高祖。
武德(619年)二年:唐朝平定了河西;唐高祖初定租、庸、調法,規定在限額之外,「不得橫有調斂」。
武德三年(620):唐朝平定劉武周。
武德四年(621):唐朝敗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統一了中原、河北一帶;同年九月,沿江東下,進攻割據於江陵(今湖北荊沙)的蕭銑,蕭銑投降,又統一了長江中游與嶺南一帶;下詔鑄「開元通寶」錢。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以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蘇勗、於志寧敗橡、蘇世長、薛順、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蓋文達、許敬宗等十八人為文學館學士
武德六年(623),平陽公主去世
武德七年(624):唐軍鎮壓了輔公祏起義,統一了長江下游;實行均田制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八月,唐高祖被迫讓位,秦王李世民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
貞觀元年(627),山東大旱,免當年租賦。
貞觀二年(628):打敗割據於朔方(郡治在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的梁師都,全國統一;關中旱災,有賣子為生者,唐太宗命出御府金帛代為贖回;
貞觀三年(629):免關中二年租稅,關東給復一年;唐太宗派李靖、李績率軍十多萬人,分道出擊突厥,消滅了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貞觀三年(629)魏徵即以秘書監參知國政,進封鄭國公。貞觀三年(629)月間,高僧玄奘西行
貞觀四年(630),「四夷君長詣闕請」唐太宗為「天可汗」。
貞觀五年(631),李治封晉王。
貞觀八年(634):唐太宗又遣大軍進攻吐谷渾,獲取全勝,解除了對梁春河西各州的威脅
貞觀九年634),唐高祖五月庚子,唐高祖病卒,年七十
貞觀十年(636):唐太宗又在全國設置六百三十四個軍府,僅關內就有二百六十一府
貞觀十一年(637):當武則天十四歲時,被太宗召入宮中,立為才人。
貞觀十四年(640)十月,吐蕃祿東贊到達長安
貞觀十五年(641)一月,文成公主入藏,唐朝與吐蕃聯姻
貞觀十六年(642)七月十七日,魏徵病卒。時年六十四。贈司空、相州都督,謚曰文貞,陪葬昭陵。
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廢,文德皇後之兄長孫無忌竭力稱贊晉王李治「仁孝」,太宗遂立其為太子。
貞觀十八年(644),玄奘在長安郊外玉華寺圓寂
貞觀十九年(645)正月,玄奘終於回到了長安
貞觀二十一年(647):諸酋長自稱「唐民」,要求「於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一道,謂之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歲貢貂皮以充租賦,仍請能屬文人,使為表疏」。唐太宗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貞觀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齡病卒,享年七十歲。為了深切悼念他,唐太宗特廢朝三日,冊贈太尉、並州都督,謚曰文昭。貞觀二十二年(648),孔穎達病逝,終年七十五歲,贈太常卿,謚曰憲,並賜予陪葬昭陵的恩典。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五月駕崩,時年五十二,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唐太橡枯耐宗冊贈司徒、並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後,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後正式易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
顯慶三年(658),褚遂良死於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
顯慶四年(659)七月,長孫無忌於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殺
顯慶五年(660)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上元三年(676)詩人王勃再次前往交趾探望父親。在渡南海時,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後,心悸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約在調露二年(680年)前後,詩人盧照鄰自沉潁水而死,結束了悲慘的生涯。永隆元年(680),章懷太子李賢被廢 ,李顯立為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病死,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後,實際上一切政事均由武則天定奪,中宗只不過是個傀儡。同年,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豫王旦為皇帝,是為睿宗
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命其異母兄之子武承嗣為禮部尚書,很快又為宰相;李敬業自稱匡復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以匡復廬陵王為號召,很快聚集十餘萬人,發布檄文,公開討伐武則天,戰爭不到五十天被武則天平息。
垂拱四年(688):唐宗室於七月開始醞釀起兵反對武則天。參與這次反武鬥爭的有: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刺史越王李貞(太宗第八子)、絳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絳)刺史韓王李元嘉(高祖第十一子)、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益都)刺史霍王李元軌(高祖第十四子)、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刺史魯王李靈夔(高祖第十九子)、通州(治所在今四川達縣)刺史黃公李撰(元嘉子)、金州(治所在今陝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緒(元軌子)、博州(治所在今山東聊城)刺史琅邪王李沖(李貞子)等。八月,琅邪王李沖開始募兵,同時,分別通知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越王貞等,立即起兵,共趨神都。武則天針鋒相對,速派左金吾將軍丘神績統兵進討。但很快慘敗。
武周皇朝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自己又加尊號稱「聖神皇帝」,把睿宗改稱皇嗣,賜其姓武。又立武氏七廟於神都。武則天開創先例,成為女皇帝了。
約在長壽二年(693)楊炯死於盈川令任上。時年約四十四歲。
(701),李白出世
(702)陳子昂憂憤而死,終年四十二歲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病重;同年,宰相張柬之、司刑少卿桓彥范、袁恕己,中台右丞敬暉擁兵入宮,殺男寵張易之、張昌宗,迫使武則天傳位於中宗。中宗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復國號曰「唐」,改神都為東都。
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武崇訓及其同黨十餘人。由於兵力不強,很快失敗,李多祚被殺,太子走終南山,最後為左右所殺。
景雲元年(710)六月,韋後與安樂公主密謀策劃,毒死中宗。李重茂(中宗子)先被立為太子,後即皇帝位(殤帝),尊韋後為皇太後;太平公主(武則天女)又迫使殤帝讓位於相王李旦,恢復了睿宗的帝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景雲三年(712)八月,太子李隆基即位,是為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杜甫降世。
先天二年(713)七月,玄宗盡殺太平公主同黨,賜太平公主死於家中。十二月改元開元
開元二年(714),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議,命偽妄僧尼還俗者一萬二千多人,同時,還不準再建佛寺
開元三年(715)到四年(716),山東發生蝗蟲災害
開元四年(716),玄宗立即召集縣令,以「理人策」進行考試,結果有45人不合格被罷官
(721)姚崇卒,享年七十二歲
開元二十一年(733),韓休為宰相
開元二十八年(740),全國戶數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數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零九,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於翰林院中待詔供奉
玄宗在天寶六載(747)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李林甫
天寶八年(749),全國各地存糧共有九千六百零六萬二千二百二十石
天寶九載(750)十月玄宗賜楊釗名國忠
天寶十四載(755)二月,安祿山要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替漢將,吏部侍郎韋見素與楊國忠堅決反對,玄宗派宦官輔璆琳到范陽去觀察安祿山的動靜,安祿山對輔璆琳行賄,輔璆琳回京對玄宗盛言安祿山竭忠奉國,沒有二心。這時,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使楊國忠頗感不安。於是,楊國忠、韋見素又建議把三鎮節度使由三人分擔,以便削弱安祿山的兵權,玄宗也未採納。六月、七月,玄宗兩次手詔安祿山赴京,他均置之不理。十一月,安祿山偽稱「奉命討伐楊國忠」,率十五萬眾,號二十萬,造反於范陽。
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六月,玄宗急於打敗叛軍,收復洛陽,遂命哥舒翰出關東進。同年,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在佛堂前的梨樹下,經六軍將士驗明已死後,將屍體埋在西郭外一里多遠的道路北坎下,楊貴妃時年三十八歲。同年七月,李亨即位於靈武,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廟號肅宗
至德二年(757)二月,郭子儀率部從洛交進攻馮翊縣,繼又攻取河東。四月,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元帥為皇子李俶),繼續討伐叛軍。九月,郭子儀率唐軍十五萬之眾,收復長安
乾元元年(758)九月,肅宗調動九個節度使的數十萬兵力進攻安慶緒(安祿山之子)。李豫被立為皇太子。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軍與史思明軍展開激戰。雙方均遭重大損失,史思明殺安慶緒,引兵還范陽,自稱大燕皇帝。唐軍九節度使各自退回,郭子儀被命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權知東京留守。
上元二年(761)二月,史思明欲西破潼關,受阻後退回永寧(今河南洛寧)。這時,史思明長子史朝義利用一些將領對史思明的不滿情緒,策動兵變,殺史思明,自己繼位稱帝。上元二年(761),王維病卒。終年六十一歲
寶應元年(762)肅宗駕崩,唐肅宗長子李豫即位,廟號唐代宗。十月,新即位的代宗(四月即位)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繼續平定叛軍。寶應元年(762),住絳州的朔方軍發生兵變,主帥李國貞被殺。「詩仙」李白
卒。
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敗走莫州(治所在今河北雄縣南),其部將田承嗣趕走史朝義,自己降唐。史朝義走投無路,自縊於林中。至此,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才被平定。廣德元年(763)九月,吐蕃又大舉東進
廣德二年(764):八月大將李光弼卒於徐州。享年五十七歲。贈官太保,謚曰武穆。廣德二年(764)李適被立為太子
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懷恩勾結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等數十萬眾再次東進
大歷四年(769),吐蕃進犯靈州,當時李抱玉鎮守鳳翔,任命李晟為右軍都將,李抱玉讓他率領五千士兵抵抗吐蕃
大歷五年(770)冬,「詩聖」杜甫死於船上。
(772):白居易誕生。
大歷十四年(779)唐代宗駕崩。唐代宗長子李適(kuo)即位,為唐德宗。同年,唐德宗長子李誦被立為太子。
建中二年(781):六月十四日唐大將郭子儀卒,時年八十五歲
建中三年(782),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
興元元年(784),關中因為戰亂,米價上漲,「斗值錢五百;及滉米至,減五之四」。興元元年(784)四月,唐德宗加任李晟為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
貞元元年(785):唐大臣,書法家顏真卿被李希烈縊死,時年七十七歲。同年,書法家懷素和尚去世。
貞元二年(786),「關中倉廩竭」,禁軍相呼於道曰:「拘吾於軍而不給糧,吾罪人也!」
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德宗親臨弔祭,廢朝五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追贈為太師。
永貞元年(805)正月唐德宗駕崩,順宗李誦在病中即位,改元永貞。四月,廣陵王李純冊為皇太子,七月乙未,「權勾當軍國政事」。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結部分官僚和藩鎮,逼其退位,傳位於太子李純,貶王伾等人,史稱「永貞內禪」。李純,即唐憲宗。
元和元年(806):西川節度使劉辟就進行叛亂
元和三年(808),憲宗策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舉人,牛僧孺、李宗閔在對策中極力指責時政之失。主持考試的吏部員外郎韋貫之對牛僧孺、李宗閔大加稱贊。但由於宰相李吉甫的反對,韋貫之等人都被貶官。這可以說是朋黨之爭的開端。
元和七年(812),杜佑因病,累表求退,憲宗不得已許之。杜佑就在這年冬天逝世,終年七十八歲,贈太傅,謚曰安簡。元和七年(812年)李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
元和九年(814)九月,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自掌兵權。朝廷遣使弔祭,他拒而不納,繼又舉兵叛亂,威脅東都。第二年正月,憲宗決定對淮西用兵。元和九年(814)十月李吉甫死,其子李德裕繼續與牛僧孺、李宗閔持對立態度,朋黨之爭也就愈演愈烈了
元和十二年(817)七月,憲宗命自願親赴前線的裴度(征討李師道)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七月,宣武節度使韓弘入朝,並兩次貢獻大量絹帛、金銀、馬匹,要求留在京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柳宗元卒於柳州
元和十五年(820),唐憲宗被宦官陳弘正殺害,享年43歲
長慶元年(821):唐穆宗李恆即位。
長慶四年(824):唐穆宗駕崩,享年30歲。同年,唐穆宗長子唐敬宗李湛即位。
韓愈卒,終年五十七。
寶歷三年(826):唐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死後謚號為睿武昭愍孝皇帝。同年唐穆宗二子,唐敬宗之弟李昂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為唐文宗。
太和五年(831)九月,吐蕃維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副使悉怛謀率眾奔赴成都,向唐投降。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大臣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
開成五年(840):唐文宗抑鬱病死,死後謚號為元聖昭獻孝皇帝。
會昌元年(841):唐武宗李炎登基。
會昌三年(843)六月,大宦官仇士良年老離職
會昌五年(846):白居易卒,年七十五
會昌六年(847):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長壽丹毒死。李炎的叔叔李忱被迎回長安登基做皇帝,是為唐宣宗。
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去世,享年50歲。謚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十二月,農民裘甫率領一百來人發動起義。
咸通元年(860):唐宣宗長子李漼即位,是為唐懿宗。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廢棄唐朝皇帝的年號,改元「羅平」,鑄印「天平」,建立了農民政權。同年被浙東觀察使王式擊敗。
咸通六年(865)書法家柳公權去世,終年八十八歲。追贈為太子太師。
咸通九年(868)七月:龐勛起義爆發
咸通十年(869)八月:起義失敗。
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派人到法門寺迎佛骨。同年,宦官擁立唐懿宗第五子李儇為帝,即唐僖宗。
乾符二年(875)五月,濮州(治所在今山東鄄城東北)人王仙芝於濮陽(河南濮陽西南)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標明平均旗號的農民起義。同年,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爆發了黃
巢起義。
乾符三年(876)七月,宋威與王仙芝戰於沂州城下,王仙芝因作戰失利而遠離沂州,九月,王仙芝攻陷汝州,生俘刺史王鐐,很快又攻陷陽武,繼攻鄭州。因在中牟遭昭義監軍判官雷殷符的襲擊,遂又南攻唐州、鄧州。十一月,又攻陷郢州、復州。十二月,又先後攻克申州、光州、壽州、廬州、舒州、蘄州等地。十二月,黃巢與王仙芝分兵行動以後,第二年二月即攻克鄆州,殺天平節度使薛崇,
乾符四年(877)正月,王仙芝攻破鄂州。七月,王仙芝、黃巢共攻宋州,因作戰失利而撤圍遠去。八月,王仙芝又先後攻下安州、隨州,生俘隨州刺史崔休徵
乾符五年(878)二月,唐招討使曾元裕於黃梅和王仙芝義軍進行決戰,結果王仙芝戰敗被殺,余眾在尚讓率領下參加了黃巢的隊伍。二月,尚讓率王仙芝余部歸附黃巢後,稱黃巢為沖天大將軍,廢唐僖宗年號,改元王霸,設置官署,建立了農民政權
廣明元年(880)五月,黃巢屯兵信州
中和元年(881)正月,僖宗到達成都。
中和三年(883)四月,黃巢與李克用等唐軍在長安激戰以後,撤出長安,經藍田、商州東去
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蕃、漢兵五萬人自陝、河中渡河而東,向陳州進發,黃巢起義失敗。
中和五年(885):三月唐僖宗返回長安。
文德元年(888):唐僖宗駕崩。
龍紀元年(889):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李曄即位,是為唐昭宗。
天佑四年(904):唐昭宗被藩鎮朱溫殺害。享年38歲。葬於和陵,死後謚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904):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李拀即位,即是唐哀帝。
開平元年(907):唐哀帝在位3年,被朱溫廢為濟陰王,唐朝滅亡。至此,立國290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開平二年(908):唐哀帝被朱溫毒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何太後(唐昭宗皇後)也被殺
⑩ 從唐朝到現在出現了幾個潤九月
閏月液友在九月的很稀少,而且是隨物候節例而定,並不固定。即,如果九月左右的鉛埋首時令長就是閏九月。從唐代618開始的1396年,朝代眾多,要根據官方史書的歷志推算,難度比較大,現在在線的歷書列表都只是從1645年開始算的。就有1737年、156年、1832年、2014年。有興趣的,可以學一下古代歷法的術語,自己槐數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