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太陽傘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ps圖片斜著怎麼辦 2025-08-26 02:58:58
歐美圖片手機在線電影 2025-08-26 02:58:51
手機收購圖片 2025-08-26 02:57:32

太陽傘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03 06:37:50

1. 古代的雨傘有哪些

油紙傘
油紙傘是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傘,亦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一些客家人遷到台灣定居,
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亦有所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用的要用「番傘」。 在早期客家莊里,由於「紙」與「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一含「早生貴子」的意思,且「傘(傘)」字里有四個人字,也象徵著多子多孫,而紙傘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且「油」與「有」諧音,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男子16歲成年禮時,也會以相同理由贈予一對紙傘。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
太陽傘
太陽傘
太陽傘,就是主要用於遮防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傘。 選擇防紫外線傘主要看傘的面料。研究表明,傘面厚的布料比薄的抗紫外線性能好,一般來說,棉、絲、尼龍、粘膠等面料的防紫外線效果較差,而滌綸較好;有些消費者認為,傘面越厚防紫外線性能越好,其實不然,如天堂傘系列開發出一種輕薄但十分緊密的面料,防護性能遠優於一般織物;此外,防紫外線性能顏色越深越好,以緞紋織物最佳,其次依次是斜紋、平紋。 有關專家還提醒消費者認清防紫外線性能標識。目前,國內外的標准對紡織品的防紫外線性能一般都使用UPF值,即紫外線防護系數值進行評定。UPF值是紫外線對未防護的皮膚的平均輻射量的比值,UPF值越大,表明防紫外線性能越好。即將出台的國家標准規定:只有當UPF>30時,並且UVA的透過率小於5%時,才能稱為防紫外線產品,防護等級標識為UPF30+;而當UPF>50時,則表明該產品的紫外線防護性能極佳,防護等級標識為UPF50+。 今夏的防曬用品市場上,防紫外線太陽傘備受青睞。在挑選防紫外線太陽傘時,消費者應掌握其特性,以便挑到一把從外觀到質量都滿意的好傘 。
兒童傘

注音:Er Tong San 兒童傘是生產傘的廠商專門為兒童設計製作的傘。 兒童傘分為三大類: 一、大童傘;這種傘適合6到9歲的兒童使用,一般傘面要大,比起成人的傘要稍小,而且輕.傘柄,傘身都是專門設計出來。 二、中童傘;這種傘適合5到7歲這個年兒童使用,傘面要小於大童傘,材質等都採用比較柔的料,保護小手的皮膚。 三、小童傘;這種傘小巧,其目的不只是為了平時大人們用來遮陽避雨,最重要的是用來玩的,並沒有太大的實用用途。 市場上一般有:楓葉傘,卡通傘,等。配有各色的花樣。圖片案,很大程序上吸引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從而佔有這一部分的雨傘市場。
滑翔傘
滑翔傘起源於1984年,是由法國一批熱愛跳傘、滑翔翼的飛行人員發明的一
種飛行運動,目前在歐美和日本等國 非常流行,在台灣也掀起了一股旋風。滑翔傘與傳統的降落傘不同,它是一種飛行器。大約在20年前,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沙木尼小鎮的法國登山家貝登,利用一頂方形降落傘從阿爾卑斯山上成功地飛降到山下。許多登山家們紛紛效仿,並對降落傘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將降落傘與滑翔翼的特點相結合,製造出了利用山坡地形起飛,能夠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滑翔傘。1984年法國登山家菲隆(RoterFillon)從阿爾卑斯山的勃朗峰上成功地飛出,使滑翔傘名聲大噪,迅速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今天,在世界各地,滑翔傘愛好者達數十萬之多。滑翔傘本身毫無任何動力,它之所以能夠飛行,除了傘衣充滿空氣後顯出特殊的形狀外(飛行翼),全靠飛行員控制,結合大氣中種種特性(空氣動力)飛行。傳統式的降落傘,即一般降落傘,在空中只能產生下降阻力,沒有升力,而滑翔傘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會產生速度和升力,而且它的速度和升力遠遠大過它的阻力。因為在構造上,滑翔傘傘衣內層結構設有氣囊,在沒有充滿空氣前,滑翔傘沒有實質的稜角,一旦內層氣囊充滿空氣,滑翔傘的前沿就會出現稜角。這樣,滑翔傘在在空中飛行時將相對的氣流由翼面上下分別引開流動,阻力與對方的風力平行,重量與翼上方空氣相結合,使滑翔傘產生速度前進。
高爾夫傘

高爾夫傘最常見的有直桿手開高爾夫傘,直桿自動高爾夫傘,也有二折自開高爾夫傘等,由於傘大,往往比較兜風,一陣大風過後,力氣小點的,往往拿不穩,越來越人性化的設計,將這難題較好的得到了解決,在高爾夫傘面上做了改良,常見的做法是把傘面做成雙層,下面的一層傘面的頂端透空,然後上面的一層蓋在下面的一層上面,比透風的孔大一些,剛好蓋住,上下兩層少量針線縫合,正常使用的時候,雨水進入不了傘裡面,風吹過來的時候,順差透空的頂被排了出去。
三折傘
三折傘是雨具中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能折三疊,能撐開,便於攜帶的傘具。三折傘結構緊湊牢固、耐用,晴雨兼用。 19世紀是傘發展的黃金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發明了許多新材料,造出了各種各樣既輕便又實用的傘。就在這一時期,就有了三折傘的出現。 隨著國際原材料價格的波動 三折傘 ,三折傘的利潤也受到一定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呢?義烏市雨傘行業協會積極開展品牌意識宣傳,倡導高品質高效益,以提高產品競爭力。 義烏小商品城的三折傘經歷了十數年的發展,從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雨傘行業體系,逐步提高折疊傘在雨傘行業中的綜合競爭力,以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多折傘
一種多折傘,包括中棒(1)、固定在所述中棒(1)頂部的上巢(2)、與所述中棒(1)滑動套接的下巢(3)、以及支撐傘面(8)的多根傘骨(5);所述傘面(8)為不等幅傘面,即傘面前部邊緣與所述中棒(1)的距離較小,傘面後部邊緣與所述中棒(1)的距離較大;相應地,所述傘骨(5)包括前部傘骨(53)、兩側傘骨(52)和後部傘骨(51),所述前部傘骨(53)折數較少,所述後部傘骨(51)折數較多。本實用新型的多折傘後部有較大的遮蔽面積,可避免下大雨時人後面被淋濕,且前方視線好,並具有防風的效果。

2. 銀色傘面在外,黑色傘面在內防紫外線嗎

銀色傘面在外,黑色傘面在內防紫外線----"防紫外線主要是傘布,不能只憑外表"

Moschino若是色膠布防紫外線不錯

傘布圖片,細節,這款傘,傘布不是色膠布。了解如果是加厚PG,也有抗紫外線。不過整體抗紫外線素質一般。只要不是偽劣產品,都有防護。

3. 兒童手工雨傘製作

幼兒園最簡單手工製作折疊兒童小雨傘做法步驟、怎麼做視頻 小孩子其實是很喜歡做手工的,一方面能鍛煉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對智力很有益處。現在有許多爸爸媽媽也會跟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還能促進親子關系。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幼兒園最簡單手工製作折疊小雨傘的做法步驟,以及怎麼做的視頻。

首先准備一張正方形紙,然後沿著對角折出“米”字,然後根據摺痕往裡收,如下圖所示。

然後將兩邊的角對折,反面也一樣。

接著,將留在外面的小三角塞到裡面,如圖,然後記得做出兩個如圖的三角。

下一步要用到剪刀,將兩個折好的三角合在一起,然後在中間偏頂端的地方剪出一條斜線,注意千萬不要讓兩條線連接起來,然後在頂端剪出一個小口子。

分別打開兩張圖紙後,把中間部分輕輕的按下去。

然後將兩個圖紙對著放,突出來的那頭朝外,接著把重疊的四個對角折下去。

按著摺痕收起來就是這樣了。

最後,卷一個紙棒從中間穿過去,用更粗的短紙棒用膠水等固定在上端,一把美美的手工小雨傘就完成啦。

如果以上步驟還不夠清楚明了的話,也可以參考下面的視頻。

幼兒園手工兒童小雨傘的製作方法大全、圖片圖解、全過程視頻
眾所周知,手工課是很有意義的,既可以鍛煉小孩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鍛煉小孩的手腦協調能力,所以很多幼兒園都會有老師帶領小孩製作手工作品。那麼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幼兒園手工兒童小雨傘的製作方法大全,以及手工兒童小雨傘的圖片圖解、全過程視頻,教大家製作一個簡單又好看的手工小雨傘。

第一步,需要准備製作雨傘的材料:四張正方形彩的色卡紙,固體膠或者膠水、一支筆、剪刀、圓形物體或者圓規(用於畫圓形);

第二步,將正方形卡紙上下左右對折為一個小正方形,並在折好的卡紙上放圓形瓶蓋;

第三步,用筆在沿著圓形瓶蓋畫出一個圓;

第四步,使用剪刀按照畫出的圓形線剪下卡紙(一共四張);

第五步,其他兩張卡紙也按照上面的步驟剪下圓形卡紙;

第六步,把12個圓形卡紙上下左右各對對折兩次;

第七步,在對折好的卡紙內側塗上膠,並粘好;

第八步,將以上粘好的卡紙外面,再次塗膠(每個只塗一面);

第九步,把所有卡紙粘在一起(相鄰的卡紙可用不同顏色,這樣比較好看),得到雨傘的傘面;

第十步,把最後一張沒用過的卡紙捲成一個小紙棍,用做傘柄;

第十一步,傘面中間和側面塗膠,同時將做好的傘柄放到中間粘好;

第十二步,剪掉多餘的傘柄,把傘柄下端捲成一個弧度就完成了。

如果大家還是不知道怎麼製作,可以看看其他的手工雨傘製作視頻:

兒童用手工小紙疊雨傘怎麼做卡紙的、最簡單的折法
在寶寶三歲之後,媽媽就可以讓寶寶去上學了,因為在寶寶這個年齡,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寶寶交到一些朋友,增強寶寶的交流能力。但是平時不能只讓孩子一直玩,需要培養寶寶的一些動手能力,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比如動手製作一些手工作品,這樣是非常好的。那麼,兒童用手工小紙疊雨傘怎麼做卡紙的、最簡單的折法呢?

兒童用手工折疊雨傘做卡紙還是比較簡單的手工作品,其中最簡單的折法如下,第一步先准備一張正方形的卡紙,三角形對折,打開後再正方形對折,折出摺痕,然後齊邊向中間推。第二步幾個邊分別向中間折,然後再打開,再幾個邊向中間折,打開。第三步用剪刀將尖頭剪去一點,開口處剪齊,中間部位兩邊各剪一刀,打開後,中間剪的地方,根據摺痕,再折一下,再另外做一個傘面。第四步在傘面上邊緣部分塗上膠水,折好的底部粘上去。

最後一步找到一個塑料管,從洞中穿過,頂部固定,下面也固定一下,一把好看的手工小紙疊雨傘就做好了,步驟不是非常復雜的,幾分鍾就可以做好了。

4. 求雨傘的歷史,古代用草或竹葉編制的傘的圖片

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在紙張發明之後絲逐漸為紙所取代。油紙傘實際出現的時間不明,約於唐朝傳至日本、朝鮮。宋朝時稱之為綠油紙傘,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當時制傘業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油紙傘的蹤影[2]。

[編輯] 一般製作過程
每個地區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以及所需要的程序步驟都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要的步驟:

號竹:即選竹
做骨架:削傘骨,並進行水浸、日光晾曬等必要的技術處理,然後鑽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製成骨架
上傘面:把裁好的紙黏上骨架,修邊、上油、曝曬,完成後已可以使用
繪花:於傘面繪上圖案

[編輯] 中國大陸的油紙傘

中國傳統油紙傘中式的油紙傘圖案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學名著內容如《紅樓夢》、《西廂記》的情節為題材,亦有不畫圖而在傘面寫上書法的,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

[編輯] 浙江餘杭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浙江餘杭的紙傘製作至少230餘年歷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遠九房開設傘店。餘杭油紙傘有漁船傘、文明傘等多個品種,由於技術精良、用料上乘,做出來的傘經久耐用,日曬雨淋也不會散架和穿裂,很受歡迎。從前不少外地香客途徑餘杭都會在半夜叩門購傘,作為禮物送給家鄉的親友[3]。

1951年,浙江省選擇餘杭紙傘為手工業合作化試點,組建「雨傘生產合作小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傘手工業合作社」,成為全省第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受國內媒體廣泛報道。隨著市場上出現鋼制骨架的晴雨兩用傘,這種紙傘逐漸被淘汰,餘杭油紙傘技藝亦瀕臨失傳[4]。

直至2006年12月5日,餘杭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姜軍在瓶窯塘埠村駐村入戶時,制傘老師傅劉有泉向姜軍表示想恢復餘杭紙傘,為當地當地山民開發旅遊商品致富,迎合近年農家樂旅遊的潮流。劉有泉於油紙傘開始被淘汰時就萌生了把這種傳統工藝繼承下去的念頭,不久在富陽找到一個生產竹傘架的廠家,用幾百元人民幣買回了100把竹傘架。但他當時沒有掌握加工工藝,只能保管好這批傘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城鄉導報》於12月7日頭版頭條報道《尋找制傘師傅恢復「餘杭紙傘」》,引起當地人高度關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師傅房金泉、陳月祥、沈麗華、孫水根於瓶窯鎮塘埠村聚首,商議恢復餘杭紙傘[5]。他們在2007年1月憑著靈巧之手,成功恢復製作油紙傘。他們在瓶窯塘埠村傳授技藝,帶動山區一大批竹農致富。餘杭區文廣新局把紙傘作為民間手工技藝項目進行重點保護[6],浙江省文化廳也把餘杭油紙傘列入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6月,餘杭紙傘於杭州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展出[7]。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制傘手工技能要求高,制傘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經驗來完成,技藝以師徒相承,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及個人的悟性、長期實踐體會掌握,學徒須三年方可出師。所用的工具由鐵匠專門打制,傘的用料也很講究,以上好桃花紙為傘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時候,把油柿搗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會把桃花紙黏住。以竹、木製傘柄和傘骨,用發線紮好,傘麵糊好後繪上圖案,塗上桐油,然後在室內吊起陰干,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包括鋸竹、刮青、平頭、劈骨、鋸槽、削骨、排傘骨、穿傘、糊傘、裝柄等。

[編輯] 四川分水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起源於明末清初,有四百多年歷史,當地出產的油紙傘手工精巧,圖案精細、色彩鮮艷、花型美觀,不但小巧精緻,而且擋風力強,既美觀又實用。1993年5月,江陽區分水嶺鄉的分水紙傘廠六位老藝人以四個月時間,用88根老松、52根楠竹、1800張皮紙、100公斤油料,經過70多道工序製成「二龍戲珠」傘,被譽為「中國傘王」,曾申報過吉尼斯世界紀錄,並出口至多個國家如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洋傘流行後,瀘州油紙傘的工藝日漸式微,油紙傘工序繁復,製作成本高,利潤少,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2004年當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繼續這門工藝,當時不少人擔心瀘州油紙傘會失傳[8]。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瀘州油紙傘再度寄邀請函給江陽區政府,當地油紙傘業就開始復甦。

油紙傘業復甦後,先在雲南、貴州及瀘州古藺縣、敘永縣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盛行,作為祭祀、恭賀、饋贈等禮儀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地區[9]。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現時當地仍然以傳統古法製造油紙傘,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從削竹到描繪圖案都是全手工,沒有使用機器。材質也固守傳統,比如傘托,必須是從大山裡砍伐下來的通木。製作工具也歷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450多年。品質控制嚴格,要求「四溝」平整不露接頭、「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豬鼻孔」,塗桐油也要求均勻。圖案也很講究,切合不同喜慶場合。婚聘的油紙傘,圖案是「龍鳳呈祥」、「牛郎織女」、「天仙配」等;恭賀孩子新生的,是「二龍搶寶」、「寶蓮燈」、「喜鵲鬧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饋贈則是「百鳥朝鳳」「不老松」、「八仙過海」、「彭祖老仙」等。

[編輯] 江西甲路油紙傘
江西婺源甲路村生產的油紙傘技藝古樸、造型美觀大方,堅固又輕巧,所謂「金溪斗笠甲路傘」[10] 。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相傳宋朝時當地人馬庭嵐被封為丞相,從京城帶了一把油紙傘回鄉,甲路人便不斷改進工藝,世代相傳制傘。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婺源當時屬安徽,康熙帝微服到了當地,看徽劇時忽然下雨,前排觀眾撐傘擋住後面觀眾的視線,有頑童就向前掉觀眾擲石,石子擊中其中一把傘卻反彈。康熙帝就派人那把傘產自何處,正是產自甲路,自以有了「甲路傘,甲天下」的說法,並收入《婺源縣志·貨屬篇》[11]。江南地區有一首民謠:「景德鎮的瓷器、甲路的傘、揚州的女子不用揀。」[12]贊賞甲路傘,又有「甲路紙傘甲天下」的美譽。

甲路傘於1936年曾獲得國際產品博覽會金獎,1943年為全盛時期,產量曾高達二十五萬把,出口外銷十七萬把。2000年代初只有三名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傳授技藝,原材料之一油柿樹為瀕危物種,甲路油紙傘因此面臨失傳。有見及此,當地制傘業改良工藝,開發出天然樹葉、恢膜紙等新品種,提高了油紙傘的質量,2006年工藝改進後年產50餘萬把,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該縣鼓勵農民學到技術後在家進行初加工,然後由傘廠進行深加工,進行大規模生產,現時中雲、賦春、許村等多個鄉鎮形成了一大批專業加工村。全縣規模工藝傘廠4家,年產值800萬元,專業加工村達30多個,從業人員1800多人[13]。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甲路紙傘以優質優質木竹、皮紙、桐油等製成[14],主要工序為削傘骨、鋸葫蘆、組合傘架、煮曬傘架、裝傘鍵、裱皮紙、傘面題畫[15]、修卷傘頁、漆桐油、穿飾線、套柄錘和結傘頂,共有近三十道工序[16]。

[編輯] 湖南長沙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湖南長沙的油紙傘業有一百多年歷史,長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傘店是陶恆泰紙傘店,由陶季橋於清朝咸豐年間創辦,幾年後又在附近另組陶恆茂紙傘店。

1900年,梁敬庭在長沙市北正街梁宏茂傘店學藝後掛牌梁宏發傘號開業,生產老式明油、黑油紙傘和特製鴨棚用大傘,出產的紙傘做工精細,經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傘」的美譽。1921年,潘饋清兄弟創辦菲菲傘廠生產紙傘,除了傳統的繪花外,還有噴花、印花和貼花,圖案亦多種多樣,遠銷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並於1929年的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優等獎 [17] 。當地生產的油紙傘最高年產接近三萬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傘社被撤銷,靖港油紙傘停產,長沙其他地區的紙傘業亦式微。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長沙紙傘原料為皮紙、楠竹、棉紗、發繩、桐油、柿子水、顏料、牛角及木材。「陶恆茂」的傘做工精細,謹守祖傳工藝,選料考究。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雲皮紙製作,結邊要用自紡的土紗。而且操作細嚴,用絲棉蓋頂層,中骨用頭發繩穿結,傘邊用士紗夾頭發繩,用粗絲線,傘胚製成後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連續上油三次,品質優良,贏得信譽。

[編輯] 湖北漢口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湖北漢口蘇恆泰傘店出產的油紙傘有百多年歷史。1864年,來自湖南的蘇文受積蓄了30串(1串為1000文),開始嘗試投資在家制傘,他把學過的造傘技藝改良,成品經常總是供不應求。不久就在漢正街關帝廟魁斗巷口開了蘇恆泰傘店,僱工12人,帶學徒3個,一個月能賣500把600把,並帶動了當地的雨傘市場。之後在大火路先賢巷開設了作坊,生產方式由一人生產整把傘轉為五人一組分工製造傘子。同治九年,蘇恆泰月銷雨傘700把,年獲利接近200串文[18]。

蘇恆泰紙傘很受當地人歡迎,江漢平原曾經流行於結婚時買紅藍蘇恆泰傘各一把,男持紅、女持藍,以喻「紅男綠女,婚姻美滿」之意[19]。直至1970年,蘇恆泰油紙傘停產,這項民間工藝也在當地絕跡。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蘇恆泰的傘用料上乘,傘骨用湖南茶陵竹子,傘柄用湖南益陽木材,桐油用常德出產的,皮紙用陝西鄖皮紙,柿油用湖北羅田縣的,可用上8至12年。

[編輯] 福建福州油紙傘
油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另兩種是脫胎漆器和牛角梳)[20] ,在從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當中有重要的地位,當地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清朝進入了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21] 。

以中亭街上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有「選料精,上油膩,繪花雅」的特點,所用之竹材必須為青山老竹,傘面的紙必須為福建省特製的棉紙。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評委們檢測楊常利出產的「雙喜牌」紙傘,發覺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復收撐不起頂、不斷線、不裂槽,以五級逆風吹20分鍾傘柄不折、傘骨完好,長時間泡在沸水中,不脫骨、紙不爛,因而獲得優勝獎殊榮。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也獲得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多次獲福州市人民委員會授予名牌產品稱號。

「大躍進」時,當地各傘廠合並為「福州雨傘總廠」,不久因為溫州仿綢傘的競爭,該廠就派出林永欽到溫州學藝,改良了福州油紙傘,並於當地和東南亞暢銷。文革後因為布傘流行,福州油紙傘就由實用品轉向工藝品發展。1985年,該廠生產的油紙傘遠銷日本、歐洲和東南亞,三年後先後退出歐洲和東南亞市場。近年又把紙傘原料和工藝改良,每把傘有72條傘骨,撐起來大,合起來小,狀似蛇腰,故名「蛇傘」[22]。

1990年代,福州市委領導林愛枝到美國西雅圖參加全世界花傘藝術節,並展示一把紅色大傘,全場轟動[23]。 福州雨傘總廠於1997年倒閉[24],福州紙傘業也因此式微,現時只有福州西門的一個作坊繼續生產紙傘,出口至日本[25]。一些造傘工匠雖然已經轉業,仍然希望能振興制傘業,希望當地政府扶持[26]。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福州油紙傘用料必選當地或附近地區出產的優質材料,傘骨必用閩北五年以上,彈力強、韌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傘必須經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27]。

福州的制傘傳統工藝分有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部藝,其中以「制傘」雖屬主流,但也只是完成「傘胚」、「上油」、「裝配」等工序,須由別處買進傘骨、傘柄、傘頭等。做傘骨最好的是「後洲幫」,1950年代「後洲幫」張開綠所制傘骨如同一節麻竹筒,看不見縫隙,注水不漏。制「傘柄」最有名的是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師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程家寶字畫俱佳,林永欽擅畫花鳥、人物,劉夢秋的「洋山水」也頗有名氣。

[編輯] 福建洋口油紙傘
福建南平洋口鎮油紙傘,是福建紙傘「三口」名牌之一(另兩個為水口、閩清口),於二十世紀初開始生產,最高年產量達五萬多把。贛東南一帶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隨嫁為榮[28],1970年代開始,傳統油紙傘逐漸被新式的布傘和折疊傘取代,當地就由生產實用為主的傘改為生產小巧玲瓏、輕巧美觀的小花傘。傘面以手工繪制各種圖案,1980年代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百花獎。現時出口至香港、澳門、台灣、東南亞、歐美等地[29]。

[編輯] 雲南滎陽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雲南騰沖滎陽村的制傘業有二百多年歷史,傳承了九代,又叫做「紙撐子」。相傳當時在騰越城縣衙當師爺鄭以公閑逛時結識了西街的姓張姓周的兩個懂做紙傘的師傅,跟他們學到手藝並帶回家鄉,代代相傳[30]過去當地生產的油紙傘供應整個滇西市場。當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愛油紙傘,村長鄭傳國指該村過去80%的村民都會做紙傘及其他編製品,而且是世傳。如今村裡僅餘四家人仍然在製作油紙傘,會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31]。現時以鄭家朝一家的手藝最好,用料講究,塗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調配,成品堅固美觀,一天只能做一兩把,他所制的油紙傘曾獲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三等獎。另有鄭映樓做的大紙傘,因為過去商家喜歡在店前擺放大紙傘,可以擋雨遮陽,招商引客,因此又有「照鋪傘」之稱。現在他們都只是在農閑時才制傘[32]

該處製作的花紙傘做工精細、色彩鮮艷、式樣美觀,質量好,曾一度熱銷保山、大理、昆明等地[33]。1950年至1951年從業57戶,年產雨傘4萬把。1952年60戶90人,年產量達3萬把,其中大傘佔10%,1953年走國營貿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規格質量,圍線由的四道加為六道,當年盈利(含稅收)約1.3萬元人民幣。1954年有62戶,92人,產品大量銷往少數民族地區,並銷往保山、縣城及出口緬甸。1958年至1960年,國營三化廠生產過油紙小花傘。1965年後由於布傘和尼龍傘取代了油紙傘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小油傘停產,僅有少量的大油紙傘賣給路邊攤使用用。近年當地紙傘業再度引起注意,又恢復了小花傘的生產,作為工藝品,但產量不大。2006年5月21日,騰沖縣文產辦主任周特等人到當地紙傘製作基地視察,尋求紙傘產業化發展道路[34]。現在當地制傘主要是為了傳承民間工藝[35]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紙傘以雲華、古永等地出產的毛竹和當地的木料為傘柄、傘骨,傘面用界頭買來的構皮紙蒙上、塗上壩子油或桐油,稱為「綠衣子」,工序包括削傘骨、繞線、裱紙、上柿子水、收傘、曬傘、繪畫、裝傘柄、上桐油、釘布頭、纏柄、穿內線等,平均製作一把傘約需半天時間[36] 。

[編輯] 習俗中使用的油紙傘

[編輯] 客家婚嫁嫁妝
舊時客家習俗婚嫁時包括聘金與嫁妝,其中油紙傘也是陪嫁妝奩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紙」與「子」諧音,有「早生貴子」之意,「傘」字包含5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油紙傘的傘軸意取中空正直,無私無邪。圓形的傘面則取其「圓滿」之兆,象徵婚姻圓滿成就;另外送傘陪嫁亦有表示用來遮日避風防雨,驅惡避邪之意[37]。其他的妝奩則還有五色衫褲、梳妝台、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較富有的人家的嫁妝則另有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及被褥毛毯等等。另外女方也會有送一些有吉祥諧音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以紅繩或紅布條捆綁後作為陪嫁。

用油紙傘作為嫁妝的習俗在現今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廣被採用。

[編輯] 客家喪葬撿骨
由於中國大陸的客家人多居住於山區,死者多葬於山上,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時不立墓碑也不起塋,而是在「二次拾骨葬」時(通常為三年、五年或更長時間之後),再舉行隆重的改葬儀式。決定改葬時,在遣屬選定改葬的墓地後,於農歷八月初一(或是大寒前後)請來安葬師傅,焚香祭奠之後掘墓開棺,並在油紙傘的遮蓋下撿拾遺骨,再用山茶油將遺骨拭擦乾凈。之後再將先人遺骨按「撿金」及「做地」等步驟重新隆重安葬[38]。

[編輯] 瑤族訂婚信物
油紙傘在湖南隆回小沙江一帶的瑤族中是一種訂婚的信物。如果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傳統風俗請媒公去女方家提親。媒公第一次提親,不用准備禮物,主要是為徵求女方父母同意。訂婚當日,男方的媒公要攜帶一把紅油紙傘去女方家,進屋時將傘放在堂屋神龕上,並由女方取下傘,若女方有意結親會將各色花布和以絲線所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紙傘的傘骨上並將傘收攏,傘的邊緣現出一寸多長的彩須。之後媒公再將系有彩須的油紙傘帶回男方家,以作為定情的信物,表示訂親成功。在路上媒公不可打開傘觀看,若之後男女雙方離婚,則男方需將彩色絲線布球退還女方[39][40]。

[編輯] 傣族喪葬
聚居於雲南的傣族用緬紙(傣語稱「嘎拉沙」)做油紙傘[41],所用的油是芝麻油,傣族人相信傘可以引領死者到天堂,因此是陪葬的必需品。現時在勐遮鎮能購買到用緬紙製成的傘[42]。

[編輯] 客家舞蹈
傘舞是傳統的客家舞蹈,演出時舞者必須手持紙傘,並穿著藍布長衫的傳統客家服飾[43]。客家民俗舞蹈與採茶戲、山歌等均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編輯] 台灣美濃油紙傘
油紙傘為高雄美濃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徵之一。製作過程可分為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大部分,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引進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約在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是由林阿貴和吳振興延請中國制傘師父來台傳授技藝,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由廣東梅縣制傘師父郭玉琴渡海來台,落腳於高雄美濃定居,故而將技術傳入美濃[44]。早期美濃紙傘廠都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德興、廣榮興、廣美興等。1960年代前,油紙傘、煙葉和稻米為美濃地區的重要經濟收入。1960年代時,美濃紙傘業達到最興盛,美濃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且每年生產約二萬把以上。但之後由於台灣工業開始急速發展,機器所生產的洋傘價格低廉且耐用易於攜帶,台灣成為洋傘王國,使得洋傘逐漸取代油紙傘,造成不少傳統制傘廠被迫停業。

但在1970年代時,英文漢聲雜志曾以廣進勝紙傘的創始人林享麟和他的油紙傘作為封面,大幅報道制傘的生活及制傘過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也曾到台灣製作紀錄片《長遠的搜尋(Long Search)》,拍攝美濃傳統油紙傘製作過程[45]。加上1983年時,客家導演林福地曾在美濃拍攝連續劇《星星知我心》。該劇在日本播放後,日本人對劇中的油紙傘印象深刻,並向台灣采購大批油紙傘,挽救了當時油紙傘工業逐漸式微的命運。1980年代之後,台灣民生經濟逐漸富裕,美濃旅遊觀光業也開始漸漸興盛,使得油紙傘逐漸由原本實用的生活目的轉變為與觀光結合的地區文化。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美濃油紙傘傘骨所使用的竹材,大部分來自台灣南投竹山、埔里以及高雄旗山所出產的孟宗竹。由於孟宗竹堅硬有彈性,不易折斷,故傘骨的製作多以孟宗竹為主,製作前將孟宗竹浸泡於水中一個月去糖分,之後曬干竹材以防蟲蛀,經過鋸竹、削成傘骨,再製作傘頭、傘柄,鑽孔穿線組合。傘骨結構完成之後,再上膠裱紙修邊、上柿子油、曝曬、繪畫、裝傘柄、固定傘頭、穿內線等步驟之後,方始完成
油紙傘是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傘,亦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一些客家人遷到台灣定居,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亦有所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用的要用「番傘」。

在早期客家莊里,由於「紙」與「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一含「早生貴子」的意思,且「傘(傘)」字里有四個人字,也象徵著多子多孫,而紙傘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且「油」與「有」諧音,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男子16歲成年禮時,也會以相同理由贈予一對紙傘[1]。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

5. 雨傘和太陽傘有區別嗎

太陽傘和雨傘的區別有:

1、重量不同

和雨傘相比,太陽傘的傘架會比較輕,有的傘骨為非金屬材料。

2、材質不同

太陽傘表面和材質都是特殊的,防曬功能特別好,另外,阻擋紫外線的能力也很強。太陽傘是以反射太陽紫外線隔熱功能為主,而雨傘則是以防水為主的。

3、顏色不同

雨傘顏色可以比較淺,因為是遮雨的,而太陽傘顏色一般較深,主要是防紫外線。

(5)太陽傘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關於雨傘

傘是一種遮陽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紙、油布或塑料布等做成。雨傘的英文Umbrella來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陽、陰影處的意思。傘的製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與纏線。使用時以手將之舉起,雖然傘在最初發明時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阻擋陽光,但是現在最常被當作雨天擋雨的工具。雨傘的其它作用包括作為裝飾物、拐杖甚至兵器,香港的老字型大小梁蘇記雨傘就是可作兵器的雨傘之一。

6. 有太陽傘劇照原圖網盤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HhgOaEDO?from=zdTYSJZ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內容比較多~我放到相冊中啦,都可以直接下載~求採納。謝謝~

7. 請推薦一款太陽傘

蒲公英超輕超強防紫外線傘

我買的是這個,超好用的。傘面大小很合適,顏色和圖片差不多,關鍵是真的是不透光,一點也不透光.特地拿到大太陽去走了一圈,不知心理暗示還是真的效果,把傘一撐開,立馬覺得涼快了不少呢,哈哈

MM可以去淘寶搜索一下看看

8. 遮陽傘什麼牌子比較好

遮陽傘的品牌有Susino、天堂傘、蕉下、黑檸檬、Knirps、BLUNT。天堂傘最好用。

4、Susino

這把傘是深藍底搭配黃色果實,花色活潑,百搭;長度類似普通摺扇,比較輕,揣包里不佔地兒,內里的黑膠塗層讓人看著就放心,打開、折疊靈活方便;夏天在太陽底下遮出的陰涼,兩三個小時都不覺得很曬,總之是會入手的一把遮陽傘。

9. 雨傘有什麼作用

雨傘可以遮陽或遮蔽雨雪。

傘的製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與纏線。使用時以手將之舉起,雖然傘在最初發明時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阻擋陽光,但是最常被當作雨天擋雨的工具。雨傘的其它作用包括作為裝飾物、拐杖甚至兵器,香港的老字型大小梁蘇記雨傘就是可作兵器的雨傘之一。

雨傘的分類:

1、PG布

PG布又叫碰擊布,高密碰擊布是一種新型布料。PG有以下特點:顏色呈啞光,暗色。布料手感像棉布一樣,阻光性較好,PG布成本比較高,但防紫外線功能、質量的穩定程度、色彩的檔次都比較理想,是比較好的雨傘布,一般PG布只用在高檔的雨傘中。

2、尼龍

尼龍布也是雨傘面料中高檔的一個品種,這種雨布色澤艷麗,摸在手上的感覺有如絲綢,用手來回搓動,阻力很小。但這種布有一個弱點,受空氣濕度影響較大,傘布收縮較嚴重,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傘面的正常開合。所以在我們常用的雨傘面料中,不是特別多。

3、透明塑料

近些年開始流行的透明傘,其傘面是用POE或者PVC塑料為面料,有的還帶有各種圖案和顏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