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鳳凰單叢,150毫升的蓋碗,投茶量是幾克水溫是多少
看圖片,用蓋碗泡不管大小,按照圖片的程度投茶。干茶放進去跟蓋碗的比例就是這樣,泡完第一泡之後,茶葉如第二張圖片這樣就可以,沒辦法計算投茶量,大蓋碗多放,小蓋碗少放。溫度水沸騰即可100度
2. 相較於紫砂壺,為什麼大部分茶客都更喜歡用白瓷蓋碗來泡茶呢
說到泡茶用哪種茶器的泡茶,大夥兒大部分要說用蓋碗來泡茶,並且要說是用白瓷蓋碗來泡。如今的泡茶方法,每日任務類型的茶都能夠應用蓋碗來泡,這也是因為蓋碗多元性密切相關,而且茶友們廣泛應用白瓷蓋碗來泡,白瓷蓋碗外邊是琺琅質,不容易吸濕和吸味。對比其他的紫砂壺、瓷器都實用。它的應用優點實際有以下幾個方面:白瓷蓋碗泡茶聞其香更全方位更精確。由於白瓷蓋碗不吸味,因此大家用蓋碗泡茶時,拿出蓋碗蓋品香,更能領略到每泡不一樣的香味和味兒。
實際上,會感覺蓋碗燙手,取決於並沒有把握蓋碗的應用精粹。最非常容易出問題的階段,就取決於器形不選對。如蓋碗的碗沿不顯著,拇指和中拇指也沒有落手的地區,發熱量同時傳送到手指尖。那樣的蓋碗泡茶,就算是老茶友都看不上它燙手。因此,挑選蓋碗時,一定要選擇有碗沿的蓋碗。有碗沿,可臨時隔絕發熱量的傳送,進而防止出現燙手的狀況。除開碗沿外,還需要留意蓋紐的相對高度。蓋紐要盡可能選用高一些的,那樣可以防止發熱量立即傳輸到外蓋,進而使無名指燙傷起泡。就沖調武夷岩茶的蓋碗,可挑選倒鍾型的,有一個高的蓋紐,外飛的碗沿,不燙手,實用!
3. 綠茶的蓋碗泡法有什麼技巧
蓋碗是功夫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茶水分離。也就是在茶葉注入水後,浸泡一會兒,然後倒出來喝,不能把茶葉一直浸在水裡。蓋碗有以下優缺點:優點:a、茶水分離;b、一般為瓷器,保溫性能較好;c、能較真實的還原茶葉原本的味道;d、便於聞蓋香觀葉底;e、便於兩款或者多款茶進行比較,鬥茶(茶王賽一般都用蓋碗)缺點:a、有一定操作難度;b、容易燙手(特別是新手)蓋碗建議選擇白瓷蓋碗,除了瓷器蓋碗外,還有陶器蓋碗和玻璃蓋碗,陶器蓋碗由於透氣的原因,效果不理想。玻璃蓋碗保溫性較差,效果也差強人意,如果非要購買的話,建議選擇較厚的玻璃蓋碗。
蓋碗泡綠茶以下幾個要注意的地方:(1)燙茶具,在泡之前,用熱水燙洗蓋碗,洗燙茶杯等茶具,提高蓋碗溫度,便於聞干茶香;(2)投茶量和蓋碗大小(茶水比例)一般7.5克的鐵觀音,用120ml左右的蓋碗,根據蓋碗大小,適當的增減投茶量。(3)一定要洗茶,一方面可以讓茶舒醒,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茶具的溫度;(4)浸泡時間(坐杯時間)首先沒有絕對的浸泡時間,浸泡時間要根據個人情況(喜歡茶友喜歡濃一點的,有些茶友喜歡淡一點的,甚至有些茶友喜歡秒出湯)、茶葉的情況(茶的品質、老嫩、大小、緊結、焙火輕重)、茶具的情況等。
4. 蓋碗茶的種類
蓋碗按照製作原來不同大致可分為汝窯蓋碗,青花瓷蓋碗,白瓷蓋碗等。用蓋碗品茶時,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5. 永春介福又叫「蓋福」,你知道為什麼嗎
介福,閩南話叫「蓋福」
蓋福盆友們舉起你們的雙手
介福原稱四班,以龍津、紫美、揚美、大丘頭四個自然村(班)而得名。相傳明朝永春知縣駱起孟,見四班地形秀麗,寬平肥沃,是被蓋著的福地,故稱"蓋福",諧音為"界福",後簡化為介福,屬宋至清屬民康鄉鳴琴里,二十都。
介福鄉位於永春縣北部,與永春縣吾峰鎮、五里街,德化縣三班鎮毗鄰,南距縣城24千米。全鄉總面積33.8平方公里,耕地6000多畝,山地3萬多畝,四面環山,平均海拔為585米,中間形成山間盆地,最高山峰運林尖,素有"山頂平原"之稱。
到介福,你可以到這些地方玩
看世界上最大的「蓋碗」
巨型「蓋碗」雕塑
在永春縣介福鄉福東村,一個巨型的「蓋碗」景觀落戶在村子的公園里。據介紹,這個「蓋碗」直徑7.5米,高3.85米,為世界最大。碗身集有百種寫法的「福」,寄寓了村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今年來,永春縣介福鄉福東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以「陶藝清溪,歸園田居」為主題,結合歷史人文,將陶瓷文化、自然、田園、濕地、村莊結合起來,致力打造「瓷韻觀光型」美麗鄉村。
↓↓ ↓
陶瓷廣場傳文化
作為瓷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福東村陶瓷文化廣場利用銅雕塑展示了瓷器製作的整個工藝流程,生動形象,充滿了藝術的氣息。尋一個午後,烈日隱去之後,攜三兩好友,逗留於福東村瓷文化廣場。
福東瓷緣
???攝影師:姚德純
「201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的苦寨坑原始窯址
夏商古窯現歷史
介福鄉的陶瓷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早在2007年的時候介福鄉境內就有發現商周古窯址,2015年又發現古窯址群,被確認為龍窯。2016年苦寨坑的發掘正式將整個福建省的瓷器燒制史從現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夏商時期。這項考古發現也被列入了201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17年4月12日,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窯址獲評「201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讓我們一睹了至今3700多年原始青瓷窯址的真容,這里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原始青瓷窯址。
看看這里的建築
(滑動查看圖片)
飛龍屋檐保平安
介福的建築遵循著世代相傳的紅牆、石柱、石窗、青瓦、曲線屋檐等。平直的屋脊兩頭向上翹起,像條青龍橫卧屋脊上。俗謂「寧叫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神龍在屋脊,能保全家平安吉祥。屋脊兩頭堆塑成尖齒狀的牙脊,也有寓意。牙齒在介福當地民間信仰中為生命之種,是生命傳遞的載體,也是生氣與活力的象徵。牙脊高翹,顯露出以陽辟陰的威力,表現了陽氣騰躍的氣勢。並且屋頂的兩頭高高翹起,形似帆船,也體現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特色。
介福鄉是理想中的居住工作之地,它擁有令人陶醉的美景,醇厚濃郁的文化,世外桃源的寧靜。
2017年5月20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評審認定專家組,結束了對永春縣介福苦寨坑古窯址以及陶瓷工業生產、開發研究的實地考察,專家考評組全票通過同意授予介福鄉「中國陶瓷之鄉」稱號。
來源:永春農信社
6. 蓋碗用多大容量的合適
一般大小不要超過150ml,女性的手比較小,需要小巧的茶具。所以最合適的蓋碗大小就是100-150ml的,當然也可以再小一點,就是80ml的,這樣的蓋碗規格也是存在的。
而150ml大小的蓋碗一般是多大的呢,大概杯口直徑9cm,高8cm左右。所以個人認為女性用的話可以再小一點,120ml的最合適。這種蓋碗大小適中,若是材料是薄胎的蓋碗,那麼拿在手上不顯得沉重,也不會燙手,這是最好的選擇。
蓋碗注意事項
將蓋碗拿起後,拇指與中指發力,食指向下輕壓蓋子頭避免滑落,調整食指力度將蓋碗重心控制在蓋碗前1/3初,這樣可以保持水流穩定,就不會被燙傷。
出湯的時候,蓋子調整好合適的開口大小,食指放在蓋鈕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兩側,無名指和小指彎曲並在中指邊上,不與蓋碗接觸,把蓋碗垂直過來,即可出湯。
7. 蓋碗茶究竟應該怎麼喝
配料:茶葉、枸杞、紅棗、桂圓、冰糖、胖大海、杏干、菊花、葡萄乾、山楂、月見草花按季配裝。
將各種茶料放入碗中,加沸水沖之,第一次加水用茶蓋濾去,曰之流茶,二次加水便可飲用,即沖即飲,其茶具選用陶瓷製品為佳。八寶茶是寧夏回族上百年傳統飲品,全部由天然原料配製,有多種營養元素,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劑和防腐劑。口感純正清甜,清香醇厚,是一種理想的四季飲品。
(7)大號銅蓋碗的尺寸是多少及圖片擴展閱讀
民俗文化
喝杯蓋碗茶,擺開龍門陣,是老成都的一個特色。老成都人都喜歡擺龍門陣,但是龍門陣最開始的由來,卻很少有人知道。昨日的故事會龍門陣擂台一開始,就先給在座的聽眾擺起了龍門陣的由來。
「據說,龍門陣得名於唐朝薛仁貴東征時所擺的陣勢。」薛仁貴是茶館說書中的重量級主人公,明清以來,四川各地的民間藝人說書唱戲,最愛擺談薛仁貴的這一故事,而且這些龍門陣擺得和薛仁貴的陣勢一樣曲折離奇、變幻莫測。久而久之,「龍門陣」便成了一個專有名詞,成為了老成都人閑談「沖殼子」的代名詞。
不過和一般的聊天、侃大山、吹牛不同的是,老成都龍門陣不但極盡鋪陳、誇張、聯想之能事,還要鬧熱、麻辣、繪聲繪色、有滋有味,而且還得沒完沒了,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擺得七彎八拐,引人入勝。「希望我們大假期間的龍門陣能讓大家體會到老成都民俗文化的魅力。」主持人的開場故事以後,昨日龍門陣的主講人登上了故事講台。
話說明朝天啟末年冬(公元1628年),東廠特務頭子宦官魏忠賢,下令殺害了當時的所謂「七君子」。其中楊漣之子楊青為避其禍,逃離家鄉前來成都投親靠友。哪知,在龍泉不幸被歹徒搶劫一空,連衣服也脫個精光。傍晚投宿時,在東門外的一家雞毛店被店小二所接納。店小二向店老闆錢福興說店上來了一位「官親」。錢老闆猜想這位公子可能是總督大人的舅子,便特地叫了一桌上等酒席款待楊青。
8. 銅鎏金的蓋碗能使喝水嗎
所以大部分人所擔心鎏銀製品中含有汞這件事,是根本微不足道,而且汞在高溫加熱過程當中就已經蒸發掉。最終拿到手裡的鎏銀茶杯,喝水的時候並不會喝到什麼汞元素,這樣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鎏金茶杯中含有微量的汞,正常使用下是對人體無害的。因為鎏金的工藝從古至今已經存在很多年,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只是說大部分時候都是用來裝飾器皿的外部,很少有人會將鎏金工藝用在器皿內部。因此,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此有所顧慮,是正常的。
9. 三炮台茶是涼性還是熱性
三炮台茶是涼性的,是清涼茶,清涼清心,清熱解毒,化痰,消膩減脂,清心解毒,解毒醒,解渴,消火,明目,止痰,除濕,和其他現代疾病。
一般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圓),五香茶(冰糖、茶葉、桂圓、葡萄乾、杏干),八寶茶(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芝麻、葡萄乾、白糖、茶葉)等。
(9)大號銅蓋碗的尺寸是多少及圖片擴展閱讀:
三炮台蓋碗茶,Three Fort tea,是由蓋子、茶盅、掌盤三層組成,起源盛唐時期。
飲用:
回族講究沏茶,認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飲用:喝三炮台碗子茶時,一手提碗,一手握蓋,並用碗蓋隨手順碗口由里向外刮幾下,使之濃釅,然後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用嘴吸著喝。
這樣一則可以颳去茶湯面上的飄浮物;二則可以使茶葉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去吹飄在上面的茶葉,不能接連吞飲,要一口一口地慢飲。如此,一邊啜飲,一邊不斷添加開水,直到糖盡茶淡為止。當喝完一盅還想喝時,碗底要留一點水,不能喝乾。
寧夏人喝茶頗有講究,既不叫飲茶,也不叫喝茶,而是叫「刮碗子」,且最講究用「三炮台」蓋碗子。所謂「三炮台」蓋碗子,是有茶碗,掌盤和蓋子三個部件組成,各有其用掌盤是碗的底座,喝茶時用它既不燙手又能盛灑出的茶水。
蓋子的大小既能浸入碗中,又不會掉入碗內,當茶湯不釅時,用它順碗口輕輕一刮,茶湯即刻濃釅。自然,蓋碗子也有精粗之分,有普通瓷的,也有用銅、白銀景泰藍掌盤的,還有用玉碗的。寧夏人喝茶很重視茶的配料,通常是喝放有茶葉、冰糖、桂圓的「三香茶」。
招待佳賓時,則用茶葉加桂圓、荔枝、葡糖干、杏乾等,稱「八寶茶」。茶在寧夏還是愛情的信物,男女青年在定情時,男女要給女方送茶定禮,稱「拿茶」。
河州人不僅運茶、買茶和賣茶,而且當地人的飲茶習俗也極為講究,從茶具、茶葉到配料、用水都絲毫不馬虎。有道是:「寧丟千軍萬馬,碗子不能不刮」,這「碗子」指的是河州人飲茶專用的「三炮台蓋碗」。
這種茶具以前多在古裝影視劇中見到,是古時的宮廷專用茶具,有人說舊時因聰明的河州人常有在天子身邊謀事,皇帝就賜河州人飲茶用「三炮台蓋碗」。
在河州城鄉,無論家境貧富如何懸殊,家家戶戶的案頭、茶幾都備有幾副或幾十副像樣的「三炮台蓋碗」卻是事實,往往在品茶的同時,也會品評一番精美的茶具。
參考資料:網路-三炮台
參考資料:網路-茶性
10. 蓋碗和茶壺泡茶的區別是什麼
1、材質的區別:
蓋碗多是陶瓷器,而茶壺則有陶瓷器、也有紫砂器。
2、方法的區別:
蓋碗泡茶,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隨心所欲,觀察容易,茶色,湯色,葉底等,經濟實用,養護方便。
茶壺的設計較為人性化,有把手,不會燙手,從操作上面來相對比較容易上手。
3、溫度的區別:
瓷壺,壺的開口小,散熱慢一些,壺內溫度保持久,且壺嘴出湯亦比蓋碗慢,泡出的茶湯可能也會因此而有所差別。
(10)大號銅蓋碗的尺寸是多少及圖片擴展閱讀:
蓋碗茶種類:
1、成都蓋碗茶:
(1)蓋碗茶是成都市的「正宗川味」特產。凌晨早起清肺潤喉一碗茶,酒後飯余除膩消食一碗茶,勞心勞力解乏提神一碗茶,親朋好友會聊天一碗茶,鄰里糾紛消釋前嫌一碗茶,已經是古往今來成都城鄉人民的傳統習俗。
(2)成都的蓋碗茶,從茶具配置到服務格調都引人入勝。用銅茶壺、錫杯托、景德鎮的瓷碗泡成的茶,色香味形俱配套,飲後口角噙香。
2、寧夏八寶蓋碗茶
(1)三泡台源於盛唐時期,明清時期漢族飲茶習俗傳入西北,與當地少數民族穆斯林飲茶習俗相結合, 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品。
(2)八寶蓋碗茶是寧夏回族群眾男女老幼普遍飲用的一種茶。蓋碗,又稱三泡台,民間叫盅子,上有蓋,下有托盤,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緻美觀。每到炎熱的夏天,喝蓋碗茶比吃西瓜還要解渴。
(3)到了冬天,回族群眾早晨起來,圍坐於火爐旁,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饊子,總要「刮」幾盅蓋碗茶。
(4)蓋碗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在配料上,一般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