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吳茱萸籽圖片與多少錢
擴展閱讀
男人一定要帥圖片 2025-08-29 06:02:03
魚竿大全圖片 2025-08-29 05:36:33
淘寶手機端圖片失真 2025-08-29 05:36:24

吳茱萸籽圖片與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1-26 16:05:26

⑴ 吳茱萸小花指的是什麼

一般是指小籽吳萸(未成熟青果)。

吳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Hartley
芸香科Rutaceae吳茱萸屬

別名:密果吳萸吳茱萸茶辣常茱萸豉油仔臭辣蒲臭辣樹臭辣子臭辣子柯臭辣子樹臭泡子臭吳萸除油子儲油樹子儲油子楮柚子純柚子地吳萸伏辣子苦辣辣子辣子樹米辣子泡椿氣辣子曲葯子如意子山花椒山辣子熟芋蜀萸子樹辣子樹萸子刷子土吳萸土吳萸子吳椒吳萸吳萸臭辣樹吳萸子吳芋吳芋子野儲油子野椒子野樹柚子野順紐子野吳萸野吳芋左力艾油子茶臘大籽吳萸椒油子毛臭辣樹米臘子密果吳萸漆辣子少果吳茱萸石虎食茱萸搜筵烏椒子屋油子吳蓃小籽吳萸野儲海子野木臘子野茱萸皺果吳萸

⑵ 有一種植物結的果子和花椒一樣,但它沒刺,而且很臭,我們這邊叫它「臭納子」,可以知道它的學名嗎

【別名】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芸香科 Rutaceae 吳茱萸屬
別名:吳茱萸 茶辣 常茱萸 豉油仔 臭辣蒲 臭辣樹 臭辣子 臭辣子柯 臭辣子樹 臭泡子 臭吳萸 除油子 儲油樹子 儲油子 楮柚子 純柚子 地吳萸 伏辣子 苦辣 辣子 辣子樹 米辣子 泡椿 氣辣子 曲葯子 如意子 山花椒 山辣子 山茱萸 熟芋 蜀萸子 樹辣子 樹萸子 刷子 土吳萸 土吳萸子 吳椒 吳萸 吳萸臭辣樹 吳萸子 吳芋 吳芋子 野儲油子 野椒子 野樹柚子 野順紐子 野吳萸 野吳芋 左力 艾油子 茶臘 大籽吳萸 椒油子 毛臭辣樹 米臘子 密果吳萸 漆辣子 少果吳茱萸 石虎 食茱萸 搜筵 烏椒子 屋油子 吳蓃 小籽吳萸 野儲海子 野木臘子 野茱萸 皺果吳萸

⑶ 吳茱萸扦插技術

吳茱萸繁殖扦插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1、整理苗床

選取向陽避風、地勢高、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豐富的沙壤土作苗床,在土壤封凍前深翻苗床,經過冬季熟凍後,在苗床上每畝施入采法特大量元素復合肥。

春季整平耙細,耙兩次後,用旋耕機對苗圃深耕30~45cm,將土翻鬆耕細,每畝播撒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底肥,用鋤頭作成長為400~700cm、寬為90~100cm、高為35~40cm的畦,在畦上開淺溝,溝寬10~12cm、溝深3~5cm,在床面上噴0.1%~ 0.2%多菌靈溶液。

2、種子處理

採集成熟的果實,選取果實大、果肉肥厚、無病蟲害的果實,剝去果肉,取出種子,在清水中浸泡5~6h,用冷水、熱水交替沖洗種子1~ 2h,待皮柔軟後,剝去皮留作種用,自然風干後,將殺菌劑與種子拌勻,殺菌劑與種子的重量比為0.1:100~0.3:100,靜置3~5h後備用。

3、催芽

選擇地勢高的向陽處,挖長、寬各1米,深30cm的坑,坑內鋪設厚度為1~3cm的細沙,將步驟(2)處理的吳茱萸種子順著坑底均勻撒入,種子上邊再鋪設細沙,如果鋪設5~7層,再鋪設厚度為6~8cm的沙壤土,覆蓋厚度為3~5cm的雜草,澆透水,待種子有50%~65%裂口時取出備用。

4、播種

沿著步驟(1)的淺溝,將步驟(3)處理的種子每畝12~16kg 撒入淺溝,覆蓋厚度為1~2cm的草木灰,再覆蓋細土1~2cm,再壓蓋一層厚度為2~4cm的雜草,澆透水,等幼苗出芽。

5、剪扦插苗

幼苗出芽後,剪下兩個芽頭,一個埋入土裡作為根部生長,一個芽頭露在外邊,作為苗木生長。

6、移栽定植

當苗高至0.8~1.4m時,將苗定製移栽到大田。澆透水後,土壤水分含量為50%~65%。

⑷ 茱萸要怎樣種好活

一、選地整地 選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除盡灌叢、雜草,全墾25~30cm深或不墾。按行株距3m×3m,每畝60~90株開穴,穴大小據植株大小而定,一般穴徑50cm,深40cm,每穴施腐熟廄肥或堆肥5~lOkg,與穴土混勻作基肥。苗圃地要求土壤肥沃疏鬆,深耕,耙細整平,作寬1.3m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 (一)栽培品種按果實形態和植株外形可分為三個品種。米辣子:植株節間短,葉片的芥子油氣味濃;果實較小,結果多,單株產量高,品質優良。大辣子:節間長,葉片的芥子油氣味較米辣子略淡;果實較大,產量與品質略低於米辣子。花花辣(蛇皮辣子):節問長,葉片的芥子油氣味較淡;果實較大,開花多,結果少,產量低,品質差。 (二)繁殖技術 吳茱萸種子發芽率低,生產上一般不用種子繁殖,多採用無性繁殖。 1、分球繁殖 吳茱萸分櫱能力很強,在母株周圍常抽生出許多幼苗,待苗高60cm左右時,挖起移栽。為了獲得更多的根櫱苗,可選3~5年生、健壯無病、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良母株,於冬季落葉後至早春萌芽前,創開離母樹40~100cm處泥土,露出側根,選粗3cm左右的側根,每隔10~15cm砍一傷口,砍至皮層為度,然後施人畜糞水,覆土。1~2個月後,傷根處便會萌生許多幼苗,去掉過密、弱苗,施一次清淡人畜糞水,翌春苗高50cm左右時,便可斷根移栽。通常一株母樹可獲得30~50株根櫱苗,且移栽成活率高。 2、扦插繁殖可枝插、根插及嫩枝帶踵扦插。 枝插在冬末春初休眠期進行。選擇健壯母株,採集1~2年生枝條,剪成20~25cm長的插條,每插條須具2~3個芽眼,上端截平,下端剪成斜面。選陰天,在插床上按行距30cm開橫溝,將插條按株距lOcm斜放於溝內,覆土壓實,澆水。扦插時以插條先端出土lOcm左右為宜。用稻草節或枯枝、松葉散放於畦面,以保持土壤溫度,也可搭拱形塑料膜,保溫保濕。生根後培育1年,便可出圃定植。 根插 選擇樹齡4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於早春2月,挖開樹根,取出lcm左右的側根,剪成20cm左右的插條,插於苗床上,搭棚遮蔭保濕即可。 嫩枝帶踵扦插 根插或傷根分株造成的傷口處,常成叢萌生幼苗,如任其生長,則苗弱纖細,故當苗高lOcm左右時,選陰天,除每叢留苗2~3株外,其餘多餘的苗用小刀輕輕連根皮剝下,分成單株,剪去基部葉片,按行株距20cm打孔扦插於苗床上,澆水,搭拱形塑料薄膜遮蔭保濕即可。 3、壓條繁殖 早春2月,選取母株四周根莖基部發出的2~3年生小苗,在其節問用小刀剝去一指寬的表皮,壓埋在土中5~l0cm深,使枝梢尖端露出土面,每一日葉芽可萌生一幼苗,次年即可切斷移栽。 三、定植 以上繁殖材料可於冬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定植,以早春為好。成片移栽定植,按行株距3m×3m開穴定植;若利用房前屋後等空隙地種植,可按2m株距定植。移栽覆土一半時,將苗子輕輕上拔,以利根系舒展,再覆土壓實。栽後立即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四、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 吳茱萸不耐荒蕪,故應適時中耕除草,以使田間無雜草。中耕時不宜過深,以免傷根,使表土疏鬆不板結為宜。 (二)追肥早春萌芽前,追施一道人畜糞水,以促進春梢生長。一般3年生幼樹每株施20kg,在離根際40cm處開溝環施。6~7月開花結果前,施一道磷鉀肥,以利座果。冬季落葉後,施農家肥或草木灰,施後培土防凍。 (三)修剪整形 吳茱萸的定型修剪應視植株生長的自然狀況而定。一般中心主幹明顯而生長健壯的採用疏散分層形;無中心主幹的則採用自然開心形。修剪一般於冬季進行。通過修剪定型,可保持一定的樹形,有利開花結果,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並可獲得一部分枝條,增加繁殖材料。修剪時應同時剪去病枝、弱枝、下垂枝、並生枝,留枝梢肥大、芽胞橢圓形枝條。 (四)間套作 成片種植的,可行株間間作其他葯用植物或農作物。如除蟲菊、菊花、益母草、黨參、桔梗、魚腥草、蔬菜、豆類作物等。 四、病蟲害防治 (一)銹病Coleosporium evodiae Diet. 5~7月發生,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綠色近圓形邊緣不明顯的小點,後期葉背出現橙黃色突起的瘡斑(夏孢子堆),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97%敵銹鈉300倍液(加洗衣粉150g)、噴霧防治。 (二)煙煤病Fllmago vagans Pers. 為葉片、枝條上覆蓋的一層黑褐色的煤狀物。當蚜蟲、介殼蟲危害吳茱萸時,蚜蟲分泌的甜味分泌物常會誘發該病的發生,該煤狀物易剝落,剝落後,葉片仍為綠色。該病發生嚴重時,影響光合作用。防治方法:治蚜防病,5月上旬至6月中旬,蚜蟲、介殼蟲發生時,可噴40%樂果乳油1000~1 500倍液防治蚜蟲;發病初期,用1:0.5:150~200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每隔10天1次,連續2~3次。 (三)褐天牛Nadediella cantori H()pe. 幼蟲蛀入樹干,咬食木質部,形成不規則的彎曲孔道。7~10月常在主幹上發現膠質分泌物、木屑和蟲便。防治方法:5~7月,成蟲盛發期人工捕殺成蟲;幼蟲蛀人樹干後,用鋼絲從蟲孔處捅殺;或用40%樂果乳油蘸浸棉球塞入蟲孔,並用黃泥封口毒殺。 (四)蚜蟲 危害新梢和嫩葉,吸食汁液,影響生長。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五)紅蠟介殼蟲Ceroplastas rabens Mesk. 四季發生,多聚集於枝、葉、花、果,使受害葉變黃,落葉,落花,落果。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或春季葉萌發前用石硫合劑塗刷樹干;或用人工刮除。 (六)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 L 5~6月或8~9月發生。幼蟲咬食幼芽、嫩葉造成缺刻。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於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產地加工與貯藏】 一、採收一般定植後2~3年始果。8~10月,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綠色或稍帶紫色時,擇晴天上午採摘。採摘時將果實成串摘(剪)下,注意不要損傷果枝,以免影響翌年結果。每株能產鮮果5~20kg。 二、產地加工 果實採回後及時攤曬,切勿堆放發酵,約連續曬7~8天便可全乾。雨天可用微火(溫度不超過60℃)烘乾。干後搓揉,使果實與果柄分離,篩除果柄即可。折干率30%左右。 三、貯藏 干品吳茱萸用木箱或竹筐內套塑料袋包裝,置通風乾燥處,並注意防潮、霉變、蟲蛀,防揮發油散失。 【質量要求】 吳茱萸以身干,籽粒飽滿,堅實有香氣,無枝梗、雜質、霉變為合格;以飽滿色綠,香氣濃郁者為佳。 【現代研究開發】 吳茱萸為傳統常用中葯,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現代研究表明,吳茱萸含吳茱萸鹼、吳茱萸素、揮發油及脂肪酸等成分,具興奮中樞神經,降低血壓,收縮子宮,驅除腸內脹氣,健胃鎮痛,抑菌殺蟲,抗病毒作用。能治療高血壓、痢疾、消化不良、口腔潰瘍、鵝口瘡、腮腺炎、痛經及各種濕症、神經性皮炎等疾病

⑸ 種一畝茶辣,能賺多少

一般三年進入穩產期,畝產可達200公斤左右。目前市場行情,每公斤300元左右,畝產值可約達6萬元。

一、 種植技術

1、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選擇生長旺盛的老樹作繁殖母株,於立春前後把老樹旁邊的根挖出幾根來(挖時要離主根較遠,側根不可挖得過多),用刀切成數段,每段13~17cm長進行育苗。苗床100~120cm寬,每隔17~20cm見方,插植一段切好的根,約插入土中3/4或4/5隻露1.5cm左右在外面,然後施上少量的稀薄人糞,蓋上泥土或廄肥,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30~40天即能抽芽。到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

(2)分櫱繁殖:吳茱萸分櫱力強,可於10~11月間在離開母株約70cm的地方挖開表土,用刀在側根每隔7~10cm處切一兩刀,切上皮層後仍蓋上淺土3~6cm,並於樹干四周的根部澆點稀薄的人糞尿,再蓋上垃圾或稻草保持土壤濕潤。到第2年春季在切過傷部的地方就能抽出幼芽;這時要把覆蓋物撤去,在清明前後就可切斷和母株相連的根部移栽。另一種辦法是在2月間於老樹四周挖取分生之萌櫱(幼苗)移植。

(3)插枝繁殖:於春初新梢生長前自母株剪取上年生長健壯向陽的春梢,須留數芽剪34cm左右長。用35~50cm見方的距離以213枝條插入土中。插苗時須選擇晴天,並須選擇向陽、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上插植。插植後注意遮陰、澆水、防旱。到穀雨後,地上部分的芽即能抽出新枝,插後約3個月即能抽出大量新根,到第2年春季就可定植。

2、移栽:選擇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和排水良好的地上栽植。栽種以春秋兩季為適宜。移栽時先挖好窩,窩寬50~70cm深34~50cm,行株距330~400cm,以三角形或正方形等法定植。挖窩時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再施放腐熟的廄肥或塘泥作基肥;先放表土以防基肥發熱影響植株生長;然後將苗種放到細土上面,先復表土再復心土,後再輕輕把苗向上提一下並加鎮壓使根部緊結土壤。種後2~3年就會開花結果。

三、收獲與加工

吳茱萸一般是生長3年即開花結果,於農歷7~8月採收。每株樹可產鮮吳茱萸5~15kg,高產的可達40kg(約5kg鮮貨折干貨1kg)。果實摘下後放於太陽下曬干,然後將果柄搓脫簸去梗蒂即成。

四、葯材形狀

本品呈五棱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綠褐色或暗黃綠色,粗糙,有許多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有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l~2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微苦。

目前吳茱萸市場庫存薄弱,大貨不易組織導致行情上漲,批量貨源交易尚可,現市場江西中花吳茱萸價格在380元之間,小花貨價格在300元左右。吳茱萸種植效益尚可,農民可考慮發展吳茱萸種植增加收入。

⑹ 種植吳茱萸種苗培育技術

用根插、枝插和分櫱繁殖。

1、根插繁殖

母株切成15厘米長的小段,行距15厘米開溝,株距10厘米,將根斜插入土中。

2、枝插繁殖

進1-2年生發育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取20厘米長的中段,保留3個芽眼,下端切成斜面。插入吲哚丁酸溶液中,浸半個小時,按株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斜插入土中。第二年就可移栽。

3、分櫱繁殖

距母株50厘米處,刨出側根,每隔10厘米割傷皮層,蓋土施肥覆草。翌年春季待苗高30厘米左右時分離移栽。

(6)吳茱萸籽圖片與多少錢擴展閱讀

功用主治

溫中,止痛,理氣,燥濕,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症,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臨床治療

治療高血壓病;

治療消化不良;

治療濕疹、神經性皮炎;

治療黃水瘡。

⑺ 吳茱萸什麼時候採收

(一)商品規格 吳茱萸以身干,籽粒飽滿,堅實有香氣,無枝梗、雜質、霉變為合格;以飽滿色綠,香氣濃郁者為佳。

(二)採收 吳茱萸定植後2~3年就可開花結果。於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果實由綠色變為黃綠色或稍帶紫色時,就可採收,擇晴天早上有露水時採摘,以減少果實脫落。採摘時將果實成串摘(剪)下,曬干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每株能產鮮果7~15千克。

(三)產地加工 果實採回後及時攤曬,切勿堆放發酵,約連續曬7~8天便可全乾。雨天可用微火(溫度不超過60℃)烘乾。干後搓揉,使果實與果柄分離,篩除果柄即可。折干率30%左右。

(四)貯藏 干品吳茱萸用木箱或竹筐內套塑料袋包裝,置通風乾燥處,並注意防潮、霉變、蟲蛀,防揮發油散失。

⑻ 茶辣籽是什麼

茶辣籽是指吳茱萸,「籽」吳茱萸的果實或種子,吳茱萸,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

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疏短毛。生於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

嫩果經泡製晾乾後即是傳統中葯吳茱萸,簡稱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葯。

其性熱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8)吳茱萸籽圖片與多少錢擴展閱讀

茶辣的野生品種叫野茶辣又名:野桐椒,臭子。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1-4米,很少達8-10米;樹皮粗糙;嫩枝灰褐色,有棱,被黃色柔毛,並散生有灰白色皮孔。葉連柄長20-30厘米,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被黃色柔毛。

小葉通常4-6對,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偏斜,兩面均被緊貼的灰黃色柔毛,背面尤密,側脈每邊8-10條,斜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